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理論建設 > 閱讀信息
李玲: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的經濟學
點擊:  作者:李玲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9-02-24 13:12:25

 

1.jpg 

 

【摘要】我們的目標是宏觀效率優先、國家利益最大化,其次是中觀效率,再其次才是微觀效率,我們要追求的是系統整體協同,要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就意味著微觀主體不能各自為政,個人的利益要與國家的利益兼容,短期的利益要與長遠的目標協調,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夠蓬勃發展的,不斷自我轉型升級的新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大數據、智能化,在信息空間里,計劃手段和市場機制應該有機融合,效率和公平在信息空間也可以和諧共存。

 

1.jpeg

 

李玲教授

 

2.jpeg

 

20181230日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召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40人論壇·2018”上,北京大學李玲教授發表了題為《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的經濟學》的演講,以下為速記稿整理的演講內容,已獲作者審閱并授權。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這個場合給大家匯報我在關于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經濟學發展的一些思考。

 

一、傳統經濟學的弊端

 

剛才龔剛教授已經給我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頭,他剛才講到了市場的失靈,其實它的背后也是今天美國的失靈。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是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已經在反思經濟學理論,他說:我們犯的錯誤就是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由于資源短缺所導致的,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不協同。他是從一個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反思經濟學的局限性。西方經濟學最缺乏的是宏觀經濟學,因為盡管假設有宏觀經濟的最大化,但事實上只是把一個個體最大化以后簡單加總,完全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根本沒有體現出量變到質變的全局效用,從1N不是一個簡單的加總,所以個體最優并不能自動實現總體最優,這就是美國今天遇到的問題。

 

美國經濟的企業微觀效率都是非常高的,但國家整體卻加速下降,這也是今天美國的焦慮,它背后的理論出了問題,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為代表的主流經濟學家們都在反思經濟學。

 

學經濟學的都知道,經濟學研究的是效率,以較小的投入得到較大的產出代表效率高。目前的西方經濟學只有微觀效率,即單個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我個人認為,效率除了有微觀效率,還應該有中觀效率和宏觀效率。中觀效率是指一個產業或者一個區域效率,宏觀效率是國家整體效率,是國家利益最大化。那么誰來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這個在經濟學里面是虛構的,假設有個social planner,加總所有個體效率,宏觀效率就自動實現了。這也是經濟學常說的看不見的手的神奇魅力,美國經濟和西方的困境表明微觀效率的簡單加總絕對不是宏觀效率。

 

此外還有中觀效率,即產業鏈,剛剛龔老師講的沈陽機床廠,它帶動的是整個中國的機床行業,不再被卡脖子了。我是1978年半導體物理專業的大學生,那個時候我們對于復旦大學是很崇拜的,因為復旦有我們中國半導體的元老謝希德教授,還有北京大學黃昆教授。那時中國的半導體是走在世界第一陣營的,雖然我們那個時候制造工藝水平較低,但中國半導體產業支撐了中國的兩彈一星,我們還能夠出口到日本去。那時韓國的三星、臺灣的臺積電還沒有出生呢。但當時的局面是中國的半導體主要是為軍工服務的,沒有多少民用市場需求,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家電的市場。半導體企業生產投入巨大,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有半導體廠,但沒有達到它的產能,所以是虧損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時候,所有的半導體企業都倒閉了,這個產業清零了。今天中美貿易戰特朗普給我們上了一課,如果僅僅考慮微觀效率,買現成的是最劃算的,自己生產要面臨研發投入巨大,風險高,周期長,企業虧損等等。但是國家的關鍵行業清零了,被別人卡脖子,怎么能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今天的現實是:凡是我們買不到都自主創新,實現超越,如航天、北斗、高鐵和超高壓等等。

 

西方經濟學只研究微觀效率,完全競爭的市場是最有效率的,我稱它為菜市場經濟學,在現代市場是不起作用的。第一代經濟學就是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已經證明“看不見的手”破產了,經濟危機是市場失靈所致。所以第二代經濟學—凱恩斯的理論就起來了,政府去修補市場失靈,但政府也會失靈。

 

二、前沿理論——市場設計

 

現在是第三代經濟學理論——市場設計,市場設計就是設計一套明確的交易規則,只要交易雙方按照這個規則進行匹配,同樣可以實現有效率的結果。而市場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它是中央決策的過程,但是從執行的角度,不是用過去計劃經濟簡單粗暴的辦法,而是充分注重了參與者的個體差異。也就是說在市場設計的平臺上把市場和政府的作用比較好地融合了。

 

我的美國老師,2012年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埃爾文·羅斯教授成功地開創了經濟學的新領域——市場設計,不僅從理論上證明了設計出來的市場比自發的市場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大數據,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幫助公共部門重新設計了一些新制度:比如腎臟捐贈匹配網絡、紐約市高中入學系統和醫學院畢業生住院培訓分配系統等。今年夏天他來中國講學,我和他談了很多,他認為他的這一套理論會在中國應用的最好。他說來中國用了微信,考察了物流業的倉儲和滴滴公司后,他的那一套理論在中國應用是最好的。反觀美國,則缺乏數據整合的能力,他的理論的應用空間有限。因為市場設計肯定是越大的規模、越多的數據,市場設計的精準度越高。

 

他舉他自己的例子說明美國缺乏數據整合的能力,他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是在哈佛大學當教授,現在轉到了斯坦福大學任教,他想把他的病歷從哈佛轉到斯坦福都不行,因為系統和法律不兼容,說明美國的制度缺乏了數據整合能力。

 

市場設計也給我們不斷爭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就是既要避免市場失靈,經濟學里面的微觀機制——激勵機制我們還是要學的,這一套精細化的管理完全是可以借鑒的。同時,我們要防止由于政府干預而帶來的政府失靈,如何使政府這只手也做得更精準,而且保證各方的參與。實際上在市場設計的平臺上人人都有發言權,這樣又可以把信息集成起來,這背后是基于大數據、信息化,沒有這些新技術支撐,市場設計是無法實現的。

 

三、大數據時代

 

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論壇”上就談到,未來的計劃經濟會越來越大。春江水暖鴨先知,因為馬云在大數據的一線,他自己的雙“11”,從最開始的零點買不上東西、付不了錢,到現在瞬間百億、千億的交易毫無阻礙,背后就是信息化的發展。現在海量數據組成的大數據、實現的云計算使得我們具備了集成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雖然國內經濟學家們反對的很厲害,說計劃經濟一去不復返,但是我們要知道,此計劃非彼計劃。

 

我們過去做計劃經濟的時候,大家想一想我們是什么樣的生產力水平?昨天有專家就講過,鞋子不合腳就必須改革,而今天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做精準化的計劃,我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這些年中國大數據發展非常快,山東是中國人口第二大省,1.07億人口,與公安部在人口信息上共建了全民健康信息系統,現在有37.8億條信息,可以實現所有的健康管理、公共衛生、醫療記錄都集成起來。在山東,可以用大數據分析出疾病發病的規律,哪些病是排在前面的,比如山東有些地方愛吃大蔥和醬,食道癌和胃癌比較多,跟飲食聯系在一起就可以分析出來,提早做預防工作。所以目前信息化在中國發展遠遠超過了國外,因為制度優勢,我們可以做到大數據的集成。

 

這些年我們中國人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用手機可以搞定一切,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是通過制度和文化的優勢達到的。大家都知道,最近美國之所以打壓華為主要是因為華為引領了5G時代。中國現在已經在推20195G的商用,很多地方已經在試點。5G時代的來臨,信息化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萬物互聯,一切都可以聯起來。我們回到經典的馬列主義,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在這樣的生產力條件下,一定會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

 

在大數據時代我個人認為有幾個特征,第一,生產者和消費者合在一起,我去購買東西,我是消費者,但其實我提供了數據,生產了數據,我既是商品的消費者同時又是數據的生產者;第二,集成的數據是新的特殊資本要素。這個資本要素不貶值,時間越長,你的歷史數據越多,你越值錢,數據在使用和交換以后,只會增加,而不會消失(耗);第三,改寫傳統經濟理論。與傳統經濟理論生產的邊際成本上升,邊際收益下降不同,信息化相關產品和服務邊際成本為零,邊際收益上升。第四,大數據是財富。昨天史教授談到國民信托基金,我非常贊成,隨著經濟增長,土地是永遠有回報的,數據也一樣的,國家應該建中國的大數據庫,全國人民都共享大數據帶來的財富。我自己研究的是醫療領域,我相信未來一定是免費醫療,為什么?因為到醫院去看病,我身體相關的數據給你,數據更加值錢,你給我提供的服務相對不值錢了,這是時代的變遷,未來在家看病一定不是夢,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對你進行健康管理,新產品、新藥、新技術開發都是基于這些數據,數據將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第五,就是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社會極大的拓展了傳統的邊界,未來在信息化平臺上,過去的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降到極低。所以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14億人口,這些年就是基于我們的人口規模,整個經濟在信息化領域是飛速發展的。

 

四、現代化經濟體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構

 

傳統經濟學理論是基于過去的生產力水平,信息化、智能化和新的生產力革命將改寫經濟學理論。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前學者們解讀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研究還不多,我試圖用我有限的知識范圍內詮釋一下。我認為中國要構建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其核心在“化”字上面,“現代”只是一個修飾詞,而“化”意味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構,因為我們面臨的是日新月異的新的生產力,智能化社會在爆發,大家可以放開想象,去思考未來的變化。所以生產關系要跟上變革,而中國最大的優勢正在于我們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在這一輪的國際競爭中,我們是有優勢的,相對其他國家,我們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匹配的,我們有沒有充分利用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匹配的優勢?很多學者官員還是認為我們現在還應該一切都對標美國,美國恰恰是無能為力的,其宏觀經濟完全沒有把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嚴重不匹配,這也不能怪特朗普,他也無能為力,那是美國憲法決定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中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我覺得中國人有希望重寫宏觀經濟學,甚至不是重寫,其實西方就沒有宏觀經濟學,我們來建立嶄新的宏觀經濟學。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們經濟學家應該去努力的方向,這是“道”,新經濟理論應該是用現代化的體系配置資源,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并加上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

 

我們的目標是宏觀效率優先、國家利益最大化,其次是中觀效率,再其次才是微觀效率,我們要追求的是系統整體協同,要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就意味著微觀主體不能各自為政,個人的利益要與國家的利益兼容,短期的利益要與長遠的目標協調,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夠蓬勃發展的,不斷自我轉型升級的新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大數據、智能化,在信息空間里,計劃手段和市場機制應該有機融合,效率和公平在信息空間也可以和諧共存。

 

我們可以把新的經濟理論叫做智慧經濟學,我設想未來的中央數據庫能夠快速整合分析經濟社會的所有數據,有效配置資源,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且它能不斷演化升級,智能化將重構人、企業、國家之間的關系,逐漸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活、生產、管理體系,實現兩千多年前就希冀的“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

 

前景無限美妙,任務無比艱巨,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謝謝!

 

【李玲,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CPEER”】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