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段六分鐘的視頻
被網友點贊超過10萬次
轉評超過4萬
視頻的主角叫林俊德
這是他最后在工作的樣子
林俊德是誰?
他的這句話感動無數人…
林俊德
相信99%的中國人
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他是一位將軍,更是一位院士
他一輩子隱姓埋名
52年堅守在羅布泊
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
他活了75年都默默無聞
卻因離世幾個小時前的一張照片
感動了整個中國
據了解,視頻內的部分內容,來源央視焦點訪談2012年9月播出的一期節目《一位院士的最后時刻》,后經重新整理發布后在最近引起網友關注。
據報道
2012年5月4日
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從確診到死亡的27天時間里
他戴著氧氣面罩
身上插著十多根管子
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
對著筆記本電腦
一下一下地挪動著鼠標
因為在他的電腦里
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
藏在幾萬個文件夾中
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
他們快要答辯了
不能耽誤孩子們畢業
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一切都要快,要盡快
他放棄用手術延長壽命
選擇與死神爭分奪秒
1天,2天…一直拼到他生命的
最后一天、最后一刻
5月31日
林俊德病情再度惡化
生命進入倒計時
他9次要求、請求甚至哀求醫生
同意自己下床工作
家人實在不忍心他最后一個愿望
都不被滿足
他才終于又坐在了電腦前
上午10點
已經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
顫抖地對女兒說
C盤我做完了
他的手開始顫得握不住鼠標
眼睛也漸漸看不清東西
他幾次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
女兒說:眼鏡戴著呢
這時候,很多人痛哭起來
因為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巴
最后,還是他的老伴兒說了一句
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
他則回答:坐著休息
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
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
“坐著比躺著好啊
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兩個小時后
他終于累得再也支撐不住
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
林俊德回到了病床
這是林俊德生前最后的影像
他大口喘著氣
眼神也暗淡下來
這一躺下后
他再也沒能起來
幾個小時之后
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
林俊德
這位讓羅布泊發出
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
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林俊德院士的最后48小時
5月30日,由于林俊德院士拒絕做手術治療,經各科專家及醫院領導協商,建議院士做透析治療。
在病房,林院士問院長:“透析是否會影響我的工作?”
“透析可能對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院長回答。
聽完后林俊德院士放棄了透析治療,說:“我現在啊,還有一些工作沒有做完,手術和透析都影響工作,那就不做了。”無論大家怎么勸說,他都堅持自己的決定。
18時40分,他要求拔除胃管。護士長強烈建議留置。他堅決要求拔掉,并說:“人不吃不喝可以活7天,沒問題。”
18時48分,家屬及護士都建議林俊德多休息,他說自己可以堅持,堅持不上床。他喝了一點茶水,老伴問他是否想吃飯,他說:“可以,多少吃點。”
18時52分,護士長進來,看到林俊德仍在工作,對他說:“院士,要是累了就休息會兒,千萬不要硬撐。”他大聲說:“好。”老伴喂他,他非要自己喝。
19時,他再次對護士說:“希望把胃管拿掉。”老伴勸他歇一會兒吧,他說好,然后關掉電腦,并要求站著休息。
19時10分,老伴問他是不是要喝中藥,他說好,喝了一口說好苦,并開玩笑說:“給我個糖就可以。”老伴連忙答應。
19時35分,聽從大家意見,他上床休息。在移動過程中,他指出活動輸液架頭重腳輕容易倒。大家解釋是由于他工作時離輸液架距離太遠,夠不到。他點頭表示理解。
20時,全家合影。
20時10分,林俊德院士的妹妹對他說:“小時候玩游戲我總是輸給你。”邊說邊用手幫他梳頭發。老伴說:“一直都是自己把自己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的,從來不讓我給他梳。”妹妹說:“我從幾千里遠的地方來給他梳頭,他能不愿意嗎?”他笑著點頭:“愿意、愿意。”并開玩笑說:“要浪漫。”大家都笑了。
妹妹說:“哥哥,孫悟空取經都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你要拿出你搞科研搞工作的那種堅定的精神。”他堅定地說:“沒問題。”
他的老同事張研究員一直陪伴左右,林俊德幾次讓他走,他都笑著說:“我多陪陪您,要是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記得第一次看您的時候,給您提了幾斤瓜子,您非要給我3塊錢。從那以后,我就再不買東西去看您了。”
20時20分,林俊德院士讓大家走,讓女兒也回去。他說:“你們在這,會給我負擔,我會很累。”老伴笑著說:“好,你們走,老伴留這。老伴肯定要在。”他說:“對!一直都在。”
20時35分,同事和學生來看望。他斷斷續續地說:“我不善于交往活動,實事求是搞科學。咱們花錢不多,做事不少。咱講創造性,講實效,為國家負責。馬蘭精神很重要,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希望大家繼承馬蘭精神,讓國家、人民尊重我們。人的能力有限,時間有限,但只要努力,都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一輩子支持我的就是誠懇,不侵害別人利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格。我本事有限,但是盡心盡力。謝謝大家!”學生要扶他上床休息,他拒絕了。
20時50分,他要跟學生們合影,要用自己的相機。女兒拿相機給他,他戴著老花鏡親手調試,反復試拍。
21時15分,他與家屬和司機合影。臨走,他的學生及老部下依次上前握手,并親吻他的手背。
21時18分,家人讓他休息,被他拒絕,又打開電腦伏案工作。
21時40分,家人問是否喝中藥,他同意后喝了小半碗,然后繼續工作。親屬、女兒一直陪在身邊。他堅持用電腦工作,不讓他人打擾。
22時01分,護士長到病房,詢問他坐了多久,建議不要勞累,要多休息。他答應并關掉了電腦,準備休息。
22時29分,按照計劃應該休息了。
23時20分,林俊德休息。
最后一天
7時44分,他要求起來工作,家屬勸他多休息,說戴著氧氣面罩給氧行動不便,他同意。
8時3分,下胃管。醫生通知要換血,否則上午這一關難過,但家屬遵照他的意愿,放棄換血。
8時52分,醫生囑咐不能讓林院士睡著,為了不讓他睡著,老伴和妹妹在他耳旁不停地跟他說話。
9時17分,護士問是否需要點水,他點頭應答。
9時26分,他突然說:我要工作。護士跟他商量說一會兒讓他工作,他點頭答應,但說話比較吃力。
9時30分,他再次要求工作,護士說等他休息一陣、身體好一點再工作。他說:“我等不了了,(你們)太理論化了。”女兒問他:“爸,肚子難受嗎?”他搖頭,說:“不,我要工作。”隨后反復要求工作,要求直接工作。女兒說:“你要弄什么?我幫你弄。”他說:“不行,我自己來,我要工作。”并詢問護士現在幾點??粗畠毫鳒I,他望了一會兒,對她說:“大家要高興。”他戴著氧氣面罩的聲音有些悶,但很堅定。
9時40分,他繼續說:“我要工作。”女兒說:“好,我把筆記本支上。”他說:“行。”
他要求坐起來,女兒反對他坐起來,但他堅持要坐起來,并大聲地說:“可以!”大家跟他商量坐在床上是否可以,他反對,說要下來,坐到工作臺上。醫生來問他是否要坐起來,他大聲回答:“是!”醫生建議他不要下床,他堅決要下來在工作臺上,說:“效率高!”態度很堅決,大家只好準備讓他下床工作。
9時54分,他說:“盡快讓我起來工作!”
9時55分,學生、同事和護士一同把他扶到桌旁。他說:“在工作區工作效率高。”別人問他坐著能行嗎?他很堅決地回答:“沒問題。”在場的醫生、護士、家人和學生、同事多次勸他休息都被拒絕,他說:“不要強迫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你們不要打擾我,讓我專心干點工作。”大家多次勸他上床休息,都被拒絕。他說:“我的習慣,你們都知道的,我可以。”
10時30分,在多人勸阻下,他暫時停下了工作,但只愿坐在椅子上休息,不愿上床,說:“坐著休息,上去就下不來了。”隨后他繼續工作。
10時45分,大家再次勸他躺下來休息,但他只愿坐著休息,休息幾分鐘便又開始工作。
10時54分,他向學生交代電腦中的資料,要求資料從電腦中找,已經按ABC的順序排好序。
11時09分,在眾人勸說下,他依依不舍地離開工作臺和筆記本,躺在了床上。
11時35分,親屬、戰友、學生一直陪在他身邊。
12時15分,基地領導來病房看望,對他說:“林院士,大家都向您學習,感謝您!感謝您!”“院士,爆炸力學這個您開辟的事業,我們繼續發揚光大!”大家都深深地看著他,約2分鐘。
12時28分,他說想睡覺。
12時30分,他向女兒強調自己工作上的文件夾名及排序,強調順序規范。
12時46分,他對女兒和兒子說:“照顧好你媽,一切簡單。”兒子說:“您跟我說的話我都記著,您放心,我們一定照顧好媽媽!”
14時09分,林俊德院士陷入昏迷。老伴一直緊緊握著他的手,貼在耳邊說:“老林啊老林,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這么長時間!40多年了,你把家當旅館,一心撲在工作上,你現在終于屬于我了……”這期間,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反復念叨辦公室里還有什么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么打開,整理時要注意保密……
19時20分,學生從外地匆匆趕到醫院。老伴伏在林俊德的耳邊說:老林,鐘博士來了。林俊德的手指動了一下。鐘博士拿過林俊德的手貼在臉上說,“林總,你就像父親一樣摸摸我的頭吧。”
最后,20時15分,心電圖成直線,林俊德平靜地離開了。
網友:這就叫“鞠躬盡瘁”,致敬!
生命幾近終點,他還在沖鋒……這段短短六分鐘的視頻,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
林俊德院士臨終的一刻感動眾人,但是更鮮為人知的是,他為祖國國防科研事業奮斗的一生,更加精彩。
藏身大漠40載為國鑄“核盾”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
福建省永春縣的一個偏僻山村
因為家中一貧如洗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
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
1955年,17歲的林俊德進入
浙江大學機械系學習
浙江大學
畢業后進入了國防部第九研究院
從事核試驗研究的工作
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試驗
林俊德參與了中國的全部45次核試驗
1967年6月1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7時整,天剛破曉,一架載著氫彈的飛機起飛,向核試驗場區方向飛去。
7時58分40秒,投彈。因投彈時技術人員漏掉一個操作動作,忘記按自動投擲器,氫彈未投下。
時間接近8時20分,再次投彈。
氫彈脫鉤后,降落傘按程序正常開傘,8時20分,氫彈在距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爆炸。
《人民日報》對第一顆氫彈爆炸的報道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之后的一項工作
就是要在核試驗爆炸現場做采集工作
完成這項工作的
是當時只有29歲的林俊德
他帶領回收小組在爆心附近
步行幾十公里
圓滿完成了核試驗爆炸數據
的采集任務
在西方國家大氣層核試驗
轉向地下核試驗階段之后
面對西方國家的限制和封鎖
林俊德和戰友們
堅守大漠,默默攻關
研制出一系列裝備
形成了一個完整的
核爆炸沖擊波機測體系
1996年7月29日
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實驗
當晚,中國政府發表聲明
鄭重宣布
從1996年7月30日起
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從1964年到1996年
32年來,這是中國第45次核試驗
也是林俊德參加的最后一次核試驗
在后來解密的視頻中
林俊德激動地說
這是我們國家進行的一個偉大的事業
自己有幸在一輩子中
為這個工作做點自己微薄的貢獻
世界核爆史上
美國和蘇聯先后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
而中國,只用45次便實現既定目標
發狂地工作,
每個學生在他電腦中都有專屬文件夾
林俊德一輩子
被人看作學習狂和工作狂
他這樣總結成功
抓住機遇,然后發狂地工作
即使年紀上了七十
在他的日程表里
搞研究、做實驗、帶學生…
幾乎占去所有時間
他一年只休息三天
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在林俊德生命倒數第二天
他回首往事
斷斷續續說了兩句話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他參加學術評審會
從來不收評審費
他只要材料,不要見人
不是自己主持的項目堅決不掛名
他有“三個不”
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表意見
裝點門面的學術活動堅決不參加
不利于學術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干
他帶過的每位學生
都在他的電腦里有屬于自己的文件夾
住院期間
他讓學生們將各自的文件夾拷貝走
這時學生們才發現
從跟他的第一天起
他都詳細準確地記錄下了
每個人的成長足跡
但在妻子黃建琴心中
兩人雖然相伴45年
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陣子
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從得知自己身患癌癥的那天起
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
他的臨終清單
1、計算機、保密柜清理
2、****技術(國家機密)
3、家人留言
4、(空)
5、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
可死神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
5條提綱的內容沒有完全填滿
家人留言這一條完全是空白
臨終前
他用虛弱的話語再三叮囑
“死后將我埋在馬蘭。”
對于林俊德院士來說
馬蘭是他奮斗一生的地方
是他永遠的“家”
2012年央視感動中國上
獲獎者林俊德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我有國士,天下無雙!
他們樸實無華,用畢生獻身科研,挺起大國崛起的脊梁。他們的故事值得銘記。一起向他們致敬!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