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兩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實踐經驗,也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科學指南。作者認為,邏輯關系層面,“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目標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在價值理念上具有契合性,在主體力量上具有同一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內生性機理,需要厘清“兩個結合”深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規律性認識,拓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彰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性把握。實踐路徑上,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貫穿到文化建設各方面,深入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觀念,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促進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一 “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邏輯關系
“兩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指明了方向。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既是“兩個結合”的內在要求,也是其目標指向。因此,二者在邏輯關系上緊密相連、同頻共振。
“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目標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內在要求,而“兩個結合”為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因此,“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都是立足于建設文化強國戰略目標而做出的重要論斷,二者在目標方向上相互耦合,具有一致性。
“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價值理念上具有契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指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進“兩個結合”,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才能筑牢文化自信自強的精神根基。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應不斷堅定和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主體力量上具有同一性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立場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我們要深刻理解“兩個結合”凝聚著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只有依靠人民主體力量才能很好推進“兩個結合”。我們還要深刻理解只有建構好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進而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二 “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內生性機理
“兩個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的空間。深刻把握“兩個結合”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有機聯系,應進一步明晰二者的內生性機理,圍繞規律性認識、創造性思維和時代性把握加以闡釋辨析。
“兩個結合”深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規律性認識
其一,“兩個結合”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層面的規律性認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因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什么樣的文化,這也是推進文化建設發展的邏輯起點。“兩個結合”既指明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向,也拓展了文化轉化創造的思路。
其二,“兩個結合”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層面的規律性認識。具有較強吸引力、影響力的文化,其在內容和價值傳播方面往往處于高位,因而具有傳播速度快和擴散范圍廣的特征。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不僅會遵循一般的信息傳播規律,即文化從信息高位擴散傳播到信息低位,同時也有自身特殊的規律,即處在價值低位的文化會學習借鑒處在價值高位的文化。“兩個結合”不僅從新時代視野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而且為文化傳播的內容創新提供了指導原則。
其三,“兩個結合”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層面的規律性認識。文化的創造發展,經過多個階段的發展和演變,會逐漸達到一個穩定成熟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的共同性會逐漸增多,以往的差異性會被不斷整合。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追求“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深刻體現。這一規律性認識對于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兩個結合”拓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創造性思維
第一,“兩個結合”蘊含革命文化同偉大建黨精神相融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要注意結合實際,利用革命文化作為傳播載體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就是新時代可深入探索的新路徑。革命文化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具象化詮釋,是黨接續奮斗、勇于犧牲的精神寫照。注重開展革命文化挖掘工作,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第二,“兩個結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強的根基所在,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從塑造品德人格、到經營治理家族與國家、最后達到理想的社會狀態,形成平等公正的秩序,這一理念強調將國家的治亂興衰視為己任,將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深刻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彼此關聯的內在邏輯。
第三,“兩個結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相融合。特別是在文化發展手段上,要以現代科學技術的賦能和催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與受眾的主體能動性都得到充分有效的釋放。
“兩個結合”彰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性把握
首先,“兩個結合”在回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訴求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兩個結合”的出場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不僅在上層建筑層面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組成部分,而且有力體現當代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和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加快構建一個更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文化體系,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其次,“兩個結合”在彰顯傳統文化治國理政的時代價值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們要把握好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深化“兩個結合”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和而不同,百姓昭明”的人文情懷、“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愛國主義等等,都豐富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高度契合性。
最后,“兩個結合”在順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發展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兩個結合”不僅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而且能夠彰顯馬克思主義推陳出新的超越性。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事實上也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三 堅持“兩個結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實踐路徑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只有堅持“兩個結合”,促進文化的創新創造,才能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貫穿到文化建設各方面
其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與社會發展的內在聯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我們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指導,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其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從文化創造者和文化享有者的角度解析社會主義良好的文化改革發展內涵,對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和制度環境。
其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初衷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目前我國已形成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入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觀念
一方面,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及其當代價值。首先,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根基”和“命脈”的當代價值。其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著眼于服務現實。最后,系統詮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保護思想。
另一方面,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首先,拓寬傳統文化闡發視野。其次,豐富傳統文化基本內涵。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我們著眼當下,結合時代背景豐富其基本內涵。最后,創新傳統文化話語體系。新時代受眾群體的變化、語境的變遷,要求將現代社會的話語體系和語言風格與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推進新時代話語體系創新。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化發展的引領作用
第一,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精神生產的價值根基。一方面,文化生產者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創作的根本價值立場。另一方面,要明確社會主義文化生產的人民性。
第二,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濃縮,不僅能引領文化建設,而且能有效地凝聚全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至少體現為以下幾點:其一,引領多元化思想觀念。其二,引領社會思想共識。其三,引領輿論導向。
第三,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人的行為。其一,領導干部應發揮表率作用。其二,積極營造良好風氣。其三,落實剛性約束制度。
在促進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首先,以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萬事萬物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正因為多元文明的差異性才彰顯其獨特性,從而奠定文化自信自強的基礎。一方面,要堅持包容的文明觀。另一方面,要堅持平等的文明觀。
其次,以謀求互利共贏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一方面,要創造文明包容共存的文化生態。縱觀中外歷史,人類只有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尊重多樣文明,才能擁有安定團結和諧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文明共存的文化生態機制。
最后,以加強文明對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當今世界,如何應對文化相對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文化霸權主義的挑戰,不僅關系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而且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只有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才能凝聚國際社會合作共識,促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作者:孫紹勇,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中斌,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來源:原標題為《從“兩個結合”探究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邏輯機理》,原文載于《海派經濟學》2024年第4期。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為全文摘編,轉載請注明來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束錦:?毛澤東關于“結合”的重要論述及其對推進“兩個結合”的啟示
2024-02-28王偉光:實現“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023-09-1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