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約道路的成功,釋放出的最明確信息是,解決“三農”問題,必須以提高鄉村的組織化程度為方向,必須以黨領導下的集體力量為主導,必須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的。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則在于順應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三農”主要矛盾的變化,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我認為需要把一個平臺把像大壩村這樣的案例總結出來,推廣出去。“鄉村振興”以誰為主體、以什么為龍頭?需要更多案例,需要各種各樣激活農村內生振興能力的案例。
我建議在建立起類似日本農協的"內置合作金融村民村社共同體"之后,最最優先的土地流轉是小農戶流轉給村社共同體,次之是共同體內成員之間的土地合作經營。
塘約村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做到尊重村民意愿和維護村民利益,讓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和家園建設。涉及群眾利益要傾聽群眾聲音、反映群眾訴求、接受群眾監督。
水、電、路、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就是要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深入推進農村補短板惠民生行動,為鄉村振興夯實發展基礎。
今后必須改變所謂的特區、實驗區思維,要把產業平等地安排在全國各地區,鄉村也要有產業,產業過度集中在南方,集中在城市是不對的!
土地集體所有是新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留下的最突出的制度成果。在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依舊必須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它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之魂。
建設新農村需要認識市場經濟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律,幫助農民組織起來,找到非農業的生存方式,培養新型農民,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鄉村振興是黨中央提出的新戰略,為農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上要所突破;必須在農村管理體制上有所突破才行。
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村務民主決策、村級集體經濟民主管理以及村干部激勵約束機制等,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進程發展。
由“分”走向“統”(習總書記在江蘇團會議上)解決好“統”的問題。適應農業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土地流轉等促進土地集體化、集約化,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強化集體組織對土地的管理權更加合理,改變農村的管理工作,首先應該從建立村里的公有、公益事業著手,沒有村集體經濟的存在,村干部就難有作為。
新時代條件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是既能形成市場主體,又能實現共同富裕,且能具備社會擔當,能勝任這個角色的只能是集體經濟發展組織。
我們必須以實事求是為思想武器,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南,對農村體制改革實踐中的深刻教訓進行系統總結,統一黨內思想認識,加快推進“統分結合”的改革。
塘約村,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的一個普通村莊。塘約村化繭為蝶的歷程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我很驕傲地說,老胡曾在某個場合親眼目睹了東風41,我期待著它向世人公開亮相的那一天。一枚導彈可以毀掉一個敵國。
“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的鄉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證?!绷暯娇倳浿赋?“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就是農村黨組織。”“脫貧需要黨的基層組織戰斗力引領?!?/p>
農村問題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問題。塘約雖小,一滴水可以見太陽,塘約道路可以說是中國道路的一個縮影。塘約成功的因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普遍因素。
30多年以后的今天,已經經歷了改革開放大潮洗禮的左文學們,回到了農村,卻站到了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重新承擔起他們的父輩沒有完成的偉大歷史使命。
塘約是在執行國家現行政策的基礎上走出的這一步,全國都面臨同樣環境,塘約道路是我國當前農村改革中走出的一條符合當前農村實際,符合當前國情、民情的希望之路。
塘約道路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p>
農村最重要的存在是土地和農民,支配土地的能力,組織農民的能力,是衡量黨對農村掌控力的根本指標,“兩個能力”的強弱,反映了農村黨組織綜合戰斗力的實際水平。
張全景一行參觀了塘約村的村容村貌,在村史館,認真了解塘約村的歷史和發展變遷。塘約村黨總支書記左文學向張全景老部長介紹了塘約村三年來的發展變化。
組織大伙靠誰?是找哪個大戶?還是找個公司來?眼前連路都沒得走,找縣市領導來都來不及,只有村黨支部出面。在中國當下的條件下,黨支部就是名正言順的組織者。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