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都和我講,不要抹殺國軍抗戰的功績。
事實上,我們從來都不想抹殺國軍抗戰的功績,他們都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先烈,我們對國軍將士非常尊重。
但是,我們應當反對借著“還原歷史”的名義,無中生有,捏造史實,用單純的“國民黨抗戰”詮釋抗戰的全貌,把一個抗戰中的悲劇、“表演戰”,神話成一個不可或缺的“大場面、大轉折”,這才是對國軍將士的不尊重。
電影開篇第一句話:“他們在保護我們”。
這就是一句謊言,四行倉庫之戰,根本不是在保護上海市民,也不是在“斷后”,而是在淞滬會戰慘敗之后,蔣介石派一支被放棄的部隊,在英國人的租界里,打了一場給歐美列強賣慘的“表演戰”,試圖讓西方人同情,希望得到國際調停與援助。
其實整個淞滬會戰,都貫穿著這樣的理由,蔣介石從未下決心與日寇真正決裂,而是一次次希望西方列強可以調停,可以和日軍談判,他把一支支國軍部隊派上前線,卻不給任何戰略部署,指揮呆板,用這些大好男兒的血肉之軀,接受日軍的艦炮轟炸。甚至在前線準備進攻的時候,蔣介石又首鼠兩端,命令部隊暫停進攻,再次等待調停,以至于貽誤戰機,禍害全軍......要知道,1937年,當日寇肆虐淞滬、國軍將士血染疆土的時候,蔣介石政府甚至都沒有對日本宣戰,直到四年之后的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他才跟在英美的后面宣戰。
《八佰》夾帶的私貨,和那年諾蘭的《敦刻爾克》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在上周,我寫過一篇《為什么要抵制八佰》的文章,被某公司投訴了,今天,《八佰》,有人說拍得好,但我依舊要抵制,大家可以看,但我不會說它一句好話。
在《八佰》電影中, 把四行倉庫戰斗渲染成了一場波瀾裝闊、以寡敵眾、日軍全力進攻,炮火不斷,八百勇士用血肉之軀阻擋敵軍,保護上海人民,以至于雙方血流成河的“血戰”。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場面。
四行倉庫根本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斗,日軍也根本沒有強攻,根本沒有使用重炮,進攻四行倉庫的不是日本帝國陸軍,而是海軍陸戰隊,雙方也沒有大規模傷亡,日軍僅僅死了1人,這就是一場4天的圍困戰、“表演戰”。
當時的日軍主力在做什么?在全力進攻蘇州河南岸,日軍投入105毫米加農炮,120毫米榴彈炮,150毫米榴彈炮,240毫米重型榴彈炮。主攻師團為第3師團,第9師團。這才是慘烈的戰斗,光日軍第3師團第34聯隊在這次渡河作戰中就戰死285人,重傷538人。第九師團整個渡河作戰中傷亡達2804人。稅警總團在蘇州河的劉家宅與日軍第九師團和第三師團展開血戰,在蘇州河戰斗中第五團團長丘之紀上校戰死,剛剛升任第2支隊司令官的孫立人重傷。
而所謂的“800勇士死守四行倉庫”,與蘇州河南岸真正的血戰相比,只是一個被后世輿論包裝出來的神話。
四行倉庫戰斗的所有戰績,其實來自于一本地攤文學作品,就是飛將軍孫元良的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此人沒文化,把光年當做時間單位。
管虎之所以跑去見他的后人,大概也是信了飛將軍的某些描寫。
孫元良在書中寫到,四行倉庫之戰,八百勇士激戰四天四夜,擊斃日軍200余人,擊毀2輛坦克……其實純屬胡謅腦補,因為戰斗開打后他早就跑了,根本沒有見證全過程。
實際上,蔣介石想要打一場“表演戰”,吸引西方列強的同情,所以才派了這400人留守四行倉庫,這里是英租界,日本人不傻,并沒有全力進攻,更沒有出動坦克和重炮,甚至根本就沒有發生幾場大規模戰斗。
圍攻四行倉庫的日軍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土師大隊,這支部隊并沒有坦克。日軍也沒有出動坦克的記錄。在所謂的整個“閘北追擊戰”中,日軍總共就只有42人受傷,其中唯一傷重不治的死者是日本海軍特務少尉田中士陸。也就是說,如此“壯烈”的戰斗,就打死日軍一人?
日軍方面的記錄:在10月31日的1點45分,日軍以炮火壓制國軍,并從下午3點開始突擊。到3點10分,整個四行倉庫被完全占領,國軍遺棄尸體約100具,其余人逃向更南面的公共租界。隨后被駐扎的英軍解除武裝。追擊戰中。日軍僅有1人左下腿血管被子彈貫通受重創,兩日后不治身亡,另有42人受傷。
女童子軍楊慧敏冒著“槍林彈雨”渡河,送青天白日旗,這是當時“美化”出來的新聞,她送旗的時候,堂堂正正從橋上走的,沒有槍林彈雨,沒有裹著青天白日旗渡河,沒有那么兇險壯烈。
著名報人、時任戰地記者的曹聚仁對泅渡進入四行倉庫的說法予以根本否定:“那位獻旗的楊惠敏女士在漢口對記者所說,如何游過蘇州河,從前門沖進去的謊言,原是十分可笑的。”
而且,四行倉庫升起的那個青天白日旗,和楊慧敏送的,也不是一面,四行孤軍幸存的老戰士李錦堂、張青軒、曹明忠、于長壽、周俊明都曾敘述,肯定楊惠敏于1937年10月27日來到四行倉庫慰問孤軍,由機槍連連長雷雄接受,接受楊送來的一面國旗,但“因尺寸較小未被孤軍懸掛”。
楊女士在當時,進入孤軍營送旗,可以大大鼓舞中國軍民的抗戰時期,作為輿論宣傳并無不可,但不應到了今天還過分夸大。
這個事情,用在電影里煽情炒作,太刻意了一點。一面青天白日旗,救不了孤軍,也救不了中國。
救中國的,是正確的領導和指揮,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是科學、理性的戰略戰術。
此外,88師師長孫元良,正在這個當口上,侵吞上海市民捐贈的物資,強奸前來勞軍的女學生,然后拍拍屁股跑路,丟下400個“孤軍”不知所措。
“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學生代表在四行倉庫88師師部慰勞,這時孫元良看到一個女學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語要該女生單獨在師部多玩一下,企圖強奸。這個情況被該師副師長馮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勸解無效。這時我到師部,馮要我再去一勸。我照馮意對孫勸說后,他竟說:‘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歡美人,尤其是我們在上海作戰有功,做這一點小事沒有什么。”
不但如此,孫元良還在上海抗戰期間大發國難財,當年上海人民滿腔熱擁護抗戰。他們冒著槍林彈雨上前線協助作戰、搶修工事,節衣縮食集資慰勞軍隊,稱得上是共赴國難。然而呢,孫元良派師少將參謀長張柏亭、上校師附張裕良和上海各團體接洽,將一部分慰勞物資變為現金……令該師軍需主任宋尚魯(宋希濂的胞弟)把上海搶劫來的棉紗等偷運武漢出售,所得的錢轉其妻吳懿輝。
1937年11月5日,淞滬會戰期間,日軍第10軍登陸杭州灣金山衛,形成對淞滬前線中國第三戰區部隊的包抄之勢。國軍反擊未果,為避免全軍覆沒,下令“轉進”,實則為潰退。孫元良又下令88師524團第1營的4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倉庫陣地,并親手將“死守上海最后陣地”的命令交給謝晉元團長。
有人說,電影沒有拍孫元良,是的,確實沒有。但是用了孫元良為自己表功的地攤文學來拍電影,導演去見孫元良的后人,鼓吹孫元良的功績……那又有什么分別?
管虎本人,在2016年,還曾經給臺獨藝人戴立忍站臺,吹捧戴立忍為謙謙君子。遭到網友抵制后,又繼續在微博發日軍舉槍看守國軍的照片,威脅網友。你覺得這樣的人,會真的愛“國軍”?
我無意于貶低國軍前輩們的奉獻和犧牲,我覺得拍抗戰,可以拍很多關鍵戰役,拍很多英雄部隊,比如說大陸拍過的《血戰臺兒莊》,比如說大陸拍過的遠征軍電視劇《我的團長》,再比如說東北抗聯的戰斗,比如說楊靖宇之死,比如說蘇北新四軍的戰斗,比如說劉老莊連的血戰……
這些,哪一個都比四行倉庫800勇士真實、慘烈、悲壯。
我們講統一戰線,講全民族的抗戰,每一個在前線拼命的都是勇士。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給歷史增加一些沒有必要的神話,更沒有必要去團結那些抗戰中畏敵如虎、斂財有道、亂指揮、喝兵血………的國民黨反動派。
更沒有必要去美化一場“打給洋人看”的“表演戰”。
我非常敬佩謝晉元團長,非常同情400壯士,他們被腐朽的國府扔在了被放棄的戰場上,四天之后,又被國府、英國人、日本人聯合要求“放下武器”,謝晉元本來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但來自上面的命令讓他和戰友們放下了武器,實質上做了英國人的俘虜,被關進了“孤軍營”。
孤軍營,其實就是租界的“戰俘營”,是英國和日軍妥協的結果,營地條件惡劣,毒蟲遍地,還有白俄士兵看守,400壯士們的境遇十分糟糕。謝晉元團長還被手下變節士兵殺害……
最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攻破英租界,400壯士們被日軍抓進集中營百般折磨,還有的被日軍押到東南亞做苦力,從此一去不復返。二戰結束后,東南亞的幸存下來的八百壯士不到百余人,最后被澳大利亞派船只將他們送回了中國。
這些被“拋棄”的400壯士中,只有少數從孤軍營逃了出來,被當地的新四軍搭救,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繼續戰斗,堅持到抗戰勝利。
如果我拍這部電影,我不會把重點放在4天的“表演戰”上。
我會把重點放在400勇士被國府拋棄、出賣,被英國人關進戰俘營,謝晉元團長被四個叛徒刺殺,日本人攻破戰俘營,有人被抓去南洋做苦力,有人九死一生逃出來,加入新四軍......這才是真正悲壯、英雄主義、可歌可泣的歷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