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云龍!我恭喜你小子發財了啊!”
這大概是我過去幾個月來在香港《南華早報》上刷到的最有營養的一篇文章了。
4月30日,南華在它們的“中國|科學”板塊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制造2025:中國已按計劃實現了大部分預定目標,事實證明,美國制裁了個寂寞》的獨家文章。
文章提到,在過去,中國處于全球工業價值鏈的下游,生產出來的大多是些價格低廉、技術落后的低端產品。“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出爐,便是力圖改變這一現狀,讓中國制造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東風扶搖直上,實現產業升級,生產出擁有高質量、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
2018年,川普試圖通過發動貿易戰來破壞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美國政府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實施了殘酷打壓,征收高額關稅,還對那些與中國有合作關系的西方科學家大肆迫害。
2021年,在接任美國總統之后,拜登并沒有因為和川普的政見相左,就全盤否定了川普的對華政策。恰恰相反,拜登對中國制裁得更狠了,他進一步收緊了川普任內實施的許多對華禁令,特別是半導體禁令。
受此影響,大概是為了避免進一步刺激美國,自美國對華貿易戰爆發以來,我們這邊已經很少會在官方媒體上公開討論“中國制造2025”計劃了。與之相關的許多材料也都被我們從網站上悄然刪除了。
然而,事實證明,你要真是塊金子,怎么藏都是藏不住的。根據過去10來我們出版的官方書籍和其他權威來源,南華于近期給“中國制造2025”進行了一次系統性地梳理,包括260多個預定目標,而這些目標又涵蓋了10個關鍵的制造業領域,其中還不乏許多高度專業化的、異常復雜精密的尖端技術。
因為南華的這篇報道篇幅實在太長,所以我這里只把其中的主干部分提取出來,整理給大家看看。有對原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我前面提到的關鍵詞自己搜索,我這里就不贅述了。
要點1:中國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堅持和推進,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現在,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車數量已超過燃油車,最受歡迎的是中國國產汽車品牌;商飛的C919客機也開始投入商業運營了;國產5G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這讓中國乘客即使在高鐵上穿山越嶺時,也能享受高速流暢的網絡服務;中國現在擁有了比任何國家都更多的智能工廠和自動化終端設備;采用了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中國高端手機已經比蘋果都暢銷了;中國擁有了無敵于天下的造船工業,其造船產能已超過美國了200多倍。
要點2: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國產的先進電動汽車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追捧。去年,中國一舉超越了日本,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中國電動車的進步是如此之迅猛,這一點甚至就連中國政府都始料未及。
根據“中國制造2025”計劃原先所制定的目標,中國電動車的年銷量原計劃要到2025年才能達到300萬輛,可實際上,僅僅在2023年,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總銷量就已經逼近了1000萬輛,其中光是比亞迪就賣出了300萬輛。
用《亮劍》里陳賡調侃李云龍的那句名臺詞來形容,那便是:
“李云龍!我恭喜你小子發財了啊!”
要點3:中國電動車不僅在價格上極具競爭力,而且在技術上相較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是遙遙領先。早在10年前,中國政府就將發展低成本、高性能的車載激光雷達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這讓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得以開發出比特斯拉等競爭對手更為可靠強大的智能駕駛系統。與此同時,因為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實在搞得太紅火,所以現在遭受的來自美西方的制裁也多了起來。
要點4:除了電動車之外,在過去10年來,中國在電力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開發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效、最清潔的燃煤發電機組,而且還搞出了包括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和釷基熔鹽堆在內的第4代核電技術。不僅如此,在過去這些年,我們還建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水力發電機組、最高效的太陽能發電站、最剽悍的風力渦輪機,以及最先進、最大規模的遠距離輸配電網絡。
二、“中國制造2025”,完成進度:86%
要點5:充沛的清潔能源供應為我們國家發展人工智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為例,沒有足夠的電力,這個東西你光靠堆算力也是堆不出來的。在人工智能這塊,美國目前在算力上領先中國,而中國則在電力上領先美國。算力電力,二者皆得,可安天下。而就長遠的情況來看,這場人工智能競賽究竟鹿死誰手,還尤未可知。
要點6:中國企業現在可以自主設計和制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導磁共振系統,而且其價格僅為西方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這大大降低了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的中國患者的治療費用。
要點7:中國企業研發的抗癌藥物現在也很有競爭力了,甚至都開始進軍美國市場了,價格僅為西方制藥公司同類藥物的很一小部分。
要點8:中國在工業領域的快速進步反過來也哺育了中國農業。盡管中國的耕地有限,但得益于無人機、自動播種機和先進生物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在中國僅憑一己之力就足以喂飽全國14億人口了,不僅如此,中國有限的可耕種土地上產出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蔬菜。
要點9:中國企業生產的機器狗等產品也以領先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擊敗了國際競爭對手。
要點10: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能夠生產所有種類的民用和軍用船舶,而且大部分關鍵設備均實現了國產化。
要點11:航空航天是我國受西方制裁時間最長的行業之一。我們的衛星和火箭都不能用美國的芯片、零部件或技術。使用了美國技術的非西方衛星也不能在中國發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也受到《沃爾夫條款》等法律的限制,禁止對華展開任何交流活動。這種搞法逼得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必須自力更生——而且中國最后確實做到了。現在,中國幾乎實現了所有計劃內的航天目標,包括火星登陸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空間站、登陸月球背面,以及建設全球最大的商業衛星觀測網絡等。目前,還有若干家中國民營航天公司正致力于研發國產可重復使用火箭,這項技術有望在今明兩年內獲得重大突破。
要點12: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我國在機器人、農業裝備、生物制藥和海洋工程等領域,均已實現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上的既定目標。“中國制造2025”計劃是在2015年制定的,現在距離它最后的期限還有不到一年。
時間差不多啰,但就目前來看,中國的總體情況還算良好。“中國制造2025”計劃原定的260多個目標,到目前為止至少已經實現了86%。
要點13:吹了那么多彩虹屁,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就執行得完美無缺了呢?那倒也未必。南華在文章中提到,目前中國在產業升級的征途上面臨最大的考驗之一,仍然是我們的電子信息技術——特別是半導體技術,尤其是先進芯片的制造技術。美國及其盟國憋著勁要把我們給弄死,這讓我們國內半導體相關企業的日子很不好過。
要點14:雖然困難很大,但我們依然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集成電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工業軟件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大部分既定目標。現在,中國企業已經可以搞定包括服務器、臺式CPU、固態硬盤、高速光纖、工業操作系統和大數據系統在內的很多高價值產品了,而且其中的一些現在已經占據了相當龐大的市場份額。
要點15:除了高端芯片之外,“中國制造2025”計劃里提到的其他一些目標,特別是美國“星鏈”對標的中國互聯網衛星星座計劃、原定于2023年發射的小行星探索器(現已推遲至2025年)、集成電路、洲際大型客機、先進光刻機、超高功率燃氣輪機發電設備、兩吉瓦級別的壓水反應堆、能量密度高達每公斤400度電的車載高能電池、高端車載智能芯片,以及具備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駕駛系統等,這些目標我們都沒有完成,而且距離完成還有很遠一段距離。
三、“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要點16:為了將這些“硬骨頭中的硬骨頭”給啃下來,今年,我國政府又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計劃,該計劃被視為“中國制造2025”的精神延續。這些計劃為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高新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盡管面臨著阻力重重,但是華為們仍在高端電動車芯片和光刻技術等領域獲得了一些喜人的進展。我們的技術確實還比不上美西方的那么好,但也絕不是說差到了沒法用的地步。
要點17: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硬骨頭中的硬骨頭”,在自主測量和檢測設備領域,“中國制造2025”的既定目標中也有一部分是我們沒完成的。但是,按照南華的說法,中國在這塊的目標之所以沒有完成,有部分原因是美西方制裁得不夠狠、制裁得少了。美西方在測量和檢測設備領域對中國還是“太溫和”了,這讓中國在相關領域缺乏奮斗的意志。根據最新的行業數據,中國使用的很多智能電表和在線成分分析設備,目前仍為國外品牌。
要點18:而在眾多我們沒有啃下來的硬骨頭當中,又以我們在高新材料領域的得分最低。截至目前,我們在高新材料領域的“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完成度僅為75%,是所有領域之中最低的。很多我們現在望眼欲穿的東西,比如大尺寸深紫外非線性晶體、低成本鈦合金粉末、特種超導材料、可使電動車續航里程增加一倍的石墨烯電池等,這些東西我們直到現在也沒有搞定。
要點19: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困難當然是有的,但是和我們10年前所面臨的情況相比,現在的中國制造業無疑已經比“中國制造2025”剛推出的2015年強大太多了。用專門從事中國制造業戰略研究的學者臧繼元(音譯)的話來說:“中國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10年前設定的愿景。”
要點20:為了更好地評估我國和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間的差距,2012年,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團隊曾經搞過一個綜合評分系統,用以衡量全球9大工業國家在制造業上的實力強弱。2012年,中國得分89分,位居世界第四。而美國(156分)、日本(126分)和德國(119分)則分列前三。
現在,一晃眼12年過去了,根據去年12月底公布的最新評測報告,截止2022年,雖然中國仍在上榜9國中位居第4,但我們與其他三個國家的差距已經縮小了。排名靠前的4個國家分別為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這4個國家的得分分別是182分、133分、126分和124分。
從相關指標上來看,德國和日本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美國照舊高居第一,特別是在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依然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而我們則是眾多國家之中進步最快的,照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用不了三年五載應該就能趕超德日了,再過個十年八載,還有希望看到美國的項背。
原文要點提取就到這里,嘰里咕嚕說了這么多,最后我個人再說兩句作為結尾吧。
在過去10多年來,搞過類似“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工業強國不在少數,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德國(工業 4.0)、美國(工業互聯網革命)、日本(制造業數字化升級計劃),以及法國(新工業法國)。但是就執行效率和計劃完成度而言,這些國家沒有哪一個是能和東方靚仔相提并論的——都不說相提并論了,連它們連東方靚仔身后的灰都吃不上。
現如今,面對著中國質優價廉的高科技產品,特別是光伏面板、大型風力發電機和電動汽車等產品的大軍壓境,黔驢技窮的西方已經在考慮對華發動新一輪的貿易戰和制裁戰了。但是,就過去這些年的情況來看,西方的加壓加碼最終很可能只會適得其反。中國人的性格向來都是吃軟不吃硬的。
遙想10年之前,主宰中國天空的還是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的客機,而現在呢?中國商飛的 C919 已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了。中國人信很多東西,唯獨不信邪。西方圍堵中國的力度從未減輕,而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速度也從未停滯。“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用教員當年寫在《別了,司徒雷登》里的話來說,那便是: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阿美除三害》
《年輕的三體媽媽都會買給三體小朋友看的少兒讀物系列之——阿美除三害》
在遙遠的太陽系,有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名叫地球。傳說在地球上有個國家,名字叫做阿美,阿美仗著自己國力軍力強大,魚肉百姓,橫行天下。地球上其他國家的民眾對其恨得咬牙切齒,因此將其與西方道貌岸然的歐盟、東方奴顏婢膝的日本合稱為“世界三害”。
后來,阿美在國內反華魔怔政客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慫恿鼓噪下,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對地球上的一個名叫阿中的國家痛下殺手。結果,阿美下的殺手全部打偏了地方,誤打誤撞,把歐盟和日本給打死了,還把自己也給折騰得奄奄一息。
聽聞這個消息,地球上的人類都很高興,大家伙彈冠相慶、歡呼阿美為全世界除了三害。
阿美聽罷,疑惑不解:“我只失手打死了兩個,哪來的除三害呢?”
時人回答:“你就是地球上的第三害啊,而且還是最大、最兇的一害。你要是和另外那倆臥龍鳳雛同歸于盡了,可不就相當于為我們全世界除了三害了嗎?”
阿美聽罷,羞愧難當,從此幡然自新,改惡從善,最后終于成為了一個正常國家。
作者:孤煙暮蟬 ;來源:華山穹劍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惹怒美國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還剩一年,都取得了哪些進展?
2024-04-09賈根良:打掉“中國制造2025”并非美國的最終目的——警惕洋教條借貿易摩擦掀起的新自由主義惡流(最新修訂版)
2018-11-14中美摩擦過后,全世界終于看清:任何絞殺“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都將失敗!
2018-05-23重磅解讀:不惜開戰,美國為何拼了老命也要阻撓“中國制造2025”!
2018-05-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