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真心實意,高房價總有辦法解決。 昨天(12日),香港樓市又傳出大消息:港府要開征住宅空置稅,稅率大概相當于2年租金,并且約為樓價的5%。 有人立馬說:這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但其實,只要仔細了解下香港樓市現狀和這次的政策,我只能說: 香港樓市頑疾沉疴,這次開征的空置稅,藥勁兒還不夠。 1. 香港苦樓市已久矣 在開頭,有必要稍微介紹下香港樓市背景。簡單歸納幾個方面: 房價高。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連續15年發布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今年的報告,對全球309個重要城市房價進行了調查。 香港已經連續第9年位居房價最難負擔城市首位,還創調查歷年來最高水平。 香港房價收入比(都是中位數)從2017年的19.4倍,上升到2018年的20.9倍。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不吃不喝要20.9年才能買起一套普通住房,用這個報告形容就是房價已經到了“嚴重負擔不起”的程度。 要知道,全球第二、第三貴的加拿大溫哥華、澳大利亞悉尼,這個收入房價比也才12.6倍、11.7倍。 人居環境差。 香港不乏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還有一平售價達百萬之上的“半山豪宅”,但一般香港普通人的居住條件,僅僅從舒適度上來說,比不上很多大陸小區。 我們在TVB劇里,經常聽大佬把“千呎豪宅”掛在嘴邊。實際上,這個“千呎豪宅”,換成大家熟悉的,也就是90平米左右(1呎≈0.09平米)。即便2012年香港取消了建筑公攤面積,按得房率85%一換算,“千呎豪宅”,也不過我們105平米左右。 根據港府2017年數據,全港八成家庭居住面積不足70平米,一個典型的四口之家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1平米。 某房地產中介一樓盤二手房房價 影響深。 前面,我在文章里說過在香港富豪排行榜中,10大富豪中,有6個是房地產商。李嘉誠更是雄踞香港首富榜首21年。 房地產野蠻生產的危害是悄然無聲,而且十分深遠的。高房價讓香港人不停不歇地攢錢買樓。因為創業失敗成本太高,所以,年輕人不敢輕易創業,導致香港經濟活力愈發不足。 2. 空置稅,捂盤稅? 香港房地產經濟可以追溯到1969年,港府開始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和居者有其屋計劃。 而今,可以說香港樓市頑疾已深。 其實,從1997年,特首提出的“八萬五公屋計劃”起,調控樓市一直是港府施政的重要內容。 這次提出的征收空置稅,是港府在調控樓市上的又一次努力。 現在來具體看下這次征收的房屋空置稅。嚴格來說,港府這次推出的叫一手私人住宅單位“額外差餉”。 這項政策最核心的內容可以概括為: 在對空置6個月以上、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征收“額外差餉”,相當于該單位應課差餉租值的200%,即相當于兩年的租金,且大約相等于樓價的5%。 但目前,港府這個“空置稅”,只針對新房,也就是“一手房”。 舉個例子,今年1月香港一套60平方米的公寓平均售價是1014萬港元,抹掉零頭,算1000萬。香港平均租金就算3%。那么,這樣一套公寓的空置稅=1000*3%*2=60萬港元。 而香港人一般月收入也就1.5—2萬港元,所以,這個稅還是蠻重的。 香港普通住宅一般都有著超高容積率 但是,香港這次這個“空置稅”,差不多只是“捂盤稅”。 港府推出“空置稅”的目的也就是,迫使開發商不要捂盤。有統計顯示,在2012年7月—2017年6月的5年里,香港新房供應量增加約50%,但是房價還在上漲,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開發商捂盤。有統計,期間香港: 已落成但未賣的單位:由4000個增加至8000個,增幅為100%。 建筑中但未賣的單位:由48000個增加至61000個,增幅為27%。 已批出但未動工單位:由13000個增加至29000個,增幅為123%。 根據安排,空置稅草擬法案已經基本完成,下月提交立法會討論。 3. 作用恐怕還有限 猛藥去沉疴。 在一定程度上看,港府這次的“空置稅”對解決香港樓市頑疾,藥量還沒到位。 先拿“空置稅”本身來說。在全球范圍內很多國家和地區在征收“空置稅”,這其實不光打擊囤房,也能促進房屋利用,避免社會資源浪費。 比如,法國對空置逾1年的房屋,要征收樓價10%、第2年12.5%、第3年15%的空置稅。 港府這種只對新房征收“空置稅”的做法,讓“空置稅”變成了“捂盤稅”。 部分國家或地區“空置稅”征收情況 但這也是暫時無奈的妥協。 為什么這么說? 我們知道,香港樓市房價飛漲,除香港資金來去自由,容易受國際資本炒作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既得利益。 首先,就是開發商。特別是,大開發商有資金優勢,積極囤地,往往不急于蓋樓或者“蝸牛式”慢慢蓋樓,靠著土地溢價,囤地就比“捂盤”能賺到豐厚利潤。 甚至,近些年,香港地產商把這套也用到了大陸,開始在大陸大量“囤地”。 其實香港住宅用地只占了土地總面積很小一部分 而普通人的利益更直接,那就是房價。 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導致香港樓市從1997年10月起量價“跳水式”齊跌,下面一年時間里,房價腰斬,成交量萎縮一半以上,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損失267萬港元。 這原本是香港解決樓市問題的一個好契機。1997年時,特首提出“八萬五公屋計劃”,也就是說,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于8.5萬個、10年里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3年。 但這種巨大供應量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抑制了樓市。 香港樓市低迷到了2003年時,已經有10萬多房貸者成為“負資產者”,一些家庭不光損失了首付,還要繼續還銀行房貸,有人還因此選擇了極端方式了結。 當年7月,50萬香港人上街,抗議房價下跌,要求港府救市。 于是,“八萬五公屋計劃”被擱置。 還包括港府自身。據統計,香港GDP的30%一度來自于房地產相關行業的投資及消費,港府收入也嚴重依賴土地交易、房地產相關稅收。 4. 但畢竟又邁出調控的一步 其實,由于外部宏觀環境變化,從2018年七八月以來,香港房價已經下跌了10%左右。 這次港府并沒有動搖,不僅印花稅、買家印花稅、雙倍印花稅等遏制樓市炒作的措施沒有停,這次還把2011年就提出的“空置稅”又推了出來。 樓市調控,香港又邁了一大步。 其實,高房價不應該成為大城市的“標配”,在同樣的調查中,按照同樣的口徑,紐約的房價收入比是5.5倍,新加坡也才4.6倍,連眾所周知“人多地少”的東京也沒有超過5倍。 只要真心實意,高房價總有辦法解決。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正解局”)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執行中央要求不能打折,“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要迷信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018-08-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