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中美貿易爭端中,有很多朋友擔心中國對美貿易依賴程度過大,在爭端中會吃大虧。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比美國小,對美國的出口依賴程度比較高。這是事實。但是,貿易摩擦激化,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與此同時,我們也同樣需要動態地看待這個問題。
圖一是中國貨物與服務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最高的時候,我們的貨物服務總出口依存度為37.18%,發生在2006年。到2016年的時候,我們貨物服務出口總依存度降為19.64%。這其中雖然有2015到2016年我國外貿下滑的背景,但主要體現了一個客觀規律,即經濟規模增大,特別是國家經濟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外貿依存度會趨于下降。所以,總的來說,外需市場的萎縮雖然會造成我們的損失,但我們對這種損失的承受能力已經上升。
圖一:中國貨物與服務出口占GDP的比重(%)
數據來源:UNCTAD
我們再來看看圖二。這里展示的是美國出口中到中國的比重,以及中國出口中到美國的比重。數據是貨物貿易數據。1999年,中美簽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協議的時候,中國出口中有21.55%是輸往美國,美國的出口中有1.87%是輸往中國。到2016年,中國出口中有18.24%是輸往美國,美國的出口中有7.96%是輸往中國.中國其實在2013年對美出口比重一度下降到16.69%。無論如何,雙方的市場依賴程度雖然差距仍然非常大,但總的趨勢在縮小。如果我們放眼二十年、三十年,這兩個數字有可能逆轉。正是因為這樣,美國在差距仍然比較大的情況下急于出手了。但是,我們預計這一市場依賴度差距縮小的趨勢是難以逆轉的。
圖二:中美向對方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對比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貿易方向數據庫
實際上,當前美國和中國的整體經常項目失衡相比十余年前,已經有比較大的改善。如圖三所示,中美的經常項目差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都在縮小。雖然中美雙邊貿易差額比較集中,但雙方的多邊失衡狀態都已經有很大改善。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制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因為技術進步導致的中國產業競爭力提高以及中國對全球價值鏈掌控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對于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美國有所不滿。
圖三:中美經常項目余額與GDP比值(%)
數據來源:UNCATD 世界發展指數數據庫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需要意識到,不能因為美國的干擾中斷了對外開放的進程。目前已經制定的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國策不應動搖,已經宣布的開放舉措應該加速實施。但是,對于使用歧視性關稅與投資限制措施制裁中國的國家,中國也應對其給予歧視性政策,否則就會造成片面最惠國待遇的狀況。一方面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準備實施已經擬定的報復清單,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實施相應的歧視性限制。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實施對等報復,這樣可以使得我們的損失更小。
我們期望中美雙方政府能夠通過談判,妥善處理目前的爭端,并且就全球經濟治理的規則體系展開對話。但是,作為企業,必須有所準備。從企業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并且重新打造價值鏈,將終端產品的生產環節更多地移往國外,國內生產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中國的開放之路不會停,只要我們應對得當,經過這一場風雨,中國企業會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