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努力的在北方與中國進行對抗,為此不惜投入了巨大資源,不論是為對抗而耗費重金購買的戰機等裝備,還是數十萬軍隊在北方的巨大消耗,無不是如此。
如今,印度在這種對抗中,似乎有那么一點點吃力了。
據俄羅斯衛星社1月10日報道,印度將改變軍備采購政策,一些裝備將由買變為“租”。
過去幾個月,印度已從美國租借了3門127毫米中口徑艦炮,來裝備自己的軍艦;早前,還從美國租借了兩架MQ-9無人機,從俄羅斯租借了一艘“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未來,印度還將租用更多的空中加油機、直升機、教練機等裝備來彌補自身戰備缺口。
對于印度的這種租賃行為,其官方的說法是“用定期租金代替巨額初始資本支出”,由此可以把節省的資金用于其它軍事升級上。
尼赫魯大學教授貝赫拉直接指出,印度最近的租借行為,其實是受拉達克對峙影響,用以填補自身的戰備缺口。
他說,“我認為,最近做出的租借部分美國武器的決定更多的是受‘拉達克’東部危機以及填補戰備缺口的需要驅動的。”
如果貝赫拉所言非虛,那么就說明印度確實在對抗上有些吃力,將“買武器”這種方式改為更省錢的“租武器”了。
而且,越玩下去,印度將會越吃力。
為了條理清楚、方便閱讀,直接再分為二點說說。
一是印度的“一大一小”
印度這國家其實很好玩,它具有“一大一小”的特性。
這“一大”,指的是它的“大野心”。
它在南亞以霸主之姿同人交往,與周邊國家全部交惡,甚至還想稱霸整個亞洲;同時,它還想稱霸印度洋,企圖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
這“一小”指的是它的“小格局”。
比如在中國疫情嚴重時,它不但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甚至連生產口罩的棉紗都禁止出口給中國,目的就是要對中國“落井下石”;還比如它自己弄了個還在三期試驗的疫苗后,就立馬宣布只自己用,不幫別人,由此可見它的小心眼。
對比中國,中國扛過疫情后,大力開動機器生產各種防疫物資,全力幫助全球抗疫;有了疫苗后,立馬宣布是全球公共產品,以優惠價格而不是抱著撈錢的思想給全球提供疫苗,贏得了世界尊重,連土耳其、印尼等多國總統與國家元首紛紛給中國疫苗代言。
兩相對比之下,中印格局誰大誰小,一目了然。
二是印度的“大失誤”
在早前文章《印度三大失誤》中,我們討論過印度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與中國進行戰略對抗。
以印度的實力,根本無法同中國進行對抗,不論是經濟的、軍事的還是科技等方面的,全都與中國相差甚遠。
就說軍事吧,巴基斯坦只是沾了中國一點光,其航空工業已能自行生產梟龍Block-3,這是一種能與陣風、蘇30-MKI對抗的戰機。而印度,自己搞的光輝戰機,基本是半死不活,不成氣候。
再說到中國,那就更沒法比了。
J20、J16、J15、J11、J10等各種戰機不斷出來,各種戰艦紛紛下水,連一個海巡船都是萬噸級的,最新一波的造船計劃是“8艘055+5艘075”,第三艘航母已差不多,馬上要開建第四艘了…,這種規模,根本不是印度比得了的。
但印度就是要死撐,即使買不起了,哪怕是租,也要玩下去,三哥倒真是挺“硬氣”的,這其實是在蠻干。
以印度的GDP,如果按中國的“軍費占GDP比率”,印度軍費在350億美元算是正常,但印度直接干到了800多億美元,由此可見它浪費了多少本應該干正事的資源,進行了多少無謂的軍事消耗。
不止如此,印度如今還在犯另一個大錯,那就是將自身工業化的希望寄托在西方身上。
印度為何要玩命的同中國搞對抗?
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它看到了一個自認為的“千載良機”,認為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必要,會扶持一個強大的印度來與中國對抗。于是印度各種賣力表演給美國看,希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來幫助印度實現工業化。
這只又是印度的一個美夢。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必然會拉攏印度,甚至給印度一些好處以“忽悠傻子向前沖”,但決不會再給自己培養一個強大的對手出來,按下葫蘆浮起瓢。
印度如今遭受嚴重疫情,經濟大幅下滑,不是靜下心來苦煉自身,成長自我,而是與一個強大的北方鄰國玩對抗,哪怕是玩到“租武器”也要玩下去,印度的奇葩腦回路,有時候真是難以理解。
作者:縱橫十 來源:環球視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