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閱讀信息
習五一:打破“教族 一體”的束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點擊:  作者:習五一    來源:四月網   發布時間:2019-01-26 09:25:36

 

       按: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民族。多元是要素,一體才是主線。尊重多元,重在一體。文化的一體性,攸關中華文明的生死存亡。大一統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歷經世代傳承,一脈相承,成為中華民族的根基。大一統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構筑中華文明。

 

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習五一教授主持中國無神論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

各位同仁:

我發言的題目是:《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議題是近期我的微博熱點話題。新媒體時代是后喻時代。后喻時代,是指在當今高科技時代,晚輩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能,給先輩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時代。世界正朝著高科技、網絡化、信息化、全球一體化迅猛發展,進入知識創新時代、后喻文化時代。我的微博粉絲有50萬,其中40歲以下的中青年網友占87%。青年朋友慷慨激昂者多,也不乏理性思考者。我在新浪微博上創立、主持七個話題。與今天發言主題相關的有兩個話題:一個是宗教信仰自由,打破教族一體;一個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與粉絲的互動中,獲益匪淺。我簡要地談三個觀點。

一、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主流社會應當首先破冰

長期以來,將某些少數民族與特定的宗教捆綁在一起,是主流社會的思維方式。多年來,官方發布中國宗教信教人數的統計,把回族、維吾爾等十個少數民族視為全民信教,十個民族的人口就等于穆斯林總數。

2018年國新辦發布的《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表述為“10個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總人口2000多萬人。這是官方文件第一修正教族捆綁的理念。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族一體的理念,在官方文件里,在教育部的教材里,在各大博物館展板上,比比皆是,依然擁有主流話語權。我的微博上開辟來稿選登,網友經常披露各種證據。舉近期的兩個事例。

1023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發布《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公示》。1024日,我的微博質疑第236項《回族十三經的收集、校勘與釋讀》,涉嫌違反《憲法》,涉嫌將民族與宗教捆綁。

 “十三經,指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四個少數民族中的阿訇在清真寺進行伊斯蘭教經堂教育使用的十三本教材。這十三本書,從語言上分為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從內容上分為語言工具類、教義教法類、哲學倫理類、經訓類、文學類五種,是中國穆斯林學者模仿中國儒家經典十三經,形成的伊斯蘭教宗教教育教材。

回族是中華民族56個民族之一,回族同胞并不天生都是穆斯林。據湖北省一項社會調查的數據,該地區40%的回族已經世俗化。隨著現代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回族同胞成為先進的共產主義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將中國伊斯蘭經堂教育的《十三經》稱為《回族十三經》,涉嫌違反《憲法》宗教信仰自由原則,涉嫌將民族與宗教捆綁,是原則性錯誤。我隨即實名制向該辦發函,建議撤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回族十三經的收集、校勘與釋讀》的立項。據我所知,大批網友實名致函國家社科規劃辦,提出同樣的訴求。116日,《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正式公布,第236項被撤銷!

再舉一例:1110日我的微博來稿選登指出: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普法教材:《宗教事務普法宣傳冊》涉嫌違憲。該宣傳冊竟然寫道:《古蘭經》中有記載,回族實行族內通婚,但男性可以娶非伊斯蘭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的女性為妻,限制女性與非伊斯蘭教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男性通婚。與回族結婚非伊斯蘭教男性和女性必須皈依伊斯蘭教,履行入教手續,接受伊斯蘭教的約束。姑且不論,《古蘭經》形成的年代遠遠早期回族形成的年代。法學所專家編寫的普法教材,竟然宣揚某種宗教教義,宣揚教族一體,涉嫌違反政教分離的原則!這樣的普法宣傳教育書籍依然在京東出售,應當馬上下架!這個微博發布后閱讀量達到60多萬。該書的編輯立即與我聯系,告知有關部門的領導十分重視,一周之內銷毀全部書籍。

 

 “教族捆綁的理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值得商榷。民族由先天血緣、歷史文化等等因素構成,而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后天的自由選擇。從價值取向上考察,民族與宗教有本質的差異。民族強調以人為本,宗教強調以神為本;民族強調公民身份和世俗權利,宗教強調教民身份和宗教義務;民族關注人權和人民主權,宗教強調神權和人對神的義務;民族關注現世生活,而宗教關注彼岸理想。打破民族和宗教捆綁,反對強迫信仰教義,每一位公民都有信仰和不信仰某種宗教的權利。

二、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廢除發展特定宗教的三入政策。

教族一體的思維方式下,有關部門打著民族團結旗幟,提出三入政策,即入口入寺入土,實質上成為發展某種特定宗教的推動力。以入口為名,制定清真產業的特殊優惠政策,成為推動清真泛化的重要推動力。以入寺為名,人大政協的某些特定群體的代表,不斷提出議案,要求政府動用財政經費修建清真寺。深圳、武漢、杭州等城市政府出資修建豪華的阿拉伯風格清真寺,成為評選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城市的重要業績。以入土為名,人大政協的某些特定群體的代表,不斷提出議案,要求政府出資、出地修建某族公墓。2018730日,銅川市民政回復一位人大代表回民公墓的提案時,告知為了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落實漢墓遷墳統一綠化管理,方便回族群眾走墳。難道不同民族人士死后必須隔離安葬嗎?三入政策,為某些特定的少數族群爭取特權,違反各民族一律平等憲法的原則,不利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不利于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地處反恐去極端化第一線的新疆,正興起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進步,不是落實三入,而是推動三學。在少數民族職業技能培訓班里,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學習國家政策法規、學習各種職業技能。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鼓勵少數民族脫離宗教的束縛,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鼓勵跨民族通婚,推動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教族一體論最大的弊端就是導致民族的封閉。教族一體論的現實危害,就是用特定的宗教捆綁特定的民族,讓民族浸透宗教的特質。以宗教作為民族核心價值會增強對其宗教發源地的凝聚力,出現離心和異化跡象,減弱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只有解決現實問題,社會科學才能獲得生命力。社會科學的核心技術是什么?就是獨立自主提出關鍵的概念。我認為,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廢除發展特定宗教的三入政策,應當提上日程。

三、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核心在2014年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是官方首度使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這是當前中國民族問題治理思路的革命性轉變。

十九大報告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國無神論學會第五屆理事會顧問朱維群與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習五一教授合影留念

 

中國無神論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8年學術年會與會學者合影留念

中華民族一詞出于晚清,1902年,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首先使用。上世紀30年代,抗戰爆發,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中華民族是一個的觀點成為時代的最強音。2018年全國兩會修憲,中華民族第一次正式被寫入我國憲法。當前,我國正處于現代民族國家建設之中,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沖突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比如:

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發布《關于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通知》,要求全國大中小學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納入課程和考試評價。為此,教育部、國家民委組織編寫并向全國中小學發行民族團結教育四本系列教材:即《中華大家庭》、《民族常識》、《民族政策常識》、《民族理論常識》。

一些學者,包括今天在座的新疆教育廳的戢廣南同志,指出教育部和國家民委統編的教材,主要講各個民族的分界差異,主導傾向是強化各民族的而不是,容易導致民族分界意識的增強,不利于中華民族認同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該教材幾乎不講中華大家庭各民族的血肉聯系,融合共通,不講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而對中國民族狀況,多元講得很多,一體性幾乎不講。這種片面的傾向,不利于形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統一的中華民族內,如果不講共同性,而是片面強調本民族所屬,強化本民族意識,強化分界意識,不利于中華認同、國家認同,不利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勢必淡化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有害于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思想基礎,其潛在危險不容低估。

促進民族政策向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方向調整。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民族。多元是要素,一體才是主線。尊重多元,重在一體,文化的一體性,攸關中華文明的生死存亡。中華文明歷經劫難而不死,就在于有強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文明的傳統不像西方文明那樣強調血統和語言,而是強調倫理道德、文化認同。大一統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歷經世代傳承,一脈相承,成為中華民族的根基。大一統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構筑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是中華文化思想精華之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以為貴、以為本的理念具有跨時代生命力,是我們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智慧源泉。

打破教族一體的束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謝謝各位!

2018121

源自:木鐸警聲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