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據彭博社3月7日報道,普京曾談到向烏克蘭派維和部隊,他認為要停火必須明確未來和平協議的原則,包括派維和部隊到沖突地區。俄羅斯表示,它不會接受北約部隊在烏克蘭領土上的存在,并拒絕了歐洲國家提出的組建“志愿聯盟”以幫助監督和平協議的建議。克林姆林宮人士表示,俄羅斯不反對在烏克蘭沖突中保持中立的國家向烏克蘭派遣部隊。
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盧沙野在兩會接受采訪時談到,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還遠不到那個時候談”,但維和行動要由聯合國決定。王毅外長表示,中方愿根據當事方的意愿,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最終化解危機、實現持久和平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和烏克蘭6日在烏首都基輔簽署了兩項烏農產品輸華議定書,開啟烏克蘭豌豆和野生水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此前,澤連斯基罕見地對中國發出求助信號,并提出了涉及安全、經濟與重建的三項非軍事化合作請求。
【短評】中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是時候了
俄烏沖突延宕三年,和平曙光始終若隱若現。近期各方圍繞“停火后維和安排”的博弈逐漸升溫,俄羅斯對北約維和提議的強硬抵制、烏克蘭對國際安全保障的迫切訴求,歐洲國家在調停中力不從心,均凸顯出沖突后秩序的構建難題。
在此背景下,中國若能在聯合國框架下承擔烏克蘭維和任務,既是國際社會對中立大國的現實需要,也是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實踐機遇。
俄烏沖突的本質是地緣安全矛盾激化的產物,任何單邊或陣營化的維和方案都可能被視作“新冷戰”的延伸。北約部隊被俄視為“潛在威脅”,歐洲國家因對俄制裁立場難以獲得莫斯科信任,而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雖具中立性,卻缺乏大規模海外維和能力。
反觀中國,其“不選邊站”的外交原則、對聯合國憲章精神的長期恪守,以及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累計派遣5萬余人次的實踐經驗,使其成為沖突雙方均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更重要的是,唯有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以多邊機制統籌維和行動,才能避免維和部隊淪為大國角力的工具,真正實現“止戰”而非“助戰”。
澤連斯基政府近期向中國提出的非軍事合作請求,以及中烏農產品協議的落地,標志著雙方在沖突背景下仍保持著務實對話渠道。中國作為烏克蘭最大貿易伙伴,對烏經濟重建的長期利益關切客觀存在。若維和行動能有效保障烏克蘭主權完整、推動戰后秩序穩定,不僅符合中國“促和止戰”的外交理念,更能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烏合作筑牢安全屏障。
這種經濟與安全的“雙軌互動”,既是中國參與維和的獨特優勢,也是國際社會樂見其成的重要動因。
中國參與維和絕非“包打天下”,需明確三重邊界:其一,行動必須嚴格限定于聯合國授權范疇,避免卷入沖突方的政治博弈;其二,維和重心應聚焦于停火監督、人道救援等非戰斗職能,杜絕成為“準軍事介入”;其三,需與俄烏及歐洲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通過“安理會+區域組織”雙平臺協調各方訴求。
中國近年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烏克蘭維和恰是檢驗這一理念的試金石——唯有以多邊規則約束單邊沖動,以發展思維消解安全困境,方能打破“越維和越對抗”的怪圈。
當前,國際社會對俄烏“凍結沖突”的擔憂日益加劇,若放任安全真空長期存在,恐將導致更大規模的代理人戰爭或人道災難。
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能力以建設性姿態推動沖突后治理。但這一進程必須始終以聯合國為錨點,以中立公正為準則,如此方能在亂局中彰顯真正的大國擔當。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常勝:烏克蘭的出路在于改朝換代、政權更替,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債務
2025-03-04尤利婭·尤爾申科| 烏克蘭人痛訴:“若非4個誤國神話,我們何以淪落至此?”
2025-03-0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