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拒邀中國、俄羅斯、匈牙利、土耳其、朝鮮、越南等國家,卻邀請了與中國最“鐵”的巴基斯坦與會,這看起來像一個謎,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美國企圖分化、瓦解、破壞中巴關系,通過邀請巴基斯坦與會這種方式,把巴基斯坦拉到所謂的“民主陣營”一邊;第二,美國總統拜登本來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不睦,上任總統以來別說美巴互訪,連直接視訊通話都沒有實現,可以說冷落了巴基斯坦,此次通過邀請巴基斯坦與會,拜登打算與巴基斯坦握手并采取了主動,可惜拜登的手懸在了空中,伊姆蘭·汗沖他搖了搖手,說了聲“NO”。
當然巴基斯坦不會直接拒絕美國,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雖然巴基斯坦明知美國的笑臉很虛偽,遞過來的橄欖枝充滿了陰謀,但硬生生地直接拒絕就不好了。美國是個“黑老大”式的國家,動不動就會生氣,生氣了就會制裁。讓“黑老大”生氣了的后果有時是無法想像的。因為“黑老大”腦子里是流氓邏輯,是不遵循正常道理行事的。所以拒絕它,還要給足它面子,給它個臺階下。
巴基斯坦顯然很明白這個“江湖規矩”,所以精心準備了一個婉拒的理由。這份外交辭令寫得水平很高,首先對美國的邀請表達謝意,其次自稱巴基斯坦是個民主國家,“因司法獨立、公民社會活躍、媒體自由而在實行民主方面卓有成效”,第三表示珍視巴基斯坦與美國的關系,希望擴展與美國“在雙邊、區域和國際層面的合作”,最后才說“在未來的適當時機著手展開此議題”。巴基斯坦通篇辭令也沒說不去參會,但“未來的適當時機”表明這次不去了,以后再說。
巴基斯坦這份外交辭令,充滿了客氣,彬彬有禮,讓美國無法憤怒。巴基斯坦試圖在中美兩國的大國博弈中,兩邊不得罪。這個結果令中國很滿意了,畢竟不去參會就是對中國最大的支持,也只有“巴鐵”有這膽量。這次“民主峰會”明顯是冷戰思維的產物,美國一直罵中國和俄羅斯“威權”、“專制”,中俄也連篇累牘地抨擊美式偽虛民主,空氣中的“火藥味”早就傳到了巴基斯坦,在兩難選擇中,巴基斯坦肯定要掂量輕重。在中美之間進行“選邊站”,選擇中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巴基斯坦與中國是“患難與共”的關系,“巴鐵”是經過兩國多次共度難關,尤其是中國幫助巴基斯坦度過難關形成的。
巴基斯坦拒絕了美國,它最擔憂的是美國的制裁,畢竟國力沒有那么強大,禁受不住“大流氓”的折騰。12月9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再次通過媒體對日益擴大的地緣政治分歧有可能使巴方陷入冷戰式的集團表達了擔憂,巴基斯坦不想陷入冷戰,但對當前中美俄這些大國博弈走向“冷戰”邊緣無能為力。因此巴基斯坦希望成為一個“將各國聚集在一起的橋梁型國家”。巴基斯坦想當“冷戰”的粘合劑,動機是好的,但愿世界不要發展到那一步。世界是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卻以一己之力人為地撕裂了這個世界,給各國造成了生理疼痛和心理恐慌,這簡直是太糟糕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良評”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