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篇文章《老百姓還沒溫飽,當什么世界領袖?》,對此我表示反對。我認為這樣的思想觀點,是沒有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我們黨的始終如一的理想信念。從馬克思到毛澤東,再到習近平,從來就沒有刻意當世界領袖的意思,更沒有設定世界領袖的任務和目標,有的只是共產黨人解放全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無論窮富,共產黨從來都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方面我們黨頭腦一直是清醒的,我們決沒有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搞結盟,當地區乃至世界領袖的主張和做法,同時我們也不應該不可能隱忍著,毫無作為。從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到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都是積極踐行理想信念的主動作為,這與當世界領袖的說法,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是兩碼事。不怕教授有學問,就怕教授自己立靶子,自己向著靶子射擊。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愣給炒起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從根本上講是“資源資本化”“市場換技術”和億萬勞動人民艱苦奮斗、創新創業的結果,決不僅僅是“韜光養晦”得來的,相反“韜光養晦”還產生了一些負作用,那就是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第三世界國家朋友。這些年來,只要中美領導人會晤,中方都會提出“希望美方擴大對中國技術出口”、“希望美方減少對中國高新技術出口限制”等,充分證明中國打開國門后,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斗爭,更加尖銳而復雜。這與我們是否“韜光養晦”“不當頭”關系不是很大,關鍵在于,美國等既要獲得中國的巨大市場,又要扼殺我們以免坐大坐強。只是十八大以來,我們更加主動地走出去,科技也有了相當的發展,才聽不到中美領導人會晤時我方再過多提技術方面的貿易要求了。從新中國剛剛建立投入到社會主義陣營,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就一直沒放松消滅我們的戰略意圖,這與我們是否當世界領袖無關。
目前,在思想理論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是全面深刻解讀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大國外交思想,格局很大,站位高遠,符合黨中央精神。另一種聲音是有少數人,主張不能當全球化的引領者,以及類似此文的所謂不能當“世界領袖”。我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外交思想是完全正確的,既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也能與法德及歐盟國家的利益相契合,因而得到了世界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雖不情愿卻又無奈的跟隨,從新把朋友圈做大。而部分教授學者的“不當世界領袖”的觀點,雖以“韜光養晦”思想作支撐,但從理論上站不住腳——因為黨中央沒有這樣的戰略安排,也是對“韜光養晦”思想的片面曲解;從實踐上行不通,因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爭取國際話語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大國樣子、大國擔當等思想和部署,既是理想信念的具體實踐,又是新的國際形勢下,尋求我國更好更快發展,實現我們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我國的發展,既要積極與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合作,更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這既是市場的需要,也是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的使命使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寧可讓美國罵我們是“新型帝國主義國家”,也不能再讓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窮朋友)發展中國家寒心,怨我們把他們丟下不管了。我們不當世界領袖,但中國共產黨一直是窮人的帶頭人。97年前我們中國共產黨就是當了中國廣大勞苦窮人的領袖,帶領他們一起實現了翻身解放,成為新中國的主人。今天,一道建設美好世界,世界人民有期盼,中國共產黨有責任。不要忘了,46年前,正是第三世界的窮朋友,把我們從新抬進聯合國的。我們再也不能丟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并寄于中國共產黨殷切期望的窮朋友了。我們要發展,要實現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只靠“韜光養晦”是行不通的了,再說,世界和中國都在發展變化,現在的形勢也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樣子了。
我國的外交政策,從“五項基本原則”發展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奉行公平公正正義的國際關系準則,始終堅持世界各國無論大小、貧富,都一律平等,世界上的事情由世界各個國家平等協商處理,從來不謀求霸權,不以大欺小、侍強凌弱,所以我們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可與支持。
《老百姓還沒溫飽,當什么世界領袖?》一文,其要害在于迎合了一少部分群眾的狹隘思想,這種思想認為我們自己的日子還很窮,干嘛要在世界上當領袖,干嘛要無嘗支援這里支援那里?這樣的思想和心態散布開來,特別是在自媒體中傳播開去,容易引起社會一般群眾簡單隨和,甚至會形成對黨中央外交政策的不理解和逆反心理。因此,是不正確的思想,有害的。特別是題目:老百姓還沒溫飽,當什么世界領袖?這樣嚴重情緒化題目,是很能博眼球奪人心的,是對普通老百姓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的。不利于統一思想。不利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正確貫徹落實。
其實這樣的思想觀點并不新鮮,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上也曾出現過一股否定我國對外援助政策做法的輿論,認為我們自己的日子還沒有過好,我們還是又大又窮的國家,充什么大頭去支援這里、支援哪里,支援了那么多也沒落下什么好,是到處花冤枉錢。當前的這種思想觀點,是老舊觀點的重新翻版和延展。這種思想觀點,是沒有真正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結果。而這種思想觀點公開傳播,又是出自我們黨內有影響的教授學者,其負面影響力是很大的,很可能會得到社會民眾的認可,從而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和實際外交工作的負能量。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有物同使,有羹同食,有衣同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大同文化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一脈相承的。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執政黨,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這一優良思想文化傳統,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我國發展到今天,秉持的也一直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的外交政策也是為了實現國內更好發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條件下,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更加緊密,任何想獨善其身、關起門來搞建設發展的想法,都是不可能的了。世界已然一體,誰也不可能再退回到“雞犬之聲相聞, 老死不相往來”的封建莊園式發展狀態了。
現在,我們走出去更多地是為了獲得合理的利益,既用我們的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去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開發促進各國當地經濟發展,又從中開拓我國市場,獲得公正公平合理的利益,真正無償援助的部分,也是我們能夠承受得了的。何況還有人道主義的責任、義務,需要當盡則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交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無論是對我國的國際經濟政治地位的提升,還是對國民的福利水平的提升,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感受深切的,這一點恐怕連文章作者也不會懷疑的吧。
(作者系中共衡水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孟廣竹:有一種論調,叫太狹隘——對《老百姓還沒溫飽,當什么世界領袖?》的辯析
2018-03-26劉楓:從反共領袖到互聯網教父--李開復的華麗轉身與恐怖轉型(修訂版)
2018-02-12郭松民:革命領袖榮譽應該和英雄烈士一體保護——評 “英雄烈士保護法”
2017-12-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