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很難受的詞。有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與被拆遷的居民糾紛不斷,有的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流血亡人事件,嚴重影響社會安定。
然而,最近看了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反映處理拆遷的問題,令人耳目一新。
北京衛視《向前一步》是全國首檔以公德為中心,人和公共領域的對話節目,每周五晚上播出。2018年6月29日21點05分,該欄目首期播出的“天壇的心愿”,講的是北京市西城區天壇街道辦事處處理天壇南里居民李凌飛搬遷的故事。
北京天壇南里有一片上世紀60、70年代蓋的簡易樓,不少是為防震蓋的簡易平房,有一些是居民為擴大面積自蓋的房。許多為危房。這片地原為天壇公園一部分。
北京市政府為恢復天壇公園歷史原貌,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決定從2015年起拆遷這片破舊居民樓,共2350戶。政府頒布了相關補償政策。經過兩年多工作有97%居民簽了搬遷協議,有64戶居民認為補償不到位,不愿意搬。李凌飛就是其中一個。
39歲的李凌飛,以前隨媽媽和舅舅住在這里一處公租房,后來自己加蓋了房。房子登記的戶主是舅舅史文亮。李凌飛媽媽已過世,現有一個上小學兒子,他們和舅舅一家住在一起。
按照政府拆遷政策,以住戶的現有面積給補償費或房。根據李凌飛情況,政府補償的費或房只能給戶主舅舅史文亮,這補償費或房如何分配,只能由舅舅和李凌飛商量。政府考慮到李一直與舅舅同住,又是兩家人。決定給李凌飛分一套公租房。
政府的搬遷通知下發后,舅舅搬了家,而李凌飛卻一直沒走。其理由:1、舅舅分了產權房,不給自己分不公平。2、孩子已在天壇附近上學,搬遷后轉學不方便。3、從出生到成家一直住在這里。媽媽在這里去世。搬走故土感情難離。
區政府工作人員、溝通團的志愿者、及居民代表一起耐心細致、苦口婆心地講情、講理、講法,使李凌飛逐步轉變了思想,最后簽了搬遷協議。
李凌飛搬遷得到妥善解決,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溝通團的志愿者、居民代表和李凌飛本人及舅舅共同努力的結果。
首先要點贊北京市西城區天壇街道辦事處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政府作出關于搬遷的決定后,天壇街道辦事處組織工作人員向相關居民宣傳搬遷意義和補償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工作。他們既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則,又針對居民的不同情況做工作。工作人員很敬業很辛苦,兩年多來的工作常態是每天跑巷串戶,溝通幾十人,工作十幾小時。有些居民的不理解,給他們臉色看,有的罵人、放狗咬。工作人員承受委屈,堅持做工作。馬松的媽媽患療毒癥去世,愛人懷孕不能照顧。還堅持白天黑夜加班,上門耐心講政策,想辦法穩定居民情緒,打通居民的思想。經過兩年多工作有97%居民簽了搬遷協議,少數居民認為補償不到位,不愿意搬。工作人員不氣餒仍然逐戶上門做工作。
要點贊溝通團的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由心理咨詢師、律師、作家、媒體人、社會評論員、人民調解員、城市規劃和建筑專家組成的溝通團和居民代表,針對當事人提出的問題,運用專業知識和自己的經歷感受,耐心細致地解讀政策,講理釋疑。
要點贊搬遷者李凌飛和舅舅。當事人李凌飛,雖然不愿意搬遷,但他還是一個通情達理,有情有義的年輕人。李凌飛反復說的一句話是:“不屬于我的我也不多要,但我必須要回我應得的!”街道辦事處領導耐心解釋搬遷、公租房、孩子上學、社會救助等政策,房屋征收人員講述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溝通團老師入情入理地分析利弊關系,鄰居介紹新小區和學校的好環境,年近八旬的天壇園林總工程師徐志長講述天壇的歷史和未來……使李凌飛逐步換位思考,解開疑慮,轉變認識。舅舅史文亮也表示要給一部分補償款給李凌飛,幫助搬遷。
特別要點贊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組。他們把“搬遷”這個社會敏感的熱點問題搬上屏幕,把政府工作人員、被搬遷人、溝通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請到演播室,現場擺問題,提訴求、解疑惑。演播室設在一個籃球館內,球場中線隔開了分庭抗禮的雙方,在開放、平等、自由的互動中,一方被說服,可向前一步跨過分歧線,表示矛盾解決。在節目中看到了,政府工作人員執行政策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態度,不怕辛勞忍受委屈,堅持上門耐心做工作的敬業精神。看到了,當事人提出的實際問題和轉變的過程。看到了,溝通團和居民代表正義的立場,熱情的態度,專業的知識,有效的方法。看到了,主持人馬丁機智、幽默、有理有節地引導雙方平等自由地辯論,最終當事人跨過分歧線,大家握手言和。
《向前一步》節目的創新點就是,把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公共熱點,而以往大眾媒體卻觸及不多的問題,進行綜藝化表述,讓大眾觀看點評。節目既展示了政府工作人員的行政水平、社會大眾的精神風貌。也構建了人民群眾參入社會治理的平臺,還是一個政府工作人員提升行政能力,人民群眾提升公共道德水平的教育課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進程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會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拆遷只是其中的一個,這些矛盾會越來越多。這些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如何妥善處理這些矛盾,既考驗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也考驗廣大人民群眾。但主要看政府的政策,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智慧。
在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毛主席就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和方法。毛主席指出:
憲法規定,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
人民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進行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產的領導者、文化教育機關的領導者發布各種適當的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沒有這種行政命令,社會秩序就無法維持,這是人們的常識所了解的。這同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為著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而發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說服教育,單靠行政命令,在許多情況下就行不通。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報》
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有一段專門講了拆遷問題:
早幾年,在河南省一個地方要修飛機場,事先不給農民安排好,沒有說清道理,就強迫人家搬家。那個莊的農民說,你拿根長棍子去撥樹上雀兒的巢,把它搞下來,雀兒也要叫幾聲。鄧小平你也有一個巢,我把你的巢搞爛了,你要不要叫幾聲?于是乎那個地方的群眾布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婦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壯年。到那里去測量的人都被趕走了,結果農民還是勝利了。
后來,向農民好好說清楚,給他們作了安排,他們的家還是搬了,飛機場還是修了。這樣的事情不少。現在,有這樣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高枕無憂,可以橫行霸道了。這樣的人,群眾反對他,打石頭,打鋤頭,我看是該當,我最歡迎。而且有些時候,只有打才能解決問題。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3--329頁
毛主席這些話告訴我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必須依靠人民治國理政。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要用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解決,而不能單靠行政命令,強制的方法。
60多年過去了,我們黨和政府繼承發揚了優良傳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以人民為中心,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打造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展示了用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解決拆遷問題。當然,在社會治理中,處理千萬個矛盾,不可能都由電視臺組織,不可能都上屏幕。但《向前一步》節目對我們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一、政府制定政策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而不能站在各部門或利益集團的立場上。北京市西城區天壇街道辦事處天壇南里的拆遷,之所以有97%的居民很快就簽了搬遷協議,就是政府的補償政策較好地兼顧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第二、政府工作人員在行政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要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社會發展是全體老百姓共同的心愿,社會治理是大眾的事情,做好了大家受益,大的方向政府與群眾的愿望是一致的。但在處理每個具體問題中,由于利益關系不同免不了產生矛盾,處理不好會激化矛盾。同時要相信絕大多數群眾是有覺悟講道理的。在拆遷中有的“釘子戶”并不是耍賴皮,而是沒有充分理解政策,也有實際困難或思想障礙。政府工作人員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做工作。要堅持公正、公平、公開,既要堅持原則按政策辦事,一把尺子量到底,又要考慮群眾的實際困難,幫助群眾解決難題。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官老爺的態度,衙門的作風處理問題。《向前一步》節目組把政府工作人員、被搬遷人、溝通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請到一起,現場擺問題、提訴求、解疑惑,平等溝通、自由辯論。通過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妥善地處理了矛盾。
第三、人民群眾也要正確對待自己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在維護個人利益的同時要考慮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這就要有一個平衡點,就是講理、講情、講法。《向前一步》節目中的當事人李凌飛,有自己的困難,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訴求與政府的政策相左,一時想不通。經過與政府工作人員、溝通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溝通,辯論,逐步消除了疑慮,在情、理、法的結合上認識自己的搬遷問題,終于向前跨出了關鍵的一步。
第四、媒體要關注社會熱點,及時宣傳報道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既要揭露假丑惡,更要宣傳真善美。傳播堅持群眾路線,創新社會治理的好人好事、好精神、好方法。教育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在這方面作了好的示范。他們不僅敢于報道大眾關注的社會敏感難題,而且善于傳播解決問題的辦法。
節目中溝通團石先生說的兩點感悟意味深長:
1、只有一個完整的有人性懂法治的人,北京才能奔跑,國家才能強大。
2、我們執法一定要嚴格,零感情,但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充滿體溫。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