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喜歡我兔這樣騎臉輸出。雷蒙多本來想給中國施壓,結果慘遭反殺。8月28日,中美雙方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艱難談判,雷蒙多依然極其傲慢,最后雙方不歡而散。
一句話形容美帝的嘴臉,那就是好處占盡、壞事做絕。一方面要拼命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又要求中國給美國商品大開方便之門。
在談判中,雷蒙多強調美國在國家安全議題上沒有妥協或談判的余地。這話看起來似乎沒毛病,問題是國家安全早已經成了美國耍無賴的借口。
打壓華為,事關美國的國家安全;限制美企美資美技入華,事關美國國家安全;打壓留學生,事關美國國家安全;搞脫鉤斷鏈,事關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的政客幾乎都是這副無賴虛偽的嘴臉,一張嘴就是我打你是你活該啊。就這,雷蒙多還有臉要求中國多買美國的咖啡、保健品和美容用品。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更會顛倒黑白,他說中美關系惡化,是因為中國不按照美國規矩辦事。他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中國應該尊重美國在金融、科技和軍事領域的領導地位。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為啥越來越佩服偉大教員,因為偉大教員早在70年前就洞穿了美帝的這副嘴臉。
偉大教員在《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后的任務》中這樣描述美帝: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所以要想讓美帝講點理,必須得讓他逼不得已。28日雙方不歡而散,29日上午雙方繼續不歡而散(文旅團隊),29日中午,華為Mate60Pro悄然上線;29日下午,李總理會見雷蒙多……
華為Mate60pro的上線,有力地配合了談判桌上的斗爭。這種操作類似于什么呢?類似于重慶談判陷于僵局時,毛澤東把劉鄧大軍取得上黨大捷的戰報拍在了蔣介石的臉上。
這又讓蛋總想起了平津戰役中的一幕。關于北平和平解放的談判,其實是很艱難的。艱難的原因,那就是傅作義一直在拖延時間、討價還價,甚至試圖在國共之間兩頭下注。
最后一次談判,天津戰役已經打響了,現場火藥味也十分濃。聶榮臻說解放軍準備三天拿下天津,而傅作義的心腹鄧寶珊說,恕我直言,你們三十天也拿不下來。
結果這個任務被層層轉包,中央給了三天,到林彪這里只剩下了48個小時;劉亞樓接到命令后,又克扣了18個小時,只給部下30小時。最后解放軍只用了29小時。
解放天津的戰報被拍在鄧寶珊臉上,跟華為把Mate60pro拍在雷蒙多臉上效果是一樣的。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籌碼。所以北平能夠和平解放,最主要的原因是解放軍太能打。
還有抗美援朝后期的朝鮮停戰談判也很有趣,談判的關鍵時刻南朝鮮的李承晚出來搗亂,強行扣留人民軍被俘人員,試圖通過破壞停戰,謀取更多政治利益。
既然李承晚皮癢,那就得讓他舒服舒服。于是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簽字的時間,再陪李承晚玩一會兒。毛澤東同意了這一建議,并強調再殲滅李承晚一萬人極為必要。
于是金城戰役開始了。金城戰役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里,共殲敵5.3萬余人,南朝鮮軍4個精銳師被打殘。其中著名的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期間。
雖然奇襲白虎團這一仗打得極為精彩,但是沒有導演愿意拍攝相關電影。不是說中國導演沒眼光沒水平,實在是不好拍。
你想啊,志愿軍一個班13人,干掉南朝鮮最精銳的首都師王牌第一團,還繳獲了對方團旗,問題是只用了13分鐘,你讓導演怎么拍? 由于對方太菜,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抗韓神劇”。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最后一戰。金城戰役也給了美軍極大的震懾,因為金城戰役中,志愿軍不僅依舊神出鬼沒、作戰頑強,且火力已經不輸美帝了。
這一場戰役,可以說是自打建軍以來打得最豪橫、最富裕的一仗。一個齊射下去就有一萬卡秋莎火箭彈砸在美軍陣地。半個小時,就扔了1900多噸的炮彈。
一陣齊射打過去,美軍陣地基本沒有活物了。而這樣的齊射,最多打了69輪。在整個金城戰役期間,共發射了19000多噸的彈藥,把后勤忙壞了,一萬卡車根本不夠。
為啥美國很快就乖乖簽字了,因為再拖下去估計韓國真的就沒了,到那時美國只會更難看。美國傾全國甚至全球之力,不僅沒有擊垮志愿軍,反而讓志愿軍更加強大。
其實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何嘗不如此。美國傾全國全球之力,從設計軟件、到設備供應,從操作系統,到芯片代工,從禁止參會到市場封殺,甚至還發生了非法扣押孟晚舟的卑劣事情。
結果也是三年之后,不但沒把華為弄死,還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而這個強大的對手,可能要掘了美帝霸權的根基(高科技)。
美帝的霸權根基,有人說是美元,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經濟,但歸根結底就是科技。美元的背后是航母,航母的背后是科技,美國的軍事優勢主要來自于絕對的裝備優勢。
沒有高科技,美國的經濟就不可能強。沒有高科技護體,美國的航母再多也是靶船。沒有經濟支撐和航母護衛,金融也只能是泡沫。
有了科技霸權,就有了軍事霸權。有了軍事霸權,美元就能依靠美元和科技收割全球,就可以用家法代替國際法,就可以肆意地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實施長臂管轄。
美國靠美元和科技霸權收割全球,維護了美國的經濟和文化霸權,也通過物質誘惑和文化洗腦,從全球各地收割頂尖科技人才,進而又維護了自身的科技霸權。
美國這一套規則體系,本來是非常完美非常自洽的,令人羨慕不已,然而錯就錯在了美國錯誤的人在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對手,發起了一場錯誤的科技戰。
美國對華科技封鎖一直都是有的,而全面的對華科技戰則開始于2018年3月對中興的制裁,這個時候美國要是下死手,華為乃至中國整個高新科技產業鏈,都會遭受重創。
不幸中的萬幸,美國選擇了錯誤的打法——添油戰術。什么叫添油戰術呢?也就是試探性攻擊,逐漸增加兵力投入。
就像給油燈添油,一次不夠就再加,次次不夠次次加。比如一戰中的索姆河戰役,第一天英軍就填進去6萬人。
那咋辦?第二天繼續添油,加強攻勢。前線沒有油了,就從本土往前線調。就這樣循環往復,添油添了兩個多月,雙方共耗油130萬人。
添燈油戰術對應的,應該是集中優勢兵力,給對方致命一擊。添油戰術,也不符合毛澤東思想中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要么不出手,要么一拳擊倒。
很可惜,美國選擇了添油戰術,且作戰意志非常不堅定。先是奧巴馬的TPP和重返亞太,引起兔子警覺,中國開始產業升級,集成電路大基金成立。
緊接著,特朗普在2018年4月制裁某興。結果某興瞬間被KO,然后直接送進了CPU,錯了,被送進了ICU。繳納了好幾年的凈利潤(14億美元)才給放出來,還給派駐了太上皇。
某興的表現令人唏噓,影響也是兩方面的,首先是給國內企業拉響了一級警報,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某興,因此不得不考慮供應鏈的安全問題。
在這之前,國內采購商面對國產芯片和設備時,會眉頭一皺,然后來一句:性能不穩定,產品出了問題誰負責?而某興被KO之后,國內采購商面對外國芯片和設備時會說;被卡脖子了誰負責?
最典型的就是華為。2018年時,華為手機供應商中,美國企業占了92家,位列所有國家第一名。但是到了2019年上半年P30上市時,所用的美國零部件只有15個。
2019年8月上市的Mate 20 X 5G,核心供應商中僅剩4家美國企業;2019年發布的美腿30,核心供應商中只有兩家美國企業(美光和博通),國產供應商猛增。
還有合肥長鑫。2018年的合肥長鑫就如同驚弓之鳥,看到了福建晉華被制裁之后,趕緊調整設計方案,努力避開美國長臂管轄,這才躲過一劫。
還有中芯國際,趕緊下單訂購DUV光刻機。另外中芯國際也作出戰略調整,主攻28納米成熟制程,把資金優先投入到中低端制程上來。
實話實說,如果是2018年特朗普直接下狠手,出其不意拿出終極制裁方案,那中國現在局面要困難的不是一點半點,很多企業都要被KO。
2018年那會兒,我們很多環節依然是零一樣的存在,存儲芯片、顯卡(GPU)、國產操作系統、光刻膠等等,當時鴻蒙估計連PPT還沒有。
那為什么美國當時沒有下死手呢?這就是我說的某興瞬間被KO的另一個影響——一定程度上麻痹了美帝。美國的一票政客認為美國只要稍稍用力,華為也會很快跪了。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華為選擇了硬扛,死活不跪,哪怕是非法扣押了孟晚舟。當時華為有多剛?任正非說,已經做好了此生再也見不到女兒的心理準備。
所以美國政客也很尷尬,只好采取步步緊逼、繼續加碼的添油戰術。2019年5月,美國把制裁華為的門檻限制在了25%的含美量(美國技術含量)。
這個25%其實已經非常苛刻了。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規定,只要銷售給華為的產品當中,涵蓋硬件、軟件等的美國技術含量超過 25% ,就會被要求禁止。
而這當中的“美國技術含量”包括制造地位于美國、技術源于美國,以及國外制造但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 25% 都算在限制的范圍內。
這個措施出臺之后一年多,華為活得依然滋潤,營收創了新高。于是美國政府只好繼續添油,把制裁門檻調整為出口華為的產品和服務中,含美量不許超過10%。
美國政客認為,這回終于可以把華為干死了。然而令他們吃驚的是,華為依然堅挺,臺積電依然可以給華為供貨,原因是7納米和5納米制程中,含美量已經不足10%。
這下特朗普急眼了,在2020年5月又把門檻調到了5%發現還是不行。特朗普也不得不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在 8月17日宣布禁止任何含有美國技術的企業給華為供貨。
這回臺積電也不得不斷供,華為陷入了無芯可用的尷尬,5G手機業務遭遇了滅頂之災,榮耀被也迫離家出走,然而華為依然沒有屈服。
華為一方面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線,努力有質量地活著,另一方面把研發投入提高到了驚人的1615億,占總營收的25.1%。
這什么概念呢?2022年滬深北三大交易所4600多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為1.64萬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2.28%。華為一家,占了整個A股研發投入總量的十分之一。
現在美國非常尷尬了,已經用盡全力了,不但沒把華為打倒,反而讓華為越挫越勇。而且美國也暴露了自己極大的弱點,那就是臺積電的含美量已經不足5%。
所以為啥說美國這一仗必敗,是因為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既嚴重低估了對手,也嚴重高估了自己。這下好了,三年之后Mate60pro橫空出世,華為王者歸來。
這個意義有多重大?2022年華為手機賣了2800萬部,2023年的銷售目標原本是3000萬部,后來調到3700萬部,8月初調高到了4000萬部,但目前又罩不住了,可能還得調到4500萬至5000萬。
這意味著Mate60系列將拉高至少1000億的營收,也就是將會達到7400多億。如果加上榮耀,總營收很可能站上8000億的高位。所以我們要感謝雷蒙多的親自代言。
更值得矚目的是華為的凈利潤,華為上半年實現營收3082.90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為465.23億元,同比增長218%。
利潤的高速增長,意味著華為活力的恢復,意味著公司財務狀況的改善,意味著華為有更多的彈藥在中美科技戰中攻城略地。
更令美國頭疼的是,華為硬生生帶出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EDA等設計軟件、到原材料、到各種設備、到各種芯片元器件、最后到芯片代工,實現了完全脫美化。
在中美科技戰陣地上沖鋒的,華為只能算是領頭羊,華為的后邊是一個科技軍團。有句話叫“一鯨落而萬物生”,現在問題是鯨雖沒落,照樣是萬類霜天競自由。
華為2019年8000多億的營收中,可能有4000億的蛋糕是留給外國供應商的;2023年華為可能重新回到8000億的營收(含榮耀),但是這些蛋糕全留在了國內……
同樣是8000億,卻是不同的蛋糕分法,跟著華為有肉吃。而國外那些斷供華為的同行,則將面臨華為為首的中國科技軍團的集體沖鋒,到時候估計會哀鴻遍野。
中國芯片解決了卡脖子之后,會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國內的芯片蛋糕會快速做大。2025年,華為的營收很可能首次突破9000千億甚至一萬億。
麒麟9000S之后,可能是麒麟9100,然后是麒麟9100改。Mate60pro之后,很快就有mate60pro改。華為為首的中國科技軍團,將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
隨著卡脖子技術實現徹底突破,隨著我們摘下人類工業桂冠上最后一顆明珠,美國的科技防線將變成了馬奇諾防線,美國的科技霸權也將徹底崩潰。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帝用了三年時間,把華為培養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作者:學爸蛋總;來源: 華山穹劍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