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熔噴頭不能國產化”不符合事實
全球疫情爆發后,中國開足馬力生產、出口抗疫產品——從普通口罩、KN95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到呼吸機、核酸檢測盒、CT等高端醫療器械設備,以保護和挽救全球各國人們的生命與健康。
中國工業與中國制造,成為全球抗疫的堅強支柱之一,得到了各國各界人士的肯定。
奇怪的是,中國國內對此倒是有一些悲觀的聲音,比如,“中國熔噴布生產被卡脖子”就是一個典型。
熔噴布是制造口罩尤其是醫用防護級N95防護口罩的原料。疫情爆發后,中國的中石化、中石油等化工企業,迅速克服技術障礙,建立生產線,短短時間就讓中國成為全球毫無爭議的熔噴布主要供應國。
4月20日,中石化儀征化纖生產車間。圖自新華社
可是,這時候有人卻出來要求中國對此“憂慮”和“反思”,在他們看來,中國的熔噴布產能不但不值得高興與自豪,反而暴露了中國制造的問題。他們認為,生產熔噴布的關鍵設備或器件,比如“熔噴頭”,還未能實現國產化,這說明中國制造還是不行,還是依賴外國。比如某報道就明確這樣說:
“核心設備‘卡脖子’與其他很多制造產業一樣,高端裝備和關鍵部件是制約熔噴布產業發展的一個掣肘。……國內提供熔噴布成套生產設備的廠家也不少……但核心部件熔噴模頭依然依賴進口。”(《如何破解熔噴布產能“魔咒”?》,中國能源報2020年03月16日)
“熔噴頭不能國產化”“依賴進口”,不知這樣的消息和結論是從哪兒得來的。事實是,至少熔噴布生產大戶——中石化的儀征化纖與燕山石化的多條生產線上的熔噴頭,就幾乎全都是國產的。
如儀征化纖的生產線就是央企國機集團所屬的恒天集團旗下的邵陽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儀征化纖的熔噴布項目由中國石化與國機恒天攜手建設,共涉及22類設備,除緊急采購的1臺進口風機外,從核心設備熔噴頭到普通螺栓、配件全部為國內緊急制造,國產化率達95%以上。”(《國產化率95%以上 年產500噸熔噴布生產線投產》,科技日報2020年3月30日)
隨后上馬的燕山石化的多條熔噴布生產線中,頭兩條線為了搶時間趕工期,直接從德國通過空運進口了熔噴頭,后面上馬的所有生產線,同樣由國機恒天集團提供,設備國產化率實現了百分之百,包括熔噴頭、壓縮機在內,都是國產的(中國石化官方微博 @中國石化)。
很顯然,熔噴頭國內能生產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一個熔噴頭有什么了不起呢?中國能造的企業多了去了。我不明白,有些人為什么不做調查,就輕率地做出了中國造不出高標準的熔噴頭這樣的結論并予以宣傳。有些以什么“科學”冠名的公號,更是煞有介事地直接說:生產熔噴布的熔噴頭,只有德國才造的了。
明明是中國贏了,可是,在某些人眼里,又成了中國“輸了”。中國好比是孫悟空,再怎么努力,也跳不出如來佛——西方國家——的手掌心。
有一些“卡脖子論者”說:“很難想象,擁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的中國,竟然在小小的口罩上犯了難。”(《如何破解熔噴布產能“魔咒”?》,中國能源報3月16日)
怎么“犯了難”?何難之有?
本來目前是全球各國在抗疫產品上普遍依賴中國,本來“被卡脖子”“犯了難”的是他們,本來該焦慮該反思的是他們,如紐約州州長科莫說的:“我們需要口罩,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防護服,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防護面罩,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呼吸機,還是中國制造的。新階段我們需要檢測試劑,依然是中國制造的。我們怎么淪落到了這種境地?”但是,國內一部分人卻硬說是中國“又犯了難”“又被卡脖子了”,為此不惜編造熔噴頭不能國產化的故事。
二、呼吸機核心器件實現國產替代并不難
不可否認,有些產品中國目前還生產不了,中國工業再強大、成長再快,也依然有不如人的地方,比如大型噴氣式發動機、最精密的光刻機等,但是再怎么努力也造不出來的產品,目前恐怕已經很少了。
此外,現在是全球化時代,生產商一般對零部件全球采購以節省成本。術業有專攻,有些部件已經由某些企業生產了,且該產品市場容量有限,其他企業統籌考慮,就沒必要加入這一領域參與殘酷競爭,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使用進口產品等同于被國外“卡脖子”了。
前幾年,關于“圓珠筆頭沒有國產化的”討論很熱烈,以此質疑中國制造業水平,結果很快有人指出,全球圓珠筆頭的供應由個別企業就能保證,中國企業不是沒能力生產,而是沒必要投入競爭,得不償失。何況事實上,“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已得到落實,從筆頭到墨水,再到生產設備,中國都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筆真的“檔次低”嗎?》,人民日報2015年8月10日)
以前看過一則報道,有一家中國企業專門生產汽車發動機活塞上的活塞環,全球市場占有率很高,國際汽車巨頭中有好多都是由它供貨,但我們能說那些汽車巨頭被這家企業“卡脖子”了?不可能的。而且,這家企業若是以卡別人脖子的心態自居,試圖追求壟斷利潤,那么很快就會誕生新的競爭者來取代它。
再比如,波音飛機的零件也都是全球采購的,并不都是它自己生產的,最終只是在波音的工廠進行組裝。我們能因此說波音公司不是高科技企業、沒有掌握先進核心的技術嗎?單單能把一個高科技產品整合或組裝起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比如,空客的機翼是中國生產,按這個邏輯,是不是該說空客被中國“卡脖子”了?
真正到了特殊時刻,如今年疫情流行,全球貿易、物流、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受到沖擊。這種情況下,開發新的產品,替代原來依賴進口的產品或部件,對于實力全球最為強大的中國制造業與中國企業來說,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呼吸機就是如此。
如同熔噴布一樣,疫情以來,面對中國呼吸機供不應求的事實,好多人潑冷水稱,“呼吸機生產遭遇關鍵元器件瓶頸”“呼吸機元器件依賴進口”,中國雖然大量生產呼吸機,但也被卡脖子,核心器件如小電機、傳感器等都依賴進口,自己造不了,總之中國制造業還是不行不行完了完了。結果呢?
“日前,位于上海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21所)下屬公司僅用三天時間技術攻關,就讓呼吸機裝上了國產小電機,經測試各項指標全部達標。”(《三天攻關,上海企業讓呼吸機裝上國產電機》,文匯報2020年4月13日)
圖自上海嘉定報
不光小電機,傳感器也是如此。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4研究所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和醫療供養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科研攻關獲得成功,兩種壓力傳感器通過各項測試和用戶試用,性能指標均達到產業化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微信公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4月17日)
可見,“瓶頸”或絕對“依賴”,并不存在。很明顯,不少所謂“卡脖子”的說法與報道,不是立場先行,就是偏離事實、夸大其詞。其它領域也大致如此。比如,近日大瑞鐵路(大理至瑞麗)的關鍵工程——亞洲最長山嶺隧道高黎貢山隧道的施工中,大號掘進機轉渣皮帶機驅動滾筒出了故障。滾筒制作的部分配件需要從德國進口,即使有現成配件,送到設備廠家所在地加工、運輸來回至少需要10天以上。于是,項目部找到了德宏州州政府鐵路建設辦公室,州政府立即聯系周邊幾家機械設備制造工廠,集各家所長,三天內完成了驅動滾筒定做,精度分毫不差。
云南德宏當地的機械設備工廠,就能替代高大上的德國制造。
三、炮制“中國被卡脖子了”論是多年積習
本來全球都在肯定中國工業或制造業在疫情期間的優異表現,可是中國國內卻仍有很多“卡脖子”聲音。但這種“中永輸、洋必贏”式的論調在疫情期間出現,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多年以來,中國輿論場上就一直充斥著“核心技術被卡脖子”之類的說法與報道。
比如,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這些年來,單單圍繞鋼鐵產業,就不知道誕生過多少“卡脖子”傳言。最常見的就是中國鋼鐵產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生產的大都是低檔次、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大路貨,高檔產品如模具鋼、特種鋼材等,都依賴進口,都被“卡脖子”。
事實上,中國每年的模具鋼產量巨大,有很多供應出口,盡管也有一部分依靠進口,但不能因此就得出這個結論。
特種鋼材也是如此,核反應堆里面的蒸汽發生器的U形鋼管,是全球公認的工藝要求最高的特種鋼材,據悉過去進口折價二百萬元一噸,多年前寶鋼等企業就已經掌握這項技術,價格隨之下降很多。
2011年,“遼寧號”航母交付前夕,一位北大教授曾對我講:“我有可靠消息,遼寧號航母根本不可能達到實用,因為阻攔索中國根本生產不了。”
我沒有渠道知道航母阻攔索中國是否能自己制造,也沒法反駁這位教授,但當時就想:不就一根鋼索嘛,中國能造不出來?果不其然,2012年艦載機降落成功,這一傳聞被證明是無稽之談。
絕大多數人只是“消費者”,對海量產品的具體生產制造細節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于是,有人便利用這種隔閡,渲染、夸大乃至編造中國工業或制造業“被卡脖子”,這不是“憂患意識”,實際上是宣揚中國再怎么努力也不如西方的奴性意識。
四、不要把“核心技術”神秘化——從中控系統看“卡脖子”論的謬誤
當然,也不是說“卡脖子”現象不存在,有些產品或部件的技術門檻很高,確實只有極少數企業才能生產供應,選擇余地很少,壟斷價格確實存在。在過去,這種現象還是很多的,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工業科技的進步,這種現象越來越罕見了。遺憾的是,中國的輿論仍舊膠柱鼓瑟,沉浸于宣揚“被卡脖子”的自虐當中。
近幾十年來,人類工業生產最大的進步就是越來越全面自動化,極大擴展了生產規模與效率,并節省了大量勞力,在大型工廠與大型設備,如電力、軌道交通、石油化工、高新電子、核工業、冶金等領域,都是如此。全面自動化生產之所以能實現,很大程度上是中控系統的功勞。
過去,大型工廠、大型設備的中控系統,中國的確是嚴重依賴進口,現在這種局面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觀。但是,有好多人對此視而不見,依舊喜歡以中控系統為例,來貶低中國工業與制造業的水平。他們宣傳什么無論工廠還是設備,中國只能造個外殼和骨架,至于中控系統即“神經”與“大腦”,就造不了了,只能高價進口國外產品;國外一套中控系統售價高昂,中國只能挨宰,其利潤比你一整座工廠的利潤還高,等等。
事實上,核電站中控系統國產化了;超大型乙烯生產線中控系統國產化了;電力電網中控系統國產化了;高鐵、飛機、艦船的中控系統國產化了。所有要求最高的中控系統,都國產化了。2013年,我去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還參觀過該所的中控系統生產車間。“中控系統被卡脖子”,早就是老黃歷了。
不應該把某項技術、“核心技術”給神秘化了,好像只有極少數神仙般的人物,如少數西方國家的企業才能掌握,而中國人只能望其項背望洋興嘆。中控系統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不久前,我對此剛有了切身體會。
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受湖南省網信辦之邀,我參加了“這里不一樣——湖南特色工業小鎮網絡名人行”活動,其中一站是衡陽市常寧市(縣級市)水口山。水口山是中國傳統的鉛鋅生產基地,在此參觀的第一個大型企業項目便是湖南株冶有色金屬30萬噸鋅項目。
株冶集團的生產流水線
在株冶有色金屬的中控室參觀時,我主動問給我們解說的生產技術部劉部長,“你們的中控系統是進口的國產的?”劉部長自豪地說:
“是國產的,是我們與中廣核以及中南大學合作研發的,一點也不亞于國外產品,而且價格低了很多!原來我們企業用的是芬蘭的,他們不光產品要價很高,而且安裝調試以及后期服務時,人也難伺候。他們還把自己的產品搞得神神秘秘的,似乎只有他們懂,我們永遠懂不了。他們也從不跟我們深入交流,不問問我們對他們的產品有什么看法或要求。結果呢,這套系統我們用著用著就摸清吃透了,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們把自己的意見與要求告訴了中廣核與中南大學(注:之前中廣核與中南大學率先成功開發出了中國的核電中控系統),他們按我們的要求,成功地給我們開發出了新的中控系統?,F在這個新的中控系統,比原來芬蘭的那一個好用多了。”
離開株冶有色金屬,我們又去中國五礦集團水口山銅項目參觀。在中控室,我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陪同參觀的劉總經理很高興地說:
“現在用上國產的中控系統了(供應商是北京的一家企業),再也不受外國人的罪了。過去中控系統沒有國產的,只能用西方企業的,價格高還好說,更糟糕的是售后,外國來一個人給調試或維護一下,跟大爺似的,各種花銷多的不得了,還得哄著他高興。1996年,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月工資才掙幾百塊。那時候來維護中控系統的外國人,不說他本人,光說他指定要求的高級翻譯,就一個小時收費一百塊,一個下午就頂我一個月工資,我心里那個痛啊。現在,再也不用看他們的臉色了,國產的又便宜又好用。”
出了中控室進了車間,劉總經理指著機器人與梁式起重機對我們說:“這套機器人,芬蘭報價4000萬,結果我們找國內企業合作只花了2000萬。那個梁式起重機,找芬蘭人報價4000萬,找加拿大人報價4000萬,再找德國,居然還是4000萬。最后我們不在國外找了,從國內廠家選了一個,他們最后也給我們搞出來了,性能不亞于國外的,只花了1000萬。好多國外的所謂先進技術,并沒有那么遙不可及。”
俗話說得好:難了不會,會了不難。好多看似先進的不得了的技術,有時候不過是一層窗戶紙而已。當然,要能捅破這層窗戶紙,首先也得有自己的積累,能進門上道。
株冶有色與中國五礦這兩位一線工程師的經驗之談,向我們指出了產業升級或技術進步的竅門或邏輯。
我們不應該把某項技術、“核心技術”給神秘化了,好像只有少數西方國家的企業才能掌握,而中國人只能望其項背。
五、輿論長期落后于現實正對中國造成危害
記得在參觀株冶有色水口山鋅項目時,綜合管理部馮部長曾對我抒發過如下一番感慨:
“即使到本世紀初時,我們也根本不敢想象我們行業我們企業會取得這么大的進步!今天,我們工廠實現了設備大型化、生產自動化與智能化。像我們工廠,原來要需要四千多人,現在只要一千多人,產量還增加好幾倍。原來一臺焙燒爐幾十平米大,現在一臺就152平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兩臺就頂過去六臺。排放標準也比過去不知要嚴格多少倍,現在中國的排放標準要高于全世界,包括歐盟的,而我們廠的標準又遠遠好于國家標準;我們現在的水平,不論生產效率還是環保,都是全球最高的。大致從2008年前后起,我們取得的進步實在太大了!”
生產一線的人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感受到了中國的巨大進步。但遺憾的是,在中國,輿論與生產一線是相脫節的,輿論沒有跟上現實,甚至有時還喜歡制造、沉浸于“被卡脖子”的觀點,給現實潑冷水,誤導了公眾對現實的正確認識。
這種自虐式的“卡脖子論”,與其它類似觀點一起匯成了中國經濟與制造輿論的無端質疑,也帶來了一些實質性危害。本來中國發展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經濟與生產規模高速增長擴張的同時,科技進步也是巨大的,但是,輿論指責中國發展只有速度沒有質量,粗放低效,從而抹殺了中國的成功經驗,削弱了原本就極其脆弱的自信,有可能令中國產生偏離甚至拋棄原本成功做法的危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