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9月1日,大家聚集在劉現莊紅色文化廣場,舉行毛主席銅像揭幕儀式,向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劉現莊的父老鄉親們致以熱烈的祝賀!
貴州安順塘約村三年脫貧的事跡引起各方關注。村集體有效重建的集體經營迅速凝聚成發展生產的力量,村民相對合理地參與了分配,扶貧工作短期內取得了成效。
關于塘約道路,已熱議了一段時間,事情總是越議越清晰,也越來越接近事物的真實面貌。通過學習,加上自己的理解,談幾點認識。
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需要開辟新階段,需要開創新境界,需要開啟新理念,長期的歷史實踐,必須啟示出對一些重大問題的重新認識,錯誤的判斷、唯心主義必須及時糾正。
塘約道路釋放的啟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啟示有兩個,一是農民整體致富必須靠再集體化,二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必須靠組織群眾。兩個啟示決定農民出路和黨的前途!
一個村莊隱含著一組密碼,這組密碼創造了這個村莊的奇跡;一本書破解了這組密碼,揭示了密碼背后的力量。這個村莊叫塘約村,屬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
保留集體化的社會主義農村的實踐已經強有力地證明,集體化是三農的根本出路;而小崗村則從反面證明,分田到戶的小農經濟模式不可能孕育先進生產力,根本沒有前景。
近年塘約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團結一致,帶領村民戰災害,謀發展,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采取村社一體強經濟”的方式,在2年時間內減貧摘帽,村民致富。
農村改革30多年以后的今天,已經經歷了改革開放大潮洗禮的農民工左文學們,回到了農村,卻站到了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重新承擔起他們的父輩沒有完成的偉大歷史使命。
塘約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一個新的發展模式。走塘約道路,必將是各地農村脫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參照,必將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
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的“塘約道路”,引人深思,當前農村改革發展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用什么樣的人治村?靠什么力量推動發展?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他,但他在的塘約村最近很火。今年以來,村里接待了上百撥全國各地的考察團,人們來這個村找答案:為什么三年時間就從國家二類貧困村變成小康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學》之道,告訴我們在明明德之路上,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學習,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再親民,治國平天下,最后追求止于至善之境。
塘約道路展示出來的是集體化的光輝和優越,不抓住“集體化”這個要點,無論學習的樣子秀得多真誠,都應該被拉入假把式的陣列!
塘約村了不起在:在大災難面前,黨支部站了出來,逆境求生,順勢而為,組織村民走上了集體經營的道路,將救災工程集體承包下來,救災工程利潤留給了集體和村民。
農村黨組織是黨的領導的一線堡壘和前沿陣地,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才能“像吸鐵石一樣把鄉親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建議把“塘約道路”作為農村改革,鞏固土地集體所有制,壯大集體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共同富裕的典型,納入黨校課堂,樹立鮮明導向。
塘約村原是貴州的省級“貧困村”。在村支部的帶領下,經過全村村民代表“公決”,在一貧如洗的廢墟上,建立起“村社一體”的合作社,重走集體化道路。
中國的希望看農村,農村的前途看塘約,把塘約道路維護好,延展好,是新世紀中國的特別魅力,集體化的光芒再次普照中國大地,是農民之福,農村之喜,祖國之幸!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會議并講話。俞正聲在講話中再次向與會者介紹《塘約道路》并對《塘約道路》予以充分肯定。
塘約道路”出現只有兩年左右時間。它的出現的積極意義決定了這個道路的合理性,而它作為一個客觀存在,消極的方面很快為許多同志、前輩所指出。
塘約道路重新開啟了我們對于農村的意義的認識:那里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關鍵的問題還在于要有正確的思想、政策和具體實施的措施!
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黨總支書記左文學受中央組織部邀請,在中組部主辦的“提高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培訓班”上作了題為《加強基層黨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報告。
最近十幾年來,每年春節過后,都會有大批文章出來,反映新一代背井離鄉的“農二代”的鄉愁。就在中國城市不斷變得光鮮亮麗的同時,大片的中國鄉村卻在走向凋零。
合作社的集體經濟,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實行按勞分配,這就從根本上防止了農村中出現兩極分化,開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美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