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續集:曼谷風云
從21世紀初開始,泰國首都:曼谷,一直是大國延伸力量的博弈焦點。
老規矩,先介紹前因后果。
91年蘇聯崩塌后,美國決策圈再次就對華關系作出轉變:
軍事上遏制中國,經濟上持開放態度,總體趨勢為合(利)作(用)大于對抗(畢竟當時屬于全球化初步階段,而我們是最大的市場),但前提是掌控住中國的戰略命門!
1994年,李光耀在國際峰會上提出一個定位,中國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參與者,她的到來會改變世界秩序,會使得世界秩序重新平衡。
李光耀的潛臺詞很明顯:中國會破壞世界秩序!
老而不死是為賊,李光耀即為華人國家領袖,卻甘為美國沖鋒陷陣,是為何如?
馬六甲海峽!
李加坡被大馬逐出后,蟲踞馬六甲海峽自成一國。然,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馬六甲乃連接東西方航線最重要的咽喉,定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此大勢豈是李家坡彈丸小國能抗之?
于是,李家坡與美國走近,簽訂美新同盟條約,將馬六甲海峽拱手相讓,亦符合美國的海權戰略:通過控制重要的港口、海峽,來控制全球貿易及海洋。
李光耀在美國對華態度作出大轉變時發出此等言論,旨在突出一個問題:
中國的戰略命門正是馬六甲海峽,李家坡妄圖趁此機會(鷹兔博弈),提升自己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以此攫取更大的利益(如征收高額過境費、加強在東南亞的話語權)。
毋庸置疑,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確很重要!
1995年后,由于國內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國從能源自給國搖身一變為進口大國,而80%的石油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大家想想,事關國家能源安全的航道,長期處于對手的兵鋒之下,是何等的如芒在背?
注:94年李光耀講話后,美軍著手在新加坡修建樟宜軍事基地,且此后每年美新聯軍都會在馬六甲海峽舉行聯合軍演,明面上是維護航道通暢,實則在演習如何快速封鎖海峽。
中國加入WTO后,問題亦就愈發嚴峻:眾所周知,WTO向我們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市場,每一年,無數的中國制造經過大洋運往世界各地,以此賺回我們發展所需的美金。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2003年,中國GDP約為19000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總額高達8512.2億美元,GDP占比高達三分之一。同年,中國原油進口高達9112萬噸,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不論是進出口貿易抑或是能源進口,85%都是海洋運輸,而經過馬六甲的印度洋航線,就占我國總航運的三分之二。
那一年,如何保障中國海上航運安全,成為民間最關心的國際問題。
零四年有本名為《石油咽喉保衛戰》的小說風靡互聯網,主要討論如何以軍事力量決絕航運安全。但很遺憾的是,彼年中國海軍孱弱,別說到馬六甲海峽作戰,就連能否守住南海都存疑。
現實情況已經很明顯了:中國需要一場新的戰略突圍,以撇開馬六甲的威脅!
克拉地峽,位于泰國拉廊府與春蓬府間的走廊,東臨太平洋南海、西接印度洋孟加拉灣,最窄處僅56km。若能在克拉地峽挖鑿運河,對中泰兩國至少有兩點好處:
第一、減少運輸成本。
克拉運河能縮短孟加拉灣到南海1200km的路程,可節約燃油費35萬美元(以10萬噸油輪為標準),而全球每年從馬六甲海峽通過的油輪,至少有千萬艘次。
第二、增加泰國經濟效益。
新加坡因運輸中轉而飛黃騰達,泰國亦可如此,先不提高額的過路費,僅重要的戰略位置就可以使泰國成為亞太石油中心和物流中心。
第三、掌握航運主動權,避開馬六甲的戰略困境。
得益于79年蘇越重壓下迅速走近的中泰關系,使泰國內部催生了很多親華派,其中力量最龐大的就是泰國民選政府。
他信、英拉,泰國兩任親華前總理,亦是泰國頂級財閥西那瓦家族的姐妹花。
2004年,時任泰國總理的他信,在內閣經濟會議上高調支持克拉運河項目,并提出以克拉運河為契機,把泰國打造成為亞洲石油中心的構想。
很顯然。對于他信助華戰略突圍的動作,美國不會視而不見。
僅在一年之后,他信家族——西那瓦集團的股票,就遭到神秘力量的做空,資金匱乏的他信家族只能將49.6%的集團股權出售給淡馬錫集團。
作為泰國頂級財閥,西那瓦集團掌控泰國多個重要行業,如移動通信、衛星、電力網。通常而言,事關國家安全的行業即便是出售,也應是國內交易,而淡馬錫隸屬于新加坡,是典型的外資。
所以,西那瓦和淡馬錫的股權交易,就涉及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威脅國家安全!
淡馬錫集團旗下淡馬錫理工學院
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他信的好友林明達,“莫名其妙”的叛變了!
林明達此人可不是普通角色,他是泰國最大媒體的掌舵人。二十年來,林明達與他信亦師亦友,相互扶持,他旗下的媒體幾乎成為他信政府的喉舌,泰國內閣多名高官也為林明達的報刊寫稿。
可以說,在林明達面前,他信沒有任何私人秘密。然而,他信家族最關鍵的時刻,林明達選擇叛變,不僅以出售重要泰國資產給外資企業為由、大肆造謠他信“利用政治權力為家族牟利”,還公開指責他信在泰俄軍售中收取35億泰銖回扣,并以此煽動群眾在曼谷展開大規模的反政府游行。
事實上,對他信的兩項指控真有些莫名其妙:
首先,他信只不過是一介總理,能公然貪腐這么多錢嗎(35億泰銖約合7億人民幣,05年絕對是筆巨款)?其次,西那瓦集團體量過于龐大,泰國內部根本缺乏有實力的接盤俠,只能讓利于國外企業,這相當于是個死套,不管他信怎么做都會背上“出賣國家利益”的黑鍋。
如果從這個角度倒推回去,那么,做空西那瓦股票的神秘力量,才是最大的始作俑者。沒錯,他們正是華爾街的投行!
2009年9月19日,泰國軍方頌提發動政變,他信被迫下臺流亡,樞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在國王普密蓬的授意下,就任泰國臨時政府總理。
必須承認,在泰國軍內的欠缺影響力,的確是我們最大的短板。
泰國是個很奇葩的國家,日本、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非常健全,皇室不得干政、不得擁有軍隊控制權。但泰國改革很不徹底,雖無行政權,但卻控制著軍隊最高權力。毛主席曾說過一句名言: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作為軍隊的實際控制者,即便你天天嚷著自己不干政,但你實質上已具備影響國家行政的權利。
一旦泰王不滿意政府,就會授意軍隊發動政變。自1938年來,泰國共爆發19次政變或未遂政變!
由此可見,泰國政府總理真的只是區區總理,國家實際控制者還是泰王。所以泰王以及軍隊的政治偏向,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泰國的外交政策。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泰國是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其原因就在于會找爸爸:先是英國、后是日本、最后是美國。
基于這層因素,泰國王室和軍隊長期奉行親美的外交政策。比如取代他信,就任泰國臨時總理的拉育·朱拉暖,曾留學于美國陸軍參謀學院。
前泰王普密蓬·阿杜德
2011年,他信之妹英拉,攜大國之力卷土重來。克拉地峽重啟、泛亞鐵路項目、大米換高鐵...
上臺不到半年,在英拉的操作下,泰國內閣不斷出臺利于泰國經濟及中國突圍的政策,這讓泰王與美國頗為忌憚。泰王擔心英拉聯合區域大國,架空王室對國家的實際控制權;美國擔心中國甩脫枷鎖,不再受馬六甲的戰略掣肘。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由泰國軍方出面,導演了一場驚天大案——10.5慘案!
他們的陰謀很明顯:制造血腥事件破壞中泰關系,讓英拉失信于中國。不過英拉和咱也不是吃素的,三下五除二便揪出了幕后黑手,逼得泰國軍方讓9名中級軍官出來背鍋。
英拉的雷霆手段讓泰王深感大患已成,便更加堅定拔除她的決心。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后,泰王勢力以大米瀆職案迫使英拉下臺,次年英拉流亡,并輾轉來到中國。
年輕時的英拉
雖然在曼谷的較量中我們略輸一籌,但當我們意識到泰國非一夕間就能拿下的高地后,泰國則成為一個戰略幌子。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美國仍糾纏于泰國時,中國已然在緬甸完成突圍!
注:緬甸皎漂港、中緬油氣管道、中緬鐵路從印度洋銜接入陸,可避開馬六甲,這點指揮部在關于昂山素季的文章中提到過。
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美國逃跑了,菲律賓也倒向中國。就連上躥下跳的越南,也開始夾著尾巴做猴。留給泰國的選擇并不多,無非就兩條路:坦途和深淵。
順勢者必通途坦蕩、逆勢者必足履深淵——中國,就是“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