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廣東 1500 家工廠將搬到四川。這一舉措,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據財聯社 9 月 25 日消息,國家將引導企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在高層批復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四川成為唯一一個被點名的戰略腹地。
惠州的 TCL 集團、聯想集團、小米科技、格力電器、長虹電子、海爾、華為等共計 1500 家企業將開啟這場規模宏大的遷移之旅。
這堪稱廣東近 40 年來最為壯觀的一次產業轉移。
國家為了推動產業轉移,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在稅收方面,給予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的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降低企業的稅負成本。
在土地政策上,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并給予土地價格的優惠。
同時,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交通、物流等條件,為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
廣東,一直以來以其完整的產業結構而聞名。然而,四川雖地處大山之中,交通似乎不那么便利,卻有著獨特的優勢。“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下,四川的地理環境易守難攻,全是大山,可承擔起隱蔽軍備工業的重任。
成都的天府大道、雙機場、天府新區等超前幾十年的規劃建設,也為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轉移中西部,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從經濟層面看,廣東的低端產業升級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傳統制造業面臨著更高的地租成本和人工成本,與其搬去東南亞,不如搬到兄弟省份,讓這塊蛋糕留在自己人手中。
廣東搬遷部分工廠至四川、珠三角,能騰出更多土地和資源用于發展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一代信息產業,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歷史上也有不少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比如,曾經美國的制造業從東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轉移,促進了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在國內,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一些制造業向周邊的江蘇、浙江等地轉移,帶動了長三角地區的整體繁榮。這些成功案例都證明,產業轉移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對于中西部省份來說,這次產業轉移無疑是重大機遇。它必將為中西部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讓更多的人能在家門口就業。
正如一些四川兄弟所言,終于可以在自己家門前打工了,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去佛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中西部地區應抓住這次機遇,實現經濟的騰飛。
然而,廣東在這場產業轉移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目前廣州的第一生產制造區白云區已出現大批工廠加電商企業集體出逃。
白云巨龍增查和嘉禾望港一帶辦公區空置率再創新高,電商人的就業環境雪上加霜。大批制衣、美妝、汽配等工廠正撤出白云。但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廣東產業升級的陣痛。對于企業遷移,也存在不同的考量。部分企業遷移到東南亞,可能培育出下蛋的母雞,也可能面臨風險。
若遷移到中西部,雖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物流成本高、工資易上漲等。只有內銷單企業搬過去較為劃算,出口企業則需謹慎權衡。
總體來說,1500 家企業搬四川是高層的重要戰略舉措。如今中東戰火連天,東北方位局勢緊張,臺灣省的收復也是歷史必然。
對于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中西部是明智之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共同期待祖國在這場變革中越來越強大、繁榮、穩定。
作者:木心;來源: 深度加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木心:國家開啟備份戰略,廣東 1500 家工廠將搬到四川,國運開啟第一步
2024-10-1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