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電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網站消息稱,據悉,恐怖分子策劃近期對中國駐巴基斯坦機構和人員發動系列恐襲。
中國駐巴使館提醒在巴中資機構和中國公民切實提高安防意識,加強內部防范,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巴基斯坦到底怎么了?
中國人為啥成了恐怖分子的目標?
我們如何才能保障海外(尤其是中高危地區)中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1、巴基斯坦安全風險正在加劇
2009年至2014年,巴軍方發動“礪劍行動”消滅了大量成建制恐怖組織。巴境內恐怖組織隨即由集中轉向分散,仍然保持頻繁活動。
2015年起,ISIS持續向巴境內進行滲透。當前,受恐怖組織和叛亂武裝襲擊的持續影響,巴基斯坦全境安全風險加劇:
俾路支省、開伯爾省等聯邦政府控制較弱的地區,發生襲擊風險更高;信德省、旁遮普省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需投入大量安保資源用以保障安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性,襲擊走廊項目和中國人已經成為反政府組織獲取政治聲望的重要手段。
2017年以來,包括瓜達爾港在內的多個重要走廊項目所在地區都出現過恐怖襲擊。6月,2名中國人在俾路支省首府奎達市被ISIS支持的巴基斯坦境內恐怖組織綁架并遭殺害。
2、恐怖主義威脅呈現新情況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繁榮、生活的便利,也使恐怖主義勢力的觸角蔓延到世界各地。
從表面上看,“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敘利亞節節敗退,基地組織等似乎趨向“低調”,實際上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就巴基斯坦而言,恐怖主義威脅已經出現了新態勢:
第一,極端思想向巴安全部隊滲透,“內鬼”風險升高。
近年,極端思想持續朝巴各級部門滲透,軍方、情報機構和政府部門均未幸免。當前“伊斯蘭國”、基地組織等主要極端組織在巴基斯坦持續發展,伴隨著極端思想在巴安全部門的滲透,新的“內鬼”產生恐將無法避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面臨風險加劇。
第二,叛亂武裝人員和恐怖分子的行動越發難甄別和應對。許多地方基地組織的戰略都由前政府軍官設計,其成員通過逃犯和前軍隊人員的指導,了解巴警方的所有偵查審問技巧。
第三,叛亂武裝人員和恐怖分子的戰術升級,缺乏訓練的巴地方警察與武裝民兵安保能力值得懷疑。目前,為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提供安保的武裝力量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地方警察、武裝民兵以及三軍武裝力量。
然而,前兩者的安保和戰斗經驗以及武器裝備有限。這種情況在俾路支省尤為突出,大部分地方部隊無法有效應對叛亂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挑戰。
3、安保成本可能水漲船高
巴方不斷投入安保力量,現有各級勢力爭奪安保經費,中巴經濟走廊安保成本必將水漲船高。
*可投入的安保力量已達極限,新投入安保力量導致成本劇增。
2016年,中方項目人員屢次遭襲擊后,巴軍方專門調撥兩個正規師為中巴經濟走廊所有項目提供安全保障。目前,巴方已派遣14503名安保人員,保護7036名中方工作人員以免遭遇俾路支民族主義者和塔利班分子的襲擊。巴方特別安全部隊(SSD)計劃未來分配30434名安保人員保證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安全。
專職負責協調走廊安全事務的巴方官員馬利克•艾哈邁德表示:
“巴基斯坦需要在東部與印度對峙的邊境地區常年部署大量常規兵力,目前又調撥大量兵力控制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的部落區以及分離主義勢力活躍的俾路支斯坦省,以1.5萬人保衛走廊項目已經是巴軍能提供的最大限度保護。因此完全依賴巴軍方為走廊安保負責是不現實的奢望。”
*各級安保力量爭搶安保經費蛋糕,安保力量超配抬高安保成本。
為走廊項目提供安保的三支武裝力量之間嚴重缺乏協調,連配合中國記者采訪這種簡單的安保任務,也是數十人一擁而上。各支力量混亂不堪,積極爭搶安保收入,導致安保力量大量超配。
當前,巴基斯坦安保人員與中方人員比率已經達到2:1,按照SSD計劃,該比例將達到3:1。(同樣是中高危地區,中資企業在伊拉克雇傭的地方警察以及兩國安保人員的總人數與受保護中方企業人員的人數比率只接近1:1。)若此,安保預算將嚴重超標。
4、外國安保公司靠譜嗎?
隨著“一帶一路”推進,中資企業近年遭遇安全事件增多,國際各大保安公司都開始開拓中國市場(英國G4S公司、化險咨詢公司、帶有“黑水”背景的先豐服務集團公司等)。在無法獲得國內合格安保服務的情況下,海外中企往往會使用大牌西方安保公司服務,其中也存在問題和安全隱患。
第一,“掛羊頭賣狗肉”。西方安保公司價格昂貴,并且,即使是國際知名的安保公司一般也不會派出真正的安保精英,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從當地招募安保人員,甚至直接外包給當地供應商。
另外,大量東歐不發達國家退役軍人進入,素質參差不齊但價格低廉,將大量高素質、高薪、職業經驗豐富的西方安保人員擠出。因此,中企花費重金實際得到的安保服務質量往往與其承諾的水平大相徑庭。
第二,存在泄密風險。西方安保公司高管大多脫胎于西方國家軍警和情報部門,發展初期主要訂單也來自于西方政府以及軍警部門,與母國情報機構仍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西方安保公司參與“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便能夠隨時監控高管行為、項目進展,存在巨大泄密風險。
5、我們自己出現的問題
現階段,承擔“一帶一路”項目安保職責的國內安保公司安保服務極為有限。
第一,安保培訓價值有限。目前,國內號稱能夠承擔海外安保任務的企業有20多家,實際上多數只從事基礎安全培訓,教官能力和海外經驗參差不齊,培訓效果難以檢驗。大量安保人員來自退伍士官,未經過國際標準的安保培訓,不具備安保所需核心技能。
第二,由國內安保公司派駐的海外安全官構成了中高危地區中企項目中的核心安保力量,一個營地一般只配備1-2名安全官。
人力和裝備均有限,未發揮應有作用并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安全官固守營地,中方企業高管外出活動基本處于無人保護的困境。中鐵建三名高管在馬里遭襲死亡很大程度是由于缺乏基本的隨衛安保力量。
*一旦遭遇安全壓力(武裝襲擊和綁架等)如此安保力量根本無法阻擋,中企只能選擇帶領中方員工全部撤退。很多不必要的撤退會導致耽誤工期、增加成本,企業運營元氣大傷。
*在海外項目中要實現及時預警并將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必須在當地發展完善的情報和人脈網絡。由于人力及素質限制,當前海外安全官無力承擔此項重要職責。
6、打鐵還須自身硬!
為應對巴境內安全風險加劇的新形勢、保障中巴經濟走廊安全,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硬功夫”。
首先,要加強內層安全獨立可控性。
應對威脅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安全配置,我國首先應在投資項目上配備自身安保措施,例如采取企業在威脅地區的一般做法,設置中方掌控的人防、技防、物防等各安保要素,通過加強營地堅固性、探測預警性,以及加強營地內部安保力量和內外安保管理,再配以外圍的巴安全部隊的防護。
第二,中國應與巴政府協商促成中國海外安保公司獨立進入巴基斯坦安保市場或者與當地安保公司合作進入巴基斯坦安保市場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為走廊項目提供服務。
一方面,確保內層安全掌握在中方自身,提高安保效能,同時可對中國海外安保公司服務的質量、預算,標準提出各類適合中資項目運轉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中國海外安保公司連同中資企業進行獨立的安全風險評估,確立合理的安保措施、安保預算和安保力量的部署,在特殊情況下協調巴方安保力量的支援,不能任由巴方攤派安保經費,以及因不必要的超配安保力量抬高中方安保成本。
這也就意味著,對于安保支出,中方項目方應占據更多的發言權和決定權,將有限的安保預算首先用于進行內部安全防衛的中方安保公司,然后再與巴方商定必要的巴方安保力量的數量和預算,將安保投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第三,中國政府及中資企業要作好應對安保預算激增的準備。
由于無力負擔走廊安保及未來維護支出,巴政府擬將所有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成本提高1%,其中僅能源項目就提高預計將提高350億盧比(約3.5億美元),其他包括走廊道路網絡建設項目,以及部分非走廊項目都將提高成本。安保預算將給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增添不小的成本壓力。
巴基斯坦外交國務部長法塔米在2017年5月表示,關于激增的安保經費應該由政府和軍方來共同承擔還是應該由企業來共同承擔,還是說這個花銷應該被算進整個項目最終的成本中,還需要討論。
此外,我國政府應從制度層面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從政府到企業對海外安保的重視程度。
比如,規定中高危地區的中資項目的安保預算比率,從制度上確保安保標準;培植一批堪當重任的國內海外安保公司,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有效擔負起保障“一帶一路”中高危地區中資項目安全的任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