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徐平:我軍組織形態90年發展演變史,看完你就明白了
點擊:  作者:徐平    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時間:2017-11-28 10:37:56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軍事理論、軍事人員、武器裝備,都好理解,唯獨軍隊組織形態,很多人都說不太清楚。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軍隊組織形態,就有550多萬條信息,說明使用頻率很高。但是,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里,都沒有收入軍隊組織形態一詞,說明這個詞還是比較新。那么,什么是軍隊組織形態?我軍組織形態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201710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什么是軍隊組織形態

什么是軍隊組織形態呢?軍隊組織形態,簡單說是指軍隊組織結構的表現形式。顯然,軍隊組織結構是軍隊組織形態的內涵。軍隊組織結構,主要包括軍隊規模結構、組織機構設置、武裝力量編成等方面。

軍隊規模結構,包括軍隊總定額和軍隊總體結構。軍隊總定額通常指對國家常備軍總人數限額的規定,有的也包括對預備役部隊總人數的規定。軍隊總體結構通常分為軍兵種結構、職能結構和層次結構。軍兵種結構,即組成軍隊的軍種、兵種及其比例關系;職能結構,即構成軍隊的各種職能系統,包括領導指揮系統、戰斗部隊系統、作戰保障(支援)系統、后勤和裝備保障系統、院校和科研系統等。層次結構,即軍隊從上到下劃分的領導指揮級別,如軍、師、旅、團等。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遠海大洋乘風破浪。張凱 

軍隊組織機構設置,即軍隊各級機構的設置、職能劃分、相互關系等。包括領導指揮機構、政治工作機構、行政管理機構、后勤和裝備保障機構、教育科研機構等。

武裝力量編成,即軍隊各級各類建制部隊的設置,人員、裝備的數量和編組形式。包括軍兵種編成、作戰力量編成、保障力量編成、預備役部隊編成等。

軍隊組織形態是一支武裝力量戰略方針、軍事思想、作戰理論、武器裝備、政策制度、人員素質等的綜合反映和外在表現,受國家安全環境、政治制度、地理條件、經濟狀況、科技水平、人力資源、歷史傳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科學合理的軍隊組織結構,可以使有限的軍事力量充分發揮作用,反之則會弱化戰斗力。組織形態的優劣,直接反映了軍隊整體結構科學與否,影響和制約軍隊整體作戰效能的發揮。

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中國軍網記者 柳軍 攝

軍隊組織形態,是與一定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相適應的。一切軍隊及其組織結構、體制編制,說到底都是為奪取戰爭勝利服務的,都必須適應戰爭形態的需要。軍隊組織形態是隨著軍隊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和演變的。數千年來,軍隊組織形態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各個國家軍隊的組織形態及同一國家軍隊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組織形態有一定區別。從來沒有哪種軍隊結構能適應所有戰爭形態、合乎不同時代要求。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軍隊的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不能固定不變,必須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變化而變化,隨著國家戰略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變化而變化。

長劍飛天(資料圖)

經歷冷兵器、火器和機械化等發展階段,戰爭形態如今正向信息化加速挺進。軍隊組織結構也由單一兵種、單一陸軍制向諸軍兵種高度合成的信息化軍隊逐步轉型。軍事革命推動軍隊組織形態的根本性改變,新軍隊組織形態的形成往往又是軍事革命追求的目標和最終的物化成果。隨著高新技術和裝備的不斷發展,未來軍隊組織形態將進一步演變。

戰塵起,黃沙揚,飛沙走石赴戰場。中國軍網記者 柳軍 

戰爭時期我軍組織形態的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八一南昌起義建軍以來,軍隊組織形態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反映了我軍九十年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

在革命戰爭時期,我軍經歷了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幾個發展階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基本上是單一陸軍體制。

紅一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分散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初期組織編制不統一,軍隊主要是步兵,逐步組建少量的騎兵、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分隊。19301月,黨中央制定了編組紅軍的計劃,統一安排了部隊番號,提出了猛烈擴大紅軍的口號和具體方案。這一時期,各地紅軍有了一個較大發展,相繼成立了3個軍團和十幾個較具規模的軍,共約10余萬人。此后,紅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相繼建立了3個方面軍,部隊一般按方面軍、軍團、軍、師、團、營、連、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編制,紅軍統率部體制和司、政、供、衛指揮機關體制基本成型。在紅軍發展的高峰時期(1933年),曾達約30萬人。其中,紅一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14萬人,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陜根據地后8萬余人,其他各路紅軍近10萬人(此時紅二方面軍尚未建立)。長征開始后紅軍銳減,部隊一再縮編,長征到達陜北時僅有3萬人。

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在王震陪同下,檢閱八路軍南下支隊。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八路軍下轄3個師、6個旅,總兵力45000余人;新四軍下轄4個支隊,共10300余人。仍是以步兵為主的單一陸軍,分為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營以上部隊編制為師、旅、團。亦有相當于旅或團的縱隊、支隊等編制。為便于靠前指揮深入敵后的八路軍部隊和統一指揮全軍,形成了在前方和后方的兩套指揮系統:在晉東南的八路軍總部(對內稱前指前總),指揮在華北和山東的八路軍部隊;在延安的軍委總部(對外以八路軍總部的名義),統一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及延安留守部隊。抗戰中期,為適應日益艱苦的斗爭環境,全軍響應中央精兵簡政的號召,各部隊進行精簡整編,總兵力約50萬人。1945年抗戰勝利時,部隊發展到約130萬人。其中八路軍由最初的4.5萬人發展到96萬余人,新四軍由最初的1萬余人發展至31萬余人。另外華南各抗日游擊隊共2萬余人。

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的炮兵。

解放戰爭時期,19466月,為反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中央軍委令各戰略區集中能夠機動的突擊力量編組野戰軍,西北、晉察冀(華北)、晉冀魯豫(中原)、華東相繼成立了野戰軍。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有較大發展,區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團以上部隊編制為野戰軍、兵團、軍(縱隊)、師(旅)。特種兵中炮兵發展較快,后期組建了鐵道兵、坦克兵(戰車兵)、防化學兵等部隊或分隊。人民解放軍統率部的機關設置為: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這一格局也奠定了日后三總部領導體制的基調。轉入戰略進攻后,1948年春,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已發展到10個兵團、50個縱隊、156個旅()133萬人,加上地方部隊及后方機關,全軍總兵力已達249萬人。為適應戰略決戰的需要,1948111日,中央軍委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作了統一規定,全軍野戰部隊的縱隊改稱為軍,師和旅統一稱師,建立了四級軍區體制,即一級軍區(大軍區)、二級軍區(兵團級)、三級軍區(軍級)和軍分區(師級)。1949年底,全軍已發展為530萬人。

新中國成立后我軍組織形態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軍根據軍事斗爭形勢的變化和軍隊建設的需要,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進行了多次調整。新中國伊始,人民解放軍開始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很快由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諸軍兵種合成軍隊。建立和發展了海軍、空軍以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鐵道兵等軍兵種部隊。19504月,鑒于大規模作戰基本結束,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人民解放軍實行整編。確定全軍總員額由540萬整編為400萬,撤銷兵團和野戰軍的番號,平時部隊最高編制為軍。軍、師歸各大軍區直接指揮,軍以下部隊實行統一編組。縮減陸軍(主要是步兵)數額,加強空軍、海軍及其他兵種部隊。全國設6個大軍區,仍是四級軍區體制。由于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軍隊規模又有所擴大。至1952年初,總員額達627萬,為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高峰。

50年代中期解放軍軍事演習,此時軍隊合成化建設已初見成效。

50年代中期一度組建過防空軍和公安軍,實行五軍種體制;總部機關有較大發展,從四總部發展為八總部,又合并為三總部;調整軍區建制,重新劃分軍區,將六大軍區調整為十二大軍區,實行三級軍區體制;加強陸軍師的領導機構,使其具有獨立作戰及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部隊幾經整編,軍隊員額也進行了大幅度壓縮,到50年代后期,降至237萬人。在減少陸軍的同時,加強了海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建設。調整后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人數占全軍總人數的32%。并成立了第二炮兵、基本建設工程兵等兵種。60年代后期,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指導思想,軍隊處于臨戰狀態,規模不斷擴大,到70年代中期高達661萬人。

1981年華北大演習。

改革開放后,我軍進行了幾次精簡整編,不斷壓縮規模,優化組織結構,有效解放和發展了戰斗力。到80年代中期,軍隊員額比70年代中期精簡一半,降至323.5萬;整合軍區建制,大軍區由11個合并為7個,調整后的大軍區具有戰區性質;調整軍兵種體制,撤銷鐵道兵、基建工程兵,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領導機構降格為總參業務部;陸軍的改編成集團軍,提高了合成程度,集團軍編成內的各兵種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原陸軍軍,并淘汰了騾馬,實現了摩托化和半機械化;發展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陸軍防空導彈部隊、電子對抗、偽裝等一大批新的兵種部隊;1982619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擔任內衛勤務的部隊和武裝、邊防、消防警察統一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年組建預備役部隊,1986年正式列入解放軍建制序列;實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1997年和2003年,又進行了兩次裁軍,分別精減員額50萬、20萬,集團軍由24個減少到18個,海、空軍比例進一步提高。

1985年,中央軍委作出百萬大裁軍決策。面對精簡整編,廣大官兵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資料圖)

1985年百萬大裁軍后,我軍最令人矚目的變化之一是出現了集團軍。圖為某集團軍裝甲部隊。

新一輪軍改推進我軍組織形態現代化

201511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新一輪軍隊改革拉開大幕。這是建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軍改,改革是整體性、全方位的,涉及的領域之廣、單位之多,前所未有。

——把軍委總部體制調整為軍委多部門制,由原來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4個總部,改為7個部()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通過優化軍委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突出核心職能,整合相近職能,加強監督職能,充實協調職能,使這些部門成為中央軍委領導下的參謀機構、執行機構、服務機構,確保部隊在執行命令時步調一致、政令暢通。

——重新調整劃設戰區,將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履行聯合作戰指揮職能。與成立戰區相適應,調整組建了戰區軍種機關:以原軍區機關部分職能、機構為基礎,調整組建戰區陸軍機關;以海軍相關艦隊機關為基礎,調整組建相關戰區海軍機關;以相關軍區空軍機關為基礎,調整組建戰區空軍機關。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各軍種關系進入全新的時期。陸軍由總部代行領導職能調整為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是對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的健全,有利于全軍戰斗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陸軍的建設發展,同時也有利于軍委機關職能調整。這是改變傳統大陸軍模式的突破性一步,使海空軍由從屬地位真正提高到并列地位,更加有利于軍種協調發展和聯合作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軍旗

——進一步壓縮規模,裁減軍隊員額30萬,軍隊規模由230萬逐步減至200萬,精簡機關和非戰斗機構人員,壓減軍官崗位。陸軍編制進一步大幅縮減,18個集團軍裁撤5個,作戰部隊減少層次結構,集團軍、師、旅、團、營五級體制將改為軍、旅、營三級編制,旅營體制成為作戰基本模塊,加大諸兵種合成程度。進一步充實軍種作戰力量,調整改善軍種比例,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占全軍比例進一步提高。

兩年來,著眼于貫徹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要求,通過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等重大舉措,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人民軍隊組織形態的整體性重塑,邁出了構建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的歷史性步伐。

20177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于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這是受閱部隊。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作者系軍史專家)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