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文在她評價蘇聯的一篇談話中認為“蘇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建設比新中國建國后26年的建設搞得好”——這是她對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污蔑和對蘇聯建設成果的過分夸大。在曾經的文章中,我通過比較具體的發電量的增速對比指出,毛澤東時代新中國從1950年到1975年這26年發電量增長了42倍、蘇聯從1928年到1953年這26年發電量增長了37倍,不如新中國發電量增長迅速。在那篇文章,我也提到了新中國在毛澤東時代26年鋼產量增長了39倍,而蘇聯從1928年到1953年鋼產量增長了9.7倍、不如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發展快。今天,我們就具體對比一下中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鋼產量發展速度,來證明主席的正確——特別是主席預見的正確和李海文觀點的錯誤。
1957年1月18日,主席說:“蘇聯是付了很大代價的,竭澤而漁,搞了二十一年,鋼從四百萬噸只增加到一千八百萬噸。我們是不是可以也在同樣的時間,不采取那個竭澤而漁的辦法,把我們的重工業建設得比它還多一點呢?”(《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三卷,第65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席的預測是正確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真實數據,1951年,新中國鋼產量僅僅90萬噸。到1970年,新中國鋼產量就增加到了1779萬噸。比蘇聯工業化建設二十年鋼產量的增速還要快。從1951年到1970年,新中國鋼產量即使由于1960年之后的蘇聯撤資、1967年和1968年國家主要進行探索防修反修道路的政治運動總計減少過1321萬噸,仍然增加了1689萬噸;從1928年到1947年,蘇聯鋼產量總計減少過1301萬噸,但是增加量為1437萬噸,其發展速度仍然慢于中國。我們必須還要知道的是:一方面,蘇聯發展初期遇到了歐美國家迄今為止最嚴重的長期經濟危機這一可以大規模低價引進國外設備天賜良機,而新中國不僅遭到歐美帝國主義封鎖包圍、而且在1959年蘇聯撤資以后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遭到兩大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包圍,面臨的困難程度是大于蘇聯的;另一方面,毛主席為了預防黨和國家變質、在人民長遠利益和短期經濟效益之間毅然選擇了損失短期經濟效益而探索防修反修的道路,也是有他非常深邃的考慮的,這一點是不可詆毀、指責的!
即使以新中國擁有四百多萬鋼產量的時間為起步時間,新中國的鋼產量增速依然要快于蘇聯。原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老師的力作指出:“1956年,中國鋼產量447萬噸,所以毛澤東以400萬噸鋼作比。后來,到1971年,中國鋼產量從上一年的不到1800萬噸(1779萬噸),搞到了2132萬噸。從400多萬噸鋼,到超過1800萬的2100多萬噸鋼,中國只用15年,比蘇聯少了六年左右,時間縮短了2/7。1973年,中國鋼產量曾達到2522萬噸,這時距1956年,過去才17年,但鋼產量反比蘇聯的1800萬噸多出了700多萬噸,鋼產量增加了超過1/3。”(楊冬權:《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預見483》)可見,新中國的鋼產量增速超過了前蘇聯。鋼產量從四百多萬噸到最終超過一千八百萬噸,蘇聯用了二十年,而新中國僅僅用了十五年。
工業化的兩大指標,一曰電,一曰鋼。無論是發電量增速還是鋼產量增速,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增速都要快于蘇聯,而李海文夸大蘇聯建設成就、貶低新中國建設成就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不可否認,由于蘇聯的前身——俄國經歷過長期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特別是帝國主義發展階段,基礎比沒經歷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要厚得多——他們搞五年計劃的起點是400萬噸,而我們搞工業化建設的起點僅僅是60萬噸。所以,即使新中國發展速度要比蘇聯更快,但是到1975年依然和美蘇等發達國家有科技上和產量上的差距。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把這一現象產生歸咎于在當時條件下極盡所能的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因為在當時條件下,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領導新中國、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工業化增速來追趕強國了。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在工業基礎比印度和比利時都要薄弱的“一窮二白”條件下起家,創造了迄今為止最快的鋼產量增速,從而為新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資源基礎,是值得每一代中國人民感激和銘記的。楊冬權老館長認為:“總之,中國后來確實如同毛澤東預見的那樣,用了比蘇聯更少的重工業投資比例,在同樣時間內產出了比蘇聯更多的鋼鐵;或者說用比蘇聯更少的時間,產出了同樣多的鋼鐵,走出了一條既借鑒蘇聯、又同蘇聯有所區別的比較成功的工業化道路。”(楊冬權:《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預見483》)——這是完全正確的。而李海文對毛澤東時代建設成就的貶低和對蘇聯的過分吹捧,是錯誤的,是人民不能原諒的。
不可否認,新中國鋼產量的增加離不開大量的農業資金、離不開毛澤東時代的一代人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過苦日子。但是我們更應該銘記——沒有那一代人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創造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高的鋼產量增速,就沒有我們這一代享受的獨立自主的核保護傘。2009年閱兵展示的大量軍事工業成就,還都是毛澤東時代的兵工廠造出來的,可見毛澤東時代對新中國工業化事業打下的基礎多么扎實、穩固!
作者:鐵穆臻 來源:毛著和毛時代史Maoism研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鐵穆臻:從鋼產量增速看毛主席預言的正確和歷史虛無主義謠言的荒謬
2025-04-2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