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今日政治網4月19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建議,為俄羅斯的兒童群團組織選用“少先隊”一詞。他強調,與共青團不同,少先隊沒有意識形態色彩。
報道稱,普京在同副總理塔季揚娜·戈利科娃會晤時表示,“老樣子就是新樣子。過去什么樣,現在也那樣。這避免不了。請考慮看看,和孩子們商量一下。”
蘇聯是最早建立“少年先鋒隊”的國家。有一首蘇聯兒童歌曲,名字好像是《燃燒吧,營火》,我記不太準了。這里的“營火”是指夏令營的篝火。這可能就是蘇聯少年先鋒隊在舉行夏令營活動時創作的歌曲。只是我不知道歌詞的內容是什么。我聽到的是俄語的歌聲,而我聽不懂。但那首歌的歌聲歡快、熱烈,也略有一點激昂,是非常好聽的。
這支歌曲的旋律并不會讓中國人感到陌生。電影《紅孩子》里的《共產兒童團歌》的旋律與這首蘇聯歌曲的旋律非常相近。有人說,這是模仿蘇聯歌曲創作的中國歌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少年兒童組織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1922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安源創建了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兒童團,此后又成立勞動童子團、共產兒童團、抗日兒童團、解放戰爭時期的兒童團和地下少先隊等。
1949年1月,黨中央通過決議,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少年兒童組織。當年10月13日,中國少年兒童隊建立。1953年8月21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關于“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說明》,指出“先鋒”是開辟道路的人,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這一天,“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中國少年先鋒隊吸收7至14歲的少年兒童參加。
毫無疑問,蘇聯的少先隊與中國的少先隊是由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來指導的。《紅孩子》里的《共產兒童團歌》的歌詞中寫道:準備好了么? 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將來的主人,必定是我們,嘀嘀噠嘀噠嘀嘀噠嘀噠。中國的少先隊隊歌,最早的一首是郭沫若作詞,李煥之作曲的。歌詞是這樣的: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會認為,這是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少先隊的隊歌。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這樣一支隊歌。
到了六十年代,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改換了電影《英雄小八路》中的插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歌詞更是直接和明確: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英雄小八路》說的是當年炮擊金門的時候,處在前線海島上的一群少先隊員的故事。
按普京的說法,少先隊的名稱沒有意識形態色彩,與共青團不同。我感覺,普京的這個說法有點“欲蓋彌彰”。這里的“欲蓋彌彰”是帶有褒義的。可能他擔心人們可能會聯想到蘇聯,而普京并不想用“少先隊”的名稱來引起對蘇聯的聯想。他不希望使用“少先隊”的名稱過于張揚,因為這有可能引起某些對蘇聯有惡感的人們的反對。
共青團的名稱肯定是有意識形態色彩的。不過,今天的俄羅斯仍然有一份報紙,名為《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在蘇聯解體后,這份報紙一直都在出版發行,也算是一樁奇聞了。俄羅斯要成立少年先鋒隊,說讓這個名稱要完全清除意識形態色彩又談何容易? 但至少,使用少先隊這個名稱會讓今天俄羅斯的民眾產生對蘇聯時代一些美好事物的回憶和聯想。而這樣的回憶和聯想會激發俄羅斯人民強大的愛國主義信念。
在中國的五六十年代,孩子們要到九歲才能加入少先隊。而且不是一下子讓所有的達到九歲的孩子全都加入進去。要想加入少先隊,還是要進行必要選擇的。那些學習好、愛勞動、尊敬師長的孩子會被優先選擇加入少先隊。這些先入隊的孩子就可以成為其他孩子們的榜樣,讓那些羨慕已經入隊的孩子產生一種激勵,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一些,不久的將來也都能加入少先隊組織。當然,一般到了小學六年級,所有的孩子幾乎都能入隊了。少先隊還有一定的先鋒作用,但并不把所謂先鋒搞得太過絕對化。
后來,中國的小學生一進入二年級,幾乎所有的孩子不需要經過任何選拔,都可以直接入隊。這樣的做法固然避免了在孩子們中間的某種身份的劃分,但所謂先鋒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或許,現在有關方面并不打算在孩子們中間搞出某種不必要的入隊先后順序的劃分。這可能因為擔心對孩子們的成長會有負面作用。這樣的考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對于“少年先鋒隊”這個名稱,如何讓孩子們了解所謂“先鋒”的意思,應該還是有必要的。至于如何讓孩子們了解甚至理解“先鋒”二字,恐怕做少先隊工作的同志們是要下一些功夫的。
在我們讀中學的時候,少先隊的英語是young pioneer。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繼續使用這樣的譯名。那時中國的英語課本有不少課文是學蘇聯的。蘇聯的英語課本里,肯定有關于young pioneer的課文,那時中國的英語課本自然也是有的。今天的中國英語課本里應該是沒有了吧?
可能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曾經有過所有的中學生也不需要經過選拔,都可以成為共青團員的做法。嚴格說來,這樣的做法確實有點欠妥。共青團,即是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樣的青年組織不可能不帶有意識形態的色彩。如果有的孩子,連共產主義都不了解,或者完全無知,這樣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共青團員,確實不太合適。
現在中學里要發展學生入團,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搞大撥轟了。必要的選拔現在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曾幾何時,在大學里,學生入黨似乎也很容易。只要你提出了申請,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沒有發現存在什么問題,那你就可能被吸收入黨了。現在這樣的做法已經得到了改變。學生入黨的條件比過去要嚴格一些了,入黨也不是像過去那么簡單和容易了。至少申請入黨的學生們要更多地了解一些什么是共產主義、什么是共產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知識,并且要表現出認同與肯定。這是一種正常的改變。
據俄羅斯今日政治網的報道稱,議員米哈伊爾·馬特維耶夫去年5月說:“我完全不理解,‘少先隊’一詞有什么不合適?這是個好詞,意指‘開拓者’,起帶頭作用的人。沒有任何意識形態負擔。但不知為何‘少先隊’這個詞被嫌棄,開始發明什么新詞。”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