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1年,有一部體育、勵志題材的電影《沙鷗》引起了轟動。
沙鷗是一位女排運動員。她的夢想是打敗日本隊,奪取世界冠軍。但不幸的命運一直如影隨形地追蹤著她——
她忍著傷痛參加了最后一次國際大賽,但惜敗日本隊,只獲得了銀牌;她決定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再執著于排球,開始籌劃結婚,憧憬甜蜜的家庭生活,但熱戀的未婚夫(一位登山運動員)卻在征服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遭遇雪崩遇難。
沙鷗不想被悲痛壓垮,便以教練的身份重返排壇,試圖用對事業的追求壓倒失去親人的痛苦。終于她帶出的弟子擊敗了日本隊,奪得了世界杯。但她已經癱瘓了,只能在輪椅上通過觀看電視直播來分享勝利的快樂……
當年看這部電影時,完全被沙鷗的魅力所傾倒!
沙鷗當然說不上美麗妖嬈,但非常酷,看上去很冷峻。
盡管不斷遭受命運的打擊,可她戰勝厄運的意志使她的人生顯得高貴而富有吸引力,令人聯想到奧斯特洛夫斯基、尼采、海明威,等等。
現在回過頭來看,沙鷗的形象之所以富有魅力,是因為填補了一段精神空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文革的失敗,延安文藝座談會以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退潮了,失去了革命英雄主義的支持,年輕一代如何才能尋找到有意義的生活?
沙鷗給出了這樣的榜樣——戰勝命運,實現自我!
《沙鷗》的精神內核,實際是個人英雄主義。
帶一點十九世紀早期的、仍然處于朝氣蓬勃階段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式的資產階級個人奮斗的氣質。
嚴格說起來,個人英雄主義在境界上遠遠不能與革命英雄主義相比,但當代文化如果能沿著這樣的路徑繼續發展下去,也會比今天好得多。
遺憾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之后,《沙鷗》體現的個人英雄主義傳統也中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點正經沒有”,調侃一切、解構一切、惡搞一切的《頑主》傳統,“葛優躺”取代了沙鷗在輪椅上孤傲、堅強的形象,成了主流文化形象,這一切甚至今天也沒有得到根本的和清理。
二
《沙鷗》之后,另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體育電影,就是去年在中國大熱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一定程度上說,阿米爾·汗飾演的男主角馬哈維亞,就是一個印度的男版沙鷗。
做為一位退役的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拿到過國際大賽的金牌,在生一個兒子來滿足自己的未酬壯志失敗之后,馬哈維亞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經過艱苦的訓練與努力,女兒終于拿到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金牌。聽到印度國歌在頒獎儀式上響起,馬哈維亞流下了熱淚。
《沙鷗》的氣氛凝重,甚或有點悲壯,這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整個社會彌漫著“中國落后了,要急起直追”的氣氛相契合;
《摔跤吧!爸爸》則充溢著一種幽默、輕松、自信的味道,像是一個印度版的“美國夢”。
印度的社會現實是嚴酷的,需要“白日夢”的撫慰,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印度在加入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體系之后,經濟也有不俗的表現。《摔跤吧!爸爸》中的樂觀主義情緒也是印度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折射。
順便說一句,有人認為《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印度女權意識的進步,這就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了——《摔跤吧!爸爸》的真正主題是:女性如果沒有“父親”(當然是男性)的提攜與加持,將一事無成。
三
不過,近年來真正令人感到驚心動魄的體育題材電影,還是2004年好萊塢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并由他本人和希拉里·斯萬克主演的《百萬美元寶貝》。
這部電影榮膺第7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4項大獎,還入選了《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25部最佳電影【點擊閱讀】。
通過個人奮斗來實現美國夢,歷來是美國神話的最主要的核心內容。
《百萬美元寶貝》的不凡之處就在于,它以“直面慘淡人生,正視淋漓鮮血”的勇氣,直接把鏡頭對準光焰萬丈的神話光環之外的陰影處,讓觀眾看到美國夢是在什么基礎上出現的?夭折的美國夢又會變多么可怕的夢魘。
《百萬美元寶貝》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像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夢的故事——
一個對拳擊有強烈興趣的女子麥琪(希拉里·斯萬克 Hilary Swank 飾)走進訓練館,請求已經年邁的教練法蘭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飾)收為徒弟。法蘭基原則是不收女徒弟,所以拒絕了她。
麥琪始終不肯放棄,不斷來到拳擊館。堅毅的決心終于軟化了法蘭基,他決定把麥琪培養成出色的女拳擊手。
盡管拳擊之路千難萬險,但兩人在訓練和比賽中默契合作,產生了一種類似父女般的感情,令法蘭基內心得到了親情的撫慰。
麥琪不斷獲得比賽的勝利,收入也越來越高。她甚至給生活在貧民窟的母親買了新房子。但在最后一場比賽——標的是一百萬美元獎金,無論勝負,兩名選手均分——中,麥琪被對手偷襲,脊椎折斷,脖子以下都癱瘓了。
法蘭基愿意照顧她一生,但麥琪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她決定咬舌自殺,居然也失敗了。她懇求法蘭基幫她自殺,法蘭基拒絕了。
《百萬美元寶貝》過人之處不在于講述了一個失敗的美國夢,而在于讓觀眾看到了瘋狂追逐美國夢背后,普通美國人生活的逼仄與絕望。
麥琪,生于一個爛泥一樣的家庭,30多歲還在當女招待,沒有愛情也沒有婚姻,只能把客人吃剩下的牛排帶回家當晚餐。生活對她來說有什么意義?未來對她來說能有什么希望?
上帝賜給她唯一的禮物就是:她愛上了拳擊,并且略有天賦,還遇到了愿意教她、有能力教她的人。但她又得到了什么?一些無關痛癢的勝利、陌生觀眾片刻的歡呼,最后全身癱瘓在床,值得么?
麥琪的母親則是另外一種狀況。她帶著麥琪的弟弟妹妹生活在鐵皮搭成的破房子里,靠低保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當“成功”的女兒給她買了新房子,試圖給她一個驚喜時,她卻毫不領情,拒絕接受,擔心住進新房會令政府取消自己的福利金。當女兒全身癱瘓插著喉管躺在床上時,她帶著另外兩個孩子去玩了幾天迪士尼樂園才來看她,而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讓她簽法律文件把房子轉到自己名下。
母親活得挺好的,又懶又無所謂,體重300磅。看不出她的人生會出現什么悲劇,可是,這樣的人生本身不就是一個悲劇嗎?
不成功,則一生都是一個養活不了自己的女招待;成功,則人生之路就變得極為兇險,代價可能是永遠癱瘓在床——這就是美利堅給美國下層社會青年的選擇。
當然,《百萬美元寶貝》也可以有另外一種拍法:麥琪最終獲得成功,猶如《摔跤吧!爸爸》的女主角那樣。但是,那些在拳臺上一個又一個被麥琪擊倒的女拳擊手呢?她們背后又有多少血淚模糊的你不知道的故事?她們難道不是一個又一個躺在病床上的“麥琪”?
生活就是這樣無望。
麥琪在病床上已經不能說話。她的身體也在腐爛,不得不進行截肢。法蘭基不忍目睹麥琪的痛苦,他決定幫助她自殺。
深夜,法蘭基潛入麥琪的病房,對麥琪說——
我愛你。
說完這句話,法蘭基輕輕吻了麥琪的右臉頰。然后異常堅定地給麥琪注射了藥物。麥琪用一種奇異的眼神凝視著他,如果還能開口的話,她會說謝謝還是對不起?她臉上含著笑,這笑容直到法蘭基轉身走進黑暗后還是那么燦爛。
她得到了她最想要的,她解脫了。
美國夢,或者美國噩夢醒了,也結束了。
四
比較一下《摔跤吧!爸爸》,我們會發現,印度人還在興致勃勃的追尋美國夢,但美國人已經疲憊了,他們高處不勝寒,知道美國夢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甜蜜,而且一不留神就會變成噩夢。
比較一下《沙鷗》和《百萬美元寶貝》,可以發現更多的東西——
《沙鷗》固然悲壯,但并不悲愴蒼涼,更不像《百萬美元寶貝》那樣絕望,因為沙鷗仍然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天幕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前社會主義時代的基本制度安排仍然存在,沙鷗不需要成功,仍然可以過上有保障、有安全感、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
社會主義向每個人都承諾并提供了這些,這是麥琪所不能理解,也不能夢想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