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分析了4月1日至3日三天時間里發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后,其實是拜登政府或其背后猶太資本要極力促成耶倫訪華。今天說說耶倫為什么要猴急著訪華。
先說背景事件。
3月19日,香港立法會全票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這標志著落實基本法23條的憲制責任正式步入法制軌道,未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也正式生效。
這個表決通過后,美國政要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大肆詆毀香港的法制建設和民主進程,并揚言要對香港政府采取制裁措施,包括對香港政府官員的制裁以及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動搖或者剝奪。
但吵吵歸吵吵。盡管美國政要講話很嚇人,美國政府卻遲遲沒有采取實質的制裁行動。
直到3月30日,美國才通過了所謂《2024香港政策法案》。該法案除了對香港的造謠抹黑以及威脅恫嚇之外,并無實質性的制裁措施出臺。美國務卿布林肯針對這個法案,也只是強調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對香港政府官員進行“簽證制裁”。
31日,中國外交部針對美國所謂的《2024香港政策法案》作出了強硬回應,香港政府也發表了措辭強硬的公告。在香港政府的公告中,對美國所謂“簽證制裁”表示了“嗤之以鼻”。邊這樣的詞兒都用上了,足見態度之強硬與堅定。對港府來說,這顯然是史無前例。
整體上看起來,此次事件中,中美之間的角力一反常態,表現出了明顯的中強美弱,中實美虛的狀態。
當然,就在中方強硬回應美方通過所謂《2024香港政策法案》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1日,在中東和中國臺海又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前文已述),連續三天的驚心動魄之后,最終結果是4月4日的耶倫緊急訪華終于塵埃落定。
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這一系列事件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內在邏輯沒有?
請注意另外一個重大事件也是在3月19日同一天發生。3月18日深夜出臺,19日才見諸報端的消息是,中國證監會正式宣布對恒大集團的調查結果和處罰決定。恒大集團涉嫌嚴重的財務造假,虛增收入5600億,虛增利潤920億。恒大被處罰款41.75億,許家印被罰4700萬,并被終身禁入股市。
這個事情與前面所述系列事件有關系么?
當然有,只不過這之間的邏輯關系要有點專業知識才能讀懂。
恒大是香港的上市公司,負責其財務管理的是全球四大財務公司(會計事務所)之首的普華永道。全球四大財務公司分別是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和安永。這四大全球性的財務公司掌控著全球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同時從事審計和各種財務咨詢服務。
如果說華爾街是金融資本市場的終極操盤手,這四大財務公司則是全球會計事務的終極操盤手。眾所周知,華爾街的背后是猶太資本,這四大財務公司的背后是誰?
當然還是猶太資本。
只不過猶太資本在華爾街以及全球做的是金融業務,而四大財務公司在倫敦以及全球從事的是會計業務。金融和財務在許多時候其實是不分家的,貨幣是記賬單位,會計是記賬方式,二者本質上是哥的仗娘與嫂的娘之間的關系。
我們通常只關注華爾街如何叱咤風云,卻很少關注四大財務公司的能量。很簡單一個道理,沒有財務公司的會計賬務處理配合,華爾街洗劫的財富就無法洗白。不僅如此,在洗劫財富的過程中,會計業務的配合也至關重要,比如財務公司不做假賬,不虛增營收和利潤,上市公司的股票又如何能在股市上瘋漲圈錢呢?
專業知識不講太多,我們思考一個簡單問題,恒大財務造假意味著什么?
當然意味著全球第一大財務公司普華永道涉嫌財務造假而身敗名裂的可能。這就看中國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是否曝光其財務造假細節,是否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這樣做,無疑會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巨大的波瀾。
還記得當年美國的”安然事件“么?那就是財務公司會計造假的典型案例。雖然安然公司涉嫌會計造假的金額只有600億美元,遠低于今天普華永道的恒大財務造假金額,可當年不僅是安然破產了,還差點就要了華爾街的命。
要知道,中國有太多上市企業是四大財務公司在主持其會計事務,他們中還有沒有第二個恒大?
如果真像美國一些政要所揚言的那樣,要剝奪或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香港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絕不只是口頭上的“嗤之以鼻”,還可以做什么你用屁股想想也能明白。
一旦四大財務公司的丑聞不斷曝出,這是不是意味著加速華爾街的崩潰,加速美元霸權的崩潰,同時意味著美債的徹底崩潰?
一旦華爾街出現動蕩,再拋售一點美債和美元,補上幾刀行不行?
今天的世界,最不怕金融戰、貿易戰的,其實不是我們,相反正是美國。在金融市場的角力,美國并沒有任何底氣,所以面對香港的硬氣表現得一籌莫展,無可奈何。
但是,美國能夠做的是,從4月1日開始在中東和臺海制造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其目的只有一個,促成耶倫火速訪華。
耶倫來了,具體談了什么,對外的公報永遠不會涉及核心機密,正如雙方領導人深夜通話談了什么,公報永遠是官方的套話,誰也不會涉及真正的機密內容。我們只能從系列事件中尋找其內在邏輯。許多時候,邏輯,尤其是事實邏輯和數據邏輯,才是真相所在。
耶倫來之前,大講特講中國產能過剩沖擊美國市場問題,這難道是想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部長戴琪的飯碗?當然不是,耶倫來中國談的絕不是貿易問題,貿易問題與臺海問題一樣,都是籌碼而已。
作為財長,最關心的當然是美國國債問題,這才是她的本職和使命。美債就是美元,二者是一個東西,所以她代表的既是美國財政部,也是華爾街和美聯儲。
總有人說美聯儲是絕對的獨立機構,與美國政府無關。事實卻是,無論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你什么時候見過美聯儲主席訪華或訪問其他國家,商討如何展開金融合作事務沒有啊?為什么?
美聯儲就是美國財政部的印鈔機,無論表面上如何表演,美聯儲一定聽命于美國財政部,這是多年來的事實告訴我們的真相。川普要無限量寬,或者拜登要求加息,美聯儲絕不敢說半個不字。至于聯邦政府動輒錢花完了威脅議會說要關門歇業,那不過是議會所代表的兩黨政治要在黨派利益上討價還價而已,但絕不意味著議會真會限制政府花錢,真能限制美聯儲印錢。他們的把戲永遠是不停地討價還價,然后繼續發行國債,繼續印錢。所謂討價還價,本質是不同黨派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如何瓜分新印的美元,分臟方案達成妥協了,馬上開動印鈔機,一分鐘都不會耽擱。
四大財務公司與美國財政部有關系嗎?
表面上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如果說美國財政部是最終受益者,華爾街和美聯儲不過是白宮的白手套,那么四大財務公司就是幫白手套洗白,并幫白宮做好會計善后的管家婆。
去年這個時候,中國處罰四大財務公司之一的德勤,耶倫就開始死打亂纏求著要訪華。今年曝出普華永道在恒大問題上嚴重財務造假,耶倫又來了,而且這一次,是變著法想盡了千方百計地軟硬兼施才終于成行。
總有人把美國打金融戰描述得多么可怕。我在講了這么多之后,現在告訴你一個結論性的真相:美國固然是金融戰的始作俑者,也是金融戰的操盤手,但美國并非金融戰的最強者,而且如今的美國,已經只有被動應對金融戰的能力了。原因和道理如下:
其一,美國固然有美元霸權,但在美元和美債超級泛濫的當下,在俄羅斯掀起去美元化運動的當下,在美國股市已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泡沫規模的當下,在全球美元經濟體持續高通脹的當下,美元和美債已經是風雨飄搖中大海里的浮萍,隨時都可能因最后一根稻草的到來而瞬間灰飛煙滅。
其二,金融戰的核心是匯率戰,全球到底誰有能力打匯率戰?答案當然是美國。美國盡管手里只有美元,但可以通過諸如加息縮表或反向操作的美元政策來操作美元流動性,并以之影響全球匯率波動,制造周期性割韭菜的游戲。當然,這只對那些依附于美元,放任本幣自由匯率的經濟體有效果。
當俄羅斯切斷了盧布與美元的關聯,這收割的游戲立馬就失效了。俄羅斯的做法是非市場的硬脫鉤,還有沒有不搞金融脫鉤,在現有匯率市場既定規則之下仍然能抵抗匯率戰爭,抵抗美元收割的可能呢?
其三,總有人說中國手握3萬億美元外儲是把自己辛苦勞動的商品換來了一堆廢紙,這當然是金融外行在講外行話。3萬億外儲的意義有很多,我不一一講,在這里只講與本文主題相關的一個方面。站在金融戰和匯率戰的角度看,3萬億外儲其實就是金融戰或匯率戰的超級核彈。
匯率市場是貨幣交易市場,匯率波動是靠貨幣買賣形成的。只要我手中有巨量的美元,就一定不害怕你打匯率戰爭。你拋人民幣,我就用美元買,把匯率買起來;反之,你賣人民幣,我就大量拋售人民幣,把匯率打下去。這是個簡單的市場交易過程,但它決定了匯率能否穩定。
多少年來,人民幣匯率為什么相對其他貨幣要穩定得多?就是因為我們有3萬億外儲啊。我們每年新增外匯幾千億美元,去年是8千多億,為什么我們手里的外儲始終是3萬億左右?因為這個數量足夠維持核彈級的抗金融戰水平,多了不必要,少了威力不夠強大。
3萬億外儲中,近萬億是美債,這是一枚金融原子彈,剩下2萬多億主要是美元,這是一枚金融氫彈。一枚氫彈,一枚原子彈,夠了,這就是我們能夠貨幣穩定,不被收割的王牌。
我在前面講過,此輪美元周期的表現,已經充分表明美元收割的游戲已經不靈了。從天量印鈔到持續加息,美國不僅未能實現對外收割(只有日韓印等少數國家被收割到了),而且還導致了自己內部的金融危機,股市超級泡沫已經形成,高通脹持續。過去,美元無論怎么印錢,美國都不會高通脹,如今情況變了,美國自己正被淹沒在自己制造的貨幣汪洋大海之中。這種情況下,說美國還有能力打金融戰么?
別扯了。現在的美國,要想避免或暫時避免金融危機甚至是金融海嘯,只能向那些手握金融核彈者求和求助。也許我們可以說包括各種政要在內的全美國人都是傻缺,看不懂世界真相,但有一個人是絕對唯我獨醒的,這個人就是耶倫。她的彎腰鞠躬,是在拯救美國。就沖這鞠躬盡瘁的精神,沒道理不對她表示一點尊重。
作者:肖仲華;來源: 肖仲華開講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