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母艦的命運,總是那么多災多難。
印度唯一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超日王”號(INS Vikramaditya)日前在停泊印度南部的卡瓦爾(Karnataka’s Karwar )港口時,突然發生火災,其中多名艦上人員在滅火時受傷,送往醫院后有一人仍不治身亡。
這場火災起因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印度航母總是麻煩不斷?
突如其來的火災
據《新印度快報》4月28日報道,對這起航母事故印度海軍發表的聲明稱,經過一番調查后的出的結論是,“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的發動機輪機艙發生了蒸汽管道阻塞爆炸的狀況,連帶導致燃油管受損,火勢開始蔓延。
當時,30歲的辛格·喬汗中校(Dharmendra Singh Chauhan)非常勇敢地進入充滿煙霧的艙室里救火,結果迎面被一股熱蒸汽擊中,當場失去了知覺。
辛格·喬汗
在得知燃油管引發大火之后,“超日王”號航空母艦上的損管人員立即切斷了燃料供應,輪機室內的灑水噴頭也自動啟動,終于將火勢控制。有印度軍方消息人士透露說,當航母火災事件發生時,艦上有1300名士官兵。
如果火災沒有盡快撲滅,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根據印度海軍的聲明,“超日王”號航空母艦這次火災波及3層甲板并損壞了兩個艙室。該航母一共有21層甲板,印度海軍已下令徹底檢查全艦的安全強度,以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除辛格·喬汗傷重不治以外,還有9名水兵在火災中受傷。
在卡爾瓦爾地區醫院對辛格·喬汗進行尸檢的醫生說,他被蒸汽嚴重燒傷,尤其是上半身嚴重燒傷。事實上,他在被送往海軍醫院時就被宣布死亡。
尸檢后,他的尸體被移交給他的妻子卡魯娜。印度海軍授予他英雄榮譽。據印度媒體透露,辛格·喬汗在今年3月10日剛剛與卡魯娜結婚。
印度海軍官員表示,喬汗的遺體將安葬在他位于中央邦的家鄉拉姆。
據印度海軍透露,更詳細的調查于4月28日開始,調查小組還將宣布該船是否準備好與法國海軍進行聯合海軍演習,演習計劃于5月1日在卡爾瓦爾和果阿海岸舉行。從目前來看,印度航母參加這一聯合演習是懸了。
這次演習是印度和法國策劃的雙航母演習,原定于5月1日至6日舉行,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參加。不料印度航母發生爆炸起火,事后有印度海軍人員聲稱火災事故只損壞了航母的一個艙室,可能不影響其作業和與法國演習。
不過,與卡爾瓦爾基地的說法與此相矛盾。
過去就事故頻頻
“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全長284米,吃水線至艦島頂部高60米,大約20層樓高。該艦滿載排水量達到4.5萬噸,是印度海軍目前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的前身,是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基輔”級航空巡洋艦的4號艦“巴庫”號,后改稱“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也無力維持龐大的航母艦隊,所以將這艘航母轉售給印度。
當時最引人矚目的是,據稱俄羅斯以零元價格贈送給印度,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印度必須要出一大筆改裝費。因為該艦要成為一艘真正的航母,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造,拆除原本前舷的各種反艦、反潛武裝,成為全通式滑跳甲板的純航空母艦。
最后,整個改裝費用高達23億美元。2014年1月完成改裝后,這艘航母從俄羅斯運抵印度。
但是,這艘航母在改裝時期就曾出現過很多問題,尤其是動力系統。有不少印度防務專家認為,這次“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動力機艙出現問題導致火災,很可能就是當初俄羅斯在改裝時留下的“隱患”。
1992年“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在碼頭維護時,內部就曾發生火災,造成艦艇一度無法出航執行任務。1994年,“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在完成維護和修理,再次出航,結果推進系統發生爆炸,幾乎摧毀了航母整個動力系統。
當時俄羅斯經濟不振,難以再次維修“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于是選擇讓這艘航母退役,由于缺乏維護和保管,艦上許多貴重部件被拆除一空。
進入21世紀后,印度海軍希望能夠得到一艘新的航母,于是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成了印度的目標。可是,印度沒有想到的是,俄羅斯在改造“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時,不但工程進度緩慢,而且耗費了大筆資金。
2012年,已經改名為“超日王”號的這艘航母終于改裝完畢,第一次出海試航,結果推進系統再次出現重大問題,8部鍋爐有7部停止工作!航母不得不中止海試,對推進系統進行檢修。
經過一番努力,“超日王”號航母終于完成所有海試科目,可以返回印度了,結果在路上又有一部鍋爐出現問題。這艘航母不得不降低航速,一路磕磕絆絆回到印度。2016年“超日王”號航母在基地清理下水道的時候,發生有害氣體泄露,又造成人員傷亡。
“超日王”號航母采用14.3度滑跳甲板,可以搭載大約30架艦載機,包括24架米格-29K戰斗機和6架卡-28反潛直升機。艦員(包括航空人員)1600人,采用蒸汽動力,最高航速30節,續航能力7000海里/18節。
國產航母仍未完工
由于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還未服役,“超日王”號是目前印度海軍唯一可動用的航空母艦。
作為印度第一艘4萬噸級的大型艦艇,“維克蘭特”號與以往印度制造的防務項目的情況類似。這艘航母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巨大的成本超支,以及工期拖延等等。
根據印度網友公布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Vikrant-class)最新進度照片,這艘航母如今仍正靜靜地“爬”在印度西海岸科欽港口附近的科欽造船廠內,航母的主體貌似已經完工了。
從最新的圖片來看,“維克蘭特”號的艦島已經清晰可見,但上面仍未加裝各種電子等設備,比如大型相控陣雷達陣面基座處于全封閉狀態,表示陣面天線等各種傳感器并沒有加裝。
“維克蘭特”號航母建造工作的緩慢程度有目共睹。從時間上看,印度國產航母開工建造,比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早多了。
如果按照航母的使用經驗來講,中國確實比印度略遜一籌,因為印度自從上世紀起就一直有與其他國家合作的經驗,并且在60年間已經和三個國家合作過,還有航母的實戰經驗。
不過在自主研制航母的能力上,印度還真就不如中國,遼寧艦已經服役6年多不說,新的航母也已經進入海試階段。
事實上,"維克蘭特"號的設計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當時印度海軍的英制航母已經極端老舊,需要后繼艦替代,而印度海軍在當時就宣布新航母將于1997年服役,接替第一代"維克蘭特"。但1991年爆發的經濟危機顯然讓這個本已不切實際的計劃變成了泡影。
1999年,"維克蘭特"項目被重新拿上臺面,與此同時其設計噸位幾乎猛漲一倍,達到了3.2萬噸,不過其代號依舊是所謂的"防空艦",使用的艦載機也依舊是英制"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
而在長達接近10年的設計階段,"維克蘭特"號又再度犯了印度造船業老毛病——不斷修改設計方案,這也是軍艦制造業的頭等大忌。
從三萬兩千噸開始,"維克蘭特"經歷了3.7萬噸和4.2萬噸兩次加碼,部署的戰斗機也從"鷂"變為MIG-29K(或陣風,或LCA艦載型),掩人耳目的"防空艦"稱呼也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不加掩飾的"印度國產航母"(IAC)。
2005年4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在科欽造船廠宣布,印度航母制造工程正式啟動,當時預計該航母將于2011年建成并下水。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軍舉行了“維克蘭特”號龍骨安裝儀式。
2013年的“維克蘭特”號
隨后,建造計劃被再次推遲,按照國際海軍通行慣例,一艘主力艦應該在開工前就準備好相當于船體重量50%的計劃用鋼,而且這些鋼材還必須完成相關船體結構加工,但從2009年“維克蘭特”號開工伊始,承包商科欽造船廠就屢屢發生停工待料的情況。
由于科欽造船廠的工期一再延誤,這艘印度國產航母建造進程又被大幅延誤,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并下水。當時就有人預計,該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于2018年,服役時間不早于2025年。
2011年12月29日,“維克蘭特”號在科欽船廠出塢下水。“維克蘭特”號出塢是為了給其他工程騰出干船塢。當時這艘航有14000噸重,正進行內部舾裝,包括鋪設管路。2012年下半年,“維克蘭特”號再次回到干船塢,安裝齒輪箱、發電機等設備。
2015年的維克蘭特號
2013年8月12日,“維克蘭特”號航母首次正式下水,當時完工僅30%。2014年年底,“維克蘭特”號航母在沉寂了1年后終于有了新的進展,開始建造艦島設施。2015年5月28日,外形基本成型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第3次下水,但不利的潮水和船塢出口處的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的故障,使得出塢工作被迫延遲。
2016年,印度審計長夏爾馬在專門的報告中強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的服役時間不會早于2023年。此前印度官方認為,“維克蘭特”號將在2018年交付給印度海軍。在今天來看,顯然2023年要更靠譜一點。
印度政府新聞信息局于2018年7月19號聲明表示,印度海軍將在2020年對“維克蘭特”號進行航行試驗。
“維克蘭特”號去年曾遇到一個不小的插曲。在2018年2月13號上午,一艘正在科欽造船廠進行維修的鉆井船突然爆炸,造成5人死亡11人受傷。由于當時船廠正在建造“維克蘭特”號,這讓印度網友捏了一把汗稱“幸虧沒波及到航母,否則它將再推遲5年!”
據印度國防部稱,“維克蘭特”號航母或搭載16架艦載戰斗機,然而具體型號到今天仍是未知數。法國方面極力向印度推薦艦載型“陣風”戰斗機,盡管當前印度海軍“超日王”號航母搭載的是俄羅斯米格-29K戰斗機,然而從印度最近針對艦載戰斗機招標的舉動能看出,米格-29K戰斗機存在的各種問題仍舊困擾著印度海軍,未來印度有特別大的可能不在“維克蘭特”號上使用這種艦載機。
由于自己的建造能力實在太弱,而且效率低下,所以印度軍方對本國造船廠的能力已經產生懷疑。眼下,印度希望打造第二艘國產航母,而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提出可以“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設計方案競標。英國人說,如果達成合作,他們將對印度給予細致的幫助。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行多輪海試
如今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航母已經完成了海試,印度國產航母在艦上設備方面缺乏實質性進度。再說印度的所謂“國產”,除了是在自家船廠組裝以外,其設計到材料選擇都是承包給的外國。
從這一點上說,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完整的工業體系,再加上勤奮和效率,這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基礎性優勢。我們不能好高騖遠,也千萬不能荒廢,一步一個腳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