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知名度非常高。
2004年11月9日,安徽省、滁州市和鳳陽縣共同投資300多萬元在小崗村動工興建大包干紀念館。該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齊康教授進行整體設計,89歲高齡的萬里為紀念館提寫了館名。
2013年,大包干紀念館進行了改擴建工程。2014年1月31日,大包干紀念館改擴建后的新館正式開館。新展館總建筑面積達5500平方米,布展面積4900平方米。
據報道,大包干紀念館建成后,每年接待國內外參觀者約80萬人次,全國已有近50個單位以及高校在小崗村建立黨員教育基地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紀念館還成了“安徽省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旁邊還建起了小崗干部學院,培訓來自全國的干部。
總之,大包干紀念館影響巨大,中外聞名。
一
2018年3月21日,筆者慕名來到大包干紀念館,卻赫然發現聞名遐邇的“大包干紀念館”布展極不嚴肅。
為了展示“分得土地的小崗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生產發展很快”的場景,展廳里布展了下面這張圖片:
這張圖令人覺得無比熟悉,把右上角紅色方框的字(見下圖)放大了一看,居然是——
“十三陵水庫!”
毫無疑問,這是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高潮期間,修建十三陵水庫義務勞動的照片!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當時都參加了義務勞動。
令人無語的、破綻百出的當然不會只有這一張照片,比如下面這張展現“三年自然災害,民不聊生”的圖片——
但隨手在網上一搜,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美國記者白修德拍攝的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時的照片——
圖片來源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107017272
怎么忽然就變成了1959年-1961年“民不聊生”的照片呢?
此外,還有下面的這些照片——希望有能力的網友去查一下——不論是背景還是著裝,都與白修德1942年在河南災區拍攝的照片以及其他民國年間逃荒難民的照片極其相似,但都被標明是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照片。
大包干紀念館展出的這些照片,既沒有注明拍攝者,也沒有注明拍攝時間、地點,更沒有注明出處。
把如此之多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張冠李戴,用人民公社的榮耀控訴人民公社,用舊中國的災難控訴新中國,肆無忌憚地朝新中國頭上潑污水!
這絕非無知造成的錯誤,而是對歷史的公然強奸,也是對輿論和公眾的蓄意欺騙。
二
大包干紀念館的問題還不僅是亂用照片,更在于其布展根本違反了“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論斷,對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做了完全否定性的描述。
紀念館用了一個最為隆重的和宏大的場面展示“文革批判會”的場景,以此來控訴“文革”。
但這場批判會卻是一個“抽象的”批判會,場景旁邊沒有任何文字提示這場批判會發生在何時?何地?批判者是誰?被批判者是誰?為什么批判?所這些統統沒有!
簡言之這是一場小崗村從未發生過的、虛構的批判會。目的就是要通過這個肅殺、恐怖的場面完全否定新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晉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后來,媒體把這段講話概括為“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
在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所做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新中國前三十年,有了更加權威的表述——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所有這些表述,在大包干紀念館里沒有得到任何表現,新中國前三十年的成就被一筆勾銷了,并且被表現得陰森森恐怖,宛如人間地獄。
紀念館的布展是在直接挑戰這些表述。
大包干紀念館給參觀者的印象是,新中國不是1949年成立的,而是1978年成立的。建國大業不是以毛澤東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艱苦奮斗、浴血奮戰完成的,而是小崗村的十八位村民在房間里按按手印就完成了。
三
當然,大包干紀念館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請看下面這張圖片上面的文字敘述——
原來派有錢、有糧、有物的部門領導到小崗村幫扶,并非是“十八位不怕殺頭的按了單干手印”以后才開始的做法,而是在大包干之前的1976年就開始了。
比比同一時期的山西大寨,在更為困難的情況下,提出并且做到了“不要國家的錢,不要國家的糧,不要國家的物資;交售國家的公糧不能少,社員分紅不能少,群眾口糧不能少。”
孰高孰低,還不是一目了然嗎?
再想想2009年為了幫扶小崗村而被活活累死的安徽省財政廳干部,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浩。
小崗村真是個奇跡。
無論人民公社時期,還是大包干之后,小崗村的村民們都不能自立,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的活得比較好,甚至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他們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永遠需要別人拉著、扯著、胡子拉碴了還要靠別人不斷地喂奶,如此才能憨笑著活下去。
沈浩的紀念館就修建在小崗村后邊,成了小崗村靠喂奶為生的見證,也是小崗村永遠的恥辱紀念碑!
無意說他們是一群懶漢、也不想說他們就是爛泥扶不上墻,使用尖刻的語言不是我的習慣。但必須指出,他們是一群需要教育的落后農民,雖然不能鄙視他們,也應該關心他們,但把他們當成英雄來宣傳,豈不是太過滑稽嗎?
四
小崗村故事的全部荒誕之處在于:這本是一個逃兵故事,卻被按照英雄主義的邏輯講述和紀念,由此產生了無法厘清的混亂。
在特定時期,逃兵不是不可以原諒的,毛委員就給不愿意上井岡山的逃兵發了路費,讓他們回家。
但把逃兵當成英雄歌頌,就產生了嚴重后果。
此后三十多年,解散成了時代主題:先是農民解散,然后是工人解散,腐敗則意味著干部隊伍的解散,移民則意味著精英的解散……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這四種精神,小崗村人配不上。他們有權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但不能繼續做我們的民族楷模!
現在最重要是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如果繼續歌頌逃兵,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怎么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