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老朋友對我吐槽,說他兒子把他老婆孩子一家人都帶到國外去了。老朋友說,他兒子的這一舉動讓他心里非常不痛快。他說,他那個孫子特別乖巧,情商也高,跟他很合得來。他很不愿意讓他兒子這么著就把孫子帶到國外去了。但是有的事老年人說了不算,也不管用。他什么辦法也沒有。他在兒子一家臨走前,對他孫子說,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一定不要忘記你是一個中國人。他還說了一句估計也沒有什么用的話,說讓他孫子三十歲之前一定要回來。等到他孫子三十歲了,老朋友自己也肯定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他孫子能不能回來只能聽天由命了。
老朋友對我說,在他孫子走之前,他給孫子買了兩本小說。一本是曲波寫的《橋隆飆》,還有一本是馮志寫的《敵后武工隊》。他希望孫子在稍微長得大了一點的時候,能看看這兩本書。我問老朋友,你為什么要買這兩本書。他回答說,這里有個講究。這兩本書寫的都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故事。對于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像他孫子這么大的孩子,基本完全不了解。如果孩子沒有出國,留在國內,可能學校里的老師們可能會給孩子們講述這一段歷史。現在孫子出國了,國外的老師肯定不會給他講什么抗日戰爭的事情。那么孩子對這段中國歷史的了解就是一段空白。但是,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在中國近現代史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因為中國革命就是經過了抗日戰爭,才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壯大。中國的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勝利,抗日戰爭這一段歷史的作用是絕對非常重要的。
老朋友還說,這兩本書寫的抗日戰爭時期,都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也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橋隆飆》寫的是在山東膠東半島,中國共產黨派遣優秀的黨員,加入到一個自發組織的抗日隊伍,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內奸,還幫助他們逐漸認識共產黨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他們要團結群眾、依靠群眾,還幫助他們了解和遵守革命隊伍嚴明的紀律,最后把這支隊伍打造成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小說描寫的故事曲折感人,里面的共產黨人的形象也非常生動,還有著各種不同的特色。但是他們忠于革命、忠于黨的事業,不怕犧牲,而且來機智勇敢,靈活機動,都是非常鮮明的。這本書的可讀性很強。
而另一本《敵后武工隊》描寫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發起“五一”大掃蕩,冀中平原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而那里的抗日軍民在這種最艱苦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斗爭的故事。而在這個時候,我們黨領導的主力部隊跳出內線,到外線作戰。但是黨沒有放棄內線,派遣武裝工作隊到內線,到最殘酷的斗爭前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艱苦的抗日斗爭。小說也是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小說的可讀性也很強。老朋友說,他小時候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說連續廣播節目。當時這本小說《敵后武工隊》就是中央廣播文工團的紀維時演播的。他的聲音很有特點,特別能夠吸引人。
他說完這一大通話,我就有了一些疑慮,就問這個老朋友,你真的認為,你的孫子會看這兩本書嗎? 他們這些孩子現在接觸的玩意實在太多了,有電腦游戲、手機游戲,電視上還有那么多綜藝節目,都是能抓住孫子興趣的。你送這兩本書,能真的讓他靜下心來讀這類書嗎? 聽到我的這番話,老朋友也顯出一副很無奈的樣子。他說,是啊,他是這么想的,可是他兒子是不是也是這么想的,他也不知道。他的兒子會不會引導孫子去讀這兩本書,他也說不準。
老朋友的這一番話,以及他表現出來的無奈,也讓我想到了一些問題。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國成立后最初的十幾個中,我們的革命文學作家寫了很多優秀的反映革命戰爭時期斗爭歷史,反映共產黨人優秀品質和偉大斗爭精神的小說。我們今天的青少年當中,可能并沒有多少人真正讀過這一類小說。這些小說的作者,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經歷過那個革命戰爭年代的,他們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經歷過那個火熱的斗爭生活。他們等于把那段輝煌的斗爭歷史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了下來,傳給了后人。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這個豐富的寶藏,不能讓我們的后一代人,甚至后兩代人讀到這樣的作品,是不是會留下很大的遺憾?
今天有那么一些青年人,已經開始自覺地在讀毛主席的著作了。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現象。這些年輕人知道他們真正需要讀什么樣的書,要了解我們的毛主席,了解毛主席那一代革命者,了解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斗爭歷史。那么,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引導我們的青年一代,包括那些正在讀中學的孩子們,也能開始閱讀一些記敘革命斗爭歷史的文學作品?
年輕人多少都是有點血性的,他們是比較容易接受這一類充滿革命朝氣,充滿斗爭精神的文學作品的。這對培養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用這樣的書籍和作品來給他們提供如此豐厚的營養品,這對他們將來的成長,對于我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都是非常有用的。
除了我的那位老朋友提到的那兩本書,在新中國最初十幾年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文學作品。例如曲波寫的《林海雪原》、劉知俠寫的《鐵道游擊隊》、羅廣斌、楊益言寫的《紅巖》、梁斌寫的《紅旗譜》、高云覽寫的《小城春秋》、劉流寫的《烈火金剛》,還有楊沫寫的《青春之歌》等。這些小說描寫的是沒的革命時期,除抗日戰爭以外,還有土地革命戰爭,解放戰爭等,其中有部隊的戰斗生活,也有在敵人內部與敵人后方堅持地下斗爭的共產黨人。雖然人物形象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對黨的事業,對中國革命所表現出來的赤膽忠心,在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堅貞不屈,都是非常感人的。我們年輕的孩子們,完全能夠從這些生動的文學形象中去認識和了解那些真正的共產黨人,了解那個艱苦復雜的斗爭歷史。
今天我們中學的老師和校長們,會去引導孩子們去讀這些書嗎? 我們不知道。我想肯定會有一些校長和老師們是愿意做好這件事的。但是要做好這樣的事,也絕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這畢竟是一件需要和應該做的事。希望我們有更多的人都來參與和支持做好這件事。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