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工作常態化、品牌化、制度化,加強基層宣講隊伍建設,近日某縣宣傳部門下發了關于申報百姓理論宣講團成員暨推薦首批“某縣名嘴”的通知,申報條件中,除了“政治素質高、理論功底強、表達能力優”等等外,還有“本人獲得市級及以上表彰獎勵,參加過市級或以上理論宣講比賽、演講比賽并獲得榮譽……”之類條款。
作為一個縣,征召這樣的宣講團成員及“名嘴”本不容易,如果說要求“政治素質高、理論功底強、表達能力優”是必須的,甚至“參加過市級或以上理論宣講比賽、演講比賽并獲得榮譽”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那么“本人獲得市級及以上表彰獎勵”的門檻就顯得相當苛刻。單憑這一條,就不知會卡下多少人。
這不禁讓人思考起“推薦(申報)條件”問題。
雖然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談論軍事頭頭是道;甚至他的父親趙奢也難不倒他。但是趙奢生前從不說趙括好。趙括的母親問他,為什么從不曾聽見夸贊自己的兒子趙括軍事能力強?趙奢回答:“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但他卻把這事說得那么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算了,要是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是他呀。”
趙奢看人能不能為將,用的是排除法,哪怕談論軍事再頭頭是道,只要把“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者詭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戎”“兵”之事看得輕巧說得容易,就一票否決,讓其直接被pass-----哪怕是自己的兒子。
趙奢對兒子趙括的評價與預測,趙母都謹記在心。所以當趙孝成王擬起用趙括時,趙括之母不得不仔細盤點趙奢為將的幾個決定因素:(1)趙奢愛才、平易近人,視將領如同朋友;(2)趙奢愛下屬,從王所受的物質賞賜全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3)趙奢專于國事而舍小家,“從他接受命令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室。
如果說趙奢選將開具條件用的是“負面清單”,趙母用的則是“正面清單”。”趙母逐一對照趙奢為將的條件,認為趙括為將,各方面條件都不具備:(1)趙括自我抬高,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2)趙括自私,王所賞賜的金帛都是自己收藏起來;(3)趙括常將精力放在購買便宜合適的田地家產。
而趙孝成王起用趙括的理由呢?(1)趙括之父趙奢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的名將,虎父無犬子;(2)趙奢在辯戰過程中辯不過趙括,趙括能力怎么可能不在其父之上呢?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趙孝成王看重趙括的出身門第;趙奢最看不上的紙上談兵,卻最被趙孝成王欣賞,成為趙括PK老將廉頗并得以勝出的第二條理由。
以至最后,當趙母無奈而悲哀地說出“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的話時,趙孝成王寧愿許諾其要求,也無意收回成命。如果說趙括是“空頭理論家”,與他年紀相仿的趙孝成王也是“空頭政治家”。
《左傳》記載了魯莊公與曹劌迎戰齊國強兵的故事。鑒于趙孝成王起用趙括的理由,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如果趙孝成王處于魯莊公的位置,面對長勺之戰前曹劌的“請見”,會不會爽快地同意其“入見”呢?恐怕不會。他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這個曹劌是什么名將之后啊?有沒有跟哪位名將論戰并勝出的記錄啊?”
趙惠文王在世時,每遇大事,總如三國時孫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一樣,咨議廉頗藺相如等老臣。可能因為代溝的原因,其子趙孝成王不但渾不顧情面地撤廉頗之職,甚至連起用趙括這樣的軍國大事,也不屑于問問藺相如等老臣的意見。難怪后人評價長平之戰,趙孝成王責任比趙括更大。
長勺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84年,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趙孝成王如果知道“曹劌論戰”的故事,當不會發生類似“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悲劇。
長勺之戰、長平之戰,怎一個字不同了得?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