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政法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其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科學體系、精神實質,還要領悟蘊含其中的科學方法論,包括七大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民本思維等科學思維。作為政法領導干部,必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發展。
這七大思維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應該怎樣理解?與政法君們有何關系?
NO.1 戰略思
維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思維方式,其要義是從全局和長遠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思考和處理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在政法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法工作直接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要求把政法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謀劃。強調要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四大建設”,履行好“四大任務”,創造“四大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對當今天下深刻復雜變化的新形勢,面對黨中央對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央政法委今年要啟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的“十大課題”研究。
十大課題包括哪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研究、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的實現形式研究、總結提煉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防范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政策策略研究、推行領導干部每月下基層大接訪制度等。
為什么說對他們的對策研究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今年4月,長安君已經專門給小伙伴們準備了筆記:《中央政法委啟動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的十大問題對策研究!》
NO.2 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是充分考慮面臨的各種問題、困難和風險,立足實際設定最低目標、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打有準備、有把握之仗。
政法戰線堅持底線思維,最根本的就是要防范處置各類風險,堅決守住安全穩定這條底線。政法機關要打好4大戰役——
1、防御戰:重點要放在外部輸入的和長期醞釀滋生的風險上,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和減少重大案事件發生。尤其是對與老百姓安全感聯系最緊密的公共安全風險,更要加強防范,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用嚴密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堵塞漏洞、防范風險。
2、殲滅戰:重點要聚焦階段性或區域性、行業性突出問題,統籌謀劃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徹底解決化解。尤其是對涉法涉訴信訪積案,我們要自覺扛起責任,以“事要解決”為核心、“案結事了”為標準,創新工作思路、舉措和方法,真刀真槍破解難題,合力打贏信訪積案化解殲滅戰。
3、攻堅戰:重點是要闖最險的難關,啃最硬的骨頭,當前尤其是要打好“三大攻堅戰”。要加大對涉眾型經濟犯罪打擊力度,防止引發次生風險;同時對網絡安全風險,也要全力開展攻堅克難工作,全力維護網絡安全。
4、持久戰:重點是對長期存在的風險,要做好長期斗爭準備,加強長期斗爭的戰略謀劃,完善斗爭思路策略,逐步使斗爭全局按照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最后奪取斗爭的勝利。
NO.3 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是從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上把握事物的關聯性、整體性的一種思維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用系統思維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重大思想;強調以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
政法機關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統思維方法,用以指導推動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不斷開辟政法改革新境界。
1、把握好政法改革的整體性,重視加強系統謀劃。
當前,政法改革已從司法領域擴展到綜治、維穩等各領域,從微觀的體制機制改革上升到宏觀的機構職能體系變革。我們要自覺把政法口機構改革和司法體制改革融合起來,以政法口機構改革為契機為引領,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真正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政法改革新格局。
2、把握好政法改革的關聯性,重視加強系統部署。
面對眾多改革任務,只有厘清其內在關聯性,加強系統部署,才能防止顧此失彼。各級黨委政法委要部署實施好機構改革任務,推進黨委政法委和綜治、維穩、反邪教工作機構整合、人員融合,抓緊建立健全新的綜治、維穩、反邪教工作協調機制,確保這些工作不受影響。
3、把握好政法改革的協調性,重視加強系統推進。
推進政法改革必須充分考慮改革舉措之間的耦合性,使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我們要善于運用系統思維,通過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切實解決好司法責任制改革遇到的突出問題。
4、把握好政法改革的集成性,重視加強系統總結。
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不能零敲碎打,而要系統集成有效創新舉措,推動由點及面,把地方探索的“盆景”變成全國靚麗的“風景”。我們要善于典型引領,及時發現總結、系統集成、積極推廣地方和基層有效創新舉措,推動一地的探索變成各地共同的財富。
NO.4 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在現實中運用唯物辯證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要求我們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社會治理千頭萬緒,牽涉方方面面,政法機關要牢固樹立辯證思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重點與全面、民主與專政、秩序與活力、維穩與維權、打擊與保護、從寬與從嚴等一系列重要辯證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當前特別要著力處理好三個重要辯證關系:
1、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的關系。既要靠頂層設計來引路,又要靠基層創新來探路。要善于激活基層群眾中蘊藏的改革動力和創新智慧,保護和尊重基層首創,只要方向對頭、原則正確,就支持他們大膽試、大膽闖,把點上的成功做法變為面上的共同行動。
2、消化存量問題與控制增量問題的關系。必須堅持雙管齊下,在消除存量問題和管控增量問題上同時下功夫。各地要針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存量問題,來一個全面徹底的大摸排、大梳理,力爭每年徹底解決一批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大難問題。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上防止新的矛盾和問題發生。
3、法治和德治的關系。既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特別是要加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堅持普法與育德相結合,把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在較高道德水準上。
NO.5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與時俱進、求新求變、以新穎獨到的方法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是創新思維的積極倡導者,更是率先踐行者。他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激勵我們“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新時代政法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挑戰、新要求,必須向創新要戰斗力,特別是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把智能化建設作為驅動政法工作現代化的大引擎,做到3個突破——
1、在政法信息數據共享上求突破。
政法部門領導同志要帶頭跳出“小而全”的思維定式,親自抓數據整合共享,加快推進政法網建設,搭建跨政法部門大數據平臺,加快實現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更好發揮其在維護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2、在破解政法工作難題上求突破。
針對新型犯罪防范打擊難題,要大力推動大數據合成研判作戰中心建設,提高對新型犯罪精準打擊能力;針對公共安全領域管理難題,要善于運用視頻分析、語音分析、生物特征識別、態勢感知等新技術,最大限度把公共安全風險發現、消滅于萌芽狀態。
3、在提升政法工作決策管理水平上求突破。
要用新科技優化決策,增強領導決策的科學性、精準性、高效性;要用新科技優化執行,促進執法司法權運行數據化、智能化、規范化;要用新科技優化管理,切實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要用新科技優化服務,讓人民群眾更加方便辦事。
No. 6 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運用法治理念、原則、規則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我們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政法機關作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專門力量,更要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謀劃和推進工作,不斷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1、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用權。要把憲法法律作為制定政策、處理問題的基本遵循,養成對照運用憲法法律的規定和原則精神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自覺性。要嚴守憲法法律底線,決不允許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2、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重大復雜問題。法治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要進一步增強法治自信、保持法治定力,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決不能游離于法治之外解決問題。
3、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執法司法效果。針對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我們要加大依法打擊力度;要正確處理嚴格執法和文明執法的關系,把法律的剛性與執法的柔性結合起來,改進執法方式,做到法理情相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No. 7 民本思維
民本思維是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始終的一種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是從群眾中走來的人民領袖,始終把人民群眾擺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從“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到“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處處閃爍著民本思維的光輝,處處體現著親民、愛民、為民的深厚情懷。
政法工作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涉及到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要毫不動搖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場,努力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1、要從人民群眾最恨的事情抓起。人民群眾最痛恨什么,政法機關就要堅決打擊什么。掃黑除惡斗爭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德政工程。我們要堅決打好掃黑除惡的人民戰爭,堅持除惡務盡,排除各種阻力干擾,對黑惡勢力“保護傘”一律一查到底;要堅持打準打狠,嚴格依法辦案,持續保持主動進攻的高壓態勢,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
2、要從人民群眾最怨的事情抓起。我們要牢記“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也是百分之百的傷害”的道理,深懷公正之心、手持正義之劍,強化法治意識、人權意識、證據意識、程序意識和自覺接受監督意識,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推動執法司法活動程序公開化、裁量標準化、行為規范化,最大程度解民怨、得民心。要組織開展執法司法規范化大檢查,找準“病灶”、深挖根源、限時解決,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執法司法新氣象。
3、要從人民群眾最煩的事情抓起。我們要牢固樹立公仆意識,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決取消各種不合理的證明和收費項目,進一步簡化辦事手續環節,推出更多便民利民舉措,大力推廣“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不見面審批”等改革,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