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4年8月29日發布了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數據顯示,我國新增網民742萬人,以10-19歲青少年和“銀發族”為主。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網民的49.0%,50-59歲、60歲及以上群體分別占新增網民的15.2%和20.8%。
在新增網民中,娛樂社交需求最能激發網民上網,在該群體首次使用的互聯網應用中,短視頻應用占比達37.3%。此外,即時通信也顯示出一定“拉新”能力,占新增網民首次使用互聯網應用的12.6%。
從《報告》公布數據來看,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幾乎成為全民化應用的“棲息地”“打卡地”,每一位網民既是視頻制作者也是瀏覽觀看視頻的觀眾,尤其是50歲及以上網民碎片化時間瀏覽觀看微信、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成為常態,機不離手手不離機的低頭族、眼不離屏屏不離眼的埋頭族在公共場合隨處可見。
視頻,按時間長短可以區分為長視頻、短視頻、微視頻。而對于微視頻尚未有明確表述,筆者認為就是指用戶通過手機、攝像器材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拍攝照片或下載網絡照片、視頻等手段,經各種視頻軟件加工制作(合成),上傳移動互聯網進而播放共享的短則5秒,長的一般在15秒以內的精彩視頻片段的統稱。
與長視頻相比,短視頻、微視頻,因其播放時間短、內容廣泛、形態各異,囊括新聞資訊、微電影、影視劇、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新聞紀實、生活娛樂、男女對話逗樂、手機拍攝合成等,不斷滿足網民互動、娛樂、快餐化需求,備受廣大網民喜愛和關注,正顛覆著以往人們獲取知識、休閑娛樂等生活方式。同時,長視頻也開始轉向為短視頻儲備產品發展。有專家預測,短視頻、微視頻將成為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熱點,不僅適應新時代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刷手機習慣,也可滿足網民碎片化、間隙化、等待化的休閑娛樂需求。
當下,視頻逐漸滲透網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時節,新聞傳播活動也將迎來手機短視頻與微視頻融合發展的新風口,企業也將迎來短微視頻融合發展戰略布局的窗口期,以短視頻、微視頻、直播為代表的新型視聽傳播形態成為人們信息傳播和日常表達的重要方式。
隨著短視頻、微視頻與直播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短視頻APP平臺也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在激烈的競爭中短視頻市場如火如荼,既有老牌短視頻平臺相互廝殺,又有新秀平臺瓜分流量,拉開開啟不同商業模式的競爭。如,有的采取有啟動頁廣告、短視頻廣告推送(與大品牌合作)、電商合作;有的采取直播、粉絲頭條、短視頻打賞等模式。如此,難免會出現爭奪流量的競爭,一些用戶甚至挑戰起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底線,一些低俗、影響不好的短視頻開始滋生。
由于短視頻運營者沒能及時、有效地阻止,導致這些短視頻被大肆傳播。但是,從2018年3月開始,被要求整改、下架或者禁封的短視頻平臺幾乎涵蓋了整個短視頻行業,這無疑給整個短視頻行業敲響了警鐘。因此,短視頻平臺應該認識到,只有不斷創造優質內容才能讓平臺活下去。
近年來,各平臺持續加強優質內容創作,不斷提高節目品質,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內涵、正能量、高質量的節目,正向多元化、高品質的節目發展,營造正能量網絡環境。2023年上半年,《青春正好》《種地吧》《抬頭見喜》等網絡視頻節目獲得良好市場反響,充分發揮了優秀作品的示范引領作用。與此同時,商業平臺也開啟視頻信息內容付費模式。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發布2023年短視頻用戶價值調研報告調查顯示,過去半年,通過客戶端、網站、小程序、電視等渠道看過短微視頻的10歲及以上視頻用戶規模保持上漲,但用戶規模增速進一步放緩,從2022年的6.4%降至2023年的2.4%。
短視頻雖然成為全民化內容消費形態,在各年齡段用戶中均衡滲透,但是短視頻用戶的觀看時長有所縮減。用戶在自制及發布短視頻方面出現減量趨勢,向提高質量發展。用戶觀看短視頻的動機,可歸納為釋放壓力、獲取實用資訊及技能、社交互動等大類。
2022年以來,抖音集團相繼與搜狐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達成合作,圍繞長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長短視頻聯合推廣等展開探索,旨在達到長視頻與短視頻取長補短,有力推動平臺、用戶、創作者之間多方共贏。
《報告》顯示,上半年隨著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行業環境的不斷優化,網絡視頻行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向短、精、快、頻方向進軍。
個人視頻平臺將增多,但瀏覽觀看規模增加趨緩。人工智能不斷被運用于視頻制作,使視頻加工、合成、剪輯更加簡單、便捷、高效,內容即可是原創照片、視頻、照片與視頻合成,也可充當搬運工下載其它平臺視頻、照片或翻拍翻錄其他創作者產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合成加工剪輯,就可精選出獨具特色的內容產品,還可把該產品套入創作者滿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素材模板,快速上傳自己注冊的視頻平臺賬號或上傳朋友圈自動生成相匹配音樂、歌曲或搜索選擇自己所需歌曲名。所以,每個人既是視頻制作者,也是視頻觀眾。
《報告》顯示,一是微短劇行業合規化水平不斷提升。隨著行業引導政策陸續出臺,微短劇創作生產走向規范化。《報告》顯示,截至6月,微短劇用戶占網民整體的52.4%。二是短視頻行業持續繁榮。隨著短視頻平臺用戶黏性不斷提升,短視頻電商業務穩步發展,商業化變現效率持續提高。截至6月,短視頻用戶占網民整體的95.5%。三是長視頻行業提質增效。行業提質趨勢延續,其中《我的阿勒泰》《繁花》等長視頻類劇集兼具熱度與口碑,為用戶帶來了高質量的視聽體驗。截至6月,長視頻用戶占網民整體的65.2%。整體來看,網民對生活服務、出行服務、綜合電商、游戲娛樂等多元化需求持續高漲,短視頻使用將長期面臨移動互聯網存量競爭。用戶對于短視頻的觀看及使用,趨向于在碎片化時間中更加高效、有價值的重新分配。在存量競爭加劇和用戶時效管理的雙重作用下,短視頻行業將持續深耕存量用戶,加速培育長期發展勢能。
旅游市場回暖帶熱內容供需,用戶喜歡看旅游類短視頻。從內容類型來看,超六成用戶對景點/旅行講解類、風光直拍類內容感興趣,半數用戶更關注旅游攻略、測評、VLOG類內容。“旅游+短視頻”展現出極強的融合性和包容性,“淄博燒烤”“村BA/村超”等事件在短視頻傳播的加持下相繼火爆,“網紅經濟”為文旅注入新力量。調查顯示,八成用戶被短視頻內容中的目的地特色風景、文化及美食所吸引;超半數用戶被推薦內容中的網紅打卡地、文創周邊等種草,或被新奇、特色體驗吸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成為主流模式。
各種平臺經濟、直播帶貨迅猛發展,其業務形式、盈利模式,多元化平臺、多群體入場,讓網絡主播快速走紅,直播打賞、直播傭金等多種收入成為網紅直接經濟來源,同時也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但是,自從2021年12月20日以來,稅務部門公布了對網絡主播黃薇(網名:薇婭)、網紅雪梨、林珊珊等偷逃稅的處理結果后,有效驚醒后人。
前人被懲戒,后人才會汲取教訓,老老實實賺錢,認認真真交稅。對于主播們,警鐘長鳴,對于行業,加強自律,對于普通群眾,吃個瓜。這也再次警示,網絡主播從業人員,網絡直播非“法外之地”。
(作者:魏岳江 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