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兩家國字號單位火了一把。
一家是新華社,發了一則三十多字沙特更換王儲的新聞,署名三個編輯居然還出現了錯別字。公眾號一天內點贊超十萬,甭說閱讀量了。
這是新華社做夢都沒想到的,這則新聞居然火成這樣,看總編劉洪個人公眾號,還看他喜滋滋的回復朋友留言:昨天火了。
估計剛開始新華社也是驚了身冷汗。但到底是搞新聞的,知道輿論導向怎么導,編輯就坡下驢幽默回復,結果全民娛樂,看評論比正文更有意思,就這么火了。
新華社這個公眾號原本是像新聞聯播一樣冰冷冷的,這一下可好,搖身一變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也讓老百姓覺得可愛起來。
算是無心插柳的樹了一次形象傳播。
相反,另一家就沒那么幸運了。
從昨天到今天,估計如坐針氈的,可能就是體育總局的領導了。
本來劉國梁的工作變動,就是一個普通的職務變更,誰也沒往心里去。估計當初體育總局領導在做這個決定時,做夢也不會想到會鬧出這么大的波瀾。
隨著男乒隊員的罷賽,此事被炒成了一鍋粥,總局直接失去了話語權:無對策。
其實說無對策也不恰當,只能說,總局領導或者中國絕大部分事業單位,都缺乏對輿論影響的理解,或者說是重視。
說白了,就是官本位、官僚習氣嚴重,對基層、對民眾漠然。
這里面,要說做的最好的,還是要說聊城辱母案中的高檢。短時間內發布介入案件調查,迅速使事件發酵降溫,回到正常軌道。
為什么這么說呢,不能說體育總局反應不迅速,也是短時間內發布了消息,結果一派官腔、扣帽子的文,反而恰得其反,火上澆油,讓事件進一步不可收拾,下臺階都找不到落腳處。
本來,早前控制隊員微博等輿論行為的事已經讓人反感,結果又來那么一紙扣帽子的官派回應。這還不算,還動用權力刪帖。更進一步引起社會猜測和對劉國梁、罷賽隊員的同情。
理所當然,情理不通的時候,老百姓就會自己站隊,自己通過渠道來表達看法。
所以體育總局這個事,是做的很蠢的。
本來捂人耳朵堵人嘴巴這種輿論控制的事就不得人心,結果你還要去做,貪圖把事捂住,這怎么可能。
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如今的信息傳播已經不是官媒獨大的時候,如今的人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缺乏知識,缺乏自我思考和辯證的能力,再用那種官老爺的心態去處理事情,是思維僵化。
所有的管理者,甭管是企事業單位還是公權,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權力的力量是有限的。與其讓人畏不如讓人敬,讓人敬不如讓人親,服而從之,如禹治水,宜導不宜堵,民意不可輕。這是個常識。
但許多人偏偏不懂這個常識。會做官不會做事,眼睛只會往上看,嗯,領導讓做的就是對的。對下,則是一派官僚作風,只會用權:我讓你怎么做你怎么做。
那么這樣的人,不是稱職的領導者。
男乒這件事,其實對每一個管理者,都有借鑒之處。
也就是說,當我們去做一個決定的時候,一定要廣泛聽取意見,衡量可行性。
即便別人說的不對,那么你也要讓人把話說出來,不要憋著,憋著,可能無事,也可能,就是個禍患。至少,你這件事沒做好的時候,他不會站在你的立場上。
即便,有些事,別人沒有你這么高的覺悟,這么高的眼界去看待,你也要去聽,要把你的想法說透。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但你要讓人家知道,為什么這么做,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從某一點上來說,聽取、解釋,都是尊重。人怕尊重。
從另一點上說,你想做的事別人不懂,可你不去說,別人就更不懂。不懂和少懂是有差異的。
不要覺得說不說無所謂,反正我有權就定了。
定不了人心,就行不成合力。畢竟,一個人愿意去干,和一個人應付去干,是有差異的。
一個人若是帶著怨氣去做,那就更壞事。
作為領導者的更深一層,出了事,壞了事的時候,你是去處理人,還是處理事?
有涵養、高明的領導,肯定是處理事,而不是針對人,給人扣帽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老祖宗這句話不是沒道理。
忍什么?作為領導者,更多時候,忍的是人,和你不對付的人,壞你事的人。
能把和自己不對付的人,忍住了,團結過來,那是大本事。
人至察則無徒。有沒毛病的人嗎?沒有。
換句話說,能忍得了什么樣的人,能做的成什么樣的事。
當然,違法亂紀另當別論。
對輿論也是如此。
自信的人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因為你能轉化它為力量,為己所用,而不是打壓。
秦始皇倒是焚書坑儒了,管用嗎?清朝也有文字獄,管用嗎?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是歷史文明的哲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