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我們中國,為什么不提倡國人過“平安夜”“圣誕節(jié)”等西方洋節(jié)日,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那些極力倡導“西方文明”的人,或許會指著手指罵道:你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那么,下面的西方文化侵略,大家看了之后,會不會讓人心里發(fā)慌。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于我國的文化侵略由來已久。美國1951年在其機密的“行事手冊”中,提出了對付中國的情報策略,以后隨著中美關系的變化不斷修改,至今共成十項,內部代號稱為《十條誡令》,其主要內容包括:盡量用物質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蔑視、鄙視,并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思想,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只要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
一定要把青年的注意力引向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電影以及宗教迷信,在民族之間制造矛盾與分裂,不斷制造新聞來丑化他們的上層。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發(fā)動民主運動,利用一切資源來破壞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毀滅他們的道德人心,摧毀他們的自尊自信,打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
為了以文化站的方式推銷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美國一方面對非西方國家高高筑起文化壁壘,另一方面又以貿易自由為名,千方百計打開和占領這些國家的文化市場?!度A盛頓郵報》就曾自我炫耀,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不再是地里的農作物,也不再是工廠里的產品,而是批量生產的流行文化產品,包括電影電視節(jié)目、音樂書籍和電腦軟件。今天在自由化市場經濟的旗幟掩護下,大量西方文化產品合法地涌入我國市場,正潛移默化地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等方面,對以年輕一代為主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產生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在缺乏有效抵制和積極引導的情況下,自覺不自覺地接受西方文化,已成為許多青年人追求文化時尚和個性張揚的自我表現(xiàn)低俗、媚俗、庸俗的品位,和一些極不健康的文化內容,在市場至上利潤第一的理念引導下,甚至已成為一些大眾傳播平臺的主動選擇。而具有明確政治目的的西方宗教滲透,在主流價值觀淡化信仰缺失的背景下,也逐漸形成蔓延之勢。正如原國防大學副校長畢京京所指出:由于缺乏主動作為的認識和能力,當前一些領域和機構思想混亂、立場混亂、組織混亂的現(xiàn)象,確實存在在一些社會輿論和業(yè)務工作中,西方的觀念理論和立場正在潛移默化地產生嚴重的影響并逐漸掌控了話語權,這是我們急需認真研究和切實加以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思想文化領域的爭奪,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zhàn),其效果卻往往大于真刀真槍的戰(zhàn)場,黨的歷屆領導在這個問題上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毛澤東同志早在1957年就特別指出:帝國主義說對于我們的第一代第二代沒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樣有希望,帝國主義的話講靈不靈,我不希望它靈,但也可能靈。鄧小平同志也強調指出,不要以為有一點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驚小怪,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們的事業(yè)將由什么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做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其中第十二條內容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jié)日習俗。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也預示著:我們不能糊里糊涂過西方的洋節(jié)!

緊接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網”“共產黨網”等均發(fā)表文章,強調“黨員干部不應過洋節(jié)!”文章明確指出——
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這些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西方節(jié)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異域風情,加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極力推介,越來越受到中國一些年輕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jié)的社會影響是越來越大,讓許多民族節(jié)日相形見拙。
年輕人愛標新立異,追趕時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節(jié)賺錢,這都可以理解。但一些黨員干部也參與其中,糊里糊涂過洋節(jié),這就是政治修養(yǎng)問題了。
那些影響大的洋節(jié),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我們黨宣布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對我國公民而言,并不適用共產黨員,一個共產黨員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馬克思政黨的成員,毫無疑問地應該是無神論者,而不應該是有神論者。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要樹立科學世界觀,不信宗教、不信迷信、不信任何偽科學的東西,這是起碼的要求,不能在政治思想上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普通的公民,不能像一個普通的公民那樣自由地去信仰宗教。無神論者去過宗教性節(jié)日,這是信仰不堅定、思想不清醒的體現(xiàn)了。
另一方面,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jié)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系,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對民族節(jié)日的重視和參與,是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的外在表現(xiàn)。如果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于另一個民族的節(jié)日,這說明文化入侵已是極其嚴重了。黨員干部如果認識不到這點,那就是喪失政治敏銳性,也失去了先進性。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chuàng)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官員的言行具有強大的示范效應。如果黨員干部數(shù)典忘祖,也去給洋節(jié)升溫助力,國何以堪?
————
有人會說,現(xiàn)在一些西方洋節(jié)早已脫去了宗教的外衣,我們只是迎合時代潮流,互相取樂罷了,不必那么認真計較。“迎合時代潮流”?要知道所謂的“迎合”也是要有底線的。很多“洋節(jié)”,是西方的歡聚,卻更是中國的傷疤!例如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但是對于中國,圣誕節(jié)就是中國人的恥辱節(jié)!1900年,英、美、法、德、意、奧匈、沙俄、日本組成的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

平安夜是個腥風血雨的夜晚。在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時,就在他們所謂的平安夜狂歡夜(12月24――25日)以殺中國人取樂的一夜,以他們的獸行殘暴快樂了、平安了、狂歡了。但對我們中國人是平安嗎?是狂歡嗎?
八國聯(lián)軍中,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信奉基督教。西方基督教會把《南京條約》稱為在華傳教的“轉機”, 基督教乘機而入?;浇淘谇致詴r期傳入中國目的就是同化中國人思想,以便于進行殖民統(tǒng)治。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深深地印刻著“恥辱”二字!

再說當下,中國諸多大城市正在大張旗鼓地瘋狂籌辦的萬圣節(jié),這是每年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鬼節(jié)”。萬圣節(jié)俗稱諸圣節(jié)(All Saints´ Day),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祭祀節(jié)日,時間為11月1日。天主教把諸圣節(jié)定為彌撒日,每到這一天,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參加彌撒。歐洲的基督教會則把這一天定為“天下圣徒之日” 。西方傳說,在萬圣節(jié)前一天晚上,“偉大的死神”薩曼要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tǒng)統(tǒng)召來,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于是就要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那些死魂靈嚇走。像這樣明顯具有西方宗教文化內涵的節(jié)日,難道中國也需要引進嗎?這是要“驅鬼”,還是要“招鬼”?


不可否認,今天大部分西方節(jié)日被引進中國后,已經主要變成了資本商家為“借機大撈一把”而刻意打造的“購物節(jié)日”“瘋狂聚會”“狂歡盛宴”。其實,這在西方國家也一樣。商業(yè)化并不代表民族化,相反,商業(yè)化恰是文化滲透的最佳渠道。當我們津津有味地過著那些光怪陸離的洋節(jié)日時,也在慢慢地失去屬于自己的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宗教文化的俘虜。



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應有其傳承的節(jié)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系。若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于另一個民族的節(jié)日,說明文化入侵已是極其嚴重。警鐘常鳴,勿忘國恥。堅決不要再做隱形的懦夫,是中國人的好好斟酌斟酌,你的一舉一動都為了誰?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修訂編發(fā),有關資料參考和摘編自“昆侖策網”“共產黨網”“周小龍”“漢口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