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陳經:挺過多次重大沖擊的美國經濟,正陷入最難解的困境
點擊:  作者:陳經    來源:觀察者網  發布時間:2025-02-06 10:48:50

 

近年來,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偏離了正常軌跡。此前民主黨政府與媒體一直宣傳經濟數據良好,卻在選戰與民眾輿論中遭到否定。與此同時,美國兩黨多年來共同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資本市場泡沫,美股、比特幣等市場出現極端跡象。

 

美國經濟數據很受全球關注,這些數據的產生機制、數據的意義,市場雖有懷疑,但仍然習慣性地麻木解讀,美元的全球地位慣性延續。美國經濟深層的矛盾與扭曲越來越大,日益脫實向虛GDP增長率、失業率、公司盈利等經濟數據變成了受操縱的金融數據,越來越依靠金融手法維持經濟運行。

 

美國搞生產建設問題成堆,大量普通民眾日子不好過,甚至扎堆到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對賬揭發真相。美國資本市場吸引全球資金,消費活躍,上市公司盈利持續增長。這些都是美國經濟日益金融化的現象,雖然炒高了金融數據,但絕非好事。

 

本文通過數據揭示美國經濟已經被金融綁架,陷入了金融化困境。一旦資本市場的泡沫破滅,美國經濟也將遭受重創。

 

一、美元的金融化

 

很多人朦朧地知道美元是世界貨幣,并因此占了很大便宜,但具體細節就不太了解。如美國內部發生經濟危機出事了,或者發生嚴重通脹了,美元反而會升值。這種反常的現象,不知如何解釋。

 

近年來美國大幅通脹,而中國是通縮,物價差異明顯,在中國每月2000元人民幣的生活水平,比在美國每月3000美元的生活水平更高陳平不等式戲劇性翻紅。按理說美元水多了,人民幣購買力上升,直覺應該升值。但2021年起,人民幣卻對美元貶值了不少,這不好解釋。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月線走勢圖

 

原因在于,美元的主要用途,并非一般人直覺理解的用于生活。只有美國人用美元生活,其它國家的人一般是用本國貨幣,而不是美元。所謂世界貨幣,主要是指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金融交易中成為主導者,其金額遠大于商品貿易額。

 

國際貿易需要用貨幣進行支付,換取實物商品或服務。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信譽低,不少公司會在雙邊貿易中選擇用第三方的美元進行貿易,也有用歐元、日元、英鎊的,近年來也偶有用人民幣的。各國貨幣信譽有高低區別,但這并非美元地位的關鍵原因。

 

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有時很大。例如,一個中國公司出口1000萬美元貨物給國外買家,扣除各種開銷,凈利潤有5%,也就是50萬美元。但做生意有周期,如果等收到1000萬美元,人民幣匯率升了5%,那利潤直接就沒有了。怎么應對這種風險?

 

 

人民幣占中國跨境支付比例快速提高

 

一個辦法是,選擇人民幣當結算貨幣,搞生產、收買家的錢都是人民幣。合約上寫的就是人民幣,外面匯率怎么變都不影響收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選擇人民幣結算,賣家如此,買家也是如此。20243月,中國的跨境交易結算中,人民幣份額是52.9%,歷史性地過半,超過了美元的42.8%。而2010年,人民幣份額才0.3%,美元份額是84.3%。這說明中國商家越來越強勢,人民幣越來越有信譽。

 

但中國商家選擇人民幣結算,貿易伙伴就要自己想辦法應對風險。這絕不簡單,匯率風險真實存在。

 

另一種辦法是固定匯率,人民幣和美元匯率綁死,簡化問題,1994-2005年基本如此。2008年到2010年,實質上也等于固定匯率了,當時國際上比較亂,穩住匯率簡化應對。

 

但固定匯率毛病很大,失去了貨幣政策獨立性,沒有了升息、降息、升值、貶值調控宏觀經濟、進出口的靈活性。匯率還是應該浮動,所以2005721匯改后,人民幣出現了長期升值趨勢。

 

 

匯率浮動了,中國商家或貿易伙伴如何應對匯率風險?就需要學習有點復雜的外匯交易

 

外匯交易(FX exchange)和貿易結算不一樣,是各國的貨幣換來換去,與商品無關。20224月外匯交易每天的交易量高達7.5萬億美元,而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是約30萬億美元。外匯交易額遠大于商品貿易額,前者是后者的大約100倍。

 

例如外國公司要買中國商品,就用美元在香港換人民幣,這就是一種外匯交易需求。但事情要復雜得多。

 

 

外匯市場按貨幣和貨幣對劃分的成交量

 

國際清算銀行(BIS)每三年會出報告分析全球外匯交易情況,最新一期是2022年的。2022年美元在外匯交易中占比是88.5%,歐元30.5%,日元16.7%,英鎊12.9%,人民幣7%,這是前五大份額的貨幣。注意份額總和是200%,因為外匯交易是成對出現的,一種貨幣份額最高也就是100%,美元的88.5%是極高的份額。

 

人民幣份額從2019年的4.3%提升到7.0%,進步不小,但有6.6%的份額是與美元交易實現的。實際上,各國貨幣主要份額都是與美元交易。成對交易份額最高的是美元與歐元,占比22.7%。與美元無關的成對交易中,份額最高的是歐元與英鎊,但只有2.0%!所以,可以把國際外匯交易理解為,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各國貨幣都與美元交易,相互零星有些交易。

 

 

外匯市場按工具劃分的成交額

 

為什么會這樣?如今美元并非最有信譽、最有購買力的貨幣;今天美元擁有這個地位,是各國歷史上為了應對金融風險形成的這個格局。

 

國際外匯交易有五種類型,其中份額最大的是外匯掉期FX swaps),2022年占比51%;第二是即期交易Spot trades),占比28%;第三是直接遠期交易Outright forwards),占比15%;第四是占比4%外匯期權FX Options)等衍生品交易;第五是貨幣互換,占比2%

 

即期交易就是最原始的,用A國貨幣換B國貨幣,按當時的匯率成交,換來貨幣就去支付。這是五種中最簡單的。但是,就如在原材料貿易中引入期貨思維,要應對價格波動的時間風險,往往需要在遠期做另一個反向的合約對沖,鎖定收益。這就形成了外匯掉期交易的出發點,一個近期匯率和一個遠期匯率的合約組合(二者反向),付出一定成本,但消除了匯率波動風險,鎖定收益。而這類消除風險鎖定收益的合約需求,也給外匯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獲利機會。

 

外匯交易經常使用杠桿,交易時間24小時不斷。在商品貿易支付結算之外,外匯市場還可以滿足貨幣投機、投資、套期保值等需求,實現多種支付方式和復雜的衍生品交易。這些因素使得全球外匯交易的金額,遠超商品貿易。

 

外匯交易方式不簡單,地緣政治變化還經常對外匯市場造成沖擊。現在國際上不靠譜的國家很多,這讓國際貿易充滿了風險,這也使得如何有效規避風險成為剛需。最終結果是,美元成為避險選項中最簡單的選擇:匯率知識不足不要緊,就美元結算。只要波動之前和之后,手頭美元數量有增無減,生意就是成功的。

 

事實上,歷史上選擇美元有很多理由,流動性好、能投資理財、購買力強、幣值穩定。但是幾十年下來,這些理由都不重要了,因為人們基于慣性直覺地認為,美元直接就有避險屬性。

 

所以國際經濟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人們就本能地賣出風險資產,拿著美元等風波過去,所以危機期間美元往往升值。這個情況離譜到,即使是美國經濟本身出事,如2008年次貸危機,美元也還是會升值。國際上越亂,美元就越升值。

 

理論上來說,不少人知道美元長期不靠譜。所以即使美聯儲在20249月前一再加息,沒有利息的黃金也大創新高。于是即便全球有實力的央行基于長期思維,在遠離美元,但更多的人是短期思維,還是本能地從美元本位思考,如全球保險公司長期宣傳美元保單。畢竟多數公司面對商業的短期風險時沒法進行長期考慮,畢竟處理不好真的會傾家蕩產。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早在1989年,美元的占比占了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約90%,確立了全球貨幣的中心地位。當時日元的占比是28%、英鎊15%、瑞士法朗10%,這些貨幣在2022年仍有相當份額,但是都無力挑戰美元地位。

 

當時,德國馬克占比是26%,隨后在1992年升至40%,成為歐洲主導性的貨幣。但是到了2001年,歐元占比為38%,還不如馬克的最高份額,而美元占比是90%。這標志著在外匯市場領域,歐元對美元的挑戰走向失敗。甚至到 2022年歐元的使用率下滑到了31%,更加不可能了。

 

多年來,美元在國際上真正的挑戰者不多,占比上升最大的人民幣也只有7%,而且其中6.6%的交易是與美元相關的交易,和其它貨幣交易不多。

 

因此,這確實是難以撼動的國際外匯交易格局。耶倫數次發表評論,堅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會改變,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其他貨幣能夠取代美元。

 

這幾年,美國國債上升到36萬億美元,政府瞬間增發了6萬億美元國債使用,然后引發了美國內部大通脹,導致美國國內服務業拉動GDP要超30萬億美元。但是這些美國內部的事,都沒有觸動全球外匯交易市場格局。畢竟在外匯交易中,貨幣的利率極為重要,不同貨幣的利息差距每天都要計算。而國債總額、赤字、GDP,不在公式中。短期來看,美聯儲的加息減息成為外匯交易最關鍵的因素,比那些宏觀指標重要得多,畢竟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過于遠期的事考慮不動。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國際貿易中,美元的價值可以通過購買國際商品市場的物資得到維持。這也是人們對于美國國債、GDP、通脹率無感的一個原因,畢竟全球大多數人不需要在美國生活,而是在國際上用美元購買貨物。

 

美國資源豐富,這與歐洲和日本有本質不同。美國有相當的本錢成為澳大利亞式的資源國,美國國內的能源、農產品都是優勢產品。現在特朗普準備利用這個優勢,大挖資源,還要擴大領土,吞并格陵蘭、加拿大,靠資源解決財政問題。而歐洲和日本沒有資源,工業品與中國相比質次價高,如何維持貨幣價值,是個大問題,所以日元近年來跌了很多。

 

但如果美國僅僅是個資源國,即使美元本身價值可以維持(就如不少資源國的貨幣),國際貨幣的中心地位也不可能維系。美元的中心地位,關鍵在于全球面對風險時,各個行為主體建構的從美元本位思考問題的本能,認為生意賺到美元才覺得安心。所以美國經常在國際上興風作浪,制造出風險讓美元走強,屢屢得逞。

 

 

SWIFT貨幣市場份額,20191-202411Statista

 

另一個各國貨幣相關的數據,是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體系里的支付份額。202411月時,美元占比是47.68%,歐元22.29%,英鎊7.27%,人民幣3.89%,日元3.44%

 

SWIFT體系一年支付額有2000萬億美元之多,其中金融交易結算的額度,每天超過5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全球貿易額只有SWIFT支付總額的1.5%。金融交易和外匯交易有區別,如買家通過股票交易系統買入美股,相應的美元通過SWIFT轉給賣家美元賬戶,這是金融交易。賣股票得到的美元,換成人民幣,這是外匯交易。

 

外匯交易,本來的根源是國際貿易,不同國家要換匯做生意。就算發展出期貨式的復雜交易策略,也還是和貿易間接相關。但是金融交易不一樣,它可以和貿易無關,錢生錢。很多人換了匯,并不是去做貿易,而是去炒股炒匯,和實體經濟無關了。

 

從商品貿易來看,美元的地位不算超乎想象地強。即使許多國家美元短缺或被制裁,中國也能做生意,用雙方進行本幣貿易就行了,與俄羅斯貿易基本如此。近年來,不少國家和區域組織搞起了去美元化運動,雙多邊貿易用區域貨幣,連印度都很積極地推盧比貿易結算。但這些都是在30萬億美元的商品貿易盤子里做道場,而外匯交易和SWIFT代表的金融交易額,要高兩個數量級。

 

美聯儲加息降息,對于商品價格影響不算太大,商家對于一點利率波動不會太敏感。但是,金融與外匯市場對美元利率非常敏感。因此,美元在國際上,主要用于金融與外匯交易,對于商品貿易支付沒那么關鍵,并無支配性地位。

 

中國人主要思維還是通過貿易賺錢,也很擅長,所以很容易把美元看成買商品的貨幣,這樣估值就搞不懂為啥它對人民幣升值。中國有全球外匯和金融交易經驗的人不多,整體上對于美元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地位,缺少直覺認知。

 

在國際貿易中,人們并非根據商品的價值來給匯率定價,反而是用匯率來給商品定價。因為根據匯率定下的商品價格,會讓國際貿易有利可圖,于是貿易就發生了。比如中國生產能力強勁,各類商品人民幣對美元有1:11:3的購買力,但匯率為6-7,美國商家進口中國商品就有利可圖。

 

匯率是如何形成的?對于較為封閉的經濟體,官方會強行定價,但這種定價往往得不到市場認同,這就會產生外匯黑市。較為開放的經濟體,匯率是由成交額大得多的外匯交易和金融交易決定的,是市場交易出來的。

 

 

外匯儲備各幣種分布,2024年三季度 IMF

 

在全球資本眼中,美元的價值主要是金融定價。現在國際上美元泛濫,美國貿易連年大幅逆差,但是人們持有美元并不是要去美國買商品,因為美元已經金融化了。許多人看著手頭的美元和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不斷增加,將之視為生意與理財的目標。不少國家政府與富人,將美元作為儲備。20243季度,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57.39%,其數值達到6.8萬億美元。

 

一般國家的貨幣,只是各類行為主體與該國進行商品貿易的工具,貨幣的金融屬性基本只體現在本國內部市場,國際上份額不多。也有少數貨幣同樣在國際上通用,擁有較好信譽,人民幣這方面進展不錯。但是全球性范圍內兼顧商品貿易工具屬性和金融屬性的貨幣,美元遙遙領先。人民幣的全球金融屬性還太弱,與中國的貿易地位、經濟地位不相稱。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總額只相當于美元的3.8%

 

美元在國際上都金融化了,在美國內部,更是如此。美元、美國經濟,在全球與美國內部,都走向了金融化。

 

人們在國際上和美國內部,都在用美元衡量經濟活動的價值。美元本來是一種貨幣單位,用于估算經濟活動的價值,活動本身應該更有意義。但是在金融化以后,美元數值成為交易目標,對應的主要經濟活動完全虛化了。所以理解美元的金融化,非常關鍵。

 

在國際上,從數值上來看,人們的主要經濟活動不是貿易,而是外匯與金融交易。交易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美元資產,這是一種資本增值的動物本能。

 

美國與中國貨幣金融思維有本質區別,看待國際貿易、金融交易的眼光極為不同。中國還是比較傳統的在國際上做貿易賺錢的思維。說實在的,從市場規模來看,遠不如美國操縱貨幣利率、匯率,在外匯與金融市場上賺錢容易。即使中國出口競爭力已經非常出色了,人民幣的全球競爭力與美元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中國、美國、印度、德國綠地跨境投資金額,2002-2024 FT

 

上圖對于理解人民幣匯率較有幫助。綠地跨境投資,就是FDI投資,“greenfield”是指直接在當地設立工廠和辦公室,而非靠收購本地公司。中國的FDI投資全球第一時,人民幣就是升值趨勢。全球資本蜂涌進入中國設立公司賺錢,用外匯換人民幣投資,有利于升值。

 

2018年貿易戰開打之后,進入中國的投資就減少了,因為本土公司能力強了,外資需要較有實力才賺得到錢,再加上脫鉤政治因素,不敢來了。有些外資還要結算退出,這對人民幣有貶值壓力。德國也有類似現象,不好賺錢了,投資就下降。

 

近年來美國和印度得到了不少跨境投資,是因為外資進來容易賺錢,投資美國的一年超過了2000億美元破紀錄。這些投資并非只是中國人習慣認為的制造業產業鏈投資,更多是奔著金融業資本市場而來。這與美股和印度股市的長牛走勢相關。這些資金動向,客觀上有利于美元與盧比匯率強勢,盧比相比之前貶值得要少了。

 

需要注意,這恰恰說明美國與印度,相對中國與德國,制造業水平要差得多,因此外資進來反而好掙錢。以前中國制造業水平不高的時候,外資就積極進來投資制造業,如汽車業就非常掙錢。本土企業水平低,對人民幣卻是升值動力,反直覺。墨西哥比索也有類似現象,外來投資多,近年來較為強勁。

 

這些反直覺的金融現象說明,美國資本不太愿意在盤子不大的商品貿易領域里努力,特別是卷到極致的制造業。在外匯與金融交易的廣闊天地中呼風喚雨,是美國擅長的。美國制造業水平有時垮到自己人都震驚,但可以手法熟練地操縱國際金融市場,制造波動與風險。美國通過打造長牛走勢,營造了資本市場的巨大泡沫,將之推向了歷史未有的可怕程度,吸引全球投資。

 

二、美國經濟模式

 

理解了美元的金融化特性,對于近年來美國經濟的怪象,就明白多了。

 

 

美國歷任總統經濟指標

 

上圖統計了克林頓以來,新總統繼承前任的上年經濟指標。拜登政府留下的指標看上去還不錯,2024GDP實際經濟增長率有2.8%,在西方國家中算很好。失業率4.1%是低位,通脹率2.7%降得不錯,股票漲了28.8%非常好。

 

要按以前對美國經濟的理解,這樣的數據絕對說得過去。有些民主黨媒體在大選時還真的挺有信心,并非只是民調扭曲。但民主黨大選0:7慘敗、120日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中美網民對賬震驚雙方等事件說明,美國社會絕不正常,充滿了各種矛盾,到了無法掩蓋的程度。

 

解釋這些現象,需要看美國的貨幣數據。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 FRED

 

美聯儲持有的總資產,2008年以前不到1萬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增至2萬億美元,之后奧巴馬時期不斷量化寬松,增至4萬億美元水平。2020年疫情期間短期暴增,2022年中接近9萬億美元。之后加息緊縮回收流動性,202518日最新數值為6.85萬億美元。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構成

 

美聯儲數據是美國經濟核心數據,需要重點關注。目前美聯儲持有資產最主要就是兩個,202518日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4.3萬億美元,持有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是房屋按揭貸款打包)2.2萬億美元。資產數值不大的有幾項,174億美元的外國貨幣資產,110億美元的黃金,152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

 

 

萬億美元硬幣概念設計

 

另外注意,美聯儲還持有美國財政部發行的貨幣”531億美元。按美國法律,美國財政部也能發行一些硬幣、紙幣。法律對紙幣有數量限制,但硬幣理論上沒說限制。2022年底國會兩黨對國債上限有爭議時,就有人提議讓財政部鑄造兩枚1萬億美元的鉑金硬幣,繞過眾議院限制。耶倫正式否決了這個設想,說別瞎想了。雖然這是個搞笑的設想,隱含的意思就是美聯儲可以買入財政部發行的硬幣與紙幣。

 

 

美國國債在各個美國總統任期內上漲趨勢

 

美聯儲持有的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財政部發行的,日益成為關注焦點。20195月時,美國國債總額21.9萬億,年利息約3000億美元,筆者分析了美債危機的可能性,在觀察者網發表數篇文章跟蹤分析。如今美債總額20241115日突破36萬億美元,高利率導致2024年利息為1.133萬億美元。美債問題顯性化,唱衰美債算是成功了。

 

黃金沒有利息,在美債利率高于通脹率的時候一般會下跌,但2024年反而出現了40年來最高的漲幅,2025年突破2800美元繼續創出新高;美債增發停不住,每100天增加1萬億美元,這都是美債危機爆發的跡象。

 

美聯儲持有的第二大資產是MBS,是房利美與房地美兩個政府擔保企業發行的債券,分別面對大型商業銀行與中小銀行。兩家企業向銀行購買房地產抵押貸款,將之證券化為MBS。相當于購房者本來是還本付息給銀行,但改為給MBS購買者交錢,理論上較為安全。其中一些3A級別的MBS安全性甚至一度被認為高于美國國債,而中國外匯儲備也購買了不少美國政府擔保的MBS。但一些銀行與投行亂來,發行的低評級的MBS引發2008年次貸危機,導致當時美聯儲大規模購入MBS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當美聯儲寬松、無限寬松的時候,會大幅購入國債、MBS,向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當美聯儲搞緊縮的時候,就會賣出國債、MBS,回收流動性。在2008年之前,美聯儲持有資產不到1萬億美元,現在等于引入了兩個新的機制。從持有兩種資產金額暴漲來看,美聯儲已經和以前很不一樣了,美國經濟也發生了重大變異,已經需要美聯儲直接下場,暴力維護指標。

 

由于美國的特殊性,美元貨幣體系很復雜,與其它國家的貨幣銀行體系不同。所以美國的M0M1M2這些概念與中國的對應概念差異很大。

 

 

根據美聯儲報告,美國的流通中現金最新數值是約2.36萬億美元,也就是銀行外面的紙幣與硬幣。其中有80%的價值,也就是約1.9萬億美元是百元紙幣,其余是5020美元等其它紙幣。而100美元的紙幣中,估計有80%流通到了海外!其它紙幣少一些。整體而言,美國印刷的美元現金大約有四分之三在海外,本土只有四分之一流通。這些海外美元在各國會作為銀行的基礎貨幣派生出更多貨幣。

 

 

19901月,美國流通中的現金為2571億美元,20001月增至5946億美元,201019212億美元,202011.80萬億美元,202512.36萬億。大約是每10年翻倍。在美國內部,大約是6000億美元現金在流通,整體規模與美國的經濟規模相比,并不是很大的數字。畢竟美國內部刷卡較為流行,信用體系發達,美元現金意義下降。在全球,100美元的綠票子就較為常見,許多人作為資產與信用手段。美國通過美元現金手段占全球的便宜,從數值來看不算太大。美元現金增長算是較為正常的數據。

 

 

美國的M1數值就有些古怪了,最新數值18.36萬億美元,和M221.45萬億相當接近。需要注意,美聯儲報告的M1是美國銀行體系統計的,包括現金,還有各家銀行內直接可用于交易的錢。海外美元在其它國家也會派生出銀行賬戶中的美元,但不算在內了。圖中非常突兀的一點是,20204M1還只有42609億美元,5月就變成了162455億。

 

這因為這期間進行了一次統計調整,把原本在M2中的銀行儲蓄存款算成M1了:2020424日,美聯儲宣布,對銀行儲蓄存款賬戶取消每月進出6的限制,實質上變成了交易賬戶,其中的錢計入M1。美國的交易賬戶(checking account)是用來開支票、搞交易的,沒有利息,中國人一般不用。中國近期也進行了M1口徑的調整,因為移動支付手段的進步,個人活期存款可以計入M1

 

2020年美國M1暴增,也是大規模財政刺激、救助、降息、降準的結果。總體效果是,美國銀行賬戶中的資金流動性相比從前大幅增加,這是近年來美國經濟最明顯的變化。20224月,美國M1達到20.7萬億美元的頂峰,通脹高漲,美聯儲開始加息緊縮,M1數值下降了一些。

 

美國的M2數值比M1大不了多少(M2包含M1),因為M2只計入10萬美元以下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在M1中)。10萬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算是M32006年之后不報告了,說是對美聯儲調控經濟沒什么幫助。

 

 

美聯儲還有一個基礎貨幣Monetary base)數據,它等于流通中的現金,加上銀行放在美聯儲的準備金余額Reserve balances)。前者好理解,后者需要解釋。流通中的現金增長趨勢相對穩定,而美聯儲基礎貨幣就變化較大,原因就是準備金。在200810月、20203月,基礎貨幣都發生過大幅躍升、連續大增。這是美聯儲應對危機,大幅釋放流動性,銀行也會大動作增加準備金,體現出來就是基礎貨幣短期大增。等最著急的時候過去,美聯儲又回收流動性,準備金也相應減少。

 

 

美國貨幣體系的細節非常多,但大致可以看出來,2008年以后,美國貨幣體系大幅擴張,發生了質變。經過兩次大擴張,貨幣體系擴大了六倍以上,而GDP增長沒這么多。在前所未有的大擴張的基礎上,美聯儲試圖如過去一樣加息、緊縮控制流動性。它自己買了不少美國國債、MBS債券,買進賣出調控流動性,但貨幣流動性與過去相比不是一個規模了。

 

個人認為,對這個框架的理解非常關鍵。我們可以感覺到,在2008年以前,美國貨幣體系相對小,美聯儲緊縮影響力夠大。所以沃爾克能在1980年代堅決加息到20%緊縮以應對通脹,這也讓這段歷史傳為佳話,讓鮑威爾多次引用。但是,從現在看來,加息到20%不是瘋了么?美國國債利息肯定要爆了。

 

為什么那時就可以搞大力度緊縮?這是因為美國貨幣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08年之前美國貨幣體系算是跟隨經濟增長,自然地增大,美元價值較為合理。之后,美國貨幣體系、美元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變異。

 

之前美元也有過挑戰,如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購。黃金數量有限,而美元數量隨著全球經濟增長而大幅增長(歐洲經濟也用美元,放大了銀行體系中的海外美元數量),35美元換1盎司黃金的掛鉤本就極不合理。美元與黃金不再掛鉤是自然的,不是災難,也不算是美國賴賬,反而放開了手腳。1980年代美元體系規模還不大,大幅加息社會可以接受,利息總額不是那么可怕。

 

2008年之前的世界,會感覺美元比較值錢。非常知名的公司,幾十億美元就是天價交易,富豪有幾十億美元就是頂級的。百億美元能難倒經濟規模不小的國家,韓國1998年金融危機還找中國借錢。

 

現在頂級富豪都上千億美元了,公司買GPU卡都上百億美元,不少國家外匯儲備幾千億美元。如果加息到20%,美債36萬億對應7萬億美元利息,過于離譜了。

 

這說明,美元現在非常了,這不是經濟規模自然增長的結果,而是美聯儲量化寬松操作出來的。但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之后美聯儲的主要威力就是大放水。美聯儲搞緊縮,就束手束腳,顧忌很多,怕GDP崩、怕美股崩,特朗普放話說他最懂利率,讓降息。美聯儲2022年以來的緊縮,只是大放水之后一點點的回調,有些東西永遠回不去了。

 

現在全球認識還不是太深,依舊沿著舊有邏輯對美聯儲的動作非常關注,不停解讀加息降息,弄得陣仗很大。現在各國就應該果斷判斷,美聯儲瘋狂釋放流動性可以,但是真正地緊縮回收流動性已經不可能了,流動性的魔盒已經打開!

 

美聯儲現在搞的,只是假緊縮沒有大幅緊縮的誠意。美國市場上還是資金泛濫,沒有對應真實的經濟增長,是為了應對危機而一次性釋放出來的,而且占據了主要部分!

 

也就是說,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后,美元還算老實,與實體經濟是掛鉤的。在2008年以后,美國貨幣體系,與實體經濟脫購了!一些美國經濟現象,如果用實體經濟來觀察,是不可理解的。但如果用貨幣現象來解釋,就很自然。

 

如華爾街操縱比特幣,MicroStrategy發債融資買比特幣市值破千億美元,特朗普發幣割韭菜,這與常規經濟毫無關系,就是流動資金在追逐所謂的價值。雖然加密貨幣炒賣與GDP無關,但它確實能吸引社會資金。比特幣在2008年之后興起不是偶然,其誕生與膨脹正是因為美元體系過度膨脹。

 

 

美國股市從2009年起超預期增長,納斯達克從2009年最低的1268點,翻了快16倍。主要上升動力,就是美元體系膨脹造成的貨幣泛濫。美國上市公司從膨脹的貨幣經濟體系中,賺取了越來越多的營收與利潤,充盈的炒作資金,還能將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頂到40-100倍的極高估值。

 

這放在2008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從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而美股卻表現慘淡。2000年科網股泡沫,當時上市公司的估值非常高,但崩得也特別厲害,美聯儲沒去救市,導致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點大暴跌到1100點,跌了78%。美聯儲那時還比較有原則,股市也沒那么重要。

 

現在美股的重要性超乎想象了,美國人與美國政府的資產、財政、退休金、消費情緒都與之密切相關。哪怕30%的下跌,可能都無法承受,會導致經濟系統的崩潰。一些美國公司進行了回購注銷操作,推高估值、撐住市值。全球有一些人相信美股永遠漲

 

2025124日,全球市值最大的1萬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15.8萬億美元,而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61.33萬億,占比超過一半。市值前20的公司,美國有17家,三個例外是沙特阿美、臺積電、騰訊。

 

市值前100的公司,中國大陸11家(騰訊、工行、茅臺、農行、阿里、中移動、建行、中石油、中行、寧德時代、拼多多),英國5家(阿斯利康、林德工業、殼牌石油、匯豐、ARM),法國4家(LVMH、愛馬仕、歐萊雅、施耐德電氣),德國3家(SAP、西門子、德國電信),瑞士3家(羅氏制藥、雀巢、諾華制藥),印度2家(信實、塔塔),荷蘭兩家(ASML、騰訊大股東Prosus)。另外還有9個國家與地區各有一個,日本豐田、韓國三星、臺積電、沙特阿美、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丹麥諾和諾德、西班牙Inditex集團、阿聯酋國際控股。美國在前100大公司中有61個。

 

 

這并不能說明美國的強大,只能說明美國經濟的金融化程度驚人。除了少數真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美國大公司主要靠美國市場的高利潤,以及美股市場的高估值,進入全球市值百大的。如美國保險公司市值1.7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是聯合健康集團(該公司CEO被槍殺),在美國名聲不佳。

 

這些美國上市大公司,最高經營目標是股市市值,日益走向金融化。例如近年來美國股市上漲的重要招數是回購注銷,蘋果公司從2012年起投入了超過6000億美元回購股票,注銷了42%的股份。通過回購注銷,利潤不變每股利潤也能大漲,回購直接拉升股價、震懾空頭、提升估值。蘋果市值極大,利潤也不增長,市盈率卻超過40倍。

 

美國標普500公司,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營收是國際業務,全球化程度較高。但是,除去偏重國際業務能源、原材料、互聯網大公司,主要的上市公司還是以國內業務為主。美國公司以服務業為主,國內營收越高,對社會的壓力越大。從美國家庭財富分布來看,美國一半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這些公司賺去了。

 

 

美國家庭財產分布狀況可謂觸目驚心。2024年,底層50%的家庭在上圖中幾乎看不見,人均資產很少,有時總財富甚至是負數。這些人就是中國網友發現的,需要打幾份工維持生活的勞苦大眾。一半美國人生活水平不如中國普通人是可能的,生活開支大,賺錢應付開支的壓力很大。

 

50-90%的家庭,40%的人口占30%的財富,每人大約30萬美元財富,國際上算不錯。這是美國消費者的主體,基于財富效應敢于消費。但普遍有生活開支大、被迫高價消費的現象,抱怨不少。普通美國人認為,需要100萬美元(養老金賬戶)才能安心退休,而且數字正越來越大。這些人與中國城市較為富裕的普通家庭感覺接近,生活方便程度差一些。

 

90-99%的家庭,每人有約200萬美元財富。排99-99.9%的家庭,每人有約800萬美元財富。頂部0.1%的人,每人有7000萬美元,是億萬富豪群體,也是美國資本家核心群體,掌握了社會核心資產,主要興趣是資本增值。

 

從這個財富分布圖來看,約90%的美國民眾與中國網友對賬會有些崩潰。美國經濟模式,就是基于人群的分化,少數頂層將多數人視為財富工具,用各種辦法炮制,創造了全球最高的GDP,和數量最多的前100大市值上市公司,也產生了很大的社會痛苦。

 

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模式,還需要強大的實力,并非只是對底層殘忍就可以,美國經濟高度壟斷的特征是根本。

 

 

美國名義GDP最近4年增長了35%,從2020年的21.37萬億增至2024年的28.78萬億美元,比疫情前的增速軌跡還更快了。這樣的GDP數值,體現了美國經濟的兩大特色:一是高度壟斷,二是低效。壟斷符合人們對美國的認知,低效需要解釋。

 

美國大公司對市場地位的目標,就是實現高度壟斷。達到了高度壟斷,就能有很高的利潤空間。高度壟斷還有一個意外的效果,就是低效。美國的低效,與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效工、收入更低不同。美國人干活效率低,但是工資在全球算非常高。

 

美國經濟為了一些目標,會故意犧牲效率。如碼頭工會阻止自動機器提高作業效率,基建工程也故意放低效率,慢吞吞干,干活的人和公司按時間算收入反而更高。

 

通過低效,美國社會創造就業有一定優勢。很多企業招一堆人,其實沒必要。裁員的時候,也可以狠狠裁,馬斯克把推特員工裁了80%還一樣運轉。不少公司都莫名其妙招了些作用不大的人,特別是DEI多元化。美國工廠、基建效率低下的案例不少。

 

為何美國企業低效還能活下來,不少利潤還不錯?這就是高度壟斷的效果。達到高度壟斷,有的是靠科技水平高、市場運營模式好,但關鍵的還是各種壟斷霸權招數。美國特別重視壟斷生意,競爭起來不是自由市場思維,根本不講公平,而是用國家力量打擊對手。中國公司成威脅了,就重點打擊,不讓進美國市場是最基本的手段,此外還有很多黑招。

 

中國全球競爭力非常強,才抗住了打擊。別國的公司,如果成了美國黑勢力的眼中釘,能抗住的有幾個?《美國陷阱》說了阿爾斯通的事,日本公司也有不少被整的。以前根本不說這些,而是賣力宣傳自由競爭。現在全球都認識到,美國大搞霸凌,讓美國公司占領全球市場。

 

美國內部市場,口頭說開放,有威脅的立刻以國家安全名義封殺。內部利潤豐厚的市場,會有寡頭去壟斷。大公司會有政客、律師、法規作為護城河,根本不是自由競爭,有威脅的會有各種惡心的手法收拾。

 

美國公司創業起手就敢搞全球模式,要求別國市場對它開放。別國人才也跑美國創業,全球公司要在美國搞。在本國搞全球業務,是真搞不起來,只有中國例外。以前歐洲日本也可以,是冷戰特殊時期。美國一家獨大后,就不讓搞了,吃相難看起來。只有中國有能力去打破美國霸權壟斷,歐洲日本都有人看出來了,想借力。

 

美國大搞壟斷招數很多,政府、政客、資本、產業、傳媒互相配合,非常值得分析,是世界經濟史上搞壟斷集大成者。壟斷了就開高價,有高利潤。壟斷了也可以低效,服務非常糟糕,很多怪現象。

 

美國名義高速增長,美股市值增長更快,就是低效+高度壟斷的現象。低效導致制造業災難,代表性企業波音、英特爾都是失敗的巨頭。但是服務業的低效反而有利于經濟指標增長,花錢多辦事少,民眾不得不花錢享受服務,不停折騰,美國醫療業是典型。

 

還有不少服務業也是低效高價,高度壟斷開高價利潤可觀。在GDP結算體系中,服務業開高價有利于數值增長,比搞生產、提升效率要容易得多。這都是經濟金融化的跡象,實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重要了,民眾感受越來越差。但是公司利潤、股市市值、GDP等數值表面上還行,民主黨拜登政府自我感覺良好。

 

與中國公司相比,美國公司靠產品性能正面競爭的能力并不強,甚至可以說非常弱。一個個領域算過來,對賬的結果,美國公司的能力強的真不多了。但是,美國政府拿出高度壟斷的惡招,不講自由市場了,用關稅、貿易壁壘、制裁等種種手法打擊對手。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經濟競爭力大幅下滑,走上了邪路,過去冠冕堂皇的說法都不要了。特朗普甚至要擴張領土,徹底不要臉了。

 

三、金融化困境

 

美國近年來的經濟數據,讓人生疑。有些經濟數據,如非農就業,可以肯定就是操縱。

 

 

美國一年內非農就業數據

 

如前所述,美元利率對全球外匯與金融交易影響巨大。美國操縱利率,能從資本市場獲得巨利。有時不需要美聯儲動手,美國政府公布夸張的非農就業數字就行,大增說經濟良好,要加息、不降息,能對市場產生極大影響。利益相關方在股票、外匯、期貨市場提前埋伏,設套炒作勾結。等炒作結束,再把非農就業數字調整回去,市場也無可奈何。

 

在全球,中美兩國經濟最為特殊。中國的特殊性體現在,特別,多項主要工業產出領先第二名好幾倍,不少超過全球一半。但是中國的全球金融地位一般,人民幣交易、股票市值全球占比不高,經常被集火唱空。

 

美國的特殊性體現在,美元是全球經濟數據對比的基準,只有它的經濟數據以美元數值統計出來之后,不需要匯率折算。美國經濟統計較為完善,數據體系歷史長。從現代經濟發展的角度看,美國提供了全球最長期、最系統、最具延續性的數據體系。其它國家往往經歷了革命改朝換代、戰爭損失慘重、戰敗國家崩潰、經濟體系崩潰等影響巨大的事件,經濟數據體系要推倒重來。中國、韓國等增長極快的國家,進入現代經濟體系時間較短。發展水平不高的國家,往往經濟數據統計質量也較差。

 

2008年走向金融化之前,美國經濟有相當的歷史優越性

 

1. 美元的信譽長期維持,沒有崩潰過換名稱,一直叫“dollar”。美元較少發生大幅貶值,多年來都有相當的國際購買力。這是美國經濟長期穩定性的基礎。 2. 美國經濟指標分門別類、發展軌跡清楚,生產、消費都有充足的數據進行分析,歷史上總結出了許多規律。GDPCPI等許多指標都可以在穩定性的基礎上引入,經濟發展成績有據可查。 3. 美國不時有引領全球的創新產業爆發,如電子、計算機、IT互聯網,都從無到有做到了極大規模,提供了產業分析的完整數據。不少上市公司歷史悠久,一些公司是影響重大的全球巨頭。 4. 美國以美聯儲、財政部為核心,長期對經濟進行調控,有過多種影響重大的經濟政策,不斷發明套路,應對經濟周期、經濟危機、全球危機的多種挑戰。這些應對和相關數據,為全球經濟研究提供了不錯的樣例。

 

回顧歷史,美國經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多次遭受重大沖擊。最大級別的沖擊,如南北戰爭、大蕭條、世界大戰、冷戰,對經濟體系都有根本影響。還有一些沖擊,如美元與黃金脫鉤、滯漲、2000年科網泡沫破滅、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疫情沖擊,需要非常規的應對。

 

各國都有發展較好的時期,真正的考驗是在重大沖擊中,要能挺過去、煥發新的生機。美國經濟歷史上多次面對沖擊與挑戰,能戰勝困難,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這也是特朗普MAGA運動的主題,希望美國像歷史上那樣,再次戰勝困難,重新偉大。

 

回顧歷史,美國之前戰勝困難的成功經驗是,大搞生產、注重創新、嚴控通脹、財政紀律。正是這些成功經驗,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主導了全球外匯與金融交易。

 

 

美國房地產市值總值,20247月估計數值

 

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美國表面上經濟數據大幅增長,依靠的卻是貨幣無限寬松、取消政府發債限制、直接發錢、股票回購注銷,日益依賴金融操作。美國貧富分化大幅加劇,普通民眾感覺生活壓力巨大,巨富階層的財富卻通過金融操作猛漲。除了股市,房地產市場也大幅膨脹,2024年達到了132萬億美元。美國房產稅不低,利率也不低,房價卻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是資金流動性泛濫的跡象。

 

如今,美國面對全球化時代新興國家經濟崛起,將中國視為冷戰級別的重大挑戰。一些政客與戰略學者認為中國是比蘇聯更厲害的對手。同時,美國內部黨派爭斗、族群撕裂,一些深層矛盾浮現,特朗普政府改革的心情迫切。目前美國經濟面臨歷史最高級別挑戰,同時又有許多重大內部結構性問題,可謂內憂外患。

 

這些跡象,都說明美國經濟正在遭受重大沖擊。一些人根據一些表面上高漲的金融數據,認為美國經濟一片大好,難道說美國已經解決了問題、找到了新的發展模式?

 

恰恰相反,美國經濟正遭受系統性沖擊,陷入了金融化困境。

 

無論美國加息還是降息都有問題,進退兩難。美國股市估值極高,巴菲特指標(股市市值占GDP比例)來到了歷史最高,超過200%。如果股市與房地產泡沫破滅,家庭財富將遭到重大打擊,消費受影響,經濟指標將現原形。

 

筆者判斷,最關鍵的問題是,在以前的光榮時代,美國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即使股市、房地產等資本市場多次泡沫破滅、大幅下跌,都不是本質打擊,能夠通過產業創新等正面手段恢復過來。而2008年之后,美元與美國經濟深度金融化,脫實向虛程度驚人,實體經濟已虛弱不堪、全球競爭力大幅下降,主要靠金融操作支撐表面的經濟數據。

 

全球資本將美元、美國資本市場視為金融操作獲利的場所,基于人工智能等理由瘋狂炒作,泡沫之大歷史上從未有過。一旦資本市場泡沫破滅,美國經濟將現出原形,而且很有可能,從此無法恢復過來。

 

作者: 陳經 ;來源:底線思維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