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孫業修:俄烏戰爭原因、過程和得失及對未來作戰的啟示
點擊:  作者:孫業修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8-26 09:55:59

 

1.jpg


俄烏戰爭進行了540多天。這次在烏克蘭領土上發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戰爭,對烏克蘭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對俄羅斯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媒體報道,烏陣亡人數高達38-40萬,失蹤9萬多。俄陣亡23萬。其實,雙方的陣亡和受傷人數,遠遠超過這些報道數據。普通百姓的傷亡,更是難以估量。殘酷的戰爭,給兩國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改變和分化著世界政治格局和地緣政治環境。

戰爭伊始,人們預測將是速決戰,即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將速戰速勝。但是,戰爭過程和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打成了對峙戰、消耗戰和持久戰。雙方在信息化和常規武器交戰及外力干預影響下,任何一方都不具備絕對壓倒性優勢,更不可能打敗和滅亡對方。這種嚴重對峙和曠日持久的戰爭,向世人展示了俄烏軍事實力的現狀,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災難性、毀滅性和不可預測性,使人們對現代戰爭重新認識,各國正密切關注戰爭發展進程和應汲取的經驗教訓。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這場戰爭的緣由得失。

一、俄烏戰爭表面上看,是兩國都希望改變各自地緣政治安全的需要,實質上是美蘇兩霸爭端的繼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蘇聯解體后繼續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是大國博弈中地緣政治沖突的必然結果


 1、是冷戰的遺留造成的

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兩國存在明顯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對立,大規模軍備競賽和地緣政治的分裂,形成了長期對峙格局。他們爭奪的重點在科學和經濟都比較發達的歐洲,爭奪的最終目標是獨霸世界。為了爭奪霸權,以美國為首成立了北約, 以蘇聯為首成立了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抗40多年,長期冷戰。

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北約有16個國家,華約有8個國家。蘇聯解體時,美國承諾北約不東擴。但是,當蘇聯解體后至俄烏戰爭發生前,北約卻連續東擴7次,分別在1999年、2004年、2009年、2016年、2017年、2020年、2021年。從東擴的時間上看,葉利欽當總統時期東擴一次,葉利欽是完全向美國靠攏的總統,十分聽從老布什對俄羅斯的指導,和美國總統克林頓還是好朋友。在蘇聯解體前,老布什政權的國務卿貝克曾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寸土地。但是,當美國看到俄羅斯因按美國設計的市場化改革急速衰落時,公開違背諾言,開始大幅東擴。雖然葉利欽和克林頓是好朋友,美國并沒有絲毫手軟。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時期北約都有東擴。從2016年開始加速,到2021年,六年東擴4次。東擴的國家包括原來的華約國家,還有蘇聯解體后新成立的部分國家,東擴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導彈和高射炮架在了俄的脖子上,嚴重擠壓了俄的戰略空間,威脅俄的安全。北約從16國,經過東擴變成了30個國家,力量越來越強大,俄勢單力薄,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俄羅斯感到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希望找準時機,打破危機,烏克蘭則成為破解危機的突破點。

2、蘇聯解體后,美國仍然視俄羅斯為主要對手

蘇聯解體并沒有使美國放下負擔,美國認為一個龐大的俄羅斯始終是自己稱霸世界的威脅,是為所欲為的障礙,削弱和解體俄羅斯是美國的最終目標。俄羅斯向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投降和示好,也是不會被接受的。

蘇聯的后期,美國通過對蘇聯統治階層、社會精英和人民群眾進行全方位滲透,洗腦了他們的思想,蘇聯全民性崇拜美國,認為只要向美國學習就能馬上富裕,就能一夜民主,人人很快會過上快樂自由的生活,一門心思要和美國搞好關系。為了表達誠意,蘇聯直接投降,主動從華約國家撤軍,解散華約,解散蘇聯,禁止蘇共活動,以此獲得美國的信任。這種自廢武功、躺平跪下,并沒有換來美國停止對俄羅斯的打壓。

美國在打壓俄羅斯的手段上,好話說盡、謊言開道、壞事做絕。以葉利欽等為代表的掌權派,對美國充滿著希望,把美國的意識形態當自己的指導思想,把美國的國體政體奉為法寶,照搬美國的政治制度,經濟上實行休克療法,開放金融管制,全面放開美歐金融和企業進入,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污名化斯大林、蘇共及社會主義制度等等。但事情的發展并沒有向著俄羅斯人希望的方向前進,而是經濟比蘇聯時期更加萎靡不振,市場一片混亂,寡頭控制金融,官商勾結,化公為私,國家主要行業被寡頭壟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政黨林立,黨派互相攻訐,社會撕裂。國家治安嚴重惡化,車臣等分離勢力猖獗。物質緊缺,盧布幾乎成了廢紙,人民群眾的財富縮水90%,美國為首的金融和企業寡頭一夜之間收割了蘇聯人民70多年創造的財富。即便這樣,俄羅斯人還沒有抱怨,認為是自己沒有學好。為此,俄羅斯4次要求加入北約,想徹底地加入美國為首的西方伙伴行列。

1991年蘇聯解體時,葉利欽總統當面向美國老布什總統提出加入北約,被拒絕。

普京2000年當總統時,也是非常親西方的,他在2000年、2003年、2008年三次向美國的克林頓、小布什提出加入北約,表示想融入西方體系。但是,美國就是不允許。

如果讓俄羅斯加入北約,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將不保。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俄羅斯有大量能源,歐洲能源短缺,歐洲又是科技發達、制造業全球領先,如果俄羅斯加入北約,那歐盟和俄羅斯就形成了高度的優勢互補,俄歐經濟上高度融合,就會形成與美國體量對等甚至超過美國的經濟體。這樣美國在北約的地位就大幅度下降,它的老大有可能被俄羅斯代替。

二是美國要稱霸,必須在全世界各地制造矛盾和對立。在歐洲,只有制造俄羅斯與歐盟的對立,歐盟才能更需要美國這個老大來保護,才能更聽美國的話,美國才能更好地控制歐盟和北約。所以從蘇聯解體那一天起,美國就在挖坑,原華約國家和原屬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先后加入北約,最后烏克蘭在二次廣場顏色革命后,成為北約對付俄羅斯的白手套,使這兩個歐洲面積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國家成為死對頭,挑起矛盾,互相殘殺。

三是任何危害美國金融霸權的國家都是美國打壓的對象,包括歐盟和俄羅斯。美國的科技、軍事、經濟霸權都是以金融霸權為基礎的,美國的高收入、高褔利、高科技投入,主要得益于金融霸權,通過大量印制美元和發行美債,來割全世界的羊毛,達到不勞而獲。歐元剛發行時,價值超過美元,大有和美元一較高下的氣勢。加上歐盟成立后,大歐洲雛形出現,歐元極大地促進了歐盟各國在政治、經濟、外交、安全和社會活動等一體化進程。歐盟從經濟聯盟走向政治聯盟,如歐洲議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和軍事參謀部都已成立和運行,歐盟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和政治體,其實力直逼頭號強國美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強勢歐元的延生。美國為了打擊歐盟首先要打擊歐元,于是,1999年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戰后歐元兌美元貶值30%。2003年,小布什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伊拉克亡國,絞死了想用歐元結算石油的薩達姆,伊拉克親美政權執政后用美元結算,一下子把歐元又打落下去。伊戰后,歐元又慢慢地復蘇,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達到了歐元兌美元為1:1.6。2008年歐盟經濟總量16.3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14.77萬億美元。這是美國不能允許的,于是美國又醞釀下了一盤大棋。

2014年2月,民選的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美國支持的廣場橙色革命推翻,美國扶持親美總統波羅申科上臺,烏全面倒向美國。波羅申科執政時,把徹底西化寫入烏克蘭憲法,在經濟上加入歐洲,在軍事上加入北約,成為烏克蘭奮斗的目標。

第二次顏色革命,使俄羅斯憤怒,以武力為后盾,讓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舉行公投,97%的選民同意“脫烏入俄”。于是,克里米亞和俄黑海艦隊的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聯邦。

2014年克里米亞的入俄,使俄族為主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也要脫烏入俄,發生了俄羅斯支持這兩個州的民兵武裝長期與烏克蘭當局對峙。后來美國扶持的猶太人澤連斯基上臺,他企圖加快烏克蘭加入北約步伐,導致出現了這次俄烏戰爭。戰亂的地方誰也不會去投資的,歐元對美元持續走低,一些歐洲企業紛紛出走到了美國。俄烏戰爭使美國經濟不斷發展,歐洲經濟萎縮不前,資本是趨利避害的。歐元又失去了與美元的抗衡。

3、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存在領土爭端和意識形態對立

蘇聯解體后,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對國家解體失去那么多領土心有不甘,始終有恢復前蘇帝國的夢想。普京執政后,俄羅斯一直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他們雖然知道恢復蘇聯是不可能的,但是,建立和恢復俄族和俄語為主的大俄羅斯,是他們的既定目標。因此,這種國家意志與美西方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如,因車臣鬧獨立而發生的兩次戰爭,美國支持車臣武裝50多億美元;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關于南奧塞梯問題發生的戰爭,也有美西方身影;2014年俄占領克里米亞,支持烏東部俄羅斯民兵用武力對抗烏克蘭政府軍鬧獨立等,引發美歐等西方社會的廣泛批評和制裁。

俄羅斯認為美西方在對待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自決和人權是雙重標準。如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并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更沒有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鮑維爾卻用一小袋洗衣粉作偽證,用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并殘暴地吊死了薩達姆。美嚴重侵害別國主權,任意殺害別國總統。還有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美以保衛阿族名義發動戰爭,武力打擊塞爾維亞共和國,抓捕該國總統,承認科索沃獨立,用武力分裂塞爾維亞等。

在民主價值觀上,美西方認為俄羅斯在政治制度、言論自由、媒體自由和選舉自由等方面存在問題,與西方民主價值觀相悖。還有情報和網絡活動,干涉其他國家選舉和操縱信息戰,網絡攻擊等方面,美國一直在批評俄羅斯。而俄羅斯認為美國才是真正的選舉欺詐和弄虛作假,民主黨和共和黨因為互相指責而導致武力沖擊國會,造成了多人死傷和大批人員被捕。美國利用網絡和先進技術對全世界進行監聽,甚至包括自己的盟友及領導人。如,對德國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及丹麥領導等進行監聽。還有美國的“楞棱門”事件,斯諾登的暴料已經證實了美國對全世界進行監聽的事實。

二、一年半的俄烏戰爭,兩國在戰略籌謀和戰役、戰斗指揮上各有得失,戰爭打成持久戰和消耗戰,與交戰雙方人員素質、指揮能力、裝備質量、經濟實力、科技水平、戰爭潛力、環境氣候、國際同盟力量及國家體制和人心向背密切


俄烏戰爭至目前,已經打了18個月。總的分析來看,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21年2月24日開始,到9月烏東四州公投入俄,俄軍進攻,烏軍防守;第二階段,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俄烏互有攻守,為戰略相峙階段;第三階段,從2023年5月開始至今,是俄軍防守,烏軍反攻階段。

1、俄烏戰爭的第一階段(2021.2-2021.8):發起戰爭。俄軍是慘勝,烏軍在美西方支援下避免了大敗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首先用精確制導武器對烏克蘭的軍事基地、通信樞紐、雷達站等軍事目標進行遠程打擊,以癱瘓烏克蘭的防空體系和通信指揮,以取得制空權。同時,俄陸海空全面行動,兵分四路進攻,分為北路進攻、南路進攻、東路進攻和頓巴斯進攻。其中,北路以基輔為主攻方向;南路進攻是在克里米亞北上后,在赫爾松、扎波羅熱、尼古拉耶夫方向的作戰;東路向哈爾科夫州方向作戰;頓巴斯作戰仍然是頓涅茨克、盧甘斯克雙方武裝之戰。整個戰線長2000公里。俄軍投入作戰力量,有正規軍13萬,還有瓦格納集團、民兵武裝及開戰4天后參戰的車臣武裝共7萬多人,總兵力約20萬人。烏克蘭正規軍30萬,加上民間武裝及外國雇傭軍等,共約40萬人。

此戰俄軍重點在北部,采取空中和地面及海上立體進攻。空中用直升機空降部隊控制烏克蘭首都附近的安得諾夫機場,地面用大量的裝甲車和坦克組成鋼鐵洪流向基輔進軍。海上出動軍艦威懾。結果是烏軍第4快速反應旅,對占領安東諾夫機場的俄特種空降兵200人發動反擊,用便協式防空導彈打下俄軍4架武裝直升機,使俄軍重裝備和后續人員不能增援機場,占領機場的只有輕武器的空降兵,無法抵御烏軍導彈、重炮和坦克的攻擊,被迫放棄機場撤入附近的森林之中。

地面作戰中,俄軍攻擊前進過快,戰線拉長,后勤保障供應不上,特別是氣油、彈藥供應不上,幾百輛的坦克因無油扔在路邊。加之烏軍以單兵和小組為攻擊單元,用手提導彈擊毀了不少戰線很長的俄軍坦克。烏軍早有埋伏,“分兵以避敵鋒芒,集中以聚殲來敵”,達到了很好的作戰效果。北部俄軍不得不撤軍,連哈爾科夫城也沒有拿下。

在北部進攻的同時,哈城以南,俄軍控制了伊久姆,構成了對頓巴斯烏軍大本營斯拉維揚斯克的直接威脅。攻擊頓巴斯的武裝采取兩翼出擊,使烏軍分散用兵,左右都不能兼顧,被俄軍攻占了大片土地。南部俄軍打得也不錯,控制了赫爾松州和扎波羅熱州大部,尼古拉耶夫州一部。

第一波次的攻擊,俄軍總的戰場態勢是“北敗南勝”。

占領基輔失敗后,俄軍看到東部和南部攻擊順利,且這些地方的烏軍相對薄弱,他們除留下少部分部隊威脅基輔、牽制烏軍主力外,把戰略進攻的重點放在頓巴斯地區。這次作戰,俄軍進行了兵力轉運和后勤部署,做了充分的準備。

除馬里烏波爾取勝外,各路俄軍全面向前推進,烏軍頑強抵抗。6月,烏軍作戰中死傷慘重,先后棄守北頓、澤勒特要塞區和利西昌斯克,至7月初,俄軍控制了整個盧甘斯克。

頓涅茨克方向烏克蘭防守嚴密,爭奪激烈,俄軍擴展不多,雙方死傷慘重。

頓巴斯北方向,俄軍占領了紅利曼,并從伊久姆向南攻擊,這時烏軍控制的頓巴斯僅剩20%。

7月底,俄軍占領的面積最大,約13.3萬平方公里,約占烏克蘭總面積的22%。

頻繁的作戰,雙方人員和裝備物資消耗巨大。隨后一個多月,除了局部的作戰外,雙方都在調整兵力、調運籌備物資,準備再戰。美國等北約國家,加強了對烏的軍事援助,特別是加大西式火炮、坦克和無人機的支援,對俄軍的縱深產生了顯著威脅,由此改變了俄烏戰爭中烏方極端弱勢的局面。

2、俄烏戰爭第二階段(2022.9-2023.4):戰略相峙。俄羅斯宣布占領區的四州歸俄領土,北約全面制裁俄羅斯,加大軍援烏克蘭的力度,烏克蘭發動秋季節攻勢,雙方圍繞赫爾松和頓涅斯克展開爭奪戰

第一階段作戰,俄軍雖然在攻擊中人員傷亡和裝備消耗較大,沒有達到戰略目標,但以20萬的兵力,進攻高于自己兩倍的烏軍,以強大炮火打擊為震懾,炸毀了烏克蘭許多軍事重地和設施,大量消滅了烏克蘭的有生力量,攻占了大片土地,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戰斗中,瓦格納雇傭軍、頓巴斯烏東民兵及志愿兵團武裝的作戰力,堪比俄羅斯正規軍,有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正規軍。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認為烏軍主力已打殘,頓巴斯拿下大半,便采取扶持雇傭兵集團、志愿兵武裝及烏東民兵等,在俄軍作戰體系支援下,以敘利亞作戰模式來應對烏軍。在裝備上,配備瓦格納軍一定的重武器,瓦軍從過去的輕武器為主的短兵突擊隊,武裝成較有現代作戰實力的集團;充實第三軍團(1.55萬人,由一個小型坦克師和兩個小型的摩托化步兵師組成)實力,招募更多的志愿兵營,來對抗烏軍。這個減少正規軍、用擴大雇傭軍抵抗烏軍的決策布局,把戰略進攻改為戰略防御,降低了俄軍的戰斗力,使俄軍在后來的作戰中吃了虧,失去了不少占領區,也埋下了后來出現的瓦格納集團兵變的種子。

烏軍在第一階段戰損大的情況下,全國總動員擴軍,美國及北約加大對烏裝備武器支援的力度,加快培訓適應北約裝備的軍事人員,烏克蘭恢復了元氣,重新裝備了約20個作戰旅。

北約以嚴厲譴責俄羅斯吞并烏克蘭四州領土的名義,加強對俄羅斯的輿論戰和經濟封鎖力度,并利用各種手段破壞俄羅斯與歐洲的經濟聯系,加大援助烏克蘭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找準俄軍戰場布局薄弱環節,利用信息優勢和本土優勢,進行作戰資源整合,對俄軍發動反攻,稱為秋季攻勢。

8月底,赫爾松方向的烏軍首先發起反攻,烏軍苦戰也難以突破俄軍防線。

9月初,烏軍發現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布防空虛,便發動攻擊。烏軍以優勢兵力長驅直入,橫掃哈爾科夫俄占區,輕松占領了巴拉克列亞、伊久姆、庫皮揚斯克等地。哈爾科夫方向的勝利,鼓舞了郝爾松方向的烏軍士氣,在10月初,烏軍在郝爾松方向突破了俄軍防線,迫使俄軍從因古列茨河撤防。

赫爾松西岸的俄軍補給,需要第聶伯河上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保障,西岸數十萬平民物質生活也需要大橋保障。烏軍抓住炸毀大橋,阻斷俄軍供應這個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鍵點,用美國支援的多管火剪炮,炸斷了大橋,迫使俄軍用浮橋撤往東岸,烏軍收復了赫爾松州首府赫爾松市及全部的赫爾松西岸地區。俄軍在東岸集結部隊,組建新的防線,阻擋烏軍進攻。

10月初,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占領紅利曼后,繼續向東進攻。烏軍渡過卡爾可夫州東部的奧斯基爾河,向盧甘斯克方向進攻。烏集中優勢兵力,攻占了頓涅茨克以北的地方,盧甘斯克西部交界線成為雙方的戰線。

烏軍秋季大反攻,收復了4.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俄占領的烏克蘭領土還有8.46萬平方公里。

俄軍戰場上的被動和占領區土地的大量丟失,使瓦格納集團、車臣武裝等,對俄羅斯國防部和前線的作戰指揮產生了不滿,指責俄國防部對瓦格納武器裝備及彈藥供應不及時,俄正規軍紀律松散,戰斗力不強,指揮官對戰場指揮失誤等等,并威脅說,如果俄羅斯上層不改,瓦格納軍團將退出戰場。

同時,大量占領區失守,也迫使俄羅斯當局在2022年9月21日,宣布“部分動員”30萬人,經過短期訓練,增兵作戰前線,從而穩定了前線不斷退卻的局面。

3、俄烏戰爭的第三階段(2023年5月-至今):反攻拉鋸。烏軍全面進攻,俄軍全力固守,雙方在現有陣地進行互有攻防拉鋸戰,烏軍沒突破俄軍防線,烏軍傷亡超過俄軍

隨著美西方援助烏克蘭裝備的增多和先進性增強,烏克蘭政府信心大增,力圖武力解放全部被占領土。烏軍在局部不斷發動攻擊的同時,全面調動兵力,籌運物資,為大反攻做準備。俄羅斯在已占領的土地上,經略戰場,深挖戰壕,埋滿地雷,調運兵力和籌備武器,布局三公里的層層防線,以對抗烏軍的反攻。

6月10日,澤連斯基表示大反攻已經開始,希望以此把俄羅斯趕出烏克蘭。6月至今的大反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雙方互相攻擊對方領土,以動搖對方的對抗決心和意志。幾個星期以來,俄軍用遠程導彈、轟炸機頻頻對基輔等烏克蘭大城市、北約來烏的武器裝備補給線、指揮所和兵營集散地等,發動大規模襲擊,企圖震懾烏克蘭抵抗意志,打亂烏克蘭為大反攻所做的戰略部署。烏軍同樣利用中短程火箭炮和無人機,對俄軍臨近前線的兵器庫、兵營、指揮部、供應線和陣地進行打擊,削弱了俄羅斯的戰力。

俄烏戰爭以來,都是俄軍在烏克蘭領土上打擊烏軍。而隨著美西方軍援烏克蘭力度的增大和武器裝備的提升,烏軍用無人機對俄領土的攻擊在加強,特別強化了對俄國的首都,后方彈藥庫、油庫及后勤補給線、中心地帶的空軍基地等攻擊。對俄羅斯邊防居民點的襲擊更加頻繁。

由烏克蘭組織的俄羅斯自由軍團,他們都是俄羅斯人,開始時500人,后來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有萬人以上。在俄烏之間幾百公里的邊境線上,不斷到俄境內用火箭炮、無人機、機槍發動襲擊,搞得俄邊防民眾人心惶惶,如襲擊舍別基諾小鎮,使該鎮居民跑光。該組織逐漸向俄羅斯縱深發展,其對俄羅斯的威脅將逐漸增大。烏軍還2次襲擊克里米亞大橋,造成了人員傷亡和人心浮動。

二是烏克蘭的反攻大量使用了美西方支援的先進武器,給俄軍造成了一定損失。如美國的海馬斯中遠程火箭炮、德國提供的豹2A6主戰坦克、美國提供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愛國者3防空系統及配套的導彈,202306154/航空視界/AZ等,有效殺傷俄軍有生力量。美國還準備向烏提供集束炸彈和F16戰機。這些先進武器確實將對俄軍構成嚴重威脅。但是,有不少武器都被俄軍打掉,如俄軍用柳葉刀巡飛彈打毀了豹2A6主戰坦克,使其不能發揮作用。

三是烏軍進攻受阻,雙方人和裝備損失慘重,俄軍防守中反擊,烏克蘭沒有達成戰略目標。一線戰場進入了面對面、白熱化的戰壕拼殺戰,整個俄烏戰場成了北約新武器的試驗場,雙方無人機、導彈、火炮、戰車、坦克和黑客的加入,使現代戰爭框架下的作戰,常規力量的消耗成倍增長,戰斗中的傷亡更加快速、血腥和隱蔽。俄軍是防御為主,用現代化裝備,加強戰壕的縱橫交錯的建設,埋下一一排排地雷,使戰場更堅固。烏軍屬于攻堅戰,進攻時傷亡大,進展有限。俄軍在幾百公里的戰場上時而抓住戰機反攻。俄羅斯還叫停了黑海港口農產品的外運,打擊烏克蘭的作戰潛力。這樣,雙方在現有戰線互相攻擊對方弱點,反復爭奪,形成拉鋸戰。

四是俄軍內部矛盾重重,瓦格納兵變和高層的內斗,分散、削弱了俄軍的戰斗力,曾造成了一時有利于烏軍的反攻,使烏軍的進攻都有一定的進展。隨著瓦格納兵變的快速平息,俄軍調整作戰部署,在多條戰線進行反攻,并奪回和占領了一些戰場要地。如過去的一個星期里,俄軍僅在頓巴斯東部戰線就發射了約50萬發炮彈,炮擊總數超過9000次,對烏克蘭進行了毀滅性打擊,部隊向烏領土有所推進。

三、俄烏戰爭對兩國都造成了嚴重后果,對烏克蘭幾乎是國家的破產,使俄羅斯更加虛弱,將在相當長時期內被制裁和孤立


從烏克蘭來看:

戰爭破壞了烏克蘭的生存發展的根基,基礎設施受到了嚴重損壞,經濟受到了致命打擊,人口大量流失,農業被阻礙發展,基礎工業變成瓦礫,經濟大幅度倒退,軍事工業嚴重被毀,戰爭潛力和軍事實力基本上瓦解,人文、文化、教育等在炮火聲中被不斷削弱,科學及科技隊伍大幅度下降,國家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和潛能。整個國家在硝煙、戰火、死亡、驚恐及殘垣斷壁中生存,各方面幾乎被完全摧毀。如果沒有美國為首的北約支持,烏克蘭可能連一天戰爭都打不下去。烏克蘭由一個先進工業國,倒退為一個落后的、破碎的、負債累累而無主權的農業國,其落后和悲慘程度,將被打回到落后的國家行列。即便將來和平降臨,戰后重建將是漫長、屈辱和困難重重。造成烏克蘭目前的悲劇,某種程度上是烏克蘭咎由自取的。

一是蘇聯解體后,給烏克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被烏克蘭自己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是最大的繼承國,其次就是烏克蘭。蘇聯很多重工業和軍工產業都設在烏克蘭,有名的企業有南方機械廠、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蘇聯時代的所有航母,如列寧格勒號、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號、戈爾什科夫號、庫茲涅佐夫號,包括我們買的瓦良格號航母等,都是該廠制造),馬達西奇發動機制造廠(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起飛重量640噸,其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就是該廠造)等,還有很多重型武器裝備都是烏克蘭制造,可以說烏克蘭當時是一個世界軍事、科技、制造強國。蘇聯還在烏克蘭遺留和布署了3千多枚核武器,超過中國近10倍,是當時世界排名除美俄外第三核武大國。烏克蘭的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地的40%,玉米出口世界第一,小麥、葵花油出口也名列前茅,是世界糧食大國。烏克蘭國土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除俄羅斯外第二大國,人口4千多萬。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厚的家底,如果烏克蘭采取中立國策,左右逢源,在美國、俄國和歐盟三大勢力之間采取平衡戰略,而不是一味倒向西方,三大勢力都會討好烏克蘭,烏克蘭將會賺得盆滿缽滿,將會迅速發展。如果像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那樣,保持政局穩定,不受美西方教唆,烏克蘭的發展要遠超中亞五國。但是,烏克蘭的掌權者一代不如一代,人民思想被西方洗腦,民選的總統受美西方控制,造成了國家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和災難,并且愈演愈烈,沿毀滅的道上一條路走到黑,還毫無糾錯能力。

烏克蘭的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蘇聯解體時對葉利欽很強硬,別洛韋日協議簽署時,分得了最大的利益,包括克里米亞,令強勢的葉利欽也只得向他妥協。他在烏克蘭獨立之初,面對市場經濟混亂,并沒有象葉利欽那樣瞎折騰,而是想盡辦法挺住,使烏克蘭保持了穩定。但是,他犯了一個最致命的錯誤,就是在烏克蘭人民被美西方洗腦的國情下,主動縮短總統任期,急急忙忙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搞大選,本想看看反對派力量,沒成想自己被選下臺,還沒有來得及謀劃烏克蘭的發展就沒權了。庫奇馬上臺后,他具有過去蘇聯的官方背景,同時也有寡頭勢力的背景,他任命的總理拉扎連科成了大貪污犯,后在美國“橙色革命”沖擊下,他被有西方背景的尤先科代替。我們的瓦良格號如果晚買幾天,庫奇馬下臺就會買不成。自此,烏克蘭開始倒向西方。后來,在美國,包括俄羅斯的忽悠下,烏克蘭自己銷毀了保證國家安全的定海神針核武器。俄羅斯把烏克蘭的戰術核武器拿走了,美國把烏克蘭造核武器的所有技術、圖紙、資料等拿走了,烏克蘭成了一個無核國家。

在美國的操縱下,烏國陷入了無休止的政黨惡斗,民選的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美國的二次橙色革命暴力趕下臺,烏克蘭國內出現大量的排俄甚至是殺俄籍人的事件,種下了俄烏互相仇視的禍根,最后演變成不可調和的俄烏戰爭。

二是烏克蘭片面追隨美國,成了美國對付俄羅斯的棋子。俄羅斯有排名世界第一的核武器,美國和北約是不會與俄羅斯硬扛的。烏克蘭無論從地緣政治上,還是體量上,都是美國對付俄羅斯的一個好棋子。于是,美國在烏克蘭身上下足了本錢。除了政治上不斷控制烏克蘭外,軍事上,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后,美國就開始援助烏克蘭,目前已經是第32次軍援了。俄烏戰爭后,讓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打,武器提供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殺傷力越來越大,但這些支援的武器,是需要烏克蘭用錢買的。俄烏戰爭開打后,五角大樓發言人明確表示:武器援助烏克蘭是一種商業行為,不是慈善。目前,由于美西方的援助,烏克蘭外債已破千億,于是5月8號烏政府與美國貝萊德公司簽署協議,貝萊德將管理烏克蘭的國家資產,也就是烏克蘭用包括大量的土地、鐵路、電力、礦產等國家資產,歸還美國支援烏克蘭武器裝備形成的債。這樣,烏克蘭就成了美國的殖民地了。美國的貝萊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超過法、德國內生產總值,將近8.594萬億美元。它對美國的軍工、制藥、媒體等集團都有控股,是美聯儲、華爾街的工具。美國政權實際上是軍工復合體和華爾街金融壟斷集團控制的,這個結果是必然的。無論俄烏之戰誰占上風,誰勝誰敗,最后得利的是美國。

三是戰爭越打下去,烏克蘭損失越大。打了17個月,烏克蘭已經欠了1000多億美元的外債,國家資產抵押了,下一步靠什么抵押?美國由于自身難保,國內經濟不斷達到債務上限,美聯儲不斷加息收割全球的財富,絕對不會放過烏克蘭。烏人口外逃歐洲804萬,俄羅斯占領后去俄的200多萬,已經減少了1000多萬,大量的人口流失,戰爭造成了青壯年大量死亡和傷殘,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上戰場,婦女上戰場已經達5萬人以上。人沒有了,烏克蘭建設又如何去恢復?大部分國土上的建筑及設施被打爛,重建是天文數字,再打下去,國家只有破產,世世代代給美國當奴隸。

從俄羅斯來看,損失也是巨大的:

經濟上難以承受。作為戰爭的發起者,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對俄制裁1.4萬多項,包括財政制裁、經濟制裁、技術制裁、人員制裁、科技制裁、思想文化制裁等,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經濟,貿易、能源、金融等,美歐的企業都撤出了俄羅斯的市場,GDP連續兩年下滑,盧布下降50%。每日戰爭消耗3.44億美元,并且隨著戰爭升級投入在加大,成了俄難以承受的負擔。

戰爭導致與西方關系惡化,把與俄羅斯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歐盟完全推向了美國。本來歐盟在國際舞臺上有相對的獨立性,因俄烏戰爭使歐盟更加依賴美國,擴大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與獨聯體關系疏遠。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在明斯克簽訂《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至此,蘇聯解體,分為15個獨立國家。12月21日真正成立時,加入的是11個,波羅的海3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目前已加入歐盟)和格魯吉亞沒有參加。后格魯吉亞加入,2008年格俄沖突后,格魯吉亞退出。2005年土庫曼斯坦退出。2014年克里米亞爭端,烏克蘭退出。目前變成了9個。這9個:俄羅斯,白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摩爾多瓦。這9個國家本來是俄羅斯的后院,因俄烏戰爭,導致組織渙散、機構松散,互相防備,獨而不聯,他們怕自己國家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除白俄羅斯外,其余的或明或暗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離心離德,使俄羅斯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大幅下降。可以說,這是俄羅斯最大的損失。

國際信譽下降。世界各國基本上都堅持聯合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侵犯原則。目前,145個國家支持烏克蘭,5個國家支持俄羅斯(白俄、朝鮮、敘利亞丶尼加拉瓜和厄立特里亞),32個國家中立,包括中國。大多數國家認為俄羅斯是侵略者,俄羅斯在世界上受到了孤立,話語權下降。俄烏戰爭,使俄周邊的國家感覺到了嚴重的威脅,如一直中立的國家芬蘭和瑞典,馬上宣布加入北約。芬蘭在俄羅斯腹心地帶,比烏克蘭還近,如果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威脅更大。俄羅斯對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沒有能力反制,只能聽之任之。芬蘭已于4月4日加入北約,瑞典目前在31個北約國家中,只有土耳其和匈牙利沒有批準,估計也會通過。這將使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進一步惡化。

從發展前景看,俄烏戰爭的打與停不取決于交戰雙方,美國的內政變化和態度至關重要,而主要看歐洲地緣政治矛盾是否化解或妥協。

四、俄烏戰爭給我們的啟示

俄烏戰爭,從世界上來說,對全球戰略格局的影響是巨大的,對美國一超霸權是沉重的打擊,對俄戰略空間擴展和自身長治久安的發展是有利的。同時,也使俄羅斯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制約,俄羅斯的全面發展受阻。烏克蘭挫敗了俄羅斯最初的閃電戰計劃,對俄戰爭中得到了北約國家聯盟集團的支持,對俄羅斯形成了戰略對峙。說明中小國家只要堅決抗擊,其戰斗力不可小覷。但是,烏國被戰爭嚴重毀壞,國土被分裂,戰略空間被擠壓,人口大量減少,經濟大倒退,國家面臨破產。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

1、國家不論大小,必須堅持主權獨立和民族自立,不能任由別國擺布,特別是不能成為美西方的精神奴隸和大國博弈的棋子,以國家最高利益決定外交政策

近百年世界各國興勝敗亡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必須建立在主權獨立、民族自立的基礎上。蘇聯解體后,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基本上保持了主權獨立,不聽美西方的分化西化,使國家穩定,人民安全,經濟不斷發展。格魯吉亞有一個時期,聽了美國的教唆,因南奧基提問題發生了俄格戰爭,格戰敗后人民和政治家們很清醒,不再一味聽任美西方擺布,保持主權自立,目前國家穩定發展。烏克蘭卻不一樣,從尤先科開始向美西方一邊倒,烏克蘭人聽信美國的洗腦,集會把民選合法的、中立的、親俄羅斯并不完全倒向俄羅斯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趕下臺,選了一個極端反俄崇美的波羅申科上臺,大大激化了俄烏矛盾。后又選了一個只會演戲、做假把式、毫無從政經驗的澤連斯基上臺,更加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和執政手段,把國家和人民完全變成了美國的棋子,把社會帶進了萬劫不復的戰亂深淵。美國在全世界有374個軍事基地,有30萬駐軍,在非洲40多個,它就用這些軍事基地控制這些國家和世界。德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美國有駐軍,牢牢地牽著他們的鼻子走。連法國也被美國打壓,如美國自己立法,找個理由就抓了法國技術最先進的阿爾斯通的所有高管,強行收購阿爾斯通,得到了它的核心技術。其手法和抓孟晚舟如出一轍。孟晚舟在以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強大反擊下,迫使美國和加拿大不得不釋放。烏克蘭跟在美國的屁股后面走,力量小只能任擺布,把它當作與俄羅斯對抗的打手,企圖使烏克蘭家底打光,人口打光,國家資產被美國收購光。實際上美國在烏克蘭實行的是“三光政策”。烏克蘭不賣給中國的馬達西奇公司,已經賣給了美國的投資巨頭貝萊德。據環球網報道:貝萊德將免費接手烏克蘭的能源、基建、電網、農業投資及全部國企,烏克蘭收歸美國所有了。

2、國體、政體及所有制形式,決定軍隊的性質、建軍原則和官兵的思想觀念,這些是官兵英勇頑強戰斗力的力量源泉

這次的俄烏戰爭,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顯示出應有的戰力,雙方打成了持久戰和對峙戰,很多人在找原因。就俄羅斯來說,有的說是俄經濟實力問題,有的說是科技裝備問題,有的說是作戰指揮問題,有的說是紀律士氣問題,還有的說是戰略決策問題,等等。這些確實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的原因是:俄羅斯改變了原蘇聯的國體政體,軍隊官兵沒有了黨的絕對領導和各級組織堅強的領導,失去了共同奮斗目標、理想、信仰和戰斗精神,沒有了凝聚力和不屈不撓意志力,同時,也沒有了國有企業占主體的全國經濟力量的支撐,沒有黨領導下的舉國體制和強大的民心凝聚,沒有黨領導和人民擁護的無堅不摧的軍隊,已經不是那個過去令人生畏的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了。蘇軍能戰勝比烏軍強大百倍的德軍,而俄軍卻難以打敗弱小的烏軍。

具體分析:一是因為它整個國家國體政體變了,政治寡頭和經濟寡頭統治國家,軍隊失去了保衛國家和人民整體利益的觀念。官兵不知為誰當兵,為誰打仗,不是為國家、為人民打,官兵也不愿為利益集團和大老板們打,政府動員士兵打仗主要用民族責任感和去烏克蘭的納粹化來號召,但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斯拉夫人,這種號召說服力不強,又在烏境內作戰,很大程度上打仗是在為金錢、為個人利益而戰。這種利益驅動下的作戰,在金錢和生死面前,很多士兵會選擇保命。蘇聯衛國戰爭高達11635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英雄輩出。現在俄軍沒有了。

二是軍隊沒有黨的領導,失去了政治方向、領導核心、政治組織力和正義動員力。黨是軍隊強大組織力的保證,是戰斗力的核心。核心沒有了,官兵思想上一片空白,組織一盤散沙,就沒有戰斗力。沒有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官兵就沒有了政治榮譽感和責任感,不怕死不怕流血犧牲和敢打必勝的精神面貌就不會出現。

三是軍隊沒有理想和信念,信仰缺失。精神支柱沒有了,主要靠牧師來化解殘酷戰爭的壓力。俄軍中有東正教、穆斯林、薩滿教等,多教信仰者還互相沖突,減弱了戰斗力。戰場上見不到“不怕流血犧牲的誓師大會”,而是軍用卡車帶著野戰教堂和牧師到火線上去鼓舞士氣,這是精神麻痹。在巴赫特的戰斗中,烏軍的無人機發現,相當多的俄羅斯士兵被烏軍炮火襲擊時,不是找個彈坑掩蔽自己,而是在胸部前不斷劃十字求上帝保佑,這軍隊怎么有戰斗力呢?

四是私有化后,國家失去了加速更新裝備的經濟基礎。財富被少數人控制,國家的經濟下滑,科技上不去,裝備無更新,大都是40年前的武器,戰場上與北約提供給烏軍的先進武器有代差,更與美國北約的現代化不可同日而語。隨著西方支持力度加大,俄軍由進攻變成了防守。

五是俄軍因國體政體變化,國家武裝軍閥化。俄羅斯除了有國防軍外,還有如瓦格納、車臣地方諸侯等40多支私人的軍隊,這是市場化、軍閥化在軍隊上的表現。由于私人武裝待遇高,比國防軍戰斗力還強。瓦格納是俄羅斯私人軍事公司的代表,有5萬多人,力量最強大,他的老板是普利戈任,是普京的心腹,是俄羅斯食品連鎖公司老板,控全俄食品店20%,他還控制俄軍的后勤供應,他在非洲40個國家有私人軍事公司,有礦山、石油公司等。過去是輕武器,上烏克蘭前線后配備了一定的重武器,如火炮、手提導彈等。他因和俄國防部鬧矛盾,大罵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說他們官僚主義,導致瓦格納缺失彈藥等。他們6月24日發動兵變,后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調停后平息了。俄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是要瓦格納官兵與政府軍簽合同,收編過來,瓦格納在國內外有大量的利益,不愿收編,從而引起了矛盾。現在瓦格納軍隊仍然在,雖然主要在白俄羅斯,但是,兵變不了了之,暴露了俄軍體制的嚴重問題,高層統治者錯綜復雜的關系,相互之間重重矛盾。目前普京是唯一共主,任何國家的穩定靠一個人是非常危險的。這次兵變,對普京、對俄軍和瓦格納及俄政局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3、現代化戰爭表面上是軍事較量,最終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綜合國力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因為盲目實行美西方的制度,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等綜合國力嚴重下滑。俄羅斯因為經濟不景氣,投資大幅下降,生產技術嚴重落后,重要生產部門如精密機器、航空、生物工程、電子工業、新材料、核技術等,處于停滯狀態,人才大量流失,生產效率大大降低,技術創新和更新幾乎沒有,軍隊的武器裝備更新慢,使俄羅斯進入了欠發達行列。烏克蘭政治和經濟都受美國和私人寡頭控制,烏克蘭已經淪為美國的殖民地。當俄羅斯打響戰爭時,烏克蘭的排名前100的大老板們,第一時間跑到了美西方,并連同財產一同轉移。這說明私人企業,特別是買辦企業,公司注冊在外國的企業,在國家遭受到生死存亡時,他們是靠不住的,他們首先是保護自己的財富和生命安全。烏克蘭進行的是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又有美西方的大力支持,本來應該士兵高昂、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具有超強的戰斗力,特別是美西方支援的力度不斷加大,武器性能逐漸趕上和部分超過俄羅斯,能以弱勝強,打敗入侵的俄羅斯,結果是國土喪失,人員大量傷亡,戰斗反攻無效,國家被打的幾乎破產。

這次戰爭,表面上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較量,實際上是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陣營的對陣。西方除了沒有公開直接出兵,但對烏援助手段都用上了。僅從綜合國力上看,2022年美國的GDp為25.46萬億美元,七國集團是43.77萬億美元,而俄羅斯的GDP是2.24萬億美元,西方是俄羅斯20倍。打仗就是打錢的,俄羅斯經濟承受不起。就武器數量來說,以導彈為例,開戰最初三天俄軍共發射導彈500枚,單日167枚,這已經是俄羅斯開戰以來單日發射的數量最多了。開戰一年多來,由于俄羅斯沒有錢,庫存不多,現在的地對地、巡航導彈基本上打完了,只能是邊生產邊打。在高尖端武器上,雖然俄羅斯擁有第五代戰機蘇-57,“匕首”高超音速導彈,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等,但因為沒有錢,數量非常少,基本上沒有形成戰斗規模,使用屈指可數,沒有對烏軍形成大的殺傷力。在戰場上主要還是T-72坦克、米格-29戰斗機、“口徑”巡航導彈等技術落后的武器。戰場撕殺,有一些還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戰壕戰和地雷戰。如果俄羅斯像美西方那樣有實力,每天對烏克蘭精準導彈打擊2000至3000枚,或者更多,可能俄烏戰爭半個月就結束了。

4、現代戰爭是高科技戰爭,是以信息為基礎、網絡為中心的諸軍兵種一體化的聯合作戰,一體化聯合作戰大大提高作戰效率,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高低,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一體化聯合作戰是各種作戰力量綜合為一體,在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統一指揮下,使用一體化C4klSF系統所實施的統一整體的偵察、指揮、控制、打擊、評估的閉合作戰。實際上是以信息主導下的陸、海、空、天、電、磁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戰爭,要大量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智能化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及制造技術等。所以,未來戰爭是高科技競爭。

利用先進通訊技術提高指揮效率,對作戰現場實時監控和控制,隨時隨地掌握戰場動態,及時做出正確決策;利用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實行空中偵察和打擊。無人機可以搭載各種高科技設備,例如紅外線和激光探測器、高精度地圖和全球定位系統,攜帶先進的制導導彈和炸彈,對敵方目標實行精確攻擊和摧毀。利用先進夜視技術實行夜晚作戰,既能攻擊敵人,也能防御敵人夜間進攻。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作戰決策能力,利用智能化武器代替人作戰等,都是高科技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戰的手段。

俄羅斯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上,還沒有完全形成。它的陸軍、導彈部隊、空軍和海軍的作戰上,還是各打各的多,既便一些聯合作戰,也是有限的配合和局部聯合作戰。它作戰初期因為空軍、空降兵、陸軍、導彈部隊和保障部隊等聯合作戰配合不夠,導致攻占基輔失敗。

在高科技作戰上,與美西方支持的烏克蘭稍遜一籌。如俄通過計算機網絡攻擊烏克蘭軍隊的衛星網絡致使癱瘓時,馬斯克的“星鏈”出手相助,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其衛星網絡替換了烏克蘭的故障系統,使烏克蘭的指揮體系免于崩潰。成千上萬臺“星鏈"設備的運行,使俄羅斯的戰場無密可保,更加透明,增加了烏軍對俄軍的精確攻擊力度和效率。

俄軍高科技作戰中還表現通信指揮落后,缺乏現代化通信指揮和通信系統。這導致多名俄將軍因為使用手機指揮戰斗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包括北約支持烏軍的人臉識別技術,使俄軍的10多位將軍,遭到了精確定點清除而身亡。通信系統落后是俄軍的老問題,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就因手機信號暴露,俄軍的集團軍司令部差點被格軍打掉。

高科技缺失,使俄羅斯沒有完備的軍工產業鏈。軍工業依賴進口中高端機床、西方電子系統的中高檔芯片和零部件等,現在俄羅斯因為西方封鎖,很多武器生產都遇到困難。因此,俄軍投入新型武器數量少,主要依靠蘇聯時代的庫存武器彈藥支持戰場。

5、攻心與用間,對敵方戰力有巨大的損耗和破壞性,對戰爭勝負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俄羅斯在作戰前,俄國想借鑒美國在攻打伊拉克時,收買伊拉克高級軍官而速勝伊軍的經驗,每年給俄聯邦安全局外國情報部門負責人謝爾蓋.貝塞達和他的團隊20多億美元,讓他們收買烏克蘭國內的高官和烏軍指揮官,大量培養親俄分子。結果這些錢全被謝爾蓋等貪污并存到瑞士銀行,并欺騙普京說烏克蘭的上層和高級軍官已全部被收買。普京等高層決定打烏克蘭時,這些人擔心貪腐暴露,向美國中情局出賣俄將攻烏情報,企圖讓美國曝光俄羅斯發動戰爭來阻止普京的行動,結果美國在3個月前就到處宣揚俄羅斯要打烏克蘭,而烏克蘭又為此作了充分的迎戰準備。

俄軍本來計劃用最精銳的特種兵乘卡__52重型直升機,突襲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安東諾夫機場,取得控制權后通過大型運輸機將主力部隊源源不斷地運進,一舉占領基輔,把澤連斯基等烏領導層俘獲,從而迫使烏克蘭投降。結果俄軍200名特種兵降落機場后,機場預埋的炸彈爆炸,導致后續部隊無法運進來。同時,烏克蘭精銳第四旅一萬多人早已集結在機場周圍,迅速對俄特種兵攻擊,早就在等著這支俄軍。雖然這支俄軍拼命抵抗后被俄大部隊解救,但俄閃擊基輔失敗,從而導致俄羅斯整個北線戰役失敗,最后形成了長期的俄烏之戰。此事,普京感覺到俄高層出現了內奸。經查,是謝爾蓋·貝塞達和他的助手泄露了行動計劃。俄軍在作戰初期,很多作戰計劃好像烏軍隨時掌握似的,給俄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普京利用對烏作戰的將計就計辦法,引蛇出洞,挖出了俄國民警衛隊副司令羅曼·加夫里洛夫將軍等150多人軍政官員間諜。

俄羅斯最大的間諜力量,是崇拜美西方的極右派陣營。強大蘇聯被摧毀,除了美西方對蘇聯全面洗腦外,最主要是蘇聯內部很多極右派執政精英和知識精英,盲目崇美跪美,拿國家主權和命運向美國投懷送抱造成的。美國摧毀蘇聯,是攻心和用間最成功的戰例。俄烏戰爭打成對峙,俄羅斯內部反對戰爭的異見者支持烏克蘭的力量不可小覷。進行俄烏戰爭和反對俄烏戰爭的人,本來都是原蘇聯解體的支持者,由于美國的極限打壓,以普京為首的絕對多數人認清了美國反俄的本質,轉向了捍衛俄羅斯的利益;而另一部分人則始終以美國馬首是瞻,希望推翻普京政權,在俄羅斯進行“顏色革命",徹底向西方投降,這部分人能量極大,影響力強。他們是知識精英、社會名流、教授藝星、跨境公司老板和富裕的壟斷企業家等。在反戰大軍中,知識界、文化界的社會名流非常突出。莫斯科大學的部分教授和學者聯名發表“反戰聲明”。俄羅斯國際關系研究所等學術單位的部分專家學者也發表反戰的《降低俄羅斯與北約在歐洲相對抗風險的聲明》,莫斯科大劇院、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等俄羅斯頂級藝術劇院,許多藝術家辭職抗議當局對烏克蘭的入侵,很多俄羅斯媒體人、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政治評論員均是這一陣營。政治精英中,象在俄羅斯搞500天“休克療法”,把俄羅斯搞的的一貧如洗的蓋達爾,第一時間聲明反對俄烏戰爭,并且移民美國。這些精英一族,在俄羅斯負面影響巨大,雖然俄羅斯通過立法處罰和對輿論進行限制,但是,這些反政府觀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俄羅斯的反戰游行示威不斷,反俄羅斯的民族共和軍從幾百人發展到萬人以上,無不是受極右派思想影響。目前,俄移民國外的有2萬多人。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受影響,不愿入伍參戰,俄羅斯兩次招兵都很困難。這種思想究竟對俄政界、軍隊高層有多大的影響,有多少人被吸收為間諜,可能公開報道的只是冰山一角。美國和烏克蘭若對俄羅斯高層用間成功的話,可能會導致俄軍在對烏作戰中失敗。任何大戰前的備戰,首先要肅清內奸,這一點必須做好。

6、戰前要仔細運籌細節,謀劃準備、力量評估、輿論戰等各方面,都關切到戰爭的成敗

俄羅斯對烏作戰,總體上準備比較充分,但是,一些地方有缺失:

①對敵方作戰力量判斷失誤。高估自己的實力,準備不足。戰爭爆發前,俄羅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軍事實力,過低地估計了烏克蘭的戰力,迷信于過去打格魯吉亞、克里米亞、部分烏東地區的歷史經驗,沒有認識到烏克蘭是歐洲面積上的第二大國,是原蘇聯強大地區之一,雖然這么多年他們自毀前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烏克蘭接受教訓,對烏軍進行全面的整頓,和俄軍有淵源的人基本上被清除干凈,并開始接收北約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如NLAW反坦克導彈5000枚,還有“毒刺”導彈等。北約2014年開始對烏軍事培訓,至俄烏戰爭前,已累計訓練了約10萬官兵,使烏軍從武器到戰術全面實現了北約化,成了烏軍的精銳部隊。而俄羅斯沒有做足夠準備,包括軍事、經濟、后勤保障、武器裝備保障、情報支持及高技術作戰指揮等準備,還認為像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那樣容易,那時烏軍沒有抵抗,望風而逃。俄軍輕敵,在最初突襲基輔附近的安東諾夫機場時,空降兵突擊隊連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都沒有帶,在戰略戰術上出現失誤,使俄羅斯戰爭初期很多地方處于弱勢狀態。

②徹底摧毀烏克蘭抵抗意志的戰略決心不夠。俄烏戰爭未開打前,世界上都認為俄羅斯將碾壓烏克蘭,連拜登總統也告訴澤連斯基,到北約國家成立流亡政府。俄軍在戰爭初期并不想打爛烏克蘭,攻擊時只打了烏有限的軍事目標,烏克蘭的總統府、國防部、總參謀部、軍工廠等,都沒有攻擊。民用的鐵路、碼頭、水電力設施及通信樞紐等更沒有打擊,軍隊前進遇紅綠燈時還停止。這種仁慈和斯拉夫民族情結,大大延續了烏克蘭的抵抗潛力,強化了戰斗意志,俄失去了最初一舉打碎烏克蘭抵抗能力和意志的時間點。如果一開始俄羅斯就用地毯式、無差別轟炸,烏克蘭將很快失去抵抗意志,可能早就與俄羅斯簽和平協議了。隨著美西方援烏武器裝備數、質量的提升,烏克蘭用無人機和導彈兩次炸克里米亞大橋,多次攻俄羅斯邊防城市、村莊和民用設施,俄羅斯才醒過來,但是,為時已晚,烏克蘭在常規武器戰力上,已經與俄羅斯齊平。

③外交失誤。俄羅斯想通過速勝烏克蘭,提高自己的威懾力,結果事如愿違,持久戰引起了相鄰和周邊國家的關切和反對,對俄羅斯國際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④對烏克蘭的幫手和國際盟友支持度估計不足。俄羅斯或許沒有事先考慮到,美歐會大張旗鼓的支持烏克蘭武器裝備和彈藥。

⑤俄軍的信息輿論戰能力弱,不夠靈活。俄羅斯的輿論戰只會冷嘲熱諷,無法形成完整的正義性,在利用短視頻和網絡平臺和宣傳平臺上,沒有一整套輿論戰手法。

⑥俄軍營級戰斗群重武器炮兵太多,步兵和保障力量太少。俄軍營級戰斗群攻堅能力薄弱,持續攻擊能力只有2-3天,光靠坦克單騎沖鋒,大炮的狂轟濫炸無法贏得戰爭,現代戰爭還是需要大量的合格步兵和后勤人員。

現在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鎮當中,城市的巷戰是不可避免的戰斗形式。城市巷戰是立體戰,頭頂地下都可能有敵軍設伏,殘垣斷壁對守軍的防守也很有優勢。70年前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美軍把上甘嶺山頭削低一米多,打了190萬發炮彈,最后還失敗。阿富汗戰爭,美軍只占領了大城市,山區、農村、小城鎮被塔利班控制了,美軍不能巷戰和山區攻堅戰,最后失敗逃跑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也是如此。

(作者系黨史軍史專業工作者、大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