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聯儲最新公布的財報,這家全球超級央行去年虧損金額達到776億美元,并且這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現虧損,去年的虧損額更是高達1,145億美元。
經過仔細核算,我們發現美聯儲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累計遭受了高達1,921億美元的虧損,這一數字換算成人民幣后相當于1.38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損失。
我在此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解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是美聯儲虧損的原因,其次是虧損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后是美聯儲未來是否還會繼續虧損,以及它如何才能扭轉虧損局面。
首先,讓我們探討美聯儲虧損的原因。要理解美聯儲的虧損,我們需先分析其商業模式,也就是認識美聯儲的生意之道。
美聯儲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證券,并從中賺取息差;而支出則主要為向商業銀行支付存款準備金的利息,相當于要向銀行支付存放在央行的資金占用費。
在過去的相對較低的利率環境下,美聯儲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的利息,因此每年都能實現盈利。然而,2022年開啟的大幅加息顛覆了這一盈利邏輯。
隨著聯邦基金利率從0.25%飆升至5.5%,美聯儲的負債端成本隨之大幅度增加。截至2024年,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準備金規模高達3.2萬億美元,支付的利率為4.4%,而其持有的6.8萬億美元債券和證券的平均收益率僅為2%左右。
與此同時,當前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以及其下屬的12家地區聯儲銀行,共同雇用了大約2.4萬名員工。這些機構的年運行經費也是相當可觀的,達到了驚人的50億美元。這筆龐大的經費主要用于支付員工薪酬、日常運營開支以及各種研究和監管活動,確保美聯儲能夠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監管銀行體系以及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
息差倒掛加上美聯儲巨大的運營成本,導致了776億美元的虧損。這個虧損只是息差虧損,尚未計入加息導致的國債和證券市值暴跌帶來的潛在浮虧。
比如自2020年3月以來,30年期美國國債的價格下降了51%左右,創下歷史最大的回撤記錄。這意味著長債持有者在這段時間內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美聯儲也不例外。預計這一浮虧的規模,可能達到一萬億美元左右。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加息已經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漲,為何美聯儲持有的債券利息仍然較低?這是因為美聯儲持有的國債大多是在2021年之前低利率時期購入的,當時的國債利率并不高。此外,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開始加息和縮表。其間,美聯儲不僅停止了購債,即不再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而且還采取了每月減持大約250億美元左右的國債的措施。
這種政策的轉變,意味著美聯儲通過減少資產持有量,美聯儲試圖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進而達到抑制物價上漲的目的。因此,盡管在本次加息周期中,國債收益率出現了大幅上漲,但美聯儲并未享受到這一好處。
然而,美聯儲支付給銀行準備金的利息,卻是按照現行市場的利率水平進行調整的。隨著加息周期的進行,市場利率的上升導致了美聯儲對銀行準備金支付的利息也相應增加,使得美聯儲的成本大幅上升。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美聯儲虧損可能帶來的影響。面對巨額虧損,美聯儲采取了會計處理手段,在資產負債表上設立了一個2160億美元的“遞延資產”項目。這個數字相當于暫時凍結了虧損,等待未來盈利時進行沖抵,沖抵完畢之后,可以繼續向財政部上繳盈利。
因此,雖然虧損巨大,但對美聯儲本身而言影響有限。然而,對于美國財政部來說,這將意味著失去一個重要財源。因為過去十年,美聯儲每年向財政部上繳超過800億美元的盈利,這筆錢相當于美國2024年財政收入的2%,相當于財政部支付國債利息的8%,足以支持整個NASA三年的運營。
因此,鑒于美聯儲已經連續兩年停止了其資金供應,財政部面臨的赤字壓力無疑將會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財政部需要支付更高的國債利息,這本身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美聯儲這一重要的資金支持來源,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財政部在財政上的困境,使得原本已經困難重重的財政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此外,美聯儲面臨的虧損問題似乎并不會在短期內得到解決,顯而易見的是,高達2000億美元的虧損額需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被逐步彌補和消化。
需要注意的一點在于,自從特朗普上臺執政以來,美聯儲的虧損狀況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這些挑戰包括特朗普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要求對美聯儲進行審計,并且可能會提出要求,希望美聯儲能夠減員增效,裁撤一些不必要的下屬機構,以期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開支的目的。
由于這一問題已經在馬斯克的多次言論中被提及,馬斯克最近在社交平臺“X”上發表了許多關于美聯儲的評論,其言辭相當尖銳且直接。他不僅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提出了質疑,還直接批評了美聯儲的人員配置,認為其人員過多,存在嚴重的過剩現象。
現在,隨著美聯儲再次出現虧損,這種情況似乎為馬斯克所倡導的效率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論據和口實。
最后,我們來探討第三個問題,即美聯儲未來是否還會繼續虧損,以及它如何才能扭虧為盈。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美聯儲可以采取兩種主要的策略。首先,一種可能的策略是停止目前的縮表進程,轉而采取措施擴大其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美聯儲可以主動購買市場上高利率的國債,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其利息收入。
考慮到美國國債的平均收益率大約為4%,如果美聯儲決定新購入價值一萬億元的國債,那么理論上每年可以增加大約400億美元的利息收入。這樣的舉措將能夠有效地幫助美聯儲彌補其虧損。
第二種策略涉及到調整利率政策。具體來說,美聯儲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實現扭虧為盈。如果美聯儲決定實施大幅度的降息措施,那么其負債端的成本將會顯著下降。這是因為聯邦基金利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美聯儲需要支付給銀行的準備金利息就會減少大約320億美元。通過這種方式,美聯儲可以有效減輕其財務負擔。
然而,這里的悖論在于,美聯儲如今面臨的抉擇是復雜且充滿挑戰的。無論是選擇暫停縮表并轉向擴表,還是采取大幅降息的措施,都可能帶來一個潛在的風險,那就是重新點燃美國的通脹之火。
因此,現在可以明確的是,美聯儲在接下來的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內,可能還會繼續面臨虧損的困境。
對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來說,他正處于貨幣政策抉擇的艱難時刻。如果降息的節奏太慢,可能導致美聯儲自身財務窟窿持續擴大,并對財政部的收入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降息的節奏太快,可能迅速引發通脹反彈。
尤其是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干擾下,美聯儲更不敢輕易放松貨幣政策。因為如果關稅政策和印鈔放水政策疊加共振,可能會對美國通脹形成推波助瀾的作用。那時,局面可能變得難以控制,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經濟問題。
所以說,美聯儲連續兩年出現賬面虧損,雖然從表面上看是財務處理問題,實際上卻暴露出一個深層的困局。這個困局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必須要在通脹、增長、債務的三角關系中尋求平衡,這就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樣,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淵。
市場評論認為,美聯儲連續兩年的賬面虧損,不會影響其實施貨幣政策的能力,這一說法在表面上看似合理。但深入分析后,我們發現美聯儲實際上是在用其“技術性的破產”,來換取這場通脹戰役的勝利。問題在于,如果特朗普的各種經濟以及外交政策,繼續帶來不確定性,如果2025年美國的通脹不能實現軟著陸,那么美聯儲這場左右逢源的金融魔術可能就會失敗,甚至失效。
這可能會將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帶向更加混亂的未知領域,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對全球經濟穩定構成威脅。
美聯儲目前囚徒式的困境,正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所警告的那樣,我們正在目睹央行資本主義時代最危險的實驗。
作者:亞當特煩;來源:亞當特煩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