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依然處于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處在這個大時代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進入了新時代,形成了兩種制度并存與斗爭過程中“大時代”與“新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充分彰顯其世界歷史意義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一、當今時代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
形態占統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
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這決定了
兩種制度的斗爭和較量將長期存在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歷史時代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指的是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從興起、發展到衰亡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其展開中又分為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社會歷史時代的劃分具有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占統治地位的“經濟的社會形態”,不同時代的根本性質由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所決定,隨著生產關系的變革,歷史時代的本質也會隨之而改變;進入階級社會以后,每個社會歷史時代都經歷著不同階級之間的斗爭,不同時代及其不同發展階段上的階級斗爭具有不同特點;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同歷史時代前后相繼的螺旋上升過程,人類已先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歷史時代,當今正處于資本主義時代并正在向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未來將經過長期的社會主義過渡而進入共產主義。
當然,這種普遍性的歷史發展趨勢在不同國家和民族會出現特殊情況,走各自具體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是我們認識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科學判斷當今時代本質及其階段特征的根本依據。
1.當今人類依然處于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我們的時代,資本主義時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頁)這明確了人類已經進入并正在經歷著資本主義歷史時代。
20世紀初,列寧根據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征,指出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改變,但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這個時代同時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從時代的根本性質和人類歷史發展現狀來看,雖然當今資本主義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于人類所處的大的歷史時代的判斷并沒有過時。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頁)也就是說,當今人類依然處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統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
2.當代資本主義呈現出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這些危機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愈益嚴重,并出現新的階段性特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雖然資本主義國家也進行長期努力,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遏制危機的成效,但是這個危機并沒有真正得以根治,已演變為西方世界全面性的經濟和社會危機,經濟低迷、治理困頓、政黨傾軋、社會撕裂,矛盾問題層出不窮,恐怖事件頻繁發生,社會沖突不斷加劇,資本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不斷下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許多西方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加深,說明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現形式、存在特點有所不同。”(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這些特征再次證明了馬克思指出的“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歷史發展總趨勢。
3.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產生以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不斷發展。特別是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使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社會形態嵌入到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世界格局中,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進入了兩種制度在斗爭中長期并存的新格局。
二戰之后,世界上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但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又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于低潮。
進入21世紀,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嚴重危機,而中國則在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中不斷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發展,“東升西降”“社興資衰”的歷史發展勢頭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壓力感和危機感與日俱增。
4.新的特征和變化并沒有改變當今時代的根本性質。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生產力的角度來看,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主創團隊、基礎理論和核心成果,還主要出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決定歷史時代本質的根本標準——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治理能力依然比較強,生產關系方面的自我調整從來沒有停止過,通過體制內修復縮小貧富差距、緩和階級矛盾的努力也不是沒有效果的。
從轉嫁、轉移、轉化危機的能力來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總的來說依然控制著世界經濟和政治規則的制定權、解釋權。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容納新生產力的空間沒有消失,摧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條件尚未成熟,資本主義時代終結的時刻尚未到來。
正如馬克思所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頁)雖然社會主義國家的繁榮發展使世界呈現出“東升西降”“社興資衰”,但是“資強社弱”依然是客觀現實,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的力量對比中依然處于劣勢,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時代本質沒有改變。這樣的時代本質決定了兩個階級、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斗爭將長期存在。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形成了兩種制度并存、“兩個時代”
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必須
應對多重風險挑戰
在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大時代背景下,在世界風云變幻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上,經過幾代人長期不懈的艱辛探索、接續奮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經奠基、開創、推進等不同階段,如今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充分彰顯其世界歷史意義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將實現新的躍升,中國人民的“四個自信”將進一步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將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呈現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時代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紀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勝利,科學社會主義必將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擁護,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和復興。
新時代開辟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紀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地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有機統一起來,打破了西方現代化道路唯一性的神話,走出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開辟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道路,不僅使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光明前景,而且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應對大的時代帶來的重大風險和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并不是在封閉的孤島中進入了新時代,而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統治地位的大的歷史時代環境中形成的新時代,也可以說是在資本主義強大統治的夾縫中發展起來的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生動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使世界上正視和相信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多了起來,使世界范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這對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和人類進步,都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件。
在“大時代”與“新時代”兩個不同意義上的“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中,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代表了當今時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極。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聲音的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極大地激發了世界人民對社會主義的向往,以鮮活的實踐彰顯了“兩個必然”的歷史發展總趨勢,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和發展。另一方面,“大的歷史時代”的另一極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統治地位”。任何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都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在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日益陷入衰落的情況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長期控制的世界經濟政治秩序,遏制了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的霸凌行為。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面臨著新的重大風險挑戰。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應對自身發展中存在的重大矛盾和問題。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需要日益豐富和提高。
從國家事業發展來看,影響新發展理念的因素仍然存在,民生領域存在諸多短板難題,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城鄉差距問題依然較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集中出現,社會公共服務供給同人民需要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全面依法治國任務相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人民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需要大幅提高,意識形態領域和國家安全領域斗爭形勢嚴峻復雜。
從黨自身的發展來看,新時代對黨的自身建設狀況、領導能力和水平、執政方式和本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隨著黨的執政環境的深刻變化,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長期存在,“四大考驗”“四大風險”帶來嚴峻挑戰,思想、組織和作風不純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果黨不能保持政治定力,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就很難擔當起新時代歷史使命,難以繼續成為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領導核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新矛盾、新要求、新挑戰、新使命,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面臨的風險挑戰,要求我們必須
以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進行具有
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本質,資本主義日益陷入衰落的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推動世界社會主義日益走向復興的時代現實,決定了當今時代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斗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方式。這就要求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保持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以堅定的意志和高超的能力,勇于承擔新的歷史責任,敢于應對新的風險挑戰,在新的歷史方位中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1.要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揚自我革命精神,解決突出問題,破除一切危害黨健康發展的障礙,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堅決清除黨內變質腐敗分子,堅決打擊圍獵領導干部的利益集團,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2.要大力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堅定正確政治方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六個緊緊圍繞”改革框架,破除束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打破各種利益藩籬和思想障礙,勇于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產生的新問題,進一步形成公正競爭的發展環境、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把改革開放偉大革命進行到底。當然,在改革的問題上,不是什么都改,而是有改有不改,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只能加強而決不能改掉。
3.要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打破“黨大還是法大”的偽命題,破除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和理念,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提升黨和國家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積極開展國家治理領域的廣泛深刻革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反黨反華反社會主義勢力、反動暴恐勢力,與之進行堅決斗爭,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4.要勇于進行思想理論斗爭。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強勢,加大輿論引導力度,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進依法治網。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力實施文化強國戰略,堅持文化發展的“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壯大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5.要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要加強市場心理分析,善于引導預期,加強市場監測,加強監管協調,及時消除隱患。要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
6.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維護國家科技領域安全必須加強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解決資源配置重復、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問題。要加快補短板,建立自主創新的制度機制優勢。要加強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要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
7.要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要切實落實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全面做好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住房市場調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保障合法權益和打擊違法犯罪兩手都要硬、都要快。對涉眾型經濟案件受損群體,要堅持把防范打擊犯罪同化解風險、維護穩定統籌起來,做好控贓控人、資產返還、教育疏導等工作。要創新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健全平安建設社會協同機制,從源頭上提升維護社會穩定能力和水平。
8.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管全球治理體系如何變革,我們都要積極參與,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世界和平穩定提供制度保障。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于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推動各方在國際關系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用統一適用的規則來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在國際社會中,法律應該是共同的準繩。適用法律不能有雙重標準。我們應該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各國都應該依法行使權利,反對歪曲國際法,反對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合理化。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
9. 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要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創新宣傳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積極推動中國思想理論走出去,在世界上更好發出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智慧、唱響中國旋律,積極進行國際輿論斗爭和網絡意識形態斗爭,捍衛國家文化主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來源: 紅旗文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