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流出沈飛六代機的試飛視頻,讓外界對該機的總體設計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沈飛六代機在氣動布局設計上與成飛六代機有著明顯不同,凸顯出沈飛對六代機的獨特理解,根本沒想按照常理出牌。北所六代機采用了全動翼垂尾+蘭姆達翼,使得該機在機動與隱身需求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
實際上沈飛六代機的首飛時間比成飛要早一些,沈飛六代機去年12月22日首飛的,比成飛六代機首飛早了四天。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除了紀念偉人誕辰,還通過同時展示兩款六代機向假想敵釋放出足夠的威懾。
在氣動布局方面,成飛六代機采用了箭形飛翼構型,這種設計波系更小,隱身性能更好,機體容積更大,但這超音速飛翼構型也讓飛控系統面臨極大挑戰。
沈飛六代機采用的是兩側進氣、雙發、變尾翼+蘭姆達翼構型,與變體飛機有著直接關聯。所謂變體飛機,是指能夠在飛行過程中改變氣動外形、如機翼面積、展弦比或后掠角等,使在不同飛行狀態下性能保持最佳的飛行器。
對于一個完整作戰任務而言,不同任務階段對作戰飛機的飛行、機性及隱身性能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能力需求。例如在巡航階段,載機著重高隱身能力,降低被敵方發現概率,其次得具備高巡航效率,此外還得要提高航程與航時。轉入突防階段后,載機要追求高隱身能力與飛行速度,然后為快速抵近并接敵做準備,最終先敵發現與攻擊,確保作戰能力有著顯著提升。至于空戰階段,載機在兼顧隱身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大過載、加減速、快速轉彎等指標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變體飛機面向任務需求,希望通過構型變化來化解隱身與氣動之間的固有矛盾,進而使得隱身、飛行、機動能力都可以在單一平臺上達到最優。按照專業論文描述稱,沈飛六代機采用的全動垂尾設計,在巡航效率下,可以折疊放平,以此形成無尾翼布局,此時該機的隱身性能將得到極大提升,同樣也可滿足基本亞、跨、超聲速平飛和機動能力。
除了全動垂尾外,沈飛六代機還使用了蘭姆達主翼,也就是“人字型”主翼。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蘭姆達主翼,外形類似于希臘字母λ,相當于是在傳統梯形翼上將后緣切掉一個三角形,形成外段后掠翼和內段梯形翼的組合。與傳統梯形翼相比,蘭姆達主翼增加了展弦比,具有提高氣動效率和設計靈活性,以此增強效能等優勢。主要缺點是凹凸的后沿結構不僅降低了結構效率,還增加了機翼重量。
有不少網友覺得,在翼身融合與隱身方面,沈飛六代機與成飛六代機相比有著不少差距。例如沈飛六代機的前機身,沒有融入主翼中去,且其后掠翼據稱還有蘇式戰機的影子。再者是沈飛六代機發動機的兩個尾噴管與尾椎,與后部機身有些明顯分離,肉眼就能看到中間的溝,這又讓外界將其與蘇式戰機扯上關系。
客觀而言,沈飛六代機在氣動布局設計上的確略顯保守,但全動垂尾的出現卻不失為一招妙棋,倘若在此基礎上,沈飛六代機能夠在高機動、高隱身、超聲速等核心技戰術指標上獲得軍方認可的話,那么就意味著其在總體設計上容不得任何指摘。畢竟在如何發展六代機這件事上,可采取的技術路線并非只有那么一條。
外界普遍認為,沈飛六代機還會衍生出艦載版本,倘若此事成真的話,勢必會讓美海軍感到更棘手。依靠F-35C讓美海軍率先邁入了五代艦載機時代,使其在海空戰場上一度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現在美國海軍的這一優勢正在受到挑戰,我國要是能在殲-35艦載機之后適時推出第六代艦載機,那就意味著美國海軍的日子徹底難過了!
作者:科羅廖夫 ;來源:科大烽火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