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面火紅的旗幟
(報告文學)
周喜俊
她是寒冬里的一盆火,給周圍人帶來了溫暖。
她是黑夜里的一束光,為迷路的人照亮了方向。
她是危難中一面火紅的旗幟,奔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她叫劉榮秀,石家莊市天薈商貿有限公司(國有)黨支部書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
劉榮秀的名字早就如雷貫耳,真正與她面對面交談是對第八屆河北省道德模范的采訪。
小店擔重任
范西路石家莊市人民醫院西側有個“天元便利店”,大紅色店名洋溢著喜興。店面不算太大,裝修也不豪華,室內貨架上日化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地上摞著剛送來的牛奶、雞蛋、桶裝綠豆等貨物。環顧整個店鋪,就像面對一個素面朝天卻活力四射的少婦,樸實無華又魅力十足。這就是劉榮秀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地方。
劉榮秀的辦公室在便利店后身的二樓,我進去時,她正站著打電話布置工作。她抬手示意我坐下,嘴里仍不停地吩咐著事情。我趁機打量她,合體的米色長褲,紅色上衣,渾身上下充滿活力。尤其那件中國紅上衣,像旗幟一樣鮮艷,把臉色映照的紅潤鮮亮。要不是提前看了她的簡介,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個兩眼炯炯有神,說話像爆豆般嘎巴脆響的紅衣大姐早已過了花甲之年。
她打完電話,端起茶杯里的水咕咚咕咚大口喝完,一抹嘴巴舒口氣說:“把工作安排完,我們就能安心說話了。”我問她:“每天都這么忙嗎?”她說:“現在不算忙,新冠疫情嚴重的時候那才叫忙,每天都像打仗,從早上七八點到晚上八九點,十幾個小時連杯水都顧不上喝。我和黨員勞模志愿服務隊蹬著三輪車或步行給居民送貨,晚上回到家,腿疼得沒處放,夜里說夢話都是喊著快、快、快,家里人說我都快魔怔了。”
劉榮秀說:“城市和農村不一樣,農村有儲備糧食和蔬菜的習慣,幾個月不買東西也餓不著。城里人生活日用品都是隨用隨買,物資供應不足,不僅影響居民生活,也會造成大家心里恐慌。在疫情面前,主動為黨和政府分憂,是我們國有店應肩負的責任。”多年來,劉榮秀一直是這樣做的。
2003年“非典”疫情來臨時,劉榮秀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在第一時間籌備成立“抗非典物資保障特供小分隊”。小分隊成立那天晚上,開會時大家表情都很緊張,面對從未遇到過的疫情,心里恐慌是不言而喻的。劉榮秀也暗自捏著一把汗,小分隊成立容易,萬一有人被感染了怎么辦?職工們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要是遇到危險,怎么對他們的家人交代?危難時刻,年近半百的劉榮秀率先站了起來:“我是黨支部書記,特供小分隊隊長由我擔任,其他人自愿報名!”
身帶勝于言教。在她的帶動下,黨員們站了出來!入黨積極分子站了出來!青年職工們站了出來!他們像隨時準備出征的戰士,臉上沒有了恐懼,眼里充滿了堅定!劉榮秀從中挑選出10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率先成立起省會第一支“抗非典物資保障特供小分隊”。
“特供小分隊”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為石家莊市第五醫院送40箱蘋果、20箱礦泉水、30束鮮花。劉榮秀帶領小分隊成員花了5個多小時,把40箱蘋果的包裝箱全部打開,一個個精挑細選。她囑咐隊員們,醫生護士在一線舍生忘死救治病人,咱們一定要細致挑選,把最好的蘋果送給他們吃。就這樣,按照“準確、及時、安全、可靠”的供應原則,劉榮秀帶領全體職工,一次次出色完成了對醫院的物資供應任務。“特供小分隊”僅5月初的一個星期就為省會防治“非典”定點醫院送去價值2萬多元的生活必需品。
危難之際方顯黨員本色。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國。從新聞里看到每日遞增的病例,劉榮秀意識到,這又是一場與死神決斗的大戰役。疫情就是命令,定點醫院是前沿陣地。農歷臘月二十九日傍晚接到任務后,劉榮秀立即帶領黨員勞模志愿服務隊,連夜加班為省會市區定點醫院配備緊急生活用品和防護物資。大年三十清晨,黨員勞模骨干們提前來到單位,將連夜配備好的所有商品裝滿兩輛大貨車,第一時間將價值6萬余元,18個品種的防疫物品送到石家莊市第五醫院和市疾病防控中心,確保了抗擊疫情一線人員所需的物資供應。并通過紅十字會向石家莊市第五醫院捐贈蘋果400斤、速凍水餃200袋,價值5000余元的商品。
2021年元旦過后,正當人們喜氣洋洋準備過春節時,河北省會突然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石家莊實施了嚴格的閉環管控措施,市民居家防疫,不少商店超市關門。還沒來得及準備過年物品的居民慌神了,這個年吃什么?大疫面前,保障物資商品供應,對緩解市民恐慌、平抑物價至關重要,也是國有商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天薈公司不但沒有歇業關門,反而延長了營業時間,及時調配貨物,嚴把貨品質量關、價格關,確保居民吃的放心,用的滿意。那段時間,網上訂單較多,劉榮秀每天都要在便利店核對居民訂單,安排調配各種貨源。全體員工蹬三輪車或步行給周圍居民送商品,采用“無接觸配送”方式送貨上門。劉榮秀和年輕人一樣,整天里里外外忙個不停。有人問她,你這么大歲數了能吃得消嗎?她爽朗地笑著說:“我干過多年的商業零售,這是老本行了!”
大愛鑄輝煌
認識劉榮秀的人都說,這是一個有大愛的人。這種大愛鑄就了她人生的輝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榮獲石家莊市財貿系統勞動模范至今,市、省、全國各種榮譽紛沓而來。劉榮秀認為,榮譽對她來說是動力,更是鞭策。自己從一個普通售貨員到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是組織的培養,更是職工們的血汗。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辜負眾人的期望。
劉榮秀長期工作在一線,她靠勤奮好學,無私奉獻的實干精神,不僅贏得了各種榮譽,也得到了組織的信任。1992年,石家莊市蔬菜副食品總公司下屬范西路菜店經營不善,虧損嚴重,職工發不出工資,情緒極不穩定。讓誰來收拾這個爛攤子?領導們不約而同想到了劉榮秀。
劉榮秀臨危受命,出任該店經理一職。轉眼三個月過去了,在眾人的期待中,這個菜店開始贏利,職工收入有了保障,人心穩了,干勁足了,工作蒸蒸日上。有人說,劉榮秀是個福星,她到哪兒都能給哪兒帶來輝煌。劉榮秀說:“我不是神人,沒有一招致勝的法寶,只不過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帶頭干,晚上細琢磨,哪個環節在流失利潤,哪項服務能爭取到贏利點,每個人有什么特長,怎樣充分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待職工最關心的績效分配,做到公開透明,多勞多得,公平公正,讓每個人都心服口服。
劉榮秀學歷不高,但非常善學,讀書看報是她每天晚上睡覺前的必修課。她喜歡讀名人傳記,從成功者身上學習經驗。她訂了不少報紙,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和市場行情。她還自修了商業管理和河北政法學院法律系的課程。知識的不斷補充和實踐經驗的日益積累,為她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她先后將6家店扭虧為盈,因而獲得了“扭虧大王”的美譽。
在用人上,劉榮秀更是體現出無私的大愛。她不僅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為大中專畢業生勤工儉學提供崗位,還主動與檢察機關聯系,安置了四名勞教和刑滿釋放人員,為失足青年當“擔保人”。這下引起不少人的議論,有人提醒她:“你是名聲在外的先進典型,這些人都有犯罪前科,要是在你這兒出了事,你的名聲就全毀了!”劉秀榮坦然一笑說:“我的所有名譽都是黨給的,為黨分憂,為社會盡責,是我應盡的義務。這些人本來就很自卑,要是大家都歧視他們,不給他們融入社會的機會,很可能讓他們再次走上犯罪道路。要是搭把手,就會幫他們渡過這道坎兒。我相信,邪不壓正!”
趙濤(化名)因打架傷人判刑三年,出獄后已經30多歲,妻子和她離婚,家里上有70多歲的父母,下有6歲的兒子,一家四口擠在40多平米破舊的平房里,生活無依無靠。他四處找工作,沒人敢收留他。在他幾乎絕望的時候,劉榮秀向他伸出了溫暖的雙手。
劉榮秀不僅為趙濤安置了工作,還像親人一樣關心他,教育他人朝遠處看,路往大道走,人不怕犯錯,就怕屢教不改。為了老人和孩子,你也要堂堂正正做人。趙濤感動的痛哭流涕,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誰知他上班沒多久,孩子生病住了院。劉榮秀知道后,馬上帶了食品到醫院看望。當時已是冬天,她發現趙濤只穿著一條單褲,凍得瑟瑟發抖。出來買了條羊毛褲,讓別的職工給送去。還想辦法以單位名義給他解決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這種無私的大愛,讓趙濤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他發誓這輩子都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后來,趙濤自主創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他的出色表現,吸引了一位未婚女子,兩個人組成了幸福家庭。如今兒子大學畢業也已結婚生子,全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一次,劉榮秀剛到辦公室,一個農民老漢隨后跟了進來,淚流滿面喊著“恩人”,雙手合掌彎腰致謝。原來他的兒子小宇(化名)因偷竊被勞教,劉榮秀把他從檢察院領回來,并當了她的“擔保人”。勞教人員是不發工資的,可劉榮秀讓他享受著和職工們同樣的待遇。小宇發工資第一個月就給家里寄去1000塊錢,并寫信告訴父親這是他憑勞動掙的錢,劉阿姨囑咐一定寄到家里去。小宇父親收到錢激動不已,兒子竟然自己掙上錢了?他特意趕到公司就是想用農民最樸實的方式,向挽救兒子的恩人表達真誠的謝意。小宇在劉榮秀的教育下,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徹底改變。后來重返學校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后自己開了公司,帶動一批年輕人自主創業。
對待這些有犯罪前科的人,劉榮秀從不歧視,在工作上和其他員工一樣同工同酬,生活上像對待親人一樣悉心照顧,業務上像師傅帶徒弟一樣找專人“傳幫帶”。這些人在她的教育下,不僅業務精湛,靈魂也得到凈化提升,都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劉榮秀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善的種子,只要通過環境浸潤,輔以思想疏導和精神慰藉,就能開出正直良善的花朵。
對待特困家庭的下崗職工,劉榮秀同樣如此。她認為捐款捐物總不是長久之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讓個人和家庭長久幸福,還是要傳授給他們自強自立的本事。這是劉榮秀多年堅持的理念。工作中,她總是根據不同人的特長,安排適合崗位。如果不能在本公司就業,她還負責介紹其他工作。幾十年下來,她累計幫助上百名下崗職工成功再就業。
旗幟聚人心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多年來,天薈公司黨支部在抗擊非典、汶川賑災、抗洪救災、脫貧攻堅等重大戰役中都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他們是活躍在省城的一面鮮艷旗幟,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劉榮秀簡樸的辦公室, 最耀眼的是掛滿四壁的照片,有出席全國各種大型會議的,有領獎時領導接見的,有各級組織來公司視察工作的……這些圖片把并不寬敞的墻面擠得滿滿當當。這是天薈公司黨支部工作成就的展示,也是各種榮譽的匯聚。我從滿壁的照片中發現一個鮮明的特點,不管春夏秋冬,劉榮秀都是紅色上衣,這種對紅色的癡迷讓我充滿好奇。
紅色是中國人喜愛的顏色,代表著喜慶熱烈、平安吉祥。史前時代,先民源于對生命和鮮血的敬畏,以及對火和日神的虔誠膜拜,賦予紅色超人的神性與力量,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
劉榮秀為何對紅色情有獨鐘?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劉榮秀臉上露出明朗的笑容。她說:“紅色會讓我想到旗幟,時刻提醒自己應肩負的使命。紅色也會讓我想到紅燈,在人生道路上要守規矩。”
劉榮秀最初對紅色的迷戀,源于少年時代的紅領巾。那時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戴著紅領巾去上學,覺得特別好看。當她上學后成為少先隊員,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昂首挺胸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 愛祖國,愛人民……”時,才知道紅領巾不是裝飾品。老師說,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從那時起,她對紅色就有了特殊的感情。她愛紅領巾,更愛紅色的旗幟,每逢看到重大節日到處高高飄揚的國旗,就會想起小時候父母給她講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們為保家衛國英勇殺敵、不惜流血犧牲的故事,就會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她向往著長大了當女兵,一身綠軍裝,紅帽徽、紅領章,英姿颯爽走在練兵場上,該是多么的神氣!可這只能是夢想……
劉榮秀參加工作后,第一次騎自行車上班就闖了紅燈。警察讓她到路邊罰站,問她不知道紅燈停嗎?她一臉茫然回答:“那不就是裝飾品嗎?”警察哭笑不得,對她進行一番交通規則教育,只得放她走。這次闖紅燈的經歷給了她警示,讓她對紅色增加了敬畏,那就是做人要守規矩,違規就要受到處罰,甚至有生命危險。這讓她在后來的工作中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1992年,劉榮秀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她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時,她在心里暗自發誓,一定要為黨旗增光彩,今生今世決不能做對不起黨的事情。
劉榮秀從一個連紅綠燈都不知道的女子,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實干精神。多年來,她把公司當成了家,經營上精打細算,像過日子一樣勤儉。有一次公司要進一批玻璃,雇裝卸工得花15塊錢,她舍不得花這筆錢,要自己干。她們四個人往車上抬玻璃,沒想到玻璃看著不起眼,分量可不輕,有一個人沒抬起來,傾斜的玻璃像刀刃一樣劃破劉榮秀的右手食指,鮮血頓時冒了出來,她用左手緊緊攥住手指頭,血順著指縫滴滴答答往下流,她簡單做了包扎繼續把活干完。等下班后到醫院做處理,手指頭已腫的像根紅蘿卜。晚上疼的睡不著覺,一夜吃了6次止疼片。第二天胳膊上挎著繃帶,照樣出現在公司。
劉榮秀對自己吝嗇是出了名的,可對企業傾其所有從不心疼。幾十年來,上級及單位發給她的各種獎勵累計達100多萬元,她從未往家里拿過一分,全部用于企業發展和獎勵職工。
時光荏苒,一晃劉榮秀在這里工作已近三十年,從普通售貨員到天薈公司黨支部書記,她把青春、智慧、血汗全部奉獻在了這里。在這里,她用“苦干、實干、拼命干”的精神,翻越了扭虧增盈的高山,創造了歷年增收的輝煌。在這里,她用無私的大愛讓有犯罪前科的失足青年和刑滿釋放人員得到了精神洗禮,走上了人生的陽光大道。在這里,她用淡漠名利,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帶動起一支有事業心、有責任感的職工隊伍,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能夠站得出來,沖得上去。
采訪結束,走出天元便利店時,我抬頭再次凝視門楣上鮮紅的店名,腦海里突然蹦出劉禹錫著名的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周喜俊 系石家莊市文聯名譽主席 石家莊市作協終身榮譽主席,作家、編劇 來源:紅色文化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