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松,原籍浙江瑞安,1917年12月17日出生。受江浙一帶文化氛圍和家庭的影響,曾聯松從小就喜歡書畫藝術。他在中學和大學期間,多次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思想漸漸趨向進步。1938年5月,21歲的曾聯松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雖然脫黨,但他一直追求進步的思想。上海解放后,他進入上海市合作總社,從事財務工作。此時,他雖然是沒有任何職務的普通職員,但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努力,擁護共產黨,對于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充滿著美好的期待。因此,他受到組織的重視,被提拔為調研科科長。
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所以,當他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國旗征稿啟事時,心情特別激動,覺得自己一定要參與到這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中去。
曾聯松開始設計國旗圖案時,就確定了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的方案。曾聯松后來回憶說:“我首先著眼于政權特征,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人民解放軍是革命勝利的保證,廣大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要把這個意思在國旗上表達出來。……以一顆內含鐮刀斧頭的大五角星象征共產黨,象征人民軍隊;以四顆小星代表廣大人民,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每顆小星均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導在前,小星環拱于后,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整體框架確定了,用什么色彩最好?他認為,國旗應該展現新中國奮發向上的精神,展現光明,展現炎黃子孫的自豪感,不能仿效國外,要有自己的特色。他最后決定,整個旗面只用紅色和黃色。曾聯松認為紅色在政治上經常用來象征革命以及左派,它也是已經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旗主色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也是被朝野普遍喜歡的顏色,中國的宮殿和廟宇的墻壁大都是紅色的,在春節等節日和中式婚禮上,也都喜歡用紅色來裝飾。將紅色設定為國旗的基礎顏色,既有熱烈喜慶的氣氛,也有代表解放和光明的意義,更因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后所舉的旗幟都是紅色,象征著黨領導的革命和革命的勝利。而黃色,在中國宋代以后及歐洲的古羅馬時期皆被視為高貴的顏色,是皇室的專用顏色,普通人不準使用。還有就是,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土的象征,在五行中位于中央,是中和之色,居于諸色之上,最為貴。同時,黃色也是所有顏色中最能發光的色,給人輕快、透明、輝煌、充滿希望的色彩印象,也表現了中國人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曾聯松決定旗面用紅色,5個五角星用黃色。
接下來是動手設計了。最開始,他曾把五顆星放在國旗的正中間,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這樣,可以體現共產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團結,但從畫面上看,并不美觀,而且顯得呆板。
截稿的時間越來越近,曾聯松對自己的設計還是不滿意。有一天,他偶然把五顆星移到旗面的左上方,后退幾步,仔細觀看,頓時覺得豁然開朗——那個最對的畫面出現了。五顆星金光閃閃,居高臨下,光耀四方,空出的紅色旗面,就像祖國的廣袤大地,紅紅火火,欣欣向榮。整個旗面完全達到了征稿啟事的要求:莊嚴而又華麗,簡潔又不單調,雍容而具氣勢,明朗又不顯蕭疏,體現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曾聯松滿意了。他把樣稿寄出去的時候,已經是最后的截稿時間了。
這個時候,國旗設計來稿已達3012個。在曾聯松的樣稿收到之前,第六小組已經決定選出三十幾幅呼聲最高的設計圖案做成冊子,供委員們討論。排在第一位的被稱為“復字第一號”,有三種樣式,不變的是紅色旗面和左上方的一顆五角星,變化的是加一條橫杠,還是兩條、三條。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三條橫杠加一條杠,代表黃河,加兩條杠,代表黃河和長江,加三條杠,代表黃河、長江和珠江。
但是,就是這條杠,引起了委員們的激烈議論,最有代表性的是張治中的意見。他在討論時就說:在一片鮮紅的國土上,無論是畫一條橫杠、兩條橫杠,還是三條橫杠,會給人一種國土被割裂的不愉快感受,最好把橫杠去掉,讓祖國大地一片紅。
第六小組最后制作冊子的時候,一共選了38個設計圖案。“復字第一號”就是五星加橫杠的,排在第一號。曾聯松的設計圖案被編為“復字第32號”,排在第32位。但是,凡是看過這個設計圖案的人,都會被它打動,意見非常統一。所以,毛澤東25日晚上請大家座談時,就直接翻到“復字第32號”,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而且與會人員意見高度統一。
最后,五星紅旗成了唯一入選的圖案。不少代表提出來要做一些局部修改,主要意見是說,大五角星中有鐮刀斧頭的圖形,一來影響大五角星的光彩,減弱了其突出地位,二來圖形顯得有點亂,三來鐮刀斧頭的圖案與蘇聯的國旗有點接近。第六小組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又經請示中央領導,最后送交大會表決通過的就是現在國旗的樣子了。
當這面五星紅旗在全國各地冉冉升起的時候,曾聯松看到后又驚詫又激動,激動的是新中國有了自己的新國旗,驚詫的是這個圖案怎么和自己設計的那么像,只是大星中的鐮刀斧頭去掉了。他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設計的圖案。第二年國慶節前夕,他到北京出差,全國政協派人到招待所向他核實當初設計的情況。9月27日,他在招待所意外地收到了紀念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觀禮請柬,編號是“臺右97號”。曾聯松參加完天安門國慶觀禮后就回上海了。11月1日,他接到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來函:“曾聯松先生,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分別交郵局和人民銀行寄上,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并致深切的敬意。”
人民的共和國,第一面國旗就出自一位普通的公民之手!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原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摘自《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一書,有刪減)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