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
——答青年朋友問
韋建樺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注中國達數十年之久,他們以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東方古國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心目中,他們是卓越的導師;而在兩位導師心目中,中國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在19世紀,全球性的信息傳播還很不發達,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遠隔重洋的中國能否有深入的了解?他們怎樣看待中國?他們有沒有對中國問題進行過研究和論述?
答:中國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中長期關注的東方國家。利用各種渠道了解中國歷史和現狀,聯系中國經濟和政治的演變闡述科學理論與革命實踐問題,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青年直至晚年從未間斷的一項工作。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懂中文,他們是怎樣獲取有關中國的大量知識和信息的?
答:他們一方面廣泛閱讀歐洲各國學者關于中國歷史文化的論著,一方面從議會通報、政府文件、軍事要聞、媒體報道,以及來華的商界人士、外交官員、旅行家和傳教士發表的記敘文章中,一點一滴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最新情況,經過持續多年的積累和去偽存真的辨析,形成了整體印象與獨到見解,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反映了他們對中國的高度重視。
問:有人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關注中國,是因為受到當時學界風氣的影響。您如何評價這種說法?
答:這是一種主觀想象,它與真實情況相距甚遠。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中國問題并不是出于單純的學術興趣,他們研究這個東方古國的動因、視角和方法與上述學者完全不同。他們的一系列科學判斷和真知灼見,在當時的歐洲和整個世界獨樹一幟,使各國學者的同類著述相形見絀。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時代,那個時代的客觀條件對他們的研究是否有所制約?
答:當然是有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和恩格斯要研究中國問題,會遇到多少困難;至少在獲取必要的信息和資料方面,他們不可能像在研究英國問題、法國問題和德國問題時那樣,比較便捷地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多方搜求。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問題的考察研究從一開始就與創立唯物史觀緊密相連
問:同其他學者相比,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的研究有何突出的特點?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問題的研究和論述,從一開始就同創立無產階級新世界觀的重要使命緊密相連。他們是把中國問題放在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和人類解放的大目標下加以分析的。通過這種分析,他們一方面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另一方面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就涉及中國的一系列問題得出中肯而又深刻的結論。在論述人類歷史由相互隔絕的民族史和地域史演變為世界歷史的進程時,在考察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推行殖民主義政策的動機與后果時,在闡明無產階級革命與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緊密聯系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將中國作為典型例證,指出中國的歷史性變化將對中華民族和整個世界產生深刻影響。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無產階級新世界觀是在19世紀40年代。您是說,早在那個時候他們就已經在密切關注中國了嗎?
答:是的。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時代的著述中,中國是經常被提到的國家。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列舉馬克思在《萊茵報》發表的政論、恩格斯在倫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協會的演說等一系列文獻。但最具有理論價值的還是《德意志意識形態》。
問:您能否具體說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部著作中是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國問題的?
答:1845年秋——1846年5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了闡述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這部著作中,他們以英國資產階級用武力打開中國門戶、引起這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國家“整個生存形式的改變”、從而使它卷入世界現代文明潮流為例證,生動地說明歷史如何擺脫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轉變為世界歷史的過程。
三、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中國在近代世界的劇烈動蕩和變化中面臨的困境和出路
問: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的國家,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衰相盡顯,危機四伏。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種前所未有的變局和危機作過論述嗎?
答:他們正是在這個時期的許多著述中談到了你所說的這個問題,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共產黨宣言》。這部著作發表于1848年,那時正值清朝道光二十八年,鴉片戰爭失敗后的滿天陰云籠罩著中國大地。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1842年8月)、《虎門條約》(1843年10月),與美國簽訂了《望廈條約》(1844年7月),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1844年10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關注這一系列事件。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用深遠的世界歷史眼光分析了中華民族的嚴重危機和歷史前途。
問:您能否介紹一下他們的論述?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系統分析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科學評價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深刻揭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全面論證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引起世界革命的歷史規律時,確實直接或者間接地提到了中國,而這些論述對于我們認識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進程是有重要意義的。
問:您能否具體地說明這一點?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評價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在談到東西方文明的歷史聯系時,他們曾多次強調,“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明”“具有光輝歷史意義”,是西方“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然而近代以來,由于中國的“社會基礎停滯不動”,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在洶涌的世界潮流中陷入了困境。
問:這么說來,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重重危機中看到了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機遇?
答:是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指出,在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的激流中,試圖保存古老中國田園牧歌式的農業文明,這只是一種幻想。“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中國工業經不住機器的競爭。牢固的中華帝國遭受了社會危機。”這種社會危機勢必孕育產生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這就是歷史為中華民族提供的機遇。實際上,在《共產黨宣言》的準備著作《共產主義原理》中,恩格斯已經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擴展,大工業逐步“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在這種歷史趨勢下,“中國現在也正走向革命”。
這些論斷和預言已被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進程所證實。今天重讀這些論述,我們不僅會驚嘆《宣言》作者的深邃眼光,而且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啟示,引起對現實和未來的思考。早在170年前,當中國人民還根本不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時,這兩位思想家已經在萬里之外的歐洲研究中國的國情、關注中國的命運了。
四、馬克思恩格斯在中國歷史的轉折關頭對中國問題進行跟蹤研究和集中闡述
問:他們后來是否對中國問題進行過集中的論述?
答:從1853年5月至1862年7月,馬克思和恩格斯連續撰寫了18篇有關中國的專題文章。這些文章大都刊載于美國的《紐約每日論壇報》;只有一篇文章,即馬克思的《中國記事》,發表于奧地利維也納出版的《新聞報》。
問:這些文章是在什么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答: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從歐洲和中國這兩個視角來考察。
先從歐洲方面來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文章大都寫于19世紀50年代,那時,1848——1849年歐洲革命已經遭到失敗,各國統治階級正在對工人運動進行鎮壓,歐洲進入了黑暗的反動時期。1849年8月至1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相繼離開歐洲大陸來到倫敦。在這里,他們總結革命的經驗和教訓,豐富和發展他們創立的科學理論;他們加強革命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為迎接新的斗爭高潮進行準備;他們深入考察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研究資產階級在內政、外交和軍事等領域的政策,為無產階級革命制定策略原則;與此同時,他們密切關注被壓迫民族的命運,支持他們的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運動。在復雜的政治斗爭和艱苦的流亡生活中,中國一直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跟蹤研究的國家。這種跟蹤研究是他們的整個革命活動的重要一環。
再從中國方面來看。在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轉折。1840——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英國又勾結法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五、在西方列強悍然踐踏中國領土的時刻,馬克思恩格斯堅決維護中華民族尊嚴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分析和評價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發動的對華戰爭?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了英、法、美、俄等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譴責了西方列強通過極不平等的貿易、虛偽狡詐的外交和兇殘酷虐的暴力對中華民族進行的掠奪和踐踏。
問:關于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當時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就粉碎了這些政客的先輩們顛倒黑白的無恥讕言。他們依據大量的外交公函、官方文件、議會記錄和法律條文,以確鑿無疑的事實揭露了英國政府發動戰爭的罪惡目的和策劃過程,戳穿了西方資產階級政客為掩蓋真相而制造的謊言和騙局。
問:說到鴉片戰爭的起因,當然不能不談英國的鴉片貿易。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剖析這種貿易的實質的?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援引大量文獻資料,列舉各種統計數據,以鐵的事實說明:英國資產階級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純粹是為了劫掠中國財富,毒害中國民眾,進而侵犯中國主權。
問:這些文章是怎樣揭示資本主義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原因的?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英國政府之所以發動戰爭,就是為了強占海外市場,獲取資源財富,滿足資產階級的貪欲,進而將中國變成英國的殖民地;尤其是在英國國內出現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在社會沖突和階級斗爭日趨尖銳的形勢下,英國政府更是迫不及待地挑起戰爭,以犧牲被壓迫民族的正當權益為手段,牟取經濟暴利,轉移國內視線,企圖以此來穩固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積聚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力量。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原因。
六、馬克思恩格斯揭穿西方新聞媒體騙局,將中國人民斗爭的正義性昭告于天下
問:今天看來,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殘暴行徑和罪惡圖謀昭然若揭。而在當時,歐美公眾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人們是否了解事件的真相?
答:中英雙方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的是非曲直,本來是十分清楚的,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每一個公正無私的人在仔細地研究了香港英國當局同廣州中國當局之間往來的公函以后,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全部事件過程中,錯誤是在英國人方面。”然而在當時,歐美公眾獲得的卻是完全相反的印象。人們幾乎普遍認為,是“中國人違背條約的義務、侮辱英國的國旗、羞辱旅居中國的外國人”,是“中國人的挑釁行為危及英國人的生命和財產”,這才使英、法、美等國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不得不采取所謂自衛行動。
問:為什么歐美公眾會產生如此荒唐的印象和認識?
答:西方公眾對鴉片戰爭起因和后果的錯誤印象和認識,主要來源于英國媒體《泰晤士報》、《每日電訊》、《笨拙》和《經濟學家》以及法國、美國某些媒體蓄意編造的錯誤信息。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得出了什么結論?
答:他們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媒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誘導普通民眾相信政府的決策是正確的,讓他們“把政府和報紙塞給公眾的一切胡說吞咽下去”。西方媒體如此賣力地為政府效勞,是受政治立場和經濟利益的驅動,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報刊“都被黃金的鏈條和官方的鏈條同現政府緊連在一起”。這個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警句,是對西方資產階級媒體本質特征的最簡潔、最準確的概括。今天,如果你在西方的某些媒體中讀到信口雌黃的報道和強詞奪理的評論,你只要想一想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露的那兩根骯臟的“鏈條”,就可以洞見它們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和真實動機了。
七、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經濟和政治角度,揭示了近代中國走向衰落的三個原因
問:鴉片戰爭昭示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本質,也暴露了中國社會內部的種種積弊與沉疴。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導致中國戰敗的原因有何論述?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爭中慘遭失敗。他們指出:“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其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古老中國的“社會基礎停滯不動,而奪得政治上層建筑的人物和種族卻不斷更迭”;“依靠小農業與家庭工業相結合而存在的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只能維持低下的生產力水平,落后的生產方式必然阻礙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因此,這個國家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來抵御列強的侵犯。封建朝廷在戰爭失利之后,只能在外來侵略勢力威逼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求在風雨飄搖中茍延殘喘。
問: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之外,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對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作了具體的分析?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決定了這個國家的上層建筑必然具有的專制的、陳腐的性質。他們指出,中國封建政權的兩個政治特征是導致中國戰敗的直接原因。一是中國政府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二是中國政治制度腐朽,各級行政機構中腐敗現象蔓延。
問:我們今天應當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分析中獲得什么啟示?
答:綜上所述,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近代中國瀕臨危亡的內因歸結為三點:一是生產方式陳舊落后,生產力發展長期停滯;二是政府實行鎖國政策,經濟、科技與思想文化在封閉中受到窒息,失去了生機活力;三是政治制度腐朽,各級官員貪賄成風。
八、馬克思恩格斯預言中華民族必將崛起,成為開啟整個東方世界新紀元的曙光
問:鴉片戰爭以后,積貧積弱的中國很難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樣具體分析這種危局的?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用事實說明,中國近代史是以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一系列悲慘事件為其開端的。他們對這種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的形勢作了全面的考察。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無論封建統治者如何屈膝媚外,欺騙國民,以求茍安于一時,“有一點是肯定無疑的,那就是舊中國的死亡時刻正在迅速臨近”;“中國,這塊活的化石”正面臨著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西方列強運來的“鴉片沒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驚醒作用”,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必將在徹底的變革中獲得新生。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中國變革和新生的希望蘊藏在哪里?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這種希望蘊藏在民眾保衛祖國、振興祖國的斗爭激情和頑強意志之中。他們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勢力能充當中國的“拯救者”和“保護人”,中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他們對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和壓迫的斗爭表示充分肯定和堅決支持。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波斯和中國》、《英人對華的新遠征》等文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19世紀中葉的中國,“壓抑著的、鴉片戰爭時燃起的仇英火種,爆發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撲滅的憤怒烈火”;“中國人普遍奮起反抗”,用各種方式投入保衛祖國的斗爭,他們運用的手段是“起來反抗的民族在人民戰爭中所采取的手段”,因而是天經地義、可歌可泣的壯烈之舉。針對英國報刊連篇累牘的污蔑和誹謗,馬克思和恩格斯闡明了中國人民斗爭的正義性質,強調“這是‘保衛社稷和家園’的戰爭,這是一場維護中華民族生存的人民戰爭”。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評價當時蓬勃興起的人民革命運動的?
答:1853年,在太平軍攻占南京后兩個月,他們就指出,“中國的連綿不斷的起義已經延續了約十年之久,現在匯合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革命”;盡管這場革命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但它動搖了清朝統治,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展望中國歷史發展的前景?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言:中華民族通過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東方,“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親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的垂死掙扎,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展望中國未來對世界的影響?
答:他們強調指出,中國革命必將對歐洲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他們寫道:“可以有把握地說,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今工業體系這個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引爆,這個普遍危機一擴展到國外,緊接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在許多人看來,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遙隔萬里、互不相干的“兩極”。馬克思和恩格斯卻以高瞻遠矚的眼光,使用“兩極相聯”這個包含著辯證法精神的樸素諺語,生動地說明了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與國際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說明了中國革命必將對世界現代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并作出卓越貢獻。
九、馬克思恩格斯深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指出未來中國社會主義必將獨具特色
問: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未來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有沒有做過具體論述?
答:沒有,他們不可能也不愿意就一個民族將來如何發展的問題提供具體的答案。恩格斯在談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前途時說:“這些國家要經過哪些社會和政治發展階段才能同樣達到社會主義的組織,我認為我們今天只能作一些相當空泛的假設。”10)但是,有一點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中華民族再現青春,不至于像其他一些文明古國那樣在歷史的風雨中衰替沉淪;中國人將來搞的社會主義必須契合中國的歷史經驗、文化特征和基本國情,因而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特色。
問: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您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個觀點?
答:早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興起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注意到,中國正處在“一場必將對文明產生極其重要結果的社會變革的前夕”,因為“在造反的平民當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貧窮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現象,要求重新分配財產,甚至要求完全消滅私有制”。雖然這只是中國農民運動中自發產生的帶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政治理想,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堅信,在中國,舊制度的滅亡和新制度的誕生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歷史趨勢;這個“世界上最古老最鞏固的帝國”和“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必將發生徹底的革命性變化。他們在數十年中一直堅持這個信念。早在1850年,他們就曾預言:“中國社會主義之于歐洲社會主義,也許就像中國哲學與黑格爾哲學一樣。”
問:這句話應當怎樣理解?
答:這句話真可以說是文約義豐、言近旨遠。它指出未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將不同于歐洲各國的社會主義,其差異之明顯,就像中國哲學在內容與形式、邏輯與架構、范疇與概念等各個方面判然有別于黑格爾哲學一樣。同時,這句話也啟發我們去思考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同它所選擇的現實發展道路之間的聯系。作為中華文明精神核心的“中國哲學”和作為德國古典哲學頂峰的“黑格爾哲學”,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兩朵奇葩,由于文化土壤不同而各呈異彩;而“中國社會主義”和“歐洲社會主義”是波瀾壯闊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兩個支流,由于歷史文化淵源和社會背景不同也必然各具特色。
十、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西方“學術泰斗”,引領我們走進了光明澄澈的精神天地
問:請您對我們今天學習這些論述的意義作一個概括。
答: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國歷史轉折關頭所作的一系列科學判斷,對于我們深刻領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的主流和本質、經驗和教訓,從而全面理解中國人民經過奮斗和犧牲所做的歷史選擇,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華民族寄予的殷切期望,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前仆后繼的斗爭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一步一步變成現實。他們創立的科學理論,在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得到了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必將指引我們走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問:除了您提到的文章以外,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有哪些相關的重要論述?
答:我在開頭曾經說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許多論著和書信中,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作了直接或間接的論述。這些論述涉及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中國經濟社會結構的特征和長期停滯的原因、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中華民族面臨的挑戰、鴉片戰爭的性質和中國歷史的轉折、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罪惡行徑和階級本質、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和壓迫的斗爭及其深遠意義、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光輝前景和基本方向。最近,我們匯輯了有關的專題論文,同時精選了散見于各種著作、手稿和書信中的重要論述,編成新版《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列入中央編譯局編譯的《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文庫》。這本書即將出版,希望青年朋友予以關注。正如你剛才所說,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而且必將使我們走近兩位導師的心靈,認識和體悟他們的思想菁華和人格魅力。
問:我們希望早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這本書。請問您對我們研讀這本書有何建議?
答:關于研讀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方法,列寧有過簡明而又中肯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它的整個體系,要求人們對每一個原理只是(α)歷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聯系起來,(γ)只是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列寧講的這三點,對于我們今天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中國的論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除此之外,我還想提一點建議。在研讀這些論述的過程中,你不妨關注一下那個時代的其他思想家有關中國的著述。只有通過比較,你才會真切地感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問題確實比別人看得更準、更深、更遠。我最近閱讀了18世紀德國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撰寫的論文,題為《中國》。作者評述了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然后對未來中國的前景作了如下展望:“將來,這個龐大的國家要么分崩離析,要么由那些較為開明通達的乾隆們做出具有家長權威的決斷:既然自己無法維持國計民生,還不如將這片國土作為殖民地拱手讓給他人,一方面可以使傳統習俗的鉗制得到松緩,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思想和心靈的較為自由的主動精神得以輸入;當然,這樣做不會沒有各式各樣的風險。”
這種論斷也許會使你感到驚訝,作者居然在18世紀就希望中國變為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倘若他是在鴉片戰爭爆發以后撰寫這篇文章,他肯定會認為英國戰艦的炮聲給中國人民帶來的不是災難,而是福音。你很難想象,文章的作者竟然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von Herder,1744——1803)。如果你瀏覽一下比赫爾德名氣更大的德國思想家,例如康德、黑格爾、謝林等人論中國的文章和演講,你會更加驚訝地發現,那里也有許多類似的、充滿偏見和歧視的虛妄之說和不經之談,而這些人歷來是作為“思想泰斗”備受尊崇的。
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答:原因很簡單,這些人雖然有深厚的學養,有豐富的資料,有顯赫的名聲和廣泛的影響,但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因而不可能在研究復雜的中國問題時做出清醒中肯的判斷,得出公允合理的結論。盡管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一遇到現實問題,他們就往往會顯露出“德國庸人的習氣”。在西方殖民主義大舉入侵東方的時代,像萊布尼茨那樣“以哲學家的洞察力悟及中國文化之博大深邃,并進而在其中發現他那個時代最需要的理性”,因而主張“把歐洲的大門朝東打開”的杰出學者,像歌德那樣“勤勉地研究中國”,細心地“體會中國人的生活藝術和道德觀念”,并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對中國人的理解”的偉大詩人,已經十分罕見。在歐洲中心主義甚囂塵上的歲月,中國長期被歐洲人視為貧弱卑怯、愚昧殘忍之國,以至有些研究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從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幾乎沒有一個歐洲(包括德國)思想家認為中國社會及文化有可取之處。”正是在這樣的輿論氛圍、社會背景和政治壓力下,馬克思和恩格斯公開發表了一系列對中國人民充滿真誠理解、熱情支持和殷切期望的文章,這在歐美大陸乃至整個世界真可以說是“空谷足音”。這樣做需要勇氣和魄力,更需要真知灼見。他們之所以能夠透過繁蕪叢雜的現象,對中國問題乃至全球性問題的本質洞若觀火,使同時代的許多“學術巨擘”無法望其項背,靠的是什么?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今天,歐洲中心主義在它的發源地依舊盛行。一些人以傲慢而又愚蠢的態度對待東方文明,認為世界各國都應當將“西方價值”奉為圭臬。同這種偏狹、悖謬的想法和做法相比,你是否感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關于中國問題的論述以及關于東西方文明齊驅并進、交融互補的觀點彌足珍貴?
問:您為了掌握和運用這個指針,我們需要進行怎樣的努力?
答:我覺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大家都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百折不回地實踐,需要持之以恒地積累、鍥而不舍地磨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經典原著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在原著中,我們才能看到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確切、最縝密、最詳盡的理論表述。所以,恩格斯常常勸導那些有心學習和研究馬克思學說的青年朋友:“我請您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我真心希望青年朋友們記住這句話,懷著熾烈的求知熱情去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種精彩著作,以便直接聆聽他們關于歷史與未來、自然與社會、宇宙與人生的教誨,走進他們開辟的光明澄澈的精神天地。在那里,你會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驚喜和激奮,因為你在字里行間找到了當代青年所渴求的人間真諦;你絕不會認為理論學習是一件枯燥、沉悶而又痛苦的事情,相反,在聯系實際靜心讀書、沉潛思考、豁然貫通之際,你會以愉悅的心情去反復回味青年馬克思的那句名言:“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歡樂、光明。”
文章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15年第1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