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關于反腐敗的基本要求,是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而涉及千家萬戶的“師腐”,卻以人情的包裝依舊在肆虐,嚴重傷害百姓,污染社會風氣。因此,認真解剖“師腐”生成的根源,有的放矢明晰治理路徑,構建反“師腐”的氛圍,實現“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反腐敗戰略目標。
“師腐”,是一種特殊腐敗,乃教師將份內之事轉化為權利,以此要挾勒索學生及家長,從中獲取好處的行為。因其有著量小而次多,輕微而面寬,單個不足道而累積數目眾,涉及領域廣,擴散效應大等特點,又蒙蓋著人之常情、愿打愿挨的面紗,構成了受害者既痛恨“師腐”又助推“師腐”的矛盾身份,給徹底治理“師腐”帶來難度,故而反“師腐”,既不能將其與巨貪的官腐、司法腐敗相提并論,脫離社會實際無限放大,也不能以其有外在偽裝,把“師腐”當作弱勢群體行為而放縱放任,務須首先準確認識和定位“師腐”,客觀辯證地剖析“師腐”,厘清其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土壤,才能“師腐”深刻認識社會危害和連鎖反應,夯實“師腐”治理的基礎。
一、“師腐”的歷史根源
縱觀“師腐”,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與社會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教師地位變化有著盤根錯節的關系,其中凝結著濃重的歷史淵源。探明“師腐”形成的歷史根源,把握其滋生和發展的軌跡,有利于增強反“師腐”的主動性。
自古以來,教師是很神圣的職業,但也一直有著“窮教師”的帽子。新中國成立以后,教師地位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曾出現“寧可進工廠不愿當老師”的歷史,于是教師一直處于職業受人尊敬而生活相對窘迫的矛盾境地,于是有了后來提高教師地位的一系列舉措。而教師真正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是在很多職工下崗之后,曾經令工人自豪的“老大哥”一夜之間成了沒有生活來源的社會底層,無論是令人驕傲不已的國有企業,還是工資不少拿的集體企業,都在下崗失業大潮中黯然失色,而旱澇保收的教師逐漸成為熱門。
即使在此種情況下,教師的權力和社會地位也遠不及有實權的機關干部;即使市場經濟大潮涌起,一些能人下海經商迅即暴富,教師依然是靠死工資吃飯,有什么難事依然是求助無門。及至社會腐敗之風逐漸刮起,各種利用自己優勢腐敗愈演愈烈之時,教師經不起誘惑抑或生活現實驅使,也念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經來,自然而然加入腐敗行列,也就使學校這片凈土成了以權謀私的場所,而且像餓人撲向面包一樣“出于藍而勝于藍”,將有限的權力腐敗發展到了嘆為觀止的境地。
顯然,昔日生活清貧的“窮教師”成為“師腐”的主體,過去社會低下的教師成為令學生家長仰視的熱門人物,從特殊意義上講,“師腐”是教師地位提高的異樣標志,也是社會重視知識重視文化的另類表現。
反“師腐”,如果抓不住它是歷史進程的縮影,就難以弄清“師腐”猖獗的真諦,如果認識不到它是歷史變遷留下的痕跡,就理不清徹底根除“師腐”的路徑。唯有從教師地位的變遷,社會發展中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悟透“師腐”形成的歷史原因,才能增強反“師腐”的緊迫性和主動性、自覺性。
二、“師腐”的社會土壤
“師腐”是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不是憑空的,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其中既有社會大風氣的影響,也有學校小社會的催生,還有社會綁架的推波助瀾。
1、社會大環境是“師腐”滋生的土壤。
面對物欲橫流時代,學校不可能是世外桃源,教師也必然受到社會污環境的侵蝕,部分教師看到一些不如自己的人都發了財,自己還是一貧如洗,便有了巨大的失落感,這種心理失衡導致心靈蛻化變質,背離為人師表的初衷,于是生發了初期處于被動的墮落,嘗試著吃回扣、拿好處,特別是受社會行業不正之風的影響,也逐漸盤算如何利用手中資源,如何與其他權利進行交易,由此衍生了諸如因家庭背景和家長賄賂給予學生特殊偏愛和“照顧”,利用修改學生成績、個別輔導獲取私利,課堂敷衍、課外兼職等腐敗問題。在屢試不爽的成功和腐敗后生活迅速改善的刺激下,益發膽大起來,而且互相效仿、互相傳授,使“師腐”愈演愈烈。
2、學校小社會是“師腐”的催化劑。
由于教學評估和教師管理存在領導主觀意志的制度縫隙,使得衡量教師教學活動水平和標準有著隨意性,決定教師的職稱、職務和獎懲的教學質量有著人為性,因此教師為了自己的命運,為了自己的生活,就必須想方設法討好學校領導,討好能夠為自己說話的上級教育部門和領導,而這些“討好”僅僅靠工作是不行的,必須有經濟實力,于是造成了教師利用有限的甚至稱不上權力的權力,進行撈一把的鋌而走險,把收錢收禮作為人之常情,拿點回扣頂多是違紀,便將自己的神圣職業演變成撈取錢財的資本、牟取私利的工具。
3、社會“綁架”助推“師腐”。
“師腐”之所以興風作浪,既有看作人之常情的社會環境,也有學生家長貌似關心老師的人情綁架。那些把“師腐”當作“合情合理的腐敗”,絕非少數家長,也絕非一校、一地,而是有著普遍性和廣泛性。
據《半月談內部版》披露,一些學校家委會為給老師們送禮專門建立特殊微信群,主要功能就是討論逢年過節如何向老師“表示”,形成組團送禮潛規則。這種潛規則刺激教師收禮的有恃無恐,不僅家長送禮積極的孩子受到特殊關照,家長“表現差”的孩子立馬吃苦頭,而且設置陷阱引誘學生家長送禮,有些索性啟發家長購買自己兼職代銷的化妝品、保險等產品,由此形成了學生家長綁架老師、老師綁架學生家長的雙重綁架,使得“師腐”花樣愈來愈多,“師腐”毒瘤愈來愈惡化。
毋庸諱言,“師腐”既源于社會不正之風,也源于學習小社會的環境污染,還源于學生家長的綁架,這就決定了唯有多措并舉,綜合治理,才能徹底根除“師腐”。
三、“師腐”的主體動因
“師腐”的出現,固然有歷史根源和社會土壤,但在來勢洶洶的“師腐”大潮面前,為何大多數教師能夠出污泥而不染,一些教師卻隨波逐流甚至推波助瀾?主要還是這些教師有追逐私利、師德墮落的主體動因,正是這種來自教師自己的主體動因,導致教師世界觀、價值觀和利益觀扭曲,構成了“師腐”的生存擴散基因。
所以,剖析“師腐”,必須抓住教師師德墮落和世界觀、價值觀、利益觀扭曲的主因。
首先,師德墮落是“師腐”的基礎。
師德,即教師職業活動所顯現的道德品質,它是連接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的重要樞紐,既能推進社會道德,也能反向刺激社會道德,既能引領和示范學生道德修養,也能因自己失德把學生引入歧途。有些教師無視道德規范,既有教學中失德,經常上課遲到、拖堂、提前下課,隨意調課、擅自找人代課等違規現象,也有教學中缺德,上課漫不經心收費補課異常賣力,從事第二職業或經商等違紀行為,還有教學管理中的無德,亂收費、亂罰款、打罵學生、侵占集體財產等違法行為,這種種師德墮落行為,嚴重失去為人師表底線,無疑成了青少年包括大學生無德缺德的反面教材,大有變相教唆之嫌。
從某種意義上說,師德墮落就是“師腐”的源頭。
其次,教師信仰缺失是“師腐”的誘因。
教師教書育人的信仰,是教師堅定育人目標和信念的精神支撐,也是抵御“師腐”的定力所在,一旦失去崇高的信仰,就會把教書職業當作撈錢的工具,“師腐”的種種表現,看似是鉆制度的縫隙,其實是信仰缺失引發的惡果。
第三,私欲膨脹是“師腐”的動因。
教師有了私欲,就會設法把教學當作謀私的權利和“勒索”學生的工具,把正常教學過程變為強迫學生額外支付獲取知識費用的過程,把教學管理演繹為亂收費和變形索賄的行為,形成了名目繁多的“師腐”。總之,“師腐”的主因是教師,是教師信仰缺失、師德墮落和私欲膨脹諸多惡因結出的惡果。
四、“師腐”的體制內因
不可否認,教師是“師腐”的內因,可如果僅僅歸結為教師也是不客觀、不公平的,因為教師只是其中的個體原因,而教育壟斷和體制內部監督乏力,則是構成了“師腐”的體制內因。
1、教育行業的高度壟斷是“師腐”的基礎內因
眾所周知,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學生受制于教師和校長,教師和校長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門,高考、中考、會考和種種測試就是指揮捧,將學生、教師和校長指揮得團團轉,由此形成了五花八門的“師腐”。而校舍、師資、財力諸方面優于普通學校的重點學校建設,既是家長們狂熱爭奪的對象,也是“師腐”的重要生存地,獲勝的“擇校生”無外乎“條子生”(教育系統領導的條子)、“關系生”(非教育系統,但利害相關的單位領導)、“票子生”(塞錢進校),也就是有權有勢的家庭。這種教育壟斷,除了造成抬高價格、牟取超額利潤等弊端,也最容易產生腐敗,較之其它領域發案頻率更易更高更嚴重,其危害不僅僅是踐踏社會公正,還會波及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
2、“師腐”體制內因,還在于監督出現縫隙。
紀檢監察部門雖然也對包括學校在內的事業單位進行監督,但重在監督行政機關,對學校不過是有舉報線索性的監督,教育系統雖然也有紀委,但人員少面對眾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力不從心,出現縫隙和空檔,雖然學校本身也應該監督,但中小學很少有專職紀檢人員,多是應付性監督,以致出現懲治“師腐”不力的狀況。
由于社會對學校、學校對教師出現雙重監管不力,于是教師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教師自然拋棄師德,拋棄做人底線,萌生不講奉獻只講索取的“一切向錢看”,上演了一幕幕自以為“合情合理的腐敗”。
“師腐”看起來讓很多人痛恨,但又有許多人為其開脫,不僅鮮有學生家長舉報教師收禮,反而把向老師送禮當作人之常情,也給監督教師權利帶來難度。更有人公開抵觸反“師腐”,認為反“師腐”是丑化教師,是阻礙教育發展。且不說這些人本身是不是“師腐”的制造者,單就其言論就有偏頗之處,反“師腐”并非對教師的不尊重,更不是阻礙教育發展,恰恰是其反面,反“師腐”清除教師隊伍中的敗類,是為了還教師職業的高尚,重新樹立教師受人尊敬的社會形象,不僅不會阻礙教育發展,而是更好地促進教育發展。
概而言之,“師腐”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濃厚的社會土壤,也有著主體動因和體制內因,是一種涉及方方面面的特殊腐敗,但無論其怎么特殊,無論有多少原因,都必須按照十九大“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原則,按照凈化政治生態不留死角的要求,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突出“全面”,強調“從嚴”的氣勢,上下聯動,內外結合,學校和社會勠力同心,實施教育領域徹底政治大掃除,形成清除教師無德的全面從嚴新常態,堅決鏟除和根治“師腐”,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步伐。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市科技局;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