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
2011年1月4日,農歷已是臘月,家住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的86歲農民李文祥,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等待著客人。他事先收到通知,今天有領導來慰問。
李文祥老人家中條件不好,過年過節總有人過來慰問走訪。他以為跟往常一樣,是當地民政部門的同志。但其實,那天來的是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他來到李文祥家交流了好一陣。
準備離開時無意中看到老人條案上的鏡框,那是一張年輕少尉軍官的戎裝畫像,戴著大蓋帽,胸前佩戴著幾個軍功章。盧展工隨口問道:“這是您年輕的時候吧。”
老人回答說:“是的,這是按照我35歲的照片畫的。”
盧展工走近了端詳了一番,指著照片問:“這幾個軍功章還在嗎?能不能拿出來讓我看看。”
李文祥老人走進自己的臥室,從一個箱子底部拿出一個破舊的小布包,解開繩子遞給盧展工。盧展工打開布包一看,驚嘆地說:“嗬,成堆了!”只見布包里裝著:
1949年1月頒發的淮海戰役紀念章;
1949年4月頒發的渡江勝利紀念章;
1951年9月出席第28軍第四屆英模大會紀念章;
1954年2月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發紀念章;
1956年5月頒發的1945~1950年解放獎章……
其中一張獎狀背面還寫道:“濟南、淮海、平潭戰役中一貫機動靈活英勇頑強,共立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
看完后,盧展工激動地說:“這包東西不得了,你是我們的大英雄啊,我們要向你學習。”他指示當地媒體對李文祥的事跡進行了報道。
就這樣,一個在農村貧苦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特等功臣出現在人們的視線。李文祥的事跡不僅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還受到中央高度重視。中央領導人批示:
要大力宣傳特等功臣李文祥同志50年扎根農村,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引自范縣政府網)
此后,數十家中央和地方媒體組團到李文祥家中進行了采訪。報道刊出以后,李文祥成了全國學習對象。
86歲的老人李文祥有如此多的軍功章,他到底有著怎樣光輝的戰斗經歷?當年像他這樣的特等功臣為何會回鄉做了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民?
李文祥1925年出生于范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5歲時母親就病故,由于父親無力撫養,他只能投靠姥姥生活。
抗戰初期,八路軍開赴冀魯豫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軍紀良好,積極抗日,為受盡欺壓的窮苦農民做主,深深地觸動了年幼的李文祥。
他萌生了報名參軍的想法,那年他14歲,由于營長不良,又矮又瘦。他跑去八路軍駐地報名參軍,負責征兵的同志說:“你太小了,長大了再來打鬼子。”
那時部隊經常轉移,李文祥也分不清部隊的番號。16歲時,他加入了國軍石友三部,在一次與鬼子的戰斗中部隊被打散。他在路上碰巧遇到了八路軍,便留了下來,兜兜轉轉總算實現了他最初的夢想。
李文祥的軍功章絕大部分是在解放戰爭中獲得的。那時他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后來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八軍)。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這是一座有敵人重兵把守和堅固工事的城市。李文祥所在的85團,擔任永鎮門的進攻任務。這里的城墻堅如鐵壁,敵人設置了三層火力,形成交叉火網。
李文祥
85團數次組織進攻未果,自身傷亡不小,其中副團長負重傷,還有兩位營長犧牲。要想攻破敵人的防線,唯有用炸藥把高大的城墻炸毀。團長決定到晚上再組織一波攻勢,并在火力掩護下派爆破組炸毀城墻。
電視劇中經常看到扛著炸藥包炸敵人工事的場景,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任務,常常還未接近敵人便已負傷或犧牲。為此,團長一開始就打算選一些覺悟高的戰士執行任務。
他大叫一聲:“黨員都站出來。”一排戰士齊刷刷地站到他面前,團長掃了一眼,發現李文祥,說:“你不是黨員,可以不用參加。”
這時李文祥急了,他說:“我也是團里的一員,為什么不能參加?”團長看他意志堅定便同意了。
就這樣,李文祥用手推車推著20多公斤的炸藥包,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城門前進。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他借著夜幕沖到了城墻下。
當晚,爆破組裝運了300多公斤炸藥堆在城門口。隨著“轟”的一聲,高大的城墻被炸塌。有7支部隊通過這個缺口攻入濟南城,加速了濟南戰役的勝利。李文祥也因此榮獲了二等功。
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28軍推進至劉行一帶時,遇到了一塊“硬骨頭”。日軍侵占時期曾在這里建設了大量隱蔽而又堅固的地堡群,敵軍又在陣地上設置了多道電網和地雷區。
部隊在進攻中雖然攻下了一些地堡,但自身傷亡也非常慘重。據戰史資料統計,28、29兩個軍在四天的戰斗中傷亡就達到8000余人,而李文祥所在的排僅剩3人。戰斗的慘烈可想而知。
指揮員不得不調整戰術,改用小股部隊突擊,逐個爆破敵人的地堡。李文祥再一次主動站了出來,這時他已是黨員,團長再也沒有理由拒絕他。
只見李文祥扛起炸藥包,往火力最猛的那個地堡沖去。敵人發現他們后立即射來一梭子子彈,李文祥身邊的幾個戰友都倒下了。他急中生智,撲在一道溝里裝死,任憑炮彈在附近爆炸,他都紋絲不動。連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唉聲嘆氣。
李文祥的結婚照
夜幕再次來臨,他匍匐著慢慢地接近地堡,敵人一直未能發現他。李文祥拉響導火索,塞進敵人的地堡里,“轟”地一聲炸掉了一個地堡。這時戰友們才驚奇地發現,一個敵人的地堡“莫名”地爆炸了。
由于爆破突擊小組的英勇作戰,劉行一帶的地堡被逐個摧毀。李文祥在這次戰斗中榮立一等功。
李文祥雖然個子小,但打起來仗來卻是出了名的猛,指導員不得不常常盯著他。在平潭島戰役中,擔任班長的李文祥帶領班里12名戰士率先攻上小練島,敵人一觸即潰。李文祥又帶著戰士們向大練島追擊。
那天海面風很大,吹得小船直打轉。李文祥對船工說,他們繞風走,我們就照直走,一定比他們先靠岸。等船一靠岸,他帶頭跳進海水里,接連越過敵人三道工事。
營教導員見狀急得直接用家鄉廣東話喊出了:“停止前進!”這時李文祥回頭一看,戰友們的船才剛剛靠岸,還沒跟上來。趕上來的戰士們輕松突破敵軍防線,把他們包圍在山頂上。
走投無路的敵軍只能打起白旗投降,但一名指導員帶著通信員去受降時,狡猾的敵人卻突然向他們開槍。山下的戰士無比氣憤,把帶過來的大炮拉上陣地,朝著敵軍一陣炮擊,敵人這才心悅誠服地投降。
這次戰斗中,李文祥獲得了戰斗模范稱號。
像這樣的英勇作戰,在李文祥的戰斗生涯中無數不勝數。在解放戰爭期間,他隨著部隊征戰半個中國,從普通戰士升至副連長。榮獲過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還獲得過人民功臣、戰斗模范等稱號。
1950年9月,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李文祥原本已被定為三野的代表人選。那段時間,他內心無比激動,終于要見到敬仰已久的毛主席了。然而,一場意外的大病讓他錯過了這次會議,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上海解放
李文祥雖然在戰場上作戰勇猛,但從小沒上過學,只是駐扎平潭島期間被派到福州參加過文化速成小學。文化底子差,也影響到他今后人生的走向。
1955年的一天,上級找他談話,要提拔他當指導員。李文祥漲紅了臉說:“老首長,你還不知道我的情況嗎?上前線打打仗還行,搞這些政治工作,我沒文化,萬一講錯了可不得了。”
老首長也很無奈地說:“那你去當個副連長吧。”雖然官小了一級,李文祥卻很高興,笑呵呵地說:“這個適合我。”
李文祥隨部隊駐扎了平潭島上等待著渡海作戰的命令,可惜隨著形勢的轉變,他再也未等來上戰場的機會。
1956年,國家號召軍人轉業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李文祥積極響應號召,轉業為18級干部,在福建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擔任保衛干事。
李文祥干一行愛一行,轉業以后先后參與過廈門、永安、莆田等地區的營房和工廠建設。有時工地停工,他就帶著工人們開荒種菜,解決吃的問題。
由于表現出色,領導有意提拔他當龍巖電廠廠長,可是李文祥再次以自己文化低拒絕了。他說:“應該讓那些有文化的年輕人來擔任領導工作。”其實,當時的李文祥也就30出頭。
1962年,是國家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又趕上農業欠收。為此,國家只能號召一部分干部下放支援農業生產。從吃商品糧的干部到普普通通的種地農民,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一個巨大的轉折。
然而,李文祥仍然像在戰場上帶頭沖鋒那樣,率先報了名。妻子問他:“你不好好考慮一下嗎?”李文祥回答說:“黨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人民群眾都在餓肚子了,我們應該幫助他們。”
就這樣,李文祥用一個小布包收起自己所有的軍功章和榮譽,回到老家成了一名種地的農民。而當他回到農村,只從生產隊分到3分自留地和30斤麥子,一開始在一間破廟里安的家。
李文祥的家鄉范縣正處于黃河古道上,河堤松軟,經不起什么大風大浪,經常發生水患,被稱為“豆腐腰”。尤其的他住的白衣閣鄉又正處在泄洪區內,為調節分洪,長期做著犧牲。
這里土虛地瘦,人民長期處于貧窮狀態,直到改革開放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范縣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
李文祥作為精壯力,回鄉當了民兵連長,不久又當上生產隊長。這個倔強的小個子,常跟村民們說著一句話:“我就不信種個糧食,比攻下一個山頭還難。”
他帶著村民們開荒修渠,餓了啃干糧,累了就和衣躺在草地上,曾連續奮戰40多天沒有回家。后來,縣里推廣水稻。在南方見過水稻的李文祥主動擔任稻改隊長,他其實也不懂水稻種植技術,但天天蹲在田里研究,跟著技術員學習。
以往村里種植小麥畝產很低,在李文祥的帶領下,他們第一年就獲得了豐收。他們立即給國家交了公糧,給社員分配了糧食,不用國家救濟糧食。
雖然帶領村民們吃上了飯,李文祥自己的生活卻是非常艱苦。他住在一間破廟里,到處通風漏雨,冬天無比嚴寒。為了蓋間房子,李文祥常常天不亮就爬起來滿村撿被人丟棄的磚頭,才終于蓋起三間土屋。
他唯一的女兒也跟著他吃盡了苦頭,女兒上初中時看到家里負擔太重,一天跑回來對父親說:“我不想念書了。”李文祥知道女兒學習成績不錯,只是為了給爹娘分擔壓力才這么說。
硬漢也有軟弱的時候,他心中對女兒充滿了歉疚,卻又無可奈何,只能一個人跑到門外一根接著一根抽煙,悄悄流淚。
盡管過得非常艱苦,李文祥卻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1979年,他本來有機會離開貧苦的農村,他原來的單位來了兩位同志,請他回福建工作,恢復干部身份。
李文祥一開始確實很高興,但認真思考以后,他還是拒絕了到福建工作的機會。他說:“我回農村已經習慣了,再說我還是隊長,我走了村里的群眾該怎么辦?”
李文祥在農村低調了50年,按照他的經歷,完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但他從未提出過申請。民政部門先后十余次調查革命老功臣、英模資料、軍轉干部。李文祥都有意隱瞞,成了“漏網之魚”。
后來記者問李文祥,為什么始終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李文祥回答說:“顯擺那些干啥,好多戰友都犧牲了,我活到80多歲比起他們幸運多了。”
記者又問,你當了這么多年農民難道不后悔嗎?其實這個問題,女兒也曾責怪過他:“要是當年你不回農村,咱們也不會過得像現在這樣。”
李文祥回答記者說:“后悔啥,在哪干不都是為人民服務。”他也曾勸導女兒:“以前國家困難,咱們自己苦點,可以生活下去。”
“成名”以后,不斷有領導上門來看望,給他送些生活用品。這弄得李文祥很不好意思,他非常害怕麻煩地方政府。他曾對記者說:“要是早知道那天下鄉的是省委書記,我就不會拿出那包東西了。”
縣里面看他居住條件很差,家里連樣像樣的家具也沒有,想給他簡單修整一下。但李文祥說什么也不同意,因為他“不想麻煩政府”。縣里只能“騙”李文祥去市里面做體檢,來去共花了三天時間。
在這期間,縣里面安排人對李文祥的家簡單修整了一下,幫他購置了沙發和彩電,安裝了熱水器和暖氣片……
李文祥回到家中看著大變樣的家,感嘆道:“早知道你們這樣,我就不去了。”
2011年,建黨90周年之際,全國評選出50位優秀黨員,李文祥成了河南省唯一一名人選。他借著到北京參加紀念活動的時機,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在紀念堂里,他禁不住流下了淚水,說道:“毛主席,我來看您了!”
2017年2月14日,李文祥老人因病去世,走完了傳奇的一生。
從李文祥老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凡凡。
當國家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在戰場上沖鋒在前。用自己鮮血和汗水,攻下一個又一個陣地,立下一次又一次功勛,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轟轟烈烈,這是愛國。
在和平時期,他藏起自己的榮譽,投身國家建設。默默地建設自己的家,不拖國家的后腿,不給地方添麻煩,不喊虛無的口號只是腳踏實地地干活。如此平凡,同樣是愛國。
這種平凡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來源:溫度歷史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八旬老農貧苦一生,省委書記發現他真實身份,中央批示:大力宣傳
2021-07-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