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雖然在衰落之中,雅典的‘精神’仍然顯得偉大,因為它表現自己為解放、自由的精神——在純粹特性里,在形態里,顯示它的因素來,雖然在悲劇之中仍舊不改變它的溫和與愉快。這正是雅典人把他們的民族道德葬送到墳墓里去時的輕松的心地和不在乎的神情。這種新文化的更高等興趣就是一般人民拿他們自己的傻事恣為笑樂,并且在亞理斯多芬的喜劇里大開其心,這些喜劇雖然富有使人發笑的成分,同時內容卻也含著最尖利的諷刺。”[1]
讀這句話時,筆者想到蘇聯體解前的全民狂歡和趙本山主演的《賣拐》三部曲。幾十年下來,美蘇較量的結果是蘇聯將范偉的“車”留在美國,把趙本山的“拐”帶回了蘇聯——克林頓為此笑的前仰后翻;現在美國硬要與中國脫勾,后發現把“車”留在了中國,自己卻將趙本山的“拐”連同“超女鳳姐”都留在了美國。
蘇聯人和美國人真行,沒有哲學的兩個老大,生生將悲劇[2]演成了喜劇[3],生生將自己最不當事的小弟演成了“老大”。
真是歷史的諷刺。
注釋:
[1][德]黑格爾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頁。
[2]悲劇,是美學概念,指悲情中升華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3]喜劇,美學概念,多用于描述諷刺、笑料、滑稽的內容和事件。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張文木戰略”頭條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