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年底之前,我受邀參加了一個企業內黨組織的黨日活動。這次活動,企業黨支部請來一位退休女干部。她曾經率領幾十個人共同重走長征路。從瑞金出發,一直走到陜北。據有關方面說,這是近年來,重走長征路的行程中,唯一一個由女同志帶隊完成的。她退休時,將近60歲了。這個年齡雖然今天看起來也不算大,但畢竟也是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在黨日活動上,她講了很多他們重走長征路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她說,在瑞金,有一對老夫婦,都九十多歲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已經改善許多了,農民住的房子建得都很好,但只有這一對老人仍然住在當年破舊的老屋內。這位女同志采訪他們,問他們為什么不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老人回答說,當年跟著紅軍走的娃們到現在都沒有回來。如果我們搬走了,他們要再回來,就找不到家了。其實,當年紅軍長征出發時,這兩位老人年齡都非常小。他們肯定聽到他們自家的長輩說起,村里有十多個娃跟著紅軍走了,一直都沒有回來。他們很惦記著他們村里當年走了的娃。他們在等他們村里的娃們回來。其實,兩位老人可能心里也很清楚,當年的娃們已經不可能真的回來了。他們要么已經在革命年代犧牲了,要么后來也因為年齡太大,也都先后離開人世了。但是在他們內心,總感覺這些當年的娃們,他們的英靈還是有可能回到自己家鄉來的。他們就是堅守著這樣的信念為等這些英靈而守在破舊的老屋里。老人年紀雖然很大了,但是他們的信念卻依然堅定而執著。他們是在老區里成長起來的,老區革命的傳統、革命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延續和傳承。他們傳承下來的精神會不會再傳到他們的下一代? 這種可能性也許會有,但也許會被淡薄,沒有人能夠知道。雖然我們希望這樣的精神能夠不斷地得到延續,但這不是我們只是在等著就能等到的。我們都還是一定要做些事情的。這位率領隊伍重走長征路的女同志又講了一個當年長征路上的故事。當時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已經走出了草地,但是他發現還有一個營的隊伍沒有跟上來。于是他派后來的上將王平帶會回去接應。王平帶人走回到班佑河邊,看到河對岸有幾百個紅軍戰士背靠背坐在河邊,一動不動,王平對他們喊叫,你們為什么還不過來。但是那邊沒有一個人來回答王平。王平帶人趟過了河,用手拉那些坐著的戰士。結果拉一個,就倒下一個。再拉一個,又倒下一個。后來發展,這幾百個紅軍戰士全部都犧牲在班佑河邊。因為草地的海拔也有兩三千米,戰士們又冷又餓又疲勞,結果全部犧牲在班佑河邊。后來經過調查,發現這么多紅軍戰士一下子全部犧牲,是由于他們飲用了附近的水,而這些水都含有重度的氰化物。那是劇毒的無機毒物。這位女同志說,這些紅軍戰士都是少共國際師的。這些戰士年齡都不大,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我查了一下,當年的師政委肖華,也才17歲。所以少共國際師的戰士們年齡也都是這個相仿的年齡。今天這個年齡的孩子都還在上學讀書,有的已經在讀高中,有的可能還在讀初中。而當年這些孩子,遠離父母,參加了紅軍。當年,少共國際師是參加長征的中央紅軍的總預備隊。在班佑河邊犧牲的足足有一個營的戰士。這些孩子的犧牲真是太讓人痛心了。要知道,他們如果過了班佑河,再不用走太遠,就走出草地了。后面的路就要好走多了。但是他們沒有能夠越過這片要人命的草地,他們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里。紅一方面軍在長征完成之后,就只有七八千人了。出征時的八萬人,在長征途中損失了百分之九十。特別是即將臨近最后勝利的時候,一下子又犧牲了這么多戰士。中國革命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也太沉重了。然而近幾十年來,我們有很多人對于這一切,要么很漠然,要么很無知。這是非常不應該的。我們把我們的傳統,我們英雄的歷史,硬是給割斷了一段不短的時間。當年,在老一輩仍然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花更大的力量來挽留住這樣的歷史。我們文藝工作者,也沒有很充分地利用這樣的素材創造真正能夠感天動地、驚心動魄的文藝作品,沒有能夠用這一類的作品來影響和培育我們的后代。雖然,時間拖到今天,確實有點晚了,但現在如果開始補救畢竟還是比什么都不做要更好些。其實,在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當地的文史部門,黨史研究機構,手里都還留有大量的素材和資料。如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真的深入下去,下大力氣,花大功夫研究這些素材和資料,那么我們的那些優秀的文藝工作者肯定能夠創作出大批的、優秀的宣傳革命精神與革命傳統的作品來。這樣的作品也肯定能夠真正打動我們的下一代,打動我們的年輕人,打動我們一代又一代孩子們。這讓我想起,在蘇聯衛國戰爭的開始一直到今天,也是八十多年過去了。蘇聯時代和今天俄羅斯時代都創作了大量反映衛國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無論是歌曲、小說、電影或者其他形式的文藝作品,也在打動著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中國革命同樣非常偉大,而且異常艱苦卓絕。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所發生過的無數感人的革命故事根本就是數不勝數。但在我們今天的文藝工作者當中,有多少人真的會上心去靠自己的努力來創作出眾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讓這些本身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所創造的豐功偉績流傳于世?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對文藝工作者們所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實在太少、太不夠了。我們的有關部門確實嚴重失職。宣傳紅色文化,是中國文化藝術工作中非常需要加強的任務。而且,我們有著豐富的資源,有著光輝的歷史,我們沒有理由任由這些輝煌的寶藏被無情地流失。如果這樣的情況再存在下去,我們這一代人是有罪的,是不可被原諒的。現在紅色旅游有全國已經在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但這還遠遠不夠。在紅色旅游的基礎上,我們更需要把我們的紅色文化開展得紅紅火火,轟轟烈烈。這是我們的職責,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沒有任何借口來辜負這個宏偉大業。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