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弦琴主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里特別要關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之前黨的主要領導人的論述和黨的文獻中在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主要是說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其中中國實際不僅包括現實實際,也包括歷史實際,歷史實際中很重要的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現在直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具體實際并列來講,由此可看出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放到更高的位置和層次上來認識和把握。
總書記七一講話中的這一論斷,本琴主以為,是繼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總書記作出“馬克思主義與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的重大判斷后,又一個創新性的重大判斷,對于我們深化理解和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實際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也是一個學術熱點問題,學術界對此進行了熱烈研討。為了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關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論斷,本號昨天已經刊發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的文章《應該站在社會形態更替的高度來審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受到讀者關注。今天,本號再轉發一篇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高長武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高長武研究員近幾年來持續思考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黨的文獻》《黨建研究》《黨建》《紅旗文稿》《中國文化報》《半月談-文化大觀》《國際儒學研究》《湖南日報》等報刊上陸續發表了幾十篇相關文章,不斷提出一些新觀點,推動了這一問題的研究。2018年他發表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四題》一文,就圍繞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要結合、能不能結合、結合成什么、怎么樣結合四個層層遞進的問題進行了言簡意賅卻深刻入理的分析和回答,引人思考。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要回答和解決好這一問題,必然要求闡釋清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要結合、能不能結合、結合成什么、怎么樣結合這四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具體問題。
(一)為什么要結合
首先要闡釋清楚為什么要結合即結合的必要性問題,這是認識基礎和邏輯前提。可以主要從如下兩個層面進行理解。
其一,實踐經驗表明,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而言,哪一個都丟不得,無論丟了哪一個都不利于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指明了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內在邏輯和基本路徑,代表了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正確方向;它以實現全人類徹底解放為最終的理想追求,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著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心聲,因而具有其他思想文化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和持久強大的生命力。近代以來,為了找到救國救民、富國富民的真理,中國人民苦苦尋求、不斷試驗、反復比較,終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持續不懈奮斗,在這條道路上穩步前進,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因此,走馬克思主義道路不是一時興起的權宜之計,不是誰強加給我們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歷史選擇,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選擇。馬克思主義連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所有理論成果一起,永遠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和立身之本,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我們做好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障。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走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一系列理論成果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如果丟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人也就失去了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也就不再是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失去指引、走向迷途以至歸于失敗。
歷史的發展經驗表明,文化的發展繁榮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和標志,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手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近代以來中國在尋求救國救民、富國富民的征途中,也曾出現過一些人試圖“割斷歷史”“全盤西化”等主張和做法,事實證明都是行不通的。實際上,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培育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而且對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
其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
今日中國的思想文化建設面臨著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二是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實際上是一個大問題的兩個方面,而這個大問題概括地講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自然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文化實際相結合的內容,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可以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文化載體和精神營養。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是抽象的灰色的,要使它煥發生機、鮮亮起來,必須把它運用到實踐中,使之與當時當地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任何科學的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馬克思主義也好,社會主義也好,能夠在中國取得勝利,關鍵就是我們不斷推進其中國化,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加以運用。”因此,要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好,必然要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新的實踐,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并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根本經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的“中國具體實際”,就包括具體的中國歷史文化實際,也就是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然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其重要的文化載體和營養源泉。
同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誠然,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需要充分肯定,但也應看到,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甚至有害有毒的糟粕,特別是它們后來經過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加工包裝”,逐步成為束縛和阻礙中國思想文化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和內部動蕩,中國人民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難,一度到了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但當時社會制度的僵化落后、封建社會文化的束縛羈絆,卻是怎么也回避不了的重要因素。再者說,今日中國的客觀實際相比于昨日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傳統文化與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著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如果不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鑒別地揚棄,不結合今日中國的具體實際和現實需要去推動其優秀成分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之于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價值和意義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和實效也必然相應受到影響。
因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是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須臾不可離開的必需因素,馬克思主義是行動指南和立身之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精神命脈和豐厚滋養,二者互為需要、不可分割,只有把二者相結合,避免割裂和對立,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助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二)能不能結合
接下來就需要回答能不能結合即結合的可行性問題。回答這一問題,也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慮。
先看理論層面。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是凝結人類思想文化智慧結晶的科學理論,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鮮明特點。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的僵化的理論,而是植根于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實踐,在實踐中產生、服務于實踐、經過實踐檢驗,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理論。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鮮明理論品格。所謂“時”,就是客觀時代環境,也就是具體實際和歷史條件;所謂“進”,就是進步與完善、豐富與發展。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就可以也需要植根于、服務于中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與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歷史條件包括中國的文化實際相結合,從而可以也需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豐富與發展,也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另一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有著天然的契合相通之處,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具有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特征的樸素的思想因素。比如,關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同社會的思想與共產主義理想,關于廢私立公、貧富有度、與天下同利的思想與消滅私有制、實現共同富裕的主張,關于以民為本、以政裕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關于萬物自生、不信鬼神、重視人事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關于以道制欲、不為物使、儉約自守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消費觀,關于克己奉公、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思想,關于知行合一、以行為本、知易行難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關于道立于兩、陰陽共生、物極必反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之間,都有著天然的契合相通之處。對此,孫中山曾說:“我國固素主張社會主義者。井田之制即均產主義之濫觴;而累世同居,又共產主義之嚆矢,足見我國人民之腦際,久蘊蓄社會主義之精神。”誠哉斯言。
再看實踐層面。
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把它與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革命、建設、改革的豐富實踐中,已經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豐富理論成果,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巨變。這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具體實際應該而且也可以實現結合。
宏觀道理是如此,微觀實例更能說明問題。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革命實際和實踐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樸素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的思想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劉少奇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黨建的理論與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情況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修身正己達人的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加強共產黨人黨性修養的必讀篇目《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又如,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實事求是的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分別就是對《禮記·禮運》中關于“小康”社會的描述,以及《漢書?河間獻王傳》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論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還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都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保民、安民、富民、樂民”的民本思想,以及“講信修睦、以義為利”、“合則強,孤則弱”的睦鄰外交思想的滋養和啟示。這些成功的例子,本質上都屬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范疇,也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不能結合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和注腳。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來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可以實現結合的。
(三)結合成什么
既然必須也能夠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但要結合成什么即結合的基本指向是什么呢?
要回答好這一問題,有必要先澄清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密切相關的三個問題:一是實踐和認識的長期性復雜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長期性復雜性,二者的結合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一個隨著實踐的不斷推進和新情況新問題的陸續出現,持續進行的多個階段的漫長過程。二是實現二者相結合,不是說誰要化掉或代替誰,而實際上誰也不可能化掉或代替誰;也不是說要搞什么“復歸”和“返本”,而是要開辟和創新,創造中華文明的新輝煌;還不是說實現結合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不存在了,實際上除了結合后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會獨立存在并發揮相應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三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根本目的是服務于我們正在進行的奮斗實踐,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我們要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服從服務于這一主題。因此,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本質上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范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考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成什么的問題,就可以得見: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今日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具體到文化形態上來說,就是要結合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因應了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要求,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屬性,符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內在要求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同時,它又契合了中國的歷史傳承和傳統文化實際,反映了它作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基本屬性,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之中并注意從中汲取營養,從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獲益。
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高長武,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國際儒學聯合會; 轉自弦琴上有希聲微信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高長武:從四個層面理解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
2021-07-0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