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水蝕精準防控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牽頭編制的《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報告(2023年)》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發布。報告顯示,通過持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科技創新,我國東北黑土區耕地質量與糧食產能實現協同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筑牢“壓艙石”。
自2021年3月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以來,中國科學院聯合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4省份,針對黑土地保護關鍵技術難題展開聯合攻關,取得系列突破性進展。科研團隊創新研發黑土保育技術20余項,研制專用農機裝備20臺套,建成7個萬畝級示范區,累計推廣面積3.26億畝。創建的“龍江模式”“梨樹模式2.0”等保護樣板,系統破解了黑土退化機理,構建起全域監測與智能管控體系。項目成果顯示,示范區內耕地地力綜合指數平均提升0.5個等級,侵蝕溝治理成效顯著。
報告顯示,在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東北糧食產能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在種植結構調整方面,大豆種植面積從2015年低谷快速恢復,形成“穩糧增豆”新格局;在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東北商品糧調出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優質糧食工程成效顯著,黑龍江省優良品種對糧食增產貢獻超45%,吉林省優質作物覆蓋率突破80%,“黑龍江好糧油”等品牌體系初步形成。
科研團隊通過系統評估發現,東北黑土區仍具有顯著增產潛力。中低產田改造可釋放巨大產能,現有后備耕地資源565.4萬畝,三江平原等地生產潛力達9697.44公斤/公頃。
來源:人民日報(2025-03-26 第07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