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劇《功勛》熱播,我看了開頭的五集,看得很過癮,隆重向大家推薦。
我平時很少看電視劇,覺得太浪費時間,不如讀兩本書、學點東西實在。但總看見有人推薦《功勛》,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看兩眼,結果一下子就入坑了。
因為確實好看,能把主旋律電視劇,拍出電影大片的感覺,制片方確實走心。劇情跌宕起伏,其精彩度,不輸給另一部爆款國產劇《覺醒年代》。
《功勛》分為八個單位,分別講述八位共和國功勛的故事,他們是李延年、于敏、孫家棟、申紀蘭、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都是民族的脊梁,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星”的偶像。
前六集,講的是李延年同志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
李延年,是志愿軍某連一位普普通通的指導員,他最大的特點,用四個字概括——“能文能武”。因此這個故事單元的名字,叫做《能文能武李延年》。
— 1 —
“能武”,體現在他的基本功扎實,槍法好就不用說了,最重要的是他的軍事素養,閱讀戰場的能力,超乎常人。在戰斗中,他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理論結合實踐,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
有一次,李延年奉命帶領連隊前往某高地,去支援兄弟連隊。但是,去往高地唯一的一條路,大約一千多米,被美軍全炮火覆蓋,晝夜不停,可謂插翅難飛。
在此之前,我軍有一個排的隊伍,帶著彈藥和補給,強行通過這條路,結果只有九個人活了下來。
李延年被告知,美軍的開炮是有規律的——“開炮一分鐘,間歇三分鐘”。隊伍必須利用好這寶貴的“三分鐘”,但是攜帶武器彈藥的戰士們,是不可能在三分鐘時間內通過這條死亡之路的。
怎么辦?
李延年經過反復觀察,認真思考,想到了辦法。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決定以身試險,自己一個人,冒著敵人的炮火,走了一趟鬼門關。
居然毫發無損!
回來以后,他召集全體指戰員開會,給大家傳授經驗:
第一,在炮擊間歇的三分鐘內,迅速行進到大約一百五十米的位置,分散進入各個彈坑隱蔽。這是因為炮彈擊中同一個彈坑的概率極低。
第二,在炮擊的一分鐘里,大家在彈坑里千萬不要動,耐心等待炮擊結束。
第三,為了保證行進速度,輕裝上陣,不要帶重武器。反正陣地上有美軍遺留下來的武器裝備。
讓人感動的是,這里面有很多小細節。
李延年傳授完經驗,會讓戰士們發言重復一遍動作要領,以確認戰士們能完全領會。
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兼職教過小學生奧數,感覺自己教得還不錯,頗有心得。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總結出來一個好用的經驗,大家如果在家輔導孩子,也可以借鑒一下,那就是:你教完一個知識點以后,一定要讓他復述一遍。
因為你以為你循循善誘,教得很到位,孩子應該能聽懂。而且他一直在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你,面帶慈祥,仿佛聽懂了一樣。但實際上呢,他們常常根本沒聽懂。
有點自欺欺人是不是?沒辦法,這是人的天性。大家都喜歡裝作聽懂了別人說的話,不會說自己聽不懂,那樣會很難為情。
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讓孩子復述知識點!你才能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聽懂。
在四書五經的《中庸》里,對“學習”有個精辟見解,要學習要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其中“審問之”就是“不斷追問”的意思?!吨杏埂啡v得是自己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怎么辦?你身為教育者,有義務幫助受教育者,完成這個“技術動作”,真正理解知識點,掌握要義,實現從平庸到優秀的跨越。
說回李延年。最終,在李延年的正確指導下,連隊每一位戰士都掌握了要領,有驚無險地通過“死亡之路”,并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守住了陣地。
— 2 —
“能文”,體現在他在指導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不驕不躁,善于團結同志,善于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同志們都把他當成知心人,大事小情都愿意和他分享,遇到問題愿意向他請教。
有個叛逃到美軍陣營的漢奸,利用大喇叭廣播,對我前線官兵進行策反宣傳,挑撥離間,致使李延年連隊里的五名解放戰士,受到組織的不信任。(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抓獲了數百萬國民黨軍隊戰俘,其中,自愿加入解放軍的戰士,被稱為“解放戰士”)
大戰在即,為防止內部發生叛變,上級要求對這五名解放戰士進行審查。
李延年得知消息后,替身而出,據理力爭,愿意為解放戰士做擔保。因為,李延年太熟悉自己手下的這些戰士了,他絕對信任這些戰士。
這份信任,并非感情用事,而是來自李延年平時的思想工作,做得全面、細致,不留死角。
他關心每一位戰士,了解他們,熟悉他們,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他對待戰士掏心掏肺,像對待親人一樣,因此,戰士也把他當作親人。
甚至連長都說,退一萬步說,這些戰士哪怕害他這個連長,也絕對不會害李延年。
但是,上級不敢冒這個險,執意要求進行審查。
李延年認為這是對戰士們的人格侮辱,會打擊他們的革命熱情。于是,他在審查日之前,制定了一個完美的“鋤奸計劃”,帶領五名解放戰士組成“鋤奸小分隊”,深入虎穴,將漢奸擊斃。
既懲辦了漢奸,又證明了解放戰士的清白,干得非常漂亮。
李延年指導員,讓我想起八十年代的時候,各個企事業單位,就像一個個大家庭,對單位職工承擔份外的責任和義務。
書記、廠長、科長、所長、車間主任們,就像這個家庭里大大小小的家長。他們事無巨細,什么都要操心。
在我的印象中,一個單位的領導,那是能解決職工生活問題、工作問題、心理問題的大能人。
誰家兩口子吵架了,他們會深入到家中走訪,為夫妻雙方調節糾紛。
廠里的光棍太多,單位領導比誰都急,會經常組織聯誼活動,對接學校、醫院的單身女青年。
誰家有個婚喪嫁娶,單位領導會安排專人,忙前忙后,讓你省不少心。
如果誰家有人生了場大病,領導會帶頭發動捐款,送醫送藥,噓寒問暖,解決實際困難。
跟西方人不一樣,在中國人的結婚典禮上,有個重要環節,叫“雙方單位領導講話”,體現了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就是不一樣。
李延年,就特別像這種“包干到戶”的領導。關鍵是,這個領導的水平還特別高,大家特別服氣。
— 3 —
泣血呼吁我國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多學習學習李延年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跟群眾的心近一點,再近一點,把群眾工作做得細致一點,再細致一點。
我們知道,每隔一段時期,社會上會發生一些悲劇性事件。客觀地說,國家太大,人口太多,根據概率論,發生悲劇在所難免。但也必須承認,有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個別領導干部,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工作做得細致一些,那些悲劇是不會發生的。
歸根結底,要走群眾路線,這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指導員李延年做到了,真心希望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能做到。
如果人人都學李延年,十個美國都不怕。
連隊指導員,相當于連隊的黨委書記,連隊這個班集體的“班長”,其工作重心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班長”當得好不好,對于整個集體的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
1949年3月13日,毛主席在中共七中二次會議上講話時說:“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
1958年3月10日,毛主席在成都會議上說:“一個班必須崇拜班長,不崇拜不得了。”這話一語雙關,既是說部隊的一班之長,又在說一個集體的“班長”。
當“班長”,一定要有威信、有權威、有號召力。
而威信、權威、號召力來自哪里?來自你的職位嗎?職位只能帶來權力,不能帶來威信、權威和號召力。
那究竟來自于哪里呢?
能文能武的李延年,告訴你答案。
文章來源于李子熙 ,作者李子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