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布了《1955年,彭德懷在授銜儀式上撫摸彭紹輝的斷臂落淚,不斷檢討自己》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了:文中著重講述了第四次反圍剿戰中的黃陂戰斗和草臺岡戰斗的過程。
其中,黃陂戰斗,我軍幾乎全殲了國民黨軍第52師、第59師,俘獲了敵師長李明、陳時驥等13000余人,繳獲步槍10000余支,迫擊炮40余門,短槍500余支,輕重機槍300余挺,子彈數百萬發,無線電1臺。
草臺岡戰斗則殲滅了國民黨第11師大部。
這個第11師可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蔣介石所心愛之嫡系部隊。陳誠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著11師,它也是羅卓英、黃維、方天、胡璉等將領日后賴以晉階的基礎。第11師里面的骨干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作戰時又頗能以身作則,堪稱主力王牌,號稱“從沒有打過敗仗”。
但是,在這場戰斗中,全師只有1個團的兵力成了漏網之魚。
師長蕭乾和他的參謀長及32旅旅長被擊傷,31旅旅長黃維則早早坐著擔架逃出了蘇區。
坐鎮撫州的陳誠收到敗訊,急得吐血,急令殘部向宜黃撤退。
我軍乘勝追擊,又在東陂等地殲滅第59師殘部和第9師一部。
至此,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算是徹底完蛋了。
蔣介石怒急攻心,他在南京發手諭給陳誠,大罵陳誠無能,同時心痛萬分地說:
“此次損失凄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
陳誠在接讀這份手諭后,羞憤難當,在背面寫下了“誠雖不敏,獨生為羞!”八個字。
作為第一縱隊的指揮官,羅卓英比較乖巧,他在第一時間給蔣介石寫了檢討,誠惶誠恐地稱:.“……英在今日已成黨國之大罪人”。
蔣介石余怒久久不息,分別對各員敗軍之將進行了嚴厲的懲處:陳誠降職1級,記大過1次;第5軍軍長羅卓英革職留任;第11師師長蕭乾記大過1次……
紅軍粉碎國民黨軍的第4次圍剿,中央蘇區上上下下一片歡騰。
陳毅揮筆寫下了一首七言詩表達自己的喜悅和興奮的心情:詩曰:
千崖萬壑供野營,羊腸鳥道笑津迷。
半夜松濤動山岳,中天月色照須眉。
工農兒子慣征戰,四破鐵圍奇中奇。
老覃在多年前發布的《林彪絕無僅有的登臺表演,讓觀眾大呼過癮,周總理高興得編了續集》一文中還講到:紅4軍政治宣傳部李卓然為了慶祝勝利,興高采烈地寫出了一出話劇,叫做《廬山雪》,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等人都踴躍參加了表演。
話說回來,早在1932年10月26日的寧都會議上,中共臨時中央就已經宣布撤銷了毛主席紅1方面軍的總政委職務,由周恩來兼任紅1方面軍總政委。即“左”傾冒險主義者在該日起正式剝奪了毛主席對紅軍的領導權。
毛主席在會后懷著悲憤的心情離開了寧都,先是瑞金的東華山休息,但因肺病吐血,不得不經葉坪、古城,翻過長嶺寨的牛嶺,來到了長汀縣,住進了紅軍醫院附近的傅連暲主持的福音醫院附設的老古井休養所。
傅連暲用X光透視,認真為毛主席檢查肺部,發現有一塊陰影已經鈣化,不由得大吃一驚,初步認定毛主席的病狀為肺結核,精心地為毛主席設計了治療方案,要毛主席多休息,增加營養,同時輔以藥物治療。
如此一來,無論是從主觀情況還是客觀條件出發,毛主席都只能缺席這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了。
我們都知道,第一、二、三次反圍剿作戰都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這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沒有了毛主席的領導,也依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那么,是否說明缺乏了毛主席的指揮,紅軍也依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
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可怕的是,以博古為首的“左”傾冒險主義者就是這樣認為的,因而招致了后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的大敗,全面喪失了中央蘇區,中央紅軍被迫舉行長征,風餐露宿,飽嘗艱辛。
實際上,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依然是毛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在軍事斗爭中的具體表現。
其一方面表現在對紅一方面軍的深刻思想的影響上,另一方面也表現在周恩來、朱德等人認真貫徹毛主席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上。
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之初,由于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中央軍委連發急電要求紅一方面軍軍主動出擊打破敵人在戰略上的封鎖占領南豐,結果,紅一、紅三軍團攻擊了一整夜,付出了傷亡300個戰士,甚至犧牲了兩個團長的代價,也未能攻克城池。
周恩來、朱德等人頂住了蘇區中央軍委給予的巨大壓力,擺出一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勢頭,“改強襲南豐為佯攻”,指揮紅軍主力秘密西移至寧都縣北部一帶,伺機殲敵,這才有了之后的“黃陂戰役”和“東陂戰役”兩場大勝仗,最終贏得了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
而敵第59師、第9師和第11師的被殲,都發生在毛主席早已預定好的樂安、宜黃一帶地區戰場上。
早在1933年1月1日,國民黨駐撫州的前敵總指揮陳誠在不斷地調兵遣將的時候,博古等人也手忙腳亂地集中所有的兵力,包括把贛東北的紅10軍也調到了黎川一線,統統交付給周恩來指揮,要求周恩來及朱德、王稼祥等人“負指揮戰爭全責”。
周恩來及朱德、王稼祥等人面對國民黨軍的巨大壓力,惶惑無計,連夜趕到老古井休養所向毛主席問計。
毛主席深思熟慮,告訴他們:敵人在表面上是有40多個師,近40萬人馬,實際能打的只能算3個師,不足4萬人。
周恩來等人聽了,既驚奇,又興奮。
毛主席隨后指出:敵人右路軍余漢謀部,系廣東陳濟棠的屬下。陳濟棠和蔣介石同為軍閥,聽封不聽調,出兵的目的,防紅軍進入廣東,也防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入廣東;而敵人的左路軍蔡廷鍇部志在抗日,無心打內戰。因此,只要我們不去惹這兩路軍,就少了兩大坨敵人。
聽了毛主席這一番話,朱德、周恩來、王稼祥茅塞頓開。
毛主席接著又說:敵中路軍的十幾個師中,派系叢生,只有第11師、第52師、第59師這3個師聽命于陳誠,其余各師之間,矛盾重重,互相傾軋,且都害怕被陳誠吞并,一定不能用命。因此,敵人雖有40萬人,能打的只有4萬人。
最后,毛主席一錘定音地說:“只要消滅了陳誠這3個師,則敵人40萬大軍便宣告瓦解。”
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心悅誠服,信心百倍地聯名發布了《關于向北行動的工作訓令》,徐徐拉開了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序幕。
大戰勝利之后,毛主席評點說:“第四次反‘圍剿’時,攻南豐不克,毅然采取了退卻步驟,終于轉到敵之右翼, 集中東韶地區, 開始了宜黃南部的大勝仗。”
他把這場勝利稱贊為“空前光榮偉大勝利”,說這場勝利給了蔣介石“以最致命的打擊”。
作者:覃仕勇;來源: 覃仕勇說史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覃仕勇:沒有毛主席的領導,第四次反圍剿也能取勝?戰后毛主席的評價亮了
2024-10-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