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所有制談生產力,脫離生產方式談分配,回避剩余價值談共同富裕,成為當下普遍現象,也正是《感想》的平庸所在。
“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導向的激勵下,財富總量的爆發式膨脹,既是中國改革突飛猛進的最優質助推劑,也可能成為扼殺改革最危險的旋渦。關鍵在于,財富是怎樣產生的以及財富的流向是否具有良性的制度安排,進而惠及最廣大人群”。
文章深刻地提出了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到了今天所面臨的深刻問題。
其實,對于每一個了解新中國史的人來說,提出問題,是自然邏輯。意義不在于提出,而在于如何回答。文章行云流水,充滿了對于時代的自豪,令人振奮,回顧浙江生產力的爆發,充滿了時代的陶醉,令人贊嘆。遺憾的是,對于編者按聚焦的共同富裕,文章開出的方子是:
“在努力讓老百姓致富并將財富二次分配的天平向弱小群體傾斜的同時,由于得到了執政者的鼓勵,浙江民眾開始舒展表達自我主張的空間,民主新芽稚嫩而鮮活。”
這個方子在解決共同富裕上顯示了含混和空洞,一些不準確的理念,表現了時代中的平庸。
談起平庸,就要從100多年前的一樁公案說起。
1890年6月25日,恩格斯在《資本論》第4版序言中,談起了馬克思生前的一樁往事。說的是馬克思在去世的前一年,德國工廠主聯盟的刊物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卡爾·馬克思是怎樣引證的》,誣指馬克思在引用英國財政大臣20年前講話時,添加了下文引號內的一句話。
對此,馬克思揭露道,"格萊斯頓先生非常明智地從事后經過炮制的他的這篇演說中刪掉了無疑會使他這位英國財政大臣聲譽掃地的一句話“,
馬克思諷刺道,“不過,這是英國常見的議會傳統……”。
馬克思去世后,有人繼續誣指誹謗,受到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馬克思的有力反駁。恩格斯嘲諷了這出鬧劇,“這幫大學教授們所策劃的在兩大國持續20年之久”……
好了,不再回溯,因為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在斯大林和毛澤東去世后,這樣的誹謗公案多如牛毛。
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
1、即使在150年前,財富集中度低于當今中國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官員,在公開場合對經濟發展“陶醉”時,對于階級分化,也要作出“憂慮和悲痛的心情”狀。這和《感想》“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導向的激勵下”的豪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簡直讓人時空錯亂。
2、在官方審查的刊物上,則偷偷摸摸刪去"財富和實力這種令人陶醉的增長……完全限于有產階級",就像小偷繞開作案的地方,被馬克思嘲諷為“非常明智”。
100多年來,雖然資本主義巨變,走向壟斷,對內緩和階級矛盾,對外帝國主義霸權,但這種“明智”,被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牢牢繼承了下來。西方經濟學和新聞輿論對資本的辯護,是因為屁股決定腦袋,毫不奇怪,需要警惕的是給它披上社會主義外衣忽悠大眾,如某前市委書記在境外報紙上慶祝改革開放,宣稱資本和勞動共同創造價值;用西方社會福利的增加,隱匿無產階級的相對貧困,歡呼財富令人“陶醉”,并將其解釋為共富。
《感想》一文以“把發展權還給民眾”、“來一次人的解放”,描述了大量生動的財富成功案例,浙江的農民城、機場、跨海大橋、鐵路干線的興建等,與央視“創造民營經濟新輝煌”的廣告,與經濟頻道無數個私營經濟的成功財富故事,構成了當今雄壯的旋律。《感想》興奮的說,
“浙江的秘密就像哈耶克與杜潤生所描繪的如下畫卷:釋放民間力量的精靈……匯聚成如同浩蕩錢江大潮一般的自發擴展的秩序。民間力量在浙江人烹制的財富大餐上的份量,…… “蔚為壯觀”。”
這個旋律與德沃夏克的“新大陸交響曲”產生了共鳴——曲作者用旋律抒發對美國內戰后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情和鄉愁,正如《感想》褒贊“中共農村問題元老杜潤生”評點浙江基本經驗是“民辦、民營、民有、民享,”這與林肯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講的“民有、民治、民享”異曲同工。南北戰爭后,一位成年人只要支付10美元登記費即可得到西部160英畝土地;有鋼鐵大王卡內基從童工做起的艱辛與奇跡,有洛克菲勒打了1000美元借條創業,發明托拉斯成為巨亨的神話,又有貝爾發明電話后,百貨、連鎖公司銷售網絡和全國鐵路網飛速擴大,1890年美國GDP躍居世界首位——是西方世界“美國夢”的輝煌旋律。
沒有人對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感到興奮。從大的歷史視野看,東方農業大國從蘇俄到中國,對資本主義、特別是帝國主義壟斷之前的先進文明,不乏向往。
列寧堅定地提出吸收德國“最新成就基礎上的大資本主義技術”和“有計劃的組織”,原則是,吸收“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所共有的東西(全民的計算和監督)”,(《列寧選集》第3卷,525-526頁)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和美軍駐延安觀察團成員長時間多次交談,了解美國經濟政治文化。去密西西比河游泳,成了學習了解美國文明的指代,到了晚年還對來訪的斯諾等美國客人談起。1960年3月25日,鄧小平向毛澤東匯報時提出,“我們研究,恐怕要走托拉斯道路。就是主席提過的,一行為主,搞其他多行,搞托拉斯。”毛澤東說:“資產階級發明這個托拉斯,是一個進步的方法。托拉斯制度實際上是個進步的制度,問題是個所有制”(同日《毛澤東年譜》)。
1959年12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提出批評,“沒有講清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同日《毛澤東年譜》)。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把生產力看作中性,從未考慮過它的社會屬性,成為理論、輿論主流。兩者究竟哪一個合乎客觀?
毛澤東歷來主張要把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作為一個矛盾整體去對待,雖然生產力是決定因素,但任何脫離生產關系講生產力,或脫離生產力講生產關系都是形而上學的,都是違反歷史唯物主義的。提出的我國是先進生產關系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把生產關系和西方相比較,沒有把國內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作為一個矛盾體去看待。有些同志沒有弄清楚毛澤東同志闡述的這個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客觀性,孤立地強調生產力,同時反過來認為,毛主席“忽視生產力的發展”,夸大1967、68兩年“全面內戰”產生的損失,用丟失兩分法的感性認識,把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錯誤當作充分條件,混淆、加入到社會主義排他性的本質特征中。實踐上,主觀上認為生產力中性,“不搞兩極分化”,客觀上“兩極分化自然形成”,主客觀分離。
這種思想體系不斷繁衍,反映到今天對待私營企業創造的繁榮上,往往顧此失彼。脫離所有制談生產力,脫離生產方式談分配,回避剩余價值談共同富裕,成為當下普遍現象,也正是《感想》的平庸所在。
一是只看到“想盡千方百計,走盡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個體工商戶的勤勞智慧,看不到市場分化中破產貧困化普遍的的政府兜底,忽視資本野蠻發展中的利潤掛帥,以鄰為壑,毒害社會。
二是聚焦資本,突破公主私輔的基本格局,忽視剩余價值推動財富積累,無視勞動群眾的基本貢獻,以有產者代替人民大眾,不察雇傭勞動者“躺平”對抗與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工人破壞機器相通,對歷史上階級矛盾從潛伏到對抗缺乏敏感性。
三是歷史虛無,只看到今天私企體現的“把發展權還給民眾”、“來一次人的解放”,把資本持有人的積極亢奮混淆為雇傭勞動者奉獻的主動精神,類比公有制下勞動者主人翁的主動勞動,看不到新中國公有經濟在“八字憲法”,農輕重的白手起家中突飛猛進的人民力量。
四是只看到私營經濟在創業時的創造性、奮發性、在占領市場上為取得競爭優勢的讓利性普惠,看不到從競爭到壟斷的必然趨勢。《感想》一文三年前盛贊的馬云楷模,作為資本的人格化,已經身不由己的走向互聯網金融壟斷的負面典型,從而一葉知秋,為浙商的宿命提出了嚴峻警示,哪里還有《感想》一文片面的鶯歌燕舞呢?
這些觀念是長期以來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對我們政策、輿論滲透的結果。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我國生產的主要特征演變為雇傭勞動,正如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決定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在雇傭勞動成為“普照之光”時,在中性的抽象的生產力概念影響下,中性的GDP,中性的資本,中性的所有制概念四處泛濫,反映了理論、觀念上的折中主義。
今天我國絕大多數就業者就業于私營企業,浙江作為民營企業大省,情況更甚,中性化思維回避現實,回避矛盾,只談市場主體,避談公有制主體;可以向各個方面改革、嘗試,就是絕口不談勞動資本化,不談中小企業共有化、公有化道路。所有這一切的顧此失彼,違背的是一個客觀規律。這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決定著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
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分配決定于生產,又反作用于生產,‘而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全面地發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2015.11.23)
面對共同富裕課題,核心問題只有一個,繞開公有制主體的生產方式,押寶于二次分配解決共同富裕,只能是重復資本主義百年來的被動、危機之路,畫餅充饑。以典型的社會民主黨觀念修正解釋黨中央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共同富裕大政方針,任何自詡以此超越馬克思,不過是無知無畏。
十月革命后,列寧提出新經濟政策成功的標志之一是駕馭資本主義。今天,成功駕馭資本的標志,就是實現共富縮差。
提及共同富裕,有人馬上想到平均主義,這是想多了,這往往是回避公有制主體,以攻為守的話術。從90年前的古田會議決議開始,我黨就開始反對絕對平均主義了。但是,在我國貧富差距超英趕美之際,這種擔心言不及義,往往成了資產階級的托詞。
駕馭資本,繁榮經濟,首先要回歸兩分法。面對經濟破局,浙江人圍繞客戶的“四個千萬”主動勞動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但是,不首先變革雇傭勞動,就會變成昨日黃花。實施員工持股的勞動力資本化,激發企業內部活力,增加企業市場價值,才能變革一次分配,從根本上解決消費不足;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繼續發揮資本信用的大生產作用,克服盲目性和自發壟斷,解決宏觀過剩,應對帝國主義的強權,也正當其時。——生產方式的變革,才是“創造民營經濟新輝煌”,繁榮經濟,共同富裕的根本之路,也是深化改革道路。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578頁)
【附錄】: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